1、7声声慢-2-梁衡在他的乱世中的美神一文中写道:“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3-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漱玉词等著作传世。(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的经史学家;母亲王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擅长音律,能诗能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赵明诚热衷于金石的研究,李清照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工作,夫妻感情笃厚
2、,家庭美满幸福。-4-(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清照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年),其夫赵明诚在赴官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李清照孤苦伶仃,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5-本词开头一句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惨”?为什么?傅庚生中国文
3、学欣赏举隅的论述,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又用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
4、必居最末也。”-6-(1)三杯两盏淡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7-为何说是“淡酒”?难道李清照酒量了得?明确: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生活的凄凉惨淡。-8-(2)怎敌他、晚来风急!有关“秋风”的诗句:(“秋风”意象
5、略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结论:秋风渲染愁情。(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有关“雁”的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结论:过雁象征离愁。(秋雁自北向南飞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异乡之苦。)-9-(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略析“黄花”意象)有关“黄花”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结论:黄花比喻憔悴的容颜。-10-(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6、滴。(详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有关“细雨”的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亡国之愁)结论: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11-法国诗人克洛岱尔将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了改写,标题也换成了绝望。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比较声声慢与绝望,从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看法。-12-布置作业1背诵声声慢2比较声声慢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