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婉约派:婉转含蓄,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柔婉之美v“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鹤林玉露望海潮柳永背景介绍v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一读望海潮v体会本词与雨霖铃在风格上的差别。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
2、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二读望海潮v思考: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的什么内容?(对照注释)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三读望海潮v思考: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地理条件、自然条件“三吴都会”社会条件“钱塘自古繁华”是对前两句的总结v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的表明中心的写作形式,在表现手法上被称作“点”。这种提法,是从绘画之中来的
3、。v即创作时,先点名中心,点出文章的主体重点,勾勒一个大体的轮廓。但是只有点不行,还得对它所点的中心主体加以渲染。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点和染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合起来就构成了“点染”这一种表现手法。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吴都会”“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v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
4、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桂 子v宋之问灵隐寺诗云:v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v白居易忆江南词云:v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荷 花v南宋杨万里说:v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v武林旧事曰:“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百姓之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官员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v 词的最后两句是对官员的祝愿,说日后把杭州美好的景色描画下来,等到去朝廷任职的时候,就可以向同僚们夸耀一番了。(投赠之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