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723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讲义: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及其农业布局特点。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和生产特点。3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分析。4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3)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2自然条件自然条件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求,但易受低温冷害影响地形高原、平原和山地地形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

2、厚,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好。(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区的划分依据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地位: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2)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农牧和林牧结合条件良好

3、。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最高。2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2)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四、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1)产生原因:人口激增以及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2)问题表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等。2可持续发展目标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3发展方向区域发展方向平原区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4、,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1东北地区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2地广人稀是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3东北地区可以大规模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以扩大粮食生产。()4.下列不属于东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是( A )A冬小麦B大豆C玉米 D水稻5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在于( A )A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B提高专业化水平C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D进一步提高粮食商品率知识点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图甲为东北地形分布图,图乙为东北地区气候图。图

5、甲图乙材料二东北“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平原广阔,黑土广布,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氮含量为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有人这样形容它的肥沃:抓一把能攥出油来。探究1东北地区的地形对农耕业的发展有何有利影响?提示: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适宜于农业耕作,且平原集中连片,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探究2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是什么?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气候条件是什么?提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但因纬度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制约农业生产。探究3东北地区的土壤有什么特点?对农业生产产生什么有利影

6、响?提示: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这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探究4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特点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什么?提示: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因此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且工业的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总结深化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

7、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如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如下表所示:项目特征影响气候区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农作物生长季节:410月。农作物生长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气温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积温不足降水年降水量为3001 000 mm,且集中于夏季,雨热同季(2)地形、水源、土壤条件对农业的影响:项目特征影响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西部高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水源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松花江、嫩江、辽河、黑

8、龙江、乌苏里江等有利于发展渔业和农业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大面积的沼泽土有利于农业生产;沼泽土需要改良和开发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等方面分析。如东北地区工业、交通和人口密度等社会经济条件对东北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下图所示:思维拓展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陆、空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棉花生

9、产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需要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多种花卉品种生长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对点演练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生长期长地广人稀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ABCD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劳动力充足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大复种指数

10、高交通运输便利ABCD解析:1.D2.C第1题,我国东北地区因纬度较高,发展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与美国的玉米带相比,都是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第2题,中美两国都是人口大国,发展农业的市场广大;大面积的平原有利于机械化发展,交通便利。知识点二农业布局特点 问题探究读教材P62图4.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讨论完成以下问题。探究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提示: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探究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提示: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 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

11、探究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这种地域分异对该地农业布局有何影响?提示: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热量的地域分异导致了农业种植作物的地域差异,水分的地域分异导致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总结深化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分布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主要产品及分布区玉米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12、,现已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小麦北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最为集中生长条件优势: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夏季温暖,水热条件配合好。劣势: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大部分地区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地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主要产品及分布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白桦大兴安岭;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区;鹿茸、人参长白山区;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苹果梨延边;苹果辽南地区生长条件优势: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区适合发展林业,病虫害少。劣势:气温低,树木成材时间长(3)畜牧业区分布地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产品及分布区三

13、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的三河地区;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生长条件草地广阔、农耕区饲料丰富对点演练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增多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2关于林业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长白山区是我

14、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解析:1.D2.D第1题,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玉米分布最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第2题,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一大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知识点三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问题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2017年3月9日农博网报道,支撑全国粮食产量约1/4的东北黑土区正面临严峻考验黑土仍在退化!部分土壤有机质下降到“临界点”!黑土地全面呈现“亚健康”状态。最近,记者深入东北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采访时发现,支撑全国粮食产量约1/4的东北黑土区正面临

15、严峻考验。尽管国家2016年在东北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取得成效,但仍有不少地区的黑土保护工作陷在尴尬之中,隶属于绥化的海伦市是全国产粮大市,当地农业局土肥站站长王艳兵告诉记者,当地黑土有机质含量,已从30年前的5.8%降为现在的4%。有机质基本降至“临界点”,“再降庄稼就不好生长了”。探究1导致东北地区黑土肥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黑土地在开垦利用的过程中,逐渐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大量的使用化肥、少施有机肥导致黑土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以致肥力降低。探究2在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持黑土的肥力?提示: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积极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

16、总结深化1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成因及分布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思路3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

17、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 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对点演练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图例区域植被类型人口密度/(人/km2)年降水量/mm常年河农业植被200400600620季节河杂类草100200区域界线小灌丛、碱蓬150380390材料二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8、。(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是_。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有哪些?(3)分析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B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第(1)题,通过图表可判断出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大小,与两地的降水、土壤等因素有关。第(2)题,本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不合理开垦造成的,表现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等。第(3)题,该产业链既能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答案:(1)A区域:人口密度

19、大,该地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B区域:人口密度小,该地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2)水土流失、黑土退化过度开垦,只种不养,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3)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考查点1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12 题。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距海远近季风风向纬度位置ABC D2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

20、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但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ABC D解析:1.B2.A第1题,太阳辐射和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热量、积温等,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第2题,土壤盐碱化是我国华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反映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考查点2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据此回答35题。3下列关

21、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区广大林区和农区4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A玉米B小麦和大豆C水稻D甜菜5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A松嫩平原西部B呼伦贝尔草原C三江平原D林区草地解析:3.D4.A5.C第3题,东北地区的舍饲养畜业主要分布在广大农区。第4题,玉米的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第5题,三江平原开垦后主要属于农区,以种植业为主,可发展舍饲养畜业。考查点3商品粮基地建设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

22、,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8 题。6如今的“南大荒”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农业技术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农业政策的支持7“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丰富夏季高温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ABC D8“北大荒”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不包括()A水热充足 B土壤肥沃C人均耕地多 D地势低平解析:6.B7.C8.A第6题,橡胶种植的范围扩大,全球气候没有明显变化,扩大原因只能是农业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交通、政策不能改变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第7题,“西大荒”位于

23、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但这不是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错。降水少,错。夏季高温,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对。夏季晴天多,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对。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对。第8题,“北大荒”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该地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考查点4农业发展方向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完成910题。9该地区可能位于()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10该乡镇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解析:9.B10.D

24、第9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第10题,图中农业产值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农副产品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工程的建设,而沼渣及塘泥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绿肥,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基础巩固2014年以来,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读图回答12题。1与“长三角”相比,有利于黑龙江省建成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的条件是()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C地广人稀

25、 D市场广阔2按照“稳面积、调结构、增产量、提品质”的原则,2014年黑龙江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等优质粮食生产。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全球变暖 B雨热同季C市场需求 D交通改善解析:1.C2.C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利于黑龙江省大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地广人稀,便于机械化生产。第2题,东北地区光照时间较长,有利于糖分积累,水稻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故该省水稻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市场需求。读某区域图,完成34题。3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4关于A所在省

26、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有()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畜产品基地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冻害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A BC D解析:3.D4.B第3题,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北部,分别适于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发展。第4题,东北的沼泽湿地应加以保护,而不应再开垦,还应部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黑龙江大部分属湿润、半湿润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回答56 题。5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A河

27、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6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解析:5.C6.D第5题,虎林位于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第6题,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水稻一年两熟,分早稻和晚稻。东北水稻主要种植在极其肥沃的黑土地中,一年一熟。相对于南方大米,东北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清白透明,口感软糯,以五常大米最为著名

28、。下图为五常市位置图。读图,完成78题。7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用量少种植历史悠久,技术先进A BC D8五常大米供不应求,为增大市场供应量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单产量B购置南方大米,进行精加工C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量D开垦荒地,扩大水稻面积解析:7.A8.C第7题,东北地区气温低,冬季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由于纬度高,热量条件差,所以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且开发历史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好,从种植历史看,不如南方地区悠久,故选A。第8题,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单产量,会使得大

29、米质量下降;购置南方大米,产地不是五常市,即使进行精加工也不是五常大米;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可以缓解大米供不应求的状况;而开垦荒地,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故选C。9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中的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材料二冻土是指0 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近20多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地区多年冻土退化。(1)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2)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3)从能源利用的角

30、度,简述东北地区缓解冻土退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发展“井灌种稻”是因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而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包括地势低平、冻土广布、河湖众多、蒸发较弱等。第(2)题,甲地区为三江平原,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必然导致湿地减少、用水剧增,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第(3)题,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缓解冻土退化的主要措施应该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考虑。答案:(1)地下水丰富。原因: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有冻土层。(2)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

31、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比重,使用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等。综合提升读下图,回答12题。1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C光热条件好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2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波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A土壤肥沃多冻土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C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D以水稻种植为主解析:1.D2.C第1题,德国南部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好,灌溉水源充足。与我国东北平原相

32、比,该地区地域相对狭小,人口稠密,不利于大型机械耕作。第2题,波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夏季温和,冬季阴冷,日照时间短,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我们的屯子东面原是一片开阔的草甸子,如今,早已成为寂静的庄稼地。当我们重新走上变得低矮的山冈,目及之处已全部是耕地,没有一片树林,没有一株白桦。当年肥厚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砂石地,长着低矮的小麦根据材料完成34题。3目前,影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湿地面积日益增多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ABC D4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应当()A在平原区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确保商品粮供应基

33、地的地位B在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这一主题,大力搞好生态环境C在山区以森林的开发为核心,走好多元开发的路子D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解析:3.C4.D第3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导致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土地沙化、自然灾害频发等,开发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是影响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第4题,平原区的发展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转化,并不是扩大耕地面积;西部草原区应突出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山区应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5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甲乙材料一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5

34、年粮食总产达到707.6亿斤,比2014年增长3.6%,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丰”,从自给不足转变为“中部粮仓”。材料二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的主要优势条件。(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4)安徽、河南两个农业主产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试分析原因与对策。解析:第(1)题,河南位于

35、淮河以北,安徽位于淮河以南,主要是气候和作物种类的差异。第(2)题,食品加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工业,河南是主要的小麦产区,原料丰富;人口多,提供市场和劳动力;交通便利。第(3)题,考查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方向。第(4)题,两个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原因一是全球气温异常;二是人为破坏生态,干旱灾害加剧。应对措施要针对问题提出。答案:(1)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较高。(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4)原因: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季风区降水变率增大,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人为破坏生态,地表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抗旱蓄水作用失效,干旱灾害加剧。对策:兴修水利;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