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榆林市十二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150分钟 命题范围:高考试卷满分:150分(I卷70分 II卷8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鲁迅先生说过,他的小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说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所谓“改造”“生发”就是演义。一般小说的“缘由”在现实生活中;而历史演义小说所采取的“一端”会直接来源于
2、历史载籍,受到的制约不免要多一点。历史演义小说总要兼顾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两方面,不断寻找最佳平衡点。三国演义就是这种努力的典型。凡演义总是虚实相生,以虚带实。关于三国演义书中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权威分析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谓的“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其实这一估计与原书实际严重不合,乃是历史学家的一偏之见史家对“实”部分的价值很敏感很重视,认为这些作品史学意义不够,而对“虚”的成分较为忽略。三国演义以情节丰富生动取胜,其中好看的故事几乎都是书中虚构的部分。例如从开头到第七回大抵按史料叙述了汉末黄巾起义之后的纷争,这些纷争头绪纷繁,故事碎乱,作为后续内容的背景铺垫,就小说而言并不怎么好看;当
3、然这也没有办法,此后故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不得不先作番介绍。直到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才有了比较具体的情节和好玩的故事。三国志董卓传和后汉书董卓列传比较详细地写到这一事件,但都没说起王允安排美女间谍实施“连环计”,所谓貂蝉其人,史书中更没提到。三国演义的作者对于史料的取舍和生发,有着很强的主体性。以关羽而言,有史料说当他随刘备与曹操联攻吕布时,听说投降过来的秦宜禄之妻甚美,打算娶过来。他将这一非分之想向曹操报告,得到批准,但后来曹操却自己拿过去了。这个小插曲一般来说是写小说的上好材料,但三国演义完全未提。罗贯中要把关羽塑造成高大完美的英雄。一度不得已归降曹操又复归于刘备
4、,是关羽一生中的华彩段落,于是作者就此生发开去,大写其事,大力虚构加工来表现关羽德艺双馨的品质。关羽后来成了一位伟大尊神,同这样的艺术创造关系很大。打仗固然要靠大将,而尤其须有正确的谋略来安排指挥。两军对阵之类的情节,很适合影视艺术表现,文字描述颇难以出彩,而写各种谋略就容易引人入胜了。三国演义中的计谋层出不穷,例如“连环计”“反间计”这些阴谋妙计大抵出于机敏的谋士和文武双全的将领。这些谋略,有些史书提到过,更多的则仅有相关事实经过,并未提及具体谋略。只有虚构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来。三国演义中凡是过细描写、脍炙人口的部分都出于虚构;而所占比例较小的粗线条叙述部分,则多为写实,但也不是照搬史
5、书。大笔粗叙的部分虽缺少文学性,但仍然具有相当强的可读性,这主要是靠其中大大小小的,足以益人神智的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许多读者以为历史上的三国就如三国演义描写那样,这固然让历史学家跌足长叹,而同时也表明了小说的成功和伟大。(摘自顾农的虚虚实实,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演义小说因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受到的制约要比一般小说多一些。B. 历史演义小说根据史料写成的粗笔内容往往是“实”,“改造”“生发”的内容则常为“虚”。C. 三国演义第八回情节虽然具体生动,但其中王允、貂蝉这两人并非历史上的真实人物。D. 三国演义中叙写大量谋略,是因为
6、用文字描写战斗很难出彩,且缺少文学性和可读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引述鲁迅先生的言论,是为了论证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中虚构的重要价值以及虚实之间的关系。B. 作者从情节、史料等方面展开,论证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对三国演义的虚实分析与实际不相符合。C. 作者以“罗贯中塑造关羽形象”之例,论证了“三国演义作者对史料加工有着很强的主体性”的观点。D. 文章对三国演义的写实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某些“背景史实”与“军政谋略史实”的可读性不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三国演义中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的认识,史学家和文学家所持的立场是不
7、同的。B. 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有着独立的创作观,寻找到了真实与虚构间的最佳平衡点。C. 三国演义对一些史实、人物进行了艺术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三国的认知。D. 在历史学家眼中的一些史学价值并不高的文学作品,其文学价值、地位及影响并不一定低下。【答案】1. B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历史演义小说因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所以”因果失当。“在创作过程中受到的制约要比一般小说多一些”的原因并非是“历史演义小说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而是“历史演义小说所采取的一端会直接来源于历史载籍”。C项,“其中王允、貂蝉这两人并非历史上的真
8、实人物”扩大了范围。原文仅提及“所谓貂蝉其人,史书中更没提到”。D项,“缺少文学性和可读性”理解错误。原文“大笔粗叙的部分虽缺少文学性,但仍然具有相当强的可读性”。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A项,“是为了论证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中虚构的重要价值以及虚实之间的关系”曲解文意。引述鲁迅先生之语,并非“论证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中虚构的重要价值以及虚实之间的关系”。而是论证历史演义小说创造中历史真实和文学虚构之间的关系。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三国演义寻找到了真实与虚构间最佳平衡点”表述过于绝对。纵观全文,并结合“历史演义小说总
9、要兼顾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两方面,不断寻找最佳平衡点。三国演义就是这种努力的典型”等语句,不能得出“三国演义寻找到了真实与虚构间的最佳平衡点”这样的观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10、题。材料一:近年来,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夜经济在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腾讯与瞭望智库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中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2018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较上年增长47。“在中国经济致力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的历史时期,夜经济由于其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市场空间开始被人们关注。”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付晓东看来,“随着人们对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自然的钟爱和深层的理解,夜间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日益重要、更加关注的部分。”的确,以大数据、云计
11、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与此同时,精神消费、文化消费等消费需求更为旺盛,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摘编自刘发为吸引人更要打动人 夜经济快步复苏,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5月28日)材料二:恢复“地摊经济”为城市生活增添了平易近人之美,但也并不是意味着可以“放任发展”。从“地摊经济”可以看出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各地还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顶层设计。例如,划定临时摊点,加强执法引导,让执法更带城市温度。对流动商贩加强宣传疏导,提升食品安全质量,引导商贩合法合规合理经营。同时市场监管
12、部门也要加强抽检频次,让“地摊经济”活起来,“夜经济”动起来。城市管理部门还要跟上服务,垃圾及时进行运输清理,合理疏散人流,确保不扎堆、不聚集。“地摊经济”与文明创建并不相悖,反而更能体现出城市温度,“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民生的基本考量,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住“保民生”的步子,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在危机中找新机,积极面对困难,化解痛点,释放消费活力,促进底层百姓就业,接地气、暖民心。只要不侵害公共利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措施下,保证清洁卫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地摊经济”就值得鼓励。(摘编自周茂盛搞活地摊经济,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荆楚网2020年5月29日)材料三:多个平台大数据显示,
13、文旅消费在“夜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文旅消费发生在夜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夜经济”既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也成为海内外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而从长期来看,戴斌认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上海在去年4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海派夜经济”,其中提出,丰富业态种类,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将继续做好引导、协调工作,推动更多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
14、夜生活选择;以发展“夜经济”为契机,上海将全面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摘编自多地文旅消费复苏点亮“夜经济”,经济参考报2020年6月18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前,我国公民的夜间消费占比已超过日间消费,大型商场与餐饮的夜间消费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B. “地摊经济”丰富了城市的夜生活,同时也对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 “地摊经济”应以不侵害公共利益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为前提,体现城市文明应有的温度。D. 夜间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夜经济不仅包括餐饮等日常生活消费,也有文旅等精神层面的消费。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15、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经济”尽管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经济形态,努力发展好“夜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B.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在不同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C. 作为“夜经济”的一种,“地摊经济”要良性发展,就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等加强合作,以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生活。D. 上海市打造“海派夜经济”,特点突出,将不断推动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选择,促进该市文旅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6. 当前,我国发展“夜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答案】4. A 5
16、. B 6. 多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夜经济”更快发展。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夜经济”市场前景广阔。消费者消费观念、习惯与时俱进,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文化底蕴丰富,各地有其自身文化特点,能够挖掘本地夜间资源,丰富业态种类。【解析】【4题详解】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大型商场与餐饮的夜间消费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于文无据。原文虽有“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2018年,国内夜间餐饮消费较上年增长47”的描述,但是否“呈逐年大幅上涨趋势”,不能知道。故选A。【5题详解】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夜
17、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于文无据。材料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多样化消费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由此句可知消费者消费的多样化,不能得出“夜经济”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近年来,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夜经济在激发消费潜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可归纳:多地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夜经济”更快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
18、与习惯。消费者开始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可归纳:消费者消费观念、习惯与时俱进,追求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在中国经济致力于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的历史时期,夜经济由于其蕴含巨大的消费潜能、市场空间开始被人们关注。”“随着人们对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自然的钟爱和深层的理解,夜间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日益重要、更加关注的部分。”可归纳: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夜经济”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上海在去年4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
19、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海派夜经济”可归纳:文化底蕴丰富,各地有其自身文化特点,能够挖掘本地夜间资源,丰富业态种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放鸭莫言青草湖里鱼虾多,水草茂。青草湖边的人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鸭蛋很有名气。早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混得很熟。春天,湖边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杏花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湖水绿得像翡翠,水面上露出了
20、荷叶尖尖的角,成双成对的青蛙呱呱叫着,真是满湖春色。老壮一下湖就想和对面王庄的放鸭人老王头见见面,一连好几天也没碰上。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唱得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递话过来:“大伯,您是哪个村的?”“湖东李村,”老壮答道,“你呢?”“湖西王庄。”“老王呢?”“老了,退休了。”姑娘抬起竹篙,用力一撑,小船转向,鸭群拐了个弯儿。“再见,大伯!”他们就这样认识了。有一天,老壮又和姑娘碰了面。姑娘郑重其事地问:“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老壮愣了一下,反问道:“有,问他干啥?”姑娘的脸红了,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没事,随便问问。”“
21、这户人家怎么样?”姑娘问。“难说。”“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个村里游过乡?”“游过。”老壮掉转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的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共了产”,甭提有多心疼了。家里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个鸭屁股啊!那时,村子里主事的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主任,“共产”来的鸭子,被他和他的造反派战友们当夜宵吃得没剩几只了。老壮本来是村子里有名的老实人,一生气就办了荒唐事。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结果被巡夜的民兵当场抓住了。主任没打他,也没骂他,只是把两只鸭子拴在一起,挂在他的
22、脖子上,在湖东八个村里游乡。主任带队,一个民兵敲着铜锣,两个民兵端着大枪,招来了成群结队的人,像看耍猴的一样。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他对她起了反感,尽量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转眼春去夏来,湖上换了一番景色。荷田里荷花开了,湖里整日荡漾着清幽的香气。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人被浇成一只落汤鸡。暴雨过后,天空格外明净,湖上水草绿
23、得发蓝,荷叶、苇叶上,都挂着珍珠一样的水珠儿。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被暴风雨冲散的鸭子。却不知道是谁家的鸭。“好鸭!”老壮不由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在水面上漂荡,十分招人喜爱。他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那位放鸭姑娘。“大伯,你看到十几只鸭子没?昨天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急得我一夜没睡好觉呢!”“姑娘,你可是问巧了!”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用手一指鸭群,说:
24、“那不是,都在我这儿呢。”“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白鸭归了群。“大伯,咱们放鸭这么久了,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姓李,名老壮!”“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不差,我就是苇林他爹,”李老壮把胡子翘起来,好像和姑娘斗气似的说,“我就是那个因为偷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着鸭,没命地逃了。“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来!”李
25、老壮高声喊着。一片芦苇挡住了姑娘和她的鸭群。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姑娘,真是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对青草湖及湖边村庄生活状况的介绍,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而且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B. 小说插叙李老壮因“偷”鸭游乡这一情节,意在与后文他的主动还鸭形成对照,以消解放鸭姑娘对其品行的疑问。C. 小说写村主任的好吃懒做、假公济私,是为了在对比中烘托李老壮形象,表现青草湖农民在特殊时期的痛苦经历。D. 小说笔调清新质朴,景物描写虽然着墨不多,却展现了青草湖清丽、
26、明净的自然风物,从侧面烘托了人性的美好。8. 简析文中画横线的这句话所蕴含的丰富意蕴。9. 莫言的这篇小小说很好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的创作意图。【答案】7. B 8. 暗示放鸭姑娘和李老壮儿子之间的自由恋爱关系;“呀”,反映了放鸭姑娘在得知眼前老人就是自己曾经打听过的李老壮后的惊讶与尴尬;称呼的变化,折射出放鸭姑娘急于掩饰自己与苇林关系的慌乱。 9. 讴歌改革开放的政策;展现新时代农村的新风貌,歌颂劳动者纯朴、善良、真诚、执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品质;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问题,警醒世人不要让不堪回首的历史重演。【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27、。B.“意在与后文他的主动还鸭形成对照”错误,表述不恰当,根据文意,李老壮在“四人帮”横行时期的“偷鸭”行为并不是其本性所致,而是不满自己的鸭子被好吃懒做的主任吃掉了,所以并不能说与后文的“还鸭”形成对照;另,“以消解放鸭姑娘对其品行的疑问”表述也有误,文中插叙此事,于放鸭姑娘而言,她也是无法知道的,所以不能说插叙是为消解放鸭姑娘对李老壮品行的疑问而设置的。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意蕴的能力。当放鸭姑娘得知眼前的老人正是“偷”鸭子的李老壮时,惊讶和慌乱溢于言表:“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在这句话中,一个“呀”字,展现了放鸭姑娘在得知眼前老人就是自己
28、曾经打听过的李老壮后的惊讶,也有对自己先前评价这个老人“手脚不太干净”的尴尬和慌乱;“苇林”是亲密的爱称,“李苇林”虽然是直呼其名,但仍有亲切感,只有“李技术员”才像是公事公办的样子,放鸭姑娘在短促之间转换三种称呼,有一种急于掩饰自己与苇林关系的慌乱,但她和李老壮儿子之间的自由恋爱关系自然明了;句末的省略号,表示话没有说完,其中的情感更是丰富多样的,惊讶、慌乱、羞怯、后悔、以后如何面对的些微忧虑,统统在这不可言语之中。【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意图的能力。小说创作的背景是农村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李老壮不仅可以养鸭,而且成为了养鸭专业户,李苇林在农技站做技术员,还可以从北京引进良种鸭。
29、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百姓善良质朴、人人勤劳致富、新人新事新生活的农村生活图景,于此可以看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展现农村劳人民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他们曾经受过打击,甚至迫害,但他们善良顽强的品质仍在;讴歌美好的时代和崭新的生活,李苇林作为技术员引进良种鸭,李老壮也想要,表明新技术已经深入人心,年轻人的自由恋爱,可以看出作者对新生活的赞美;同时作者在文中插入“四人帮”迫害善良劳动者的事情,意在引导读者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曲折和问题,用走过的弯路惊醒世人,不要让不堪回首的历史重演。【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
30、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丞相平者
31、,阳武户牖乡人也。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镒。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平恐,乃解表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
32、为齐王。封平以户牖乡。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
33、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B.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C.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D. 其明年/以护军中尉从攻反者韩王信于代/卒至平城
34、/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秦,项羽将陕西的关中一带一分为三,分封给原秦朝的三位降将,因以称之。B. 河,秦汉前,“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两者以外河流通常称“川”“水”。C. 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警卫在中,车夫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D. 剖符,封建帝王封赏有功者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以作为凭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跟随项羽,也曾得到垂青。他跟随项羽攻破秦国,项羽赐给他卿一级的爵位,平定殷王反叛后,项
35、羽派项悍任命陈平为都尉,并赏给他黄金二十镒。B. 陈平逃离项营,遇险机智自保。他横渡黄河时,看到船夫想要对他图谋不轨,就解开衣服赤身露体地帮助船夫撑船,这样船夫知道他身上无钱才没有下手。C. 陈平知恩图报,荣贵不忘故人。刘邦封他为户牖侯,他辞谢说若没有魏无知,自己就不能入朝为官,于是就将封爵让给了魏无知,皇帝为此称赞了他。D. 陈平富有智谋,处事谦虚谨慎。孝文帝时,他认为太尉周勃在诛灭吕氏宗族的事情上功劳居多,于是托病引退,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让给周勃。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2)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乃
36、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2)汉王大怒,斥骂韩信,陈平踩汉王的脚,汉王也有所悟,于是优厚地款待齐王使者,并派张子房立即封韩信为齐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卒至平城”句意是(陈平)匆忙行军到了平城,“卒”译为“匆忙”,作状语,修饰“至”,所以“卒至”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项。“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句意是被匈奴围困,七天吃不上饭。可见句中“七日”是说他七天吃不上饭,不是说被匈奴围困七天。所以应在“七日”前停顿,排除B
37、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古代乘车,尊者在左,警卫在中,车夫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错误,古代乘车,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于是就将封爵让给了魏无知”错,原文“乃复赏魏无知”,是说魏无知是另外得到的封赏,而不是陈平将爵位让给魏无知。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第一句关键点:“诛”,含被动,被杀;“使使”,派使者,派人;“间”,抄小路;“杖”,拿着。第二句关键点:“蹑”,踩;“遇”,款待;“卒”同“猝”,立即。
38、【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丞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项羽攻占土地到黄河边上,陈平前往投奔
39、项羽,跟随项羽入关攻破秦国,项羽赐他为卿并赐予相应的爵位。项羽东归,在彭城称王,汉王回军平定三秦向东进军,殷王反叛楚国。项羽于是封陈平为信武君,让他率领魏王咎留在楚国的部下前往,击败并降服了殷王而凯旋。项王派项悍任命陈平为都尉,赏给他赏金二十镒。过了不久,汉王又攻下殷地。项王大怒,准备杀掉前往平定殷地的将领们。陈平害怕被杀,便封好项王赏给他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项王,自己单身拿着宝剑抄小路逃走。陈平横渡黄河,船夫见他一个美男子单身独行,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腰中定当藏有金玉宝器,就盯着陈平,打算杀掉他。陈平很害怕,就解开衣服赤身露体地帮助船夫撑船。船夫知道他身上一无所有,才没有下手。陈平于是到修
40、武投降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他进去。汉王当天就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做参乘,主管护军。第二年,淮阴侯韩信打败了齐国,自立为齐王,派使者把这件事禀报给汉王。汉王大怒,斥骂韩信,陈平踩汉王的脚,汉王也有所悟,于是优厚地款待齐王使者,并派张子房立即封韩信为齐王。汉王把户牖乡封给陈平。当时与陈平剖符,世代相传而不断绝,封为户牖侯。陈平辞谢说:“这不是我的功劳。”皇上说:“我采用了先生的计谋,克敌制胜。这不是功劳是什么呢?”陈平说:“如果没有魏无知,我怎么能被提升呢?”皇上说:“像先生您这样可以说是不忘本了。”于是又赏赐了魏无知。第二年,陈平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从高帝在代地攻打谋反的韩王信。匆忙行
41、军到了平城,被匈奴围困,七天吃不上饭。高帝采用了陈平的妙计,派人到单于的阏氏那里去疏通。才得以解围。高帝脱身以后,陈平的计策始终秘而不宣,世间没人得知内情。孝文帝即位后,认为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灭吕氏宗族,功劳多;陈平想把右丞相的尊位让给周勃,于是托病引退。孝文帝刚刚即位,觉得陈平病得奇怪,就去探问他。陈平说:“高祖时期,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到诛灭吕氏宗族时,我的功劳也就不如周勃了。我愿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太史公说:丞相陈平年轻的时候,原本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当他在砧板上分割祭肉的时候,他的志向本来已经很远大了。他颠沛忙乱于楚魏之间,最终归附高帝。他常常想出妙计,解救纷繁的危难,消除国
42、家的祸患。到了吕后执政时期,诸事多有变故,但陈平最终能自免于祸,安定汉室,保持荣耀的名望终身,被称为贤相,难道不是善始善终吗!假若没有才智和谋略,谁能做到这一步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北归入至德州界偶逢洛阳邻家李光宰注刘长卿生涯心事已蹉跎,旧路依然此重过。近北始知黄叶落,向南空见白云多。炎州日日人将老,寒渚年年水自波。华发相逢俱若是,故园秋草复如何。注本诗写于肃宗上元二年(761)作者从贬地南巴(今广东电白)北归时。至德,唐县名,故址在今安徽池州东至县。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扣题目中的“北归”,交
43、代了归途所走的路线,并点明了诗人当时的心情。B. 颔联“始知”与“空见”相对,“空”指天空,引发作者对南巴生活的回忆。C. 由南到北,景象在变,气候特点在变,诗人内心的感触也在发生着变化。D. 全诗即事感慨,因景抒情,语言直白浅近,意味深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诗风。15. 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答案】14. B 15. (1)首联讲旧路重过,心事蹉跎,寓含对仕途坎坷的感慨;(2)中间两联借南北景象差异与感受的不同,表达被贬南方的失意;(3)尾联写与邻居华发俱生,相逢于他乡,抒发了年华易逝的喟叹与对家乡的挂念。【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44、B项,“空指天空”理解错误。“空”不是指天空,而是只是、徒然之意。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生涯心事已蹉跎,旧路依然此重过”意思是我人生已经蹉跎,心事重重,依然走着曾经走过的旧路。“蹉跎”“重过”,寓含对仕途坎坷的感慨;颔联、颈联“近北始知黄叶落,向南空见白云多。炎州日日人将老,寒渚年年水自波”意思是说靠近北地才知道黄叶一落,望向南方只看到漫天的白云。在南方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人已将老,寒天的水依然泛起波澜。中间两联写南北景色的差异与感受都是不同的,北方“黄叶落”“人将老”,南方“白云多”“水自波”,既表达了年华已逝的感慨,也表达了被贬南方的失意;尾联“华
45、发相逢俱若是,故园秋草复如何”意思是我们相逢的时候若都是满头华发,会问一句:故园的秋草长的怎么样了?尾联写“华发”,感慨年华易逝;“故园秋草复如何”,借问“秋草”表达对故乡的牵挂。(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_,_。(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之志,也难免会“_”。(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答案】 (1). 民生各有所乐兮 (2). 余独好修以为常 (3). 封狼居胥 (4). 赢得
46、仓皇北顾 (5). 入则无法家拂士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此题中需注意“胥”“赢”“仓皇”“拂”“患”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籍
47、总目 作统计显示,我国现存古籍品种20万种左右。相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浩瀚的著作而言,这可能还是 。当下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这些古籍,特别是其中的善本。( )。一种现象是,越来越少与越来越多并存。另一种现象是,越来越不被人知与越来越被人所知。那么,如何让珍贵的古籍善本走进百姓生活?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创作通俗类作品来介绍相关故事。一部著作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创作、印制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可言可说之事。特别是,很多古籍善本在漫长的时光中辗转流传,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其中,也透露出特定时期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的轨迹,以及国事人事的细节。通过对古籍善本流传、保护、
48、创作、生产相关故事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在领悟古籍善本命运的同时,了解时代演变的某些规律。古籍善本除去其承载的思想内容不说,单是带给人们的视觉体验就 。因此研究和宣传古籍善本,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 中华文明,走近民族文化内心世界。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编撰 九牛一毛 美轮美奂 秉承B. 编撰 寥寥无儿 美轮美奂 传承C. 编纂 九牛一毛 美不胜收 传承D. 编纂 寥廖无几 美不胜收 秉承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总体来看,目前的古籍表现出二律背反的状态B. 总体来看,二律背反是目前古籍表现出的状态C. 总体来看,二律背
49、反是目前的古籍善本的状态D. 总体来看,目前的古籍善本表现出二律背反的状态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对古籍善本流传、保护、创作、生产相关故事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在了解古籍善本命运的同时,领悟时代演变的某些规律。B. 介绍古籍善本创作、生产、流传、保护的相关故事,能够让读者在了解古籍善本命运的同时,领悟时代演变的某些规律。C. 通过对古籍善本创作、生产、流传、保护的相关故事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在领悟古籍善本命运的同时,解决时代演变的某些规律。D. 介绍古籍善本流传、保护、创作、生产的相关故事,能够让读者在领悟古籍善本命运的同时,解决时代演变的某些规律。【答
50、案】17. C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含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编纂,编辑,撰述;按照一定的题目、体例和方法编辑档案文献的活动,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编撰,意思是编辑、撰写。强调在编辑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添加自己的观点。语境中因为是“书目”,所以,应选“编纂”。第二空:九牛一毛,意思是这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渺小、轻微,或很大数量中的极少数,可做宾语。寥寥无几,意思是形容稀少,没有几个,作谓语、定语、补语。语境中指,现存古籍数量占中国漫长的历史、浩瀚的著作数量比例很小,应选“九牛一毛”。第三空:美不胜收,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51、。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语境中指古籍善本带给人们的视觉体验,应选“美不胜收”。第四空:传承,泛指对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秉承,指接受,承接,按(命令或指示)办事或处理问题,多用于指奉行上级的意旨、指示而言。语境中的宾语是“中华文明”,应选“传承”。分析可知,C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根据前文“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这些古籍,特别是其中的善本”与选文推断,此选段主要分析“古籍善本”,故排除AB两项;根据“一种现象是,越来越少与越来越多并存”“另一种现象是,越来越不被人知与越来越被人所知”两句推
52、断后文讲述的是二律背反现象。根据语句衔接前主后宾原则,排除C项。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主语残缺,“通过对的介绍”不能作主语,去掉介词,改为“介绍故事”,这样动宾短语作主语。排除AC两项。动宾搭配不当,“领悟”与“命运”,“了解”与“规律”搭配不当,应改为“了解命运”“领悟规律”。排除D项。“解决”与“规律”搭配不当,排除C项。语序不当,根据前文“在创作、印制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可言可说之事。特别是,很多古籍善本在漫长的时光中辗转流传,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应该是创作、生产、流传、保护的顺序,排除AD两项。故选B。【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
53、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夜间腿抽筋很常见。腿抽筋是无意识
54、的肌肉痉挛、抽搐,可以出现在腿的任何位置,尤其是腓肠肌(小腿肚子)。该肌肉紧张会导致不适或者中度到重度的疼痛甚至僵硬。_还可以导致其他一些问题。如打断睡眠、打破睡眠周期,从而导致整天的疲惫感甚至无精打采;虽然一些消息说_会导致夜间腿抽筋,但这种说法证据有限。研究表明,对大多数人来说,服用矿物质补充剂,如钙、镁,可能无法缓解夜间腿部痉挛。多数情况下,简单的拉伸可以帮助_。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或者预防措施可以尝试。【答案】 (1). 夜间腿抽筋 (2). 矿物质缺乏 (3). 缓解肌肉痉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第一处,上文有“会导致”,空格后面有“还可以导致”,二
55、者说的应是同一件事,即“夜间腿抽筋”,因此,此处应填“夜间腿抽筋”。第二处,空格处应填导致夜间腿抽筋的因素(一些消息说),下文“服用矿物质补充剂”“可能无法缓解夜间腿部痉挛”,也就是并非因矿物质缺乏导致夜间腿抽筋,这个因素指的是“矿物质缺乏”。第三处,上文分析的结果是服用矿物质补充剂“可能无法缓解夜间腿部痉挛”,此处“简单的拉伸”可以帮助解决问题,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缓解肌肉痉挛。21. 下面是一种依靠互联网终端和物联网支持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的使用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答案】市民点击回收机屏幕,从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纺
56、织物中选择可回收垃圾类别,并投入相应的回收箱。回收机经过称重或计数得出环保金额,市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收款。当回收箱集满后,系统平台会通知相关人员来清运。【解析】【详解】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进行语言描述,注意文字表达的流畅性。解答本题时,先关注题干所给文字的关键处“互联网终端和物联网支持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要注意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提取重要信息并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从最左方开始,市民、屏幕、可回收垃圾方块中的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纺织物都属于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了整个环节的不可遗漏性。最后,要
57、注意字数限制。四、作文(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做朋友、打交道,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觉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目前,农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诸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致富,而我们又
58、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从长远看,这样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儿童面临的生活问题,也能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在高三(1)班“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上的一篇演讲稿。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一篇随笔。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乡愁“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随笔余光中是一个传奇,他被文坛大师梁实秋赞誉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
59、,一时无两”。而他最为人熟悉的作品还是乡愁。诗人定义了中国人的一种情感模式。这是关于母亲、妻子、家园和祖国的纠缠性情感,也是许多历经苦难的民族在历史与现时的演进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第一次读到乡愁,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一种对家国的念念在怀的情感,便根植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乡愁,无关乎荣华富贵、钟鸣鼎食、肥马轻裘,它其实是一种关于家的故土难离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在我心中与日生长,攀援成满园绿荫。儿时,父母为了我,不曾像邻家青壮年外出创业,忙完农活,就在本地务工。我是被父母呵护的花骨朵,他们不让我感受生活的艰难,我只是一味快活地生长。父母到底因我长大,学业的需要,点着油灯,相商了整整一个夜晚,做出抉择,领
60、我离开那山清水秀的家乡,来到这人儿扎堆的城市。异地求学离父母也远了,从一己的情感来说,乡愁里最多的是对父母亲的一种念想。城市的霓虹固然漂亮,随处摊点各种小吃,尽可以满足我这个小吃货。出行也格外方便,但我还是不习惯,且不说太多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着生存的空间,单是那路边蒙着尘土的花朵,也让我看着难受。梦里依稀,还在家乡吧,每天清晨都有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的床头,每天清早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都让人神清气爽,一天的美好从清晨开始。我仿佛看到家园老屋上的炊烟,土灶间母亲拉着风箱,头上的白发,随着一两声咳嗽颤动。屋前一围篱落一脉溪水,缓缓淌过,流水幽幽,我心忧忧一杯浊酒家万里,两行清泪述乡愁。余光中写乡
61、愁,40多年弹指一挥间,这首诗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它早已引发了全球华人的共鸣。无论你身处世界的哪个国度,在回望家园的那一刻,乡愁都会化为两行清泪,打湿衣襟。有这么一个说法凡是有华人脚印的地方,就会响起乡愁的吟诵声。从国家与社会的层面看,乡愁是中华儿女盼望国家统一的一种呼喊。乡愁传诵的时候,也是中国社会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阶段。当下中国,城镇化脚步轰隆作响,无数人离开家园去城市创业。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张,乡村景象日渐凋敝,传统文化也正被人遗忘,许多人的故乡已然变成了自己不认识的模样,现代人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乡愁成为一个极易引人伤感、唏嘘的字眼。居住大城市日久的人们,这时候又不免勾起对
62、昔日时光的追忆。乡愁始终以其巨大的感染力,穿越地域的阻隔,勾起全球华人的文化记忆和命运共感。在我看来,乡愁,不光是一个空间的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时间的生活概念,贯穿了时代的风风雨雨。余光中写乡愁这首诗,堪称民族美学的一个代表性作品。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乡愁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正是如此,乡愁带给我的情感体验,挥之不去,抵达了我的心魂深处。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从开始接触乡愁这首诗到现在,在我心中就一直存在这一个希望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我相信这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岁月流逝,乡愁永续。【解析】【详解】本文考查写作能力(一)材料解读和立意参考。该作文题由材料、写作任
63、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属于言论型材料,它摘自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的心得文章材料摘自原文中末尾两段。前者谈论自己扶贫工作积淀的“泥土味道”,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密切联系,让他形成老百姓的思维方式,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会了坚忍,从容,收获了家国情怀。后者谈自己对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奔小康工作进程中的成绩与存在问题的小结与反思。材料的关键词主要有“家国情怀”“脱贫攻坚”“奔小康”“创业致富”“乡村生机乡村活力”等。审读材料,立意构思,须整体感知上述材料内容及含意,围绕其中的关键词及其相互内在联系,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来阐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
64、理由;或者抒写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理想。题干给出三个可供选择的写作任务:演讲稿、书信、随笔。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写作情境,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角色,也提示了读者对象。考生须依据给定的写作交际情境与文体类别来完成写作。写作“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的一篇演讲稿,重点须从当下乡村现实与青年的担当、使命的关系来立意,可以论说当代青年如何去关注乡村的进步与问题,思考乡土中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也可以就老百姓思维、村民立场等视角,来阐发当代青年如何去触摸乡村,从而激发自己热爱家乡、改造家乡,进而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情怀与使命担当。写作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则须着眼于对
65、学长姚自强志向选择的评价,结合材料中扶贫干部的心得体会,赞赏姚学长的勇于下基层去磨炼自我的自强精神,肯定其家国情怀,从而论析自己对当代青年如何培养自己的担当意识的思考。写作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随笔,在视角、立意、结构、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则更具灵活性,可以抒写乡村的乐与忧,写对乡村发展的感触,对乡村问题的反思等,可以通过对乡村场景、人事、物象、风情民俗等的叙写,来表达自己触摸乡村的体悟,以及对家国情怀、青年责任等终极问题的思考。参考立意:(1)当代青年要学舍触摸乡村的喜与悲,体会乡民的爱与痛,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2)乡村是脱贫奔小康的基点,需要更多有志青年去扎根、改造、发
66、展。(3)在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时代热潮中,当代青年大有可为。(4)热爱祖国,从热爱乡土开始;热爱乡土从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美化家乡开始。参考素材:(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读杜甫,我读懂了家国情怀,他告诉我们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
67、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2)读懂“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读懂家国情怀,原来它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
68、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3)读懂“家国情怀”,原来它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读懂“家国情怀”,原来它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
69、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读懂“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行文结构:千古乡愁说到今,“乡愁”往小处说是乡土情结,往大处说则是家国情怀。本文作者心思独运,由一己之情切而至一国之情重,行文有序,入境渐远,而感慨遂深。开篇引余光中乡愁,顺手拈来梁实秋所赞语,既有点题之效,又见其阅读视野而不着了痕迹。叙议展开,先概说余光中创作的背景,随附关于“乡愁”的思考,它是一种源自故土难离的观念,无关乎荣华富贵、钟鸣鼎食、肥马轻裘。此视为行文第一层。接着顺理成章,简说自己成长而异地求学,终离乡土,今昔对比里,城市固然繁华,家乡其实清素,却清晰再现亲身所感知的乡愁。暗扣了乡愁诚然无关乎荣华富贵、钟鸣鼎食、肥马轻裘。此视为行文第二层。再借“。文章末了回扣开篇对余光中乡愁创作的认同,结构圆合。大题目,作者巧妙运思,模仿了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结构,用早秋燥热难眠,月下独步乡野,徐徐展开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一杯浊酒家万里,两行清泪述乡愁”过渡,将一隅之乡土扩展为万里之中华。将“乡愁”生华为全民族的情感,呼喊出国家统一的时代最强音。此视为行文第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