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2016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 24.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该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的“众多地域国家”说明所谓的一统天下是由许多独立的个体组成的,肯定是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则又是分封制的产物,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5. 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
2、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描绘传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亲属关系。其远近体现了血缘关系的亲疏,符合宗法制的特点。A项“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符合材料中信息,故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6.
3、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可知作者是指出法家思想的局限,故项正确;A不对,秦朝贯彻了法家的思想;B不对,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是在文景之后的汉武帝时期;不对,题干无从体现,而且表述过于
4、绝对化;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27. 某个时代中,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这个时代是下列何者?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28.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A民主共和 B自由平等 C救亡图存 D公正法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依据所
5、学,自1840年以来,中国备受列强的侵略,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时开始,救亡图存就成为近代中国人的主要历史任务。所以应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特点2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其中的“转折点”应该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争
6、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0. 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民国四年是1915年,1915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根源。故C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均不符合漫画中信息。考点:近
7、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影响31.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A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C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 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中共一大制定党的目标不符合当时的国情,中国二大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材
8、料中对民主革命纲领的反对,反映了将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32.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由良田起程,至郴州,一路民众欢迎,鞭爆劈拍之声,不绝于耳。出村远道恭候,该地农民协会,组织尤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当推湖南第一,而军人尚在梦中,可胜太息。”据此判断,该日记应写于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蒋介石的日记中, “农民协会,组织尤为整齐”、“ 将来革命成功,当推湖南第一”反映的是湖南的农民运动,“一路民众欢迎
9、”反映出民众对蒋介石的支持,B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33. “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结合所学判断是1931年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10、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遵义会议34. 右图为淞沪会战时的一幅宣传画(图下方文字,从右至左是:唤起民众、训练民众、组织民众),下列对该画主旨概括准确的是A坚决抗战 B武装抗击C全民族抗战 D抗战必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图示中的信息“唤起民众、训练民众、组织民众)”说明淞沪会战以后,引起了全民族的抗战,故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A中意思不是太全面
11、;B属于军事组织抗战;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35.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反映中美关系的缓和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图示中“柬埔寨”“苏联”“法国”说明是中国参加的大国会议,结合建国初期周恩来参加的应该是日内瓦会议,该会议主要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故B项正确;A是万隆会议;C和D均是20世纪70年代历史。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日内瓦会议第卷(材料题,共160分)41. (1
12、2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4分)材料二 甲午战后(六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
13、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已,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并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2)列举材料二中“反应有两种类型”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反应类型对于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途径的不同观点。(8分)42. (25 分)粱启超先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遍游欧洲各国,写下欧游心影录,记录了他在欧洲的所观、所思,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深有启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俄国过激派政府,居然成立。居然过了两年。不管将来结局如何,假定万一推翻,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从前多数人嘲笑
14、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影响自然是及於别国。(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过激派政府”对当时中国的影响。(6分)材料二 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梦。以为这次和会。真是要把全世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根本改造,立个永久和平的基础。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舆论伸诉伸诉。也算尽江一二分国民责任。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2)材料中“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指什么?(2分)这次“外交失望”给中国带来的历史影响有哪些?(6分)材料三 我中英两国,向来都以保守著名。但我们中国人所保守的,和英国正相反。中国人最喜欢换招牌。抄几条宪法,算立
15、宪。改一个年号,便算共和。至於政治社会的内容,连骨带肉,都是前清那个旧躯壳。英国人内部是不断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时时刻刻在那里革命。(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梁启超的观点。(11分)【答案】(1)影响:使先进中国人学习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推动中共的成立(6分)(2)外交失望: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分)影响: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6分)(3)观点:梁启超认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尝试浮于表面,而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却不断改革深化。(2分)评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从此进入
16、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也可答戊戌变法、清末新政)。(4分)而英国则不同,英国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以来,逐渐的形成的责任内阁制,两党制,通过议会改革,议会民主权不断扩大,民主政治不断的发展与成熟。(4分) 反映了梁启超痛恨现实的黑暗,渴望中国走向民主富强的强烈爱国之心。(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解答时候围绕“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对中国影响”从“使先进中国人学习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推动中共的成立”的角度回答。(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
17、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判断“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判断该和会为巴黎和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的中国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发生了变化的角度回答。(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先概括观点再评,观点可以依据材料中“中国人最喜欢换招牌英国人内部是不断的新陈代谢”的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评价,包括中国,英国,注意结合相应史实,史论结合。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意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原因;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及实践十月革命影响;43. 【选修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必做)】下列是三则
18、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材料二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材料三 “总之,决定全部代表人选是根据了人民民主革命的原则。我们重视由革命战争中锻炼出来的朋友,在土地改革和敌后根据地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朋友,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民主运动中锻炼出来的朋友,脱离反动派而起义的朋友,保护国家器材有功的朋友”(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
19、分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哪一时期的民主建设?请说明理由。(9分)(2)概括说明这三个时期的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历年征战、陕北;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民主运动中及脱离反动派而起义的朋友。(2)材料一: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材料二: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材料三: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奠基。【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20、第一则材料依据材料一“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可以判断是抗战时期,原因从“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说明;第二则材料依据材料二“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可以判断是解放战争时期,原因依据“耕者有田风俗美,陕北齐声歌解放”判断回答;第三则材料依据材料三“决定全部代表人选是根据了人民民主革命的原则”判断是新中国成立前期,判断依据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民主运动中锻炼出来的朋友”来说明。(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则材料依据所学抗日战争时期的特点从“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说明作用;第二则材料依据解放战争时期从“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角度回答;第三则材料依据建国前期政治形势从“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奠基。”角度说明。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