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 渐劝 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诗意解读】勤奋学习的学生到三更半夜时还在点着灯学习,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人又起床读书了。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1921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回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方面的工作,1924年开始发表漫画。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既长于美术音乐,是中国近代漫画的开山之人,创造了“子恺漫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又工于散文,其散文清新,美妙,颇含人生哲理。作者介绍其散文可分为三类: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写儿童
2、情趣;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世态炎凉。他皈依佛教,一生淡泊,一代艺术和宗教大师弘一法师是他的老师。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有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丰子恺先生有一个集子命名为静观人生,里面有一个专题叫“哀叹人生”,渐就属于这个专题,写于1928年。通过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丰子恺先生对于人生的态度:静观。他哀叹人生的短暂,哀叹有的人不懂得珍惜时间,虚度人生。“静观”也好,“哀叹”也好,我们从其中的一个词眼,就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态度是多么严谨。他希望人们要珍惜时间,好好把握住人生的每个阶段。背景解读字音字形(1)目前日前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几天前。例句:到
3、_为止,全国已有近百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_他来过一次。近义词辨析(2)变迁变化变迁:(情况或阶段)变化转移。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动词;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的新状况,名词。例句:虽然时代_,泰山依旧巍峨。情况发生了_,方案也要改变。(3)望尘莫及鞭长莫及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鞭长莫及: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例句:小明体育不好,但在数学方面大家对他_。邓卓翔主罚的任意球越过人墙,球在空中并没有变线,直飞球门,洛里斯_。【答案】(1)目前 日前(2)变迁 变化(3)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1)天真
4、烂漫: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2)纨绔子弟:衣着华美的年轻人。旧时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纨绔:细绢裤。(3)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词语释义有人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把握好时间,把握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而有人却认为本文只是为了说明“珍惜时间,充实人生”的深刻道理,对此你是怎么认识的?提示: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不是“珍惜时间,充实人生”。因为文章在最后一段说“大人格”“大人生”,这是读懂本文的关键所在。如果只是停留在“珍惜时间,充实人生”这一个层面,而不是进一步思考在这个由“一点一点”时间组成的人生里
5、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心态把握人生,那么就没有读懂文章,没有感知到丰子恺的写作情感。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随着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人心在渐变,无法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轨迹,追逐着世俗中的东西,并且自己浑然不觉;能保持自小所具有的“天真烂漫”“慷慨豪侠”“血气旺盛”的心态走到年老的人是少之又少了;与人为善,淡泊宁静是为“大人格”“大人生”,呼唤一个“谦让、和平”的社会。本文揭示了日益消磨的人生现象,指出凡夫俗子为“渐”所迷的事实,阐明了对“大人格”“大人生”的理解和崇敬,告诫我们要遵守宇宙的法则,在人生百年中要谦让、和平,从而获得精神的平安。1如何理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
6、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中“圆滑”和“微妙”二词。【对应考点】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提示】结合相关文段理解。【答案】“圆滑”令我们想到人生就是像鹅卵石一样由于岁月的不断冲刷所造成,被冲掉了棱角,冲刷掉了自己的本质。作者用“圆滑”可以说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微妙”一词的使用非常贴切。作者指出人生的变化在于“渐”字,而“渐”字的表现是无声无息,令人毫不察觉的。而“微妙”一词正好是这种特点表现的概括。2如何理解丰子恺“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这句话?【对应考点】理解语句的含意。【提示】结合文章主旨及相关内容理解。【答案】因为在“人生”长期的旅客中,少有明达之人。对于百年的长时间的寿
7、命,他们不能胜任(不能支配),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从而引起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一般人似乎只能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大大缩短人的寿命,也许人类就能谦让、和平地相处。3文章中的“渐”是从时间这个角度进行阐述的,请想一想,“渐”还可以用到哪些方面?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对应考点】探究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提示】要有自己的思考,可从多个角度辩证分析。【答案】(参考结论一)从修身角度讲,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才不至于误入歧途。(参考结论二)从求学角度讲,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循序渐进才能学有所成。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
8、却浅显易懂,或内容道理很深刻,但表达得浅显通俗。本文从日常的生活琐事中揭示时间的本质、感悟生命真谛,道理极为深刻,却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技法镜鉴深入浅出在写哲理性文章中,想做到深入浅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善于从生活琐事中感悟道理,从熟悉的事物中引出道理。(2)多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和事例来说明道理,如本文中以一个农夫日复一日抱犊跳沟的故事阐述了事物缓慢变迁的道理,显得形象生动。(3)写作时语言要平易朴实,通俗易懂,过渡与衔接要自然。【即时小练】请运用深入浅出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现对生活的感悟,200字左右。【答案】示例:有句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世界很大,道路很多,需要坚持,但当坚持
9、不能达到目的时,就必须要变通一下。张军,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在这个人们都习惯于肥皂剧、流行歌曲的时代,他却凭借着古老的艺术昆曲,在这个流行化的社会游刃有余。昆曲是古老的,但张军却很时尚,昆曲就像是他身上的一件花衣服,他将它加入了各种人们接受的时尚因素,和流行曲混搭,和钢琴曲混搭,和歌剧混搭有的人说他在恶搞中国文化,然而在他看来,这只是坚守中的创新。而这些所谓的种种“恶搞”,并没有损失昆曲的形象,而是使之得以发扬光大。没有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适当的变通可以更方便地抵达目的地。【考点透视】从近年来各大型考试试题看,散文阅读命题往往在四个方面设题: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10、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下面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将考点和常见提问方式结合起来,作简单的归纳整理。(注意:有些题可能同时涉及几个考点,本部分只介绍最主要的考点)对接高考散文阅读常见考点梳理(1)1对散文形象的考查考纲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评价,能力层级D)常见提问方式:(1)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2)这个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应对策略: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散文中涉及的一些人物)、自然景物、动物、作者的自我形象等。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塑造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考生在把握作品
11、形象时,要善于结合形象的外在特征来分析其内在的精神和典型意义。先画出描写该形象的句子和关于该形象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然后加以概括。分析形象具有的典型意义要与文章的主题联系起来。2对散文结构和主题的考查考纲要求: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常见提问方式:(1)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方面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2)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联系全文,指出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应对策略:(1)分析散文的结构,要明确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用。句段作用:总领全文、呼应前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结尾作用:感情升华、主题深化;言有尽而意无穷。(2)概括主题要抓住体现作品主
12、要事件、反映作者情感取向的关键句。关键句具有极大的概括力,包括总起句(往往在篇首)、过渡句(篇中)、抒情句(结尾)、议论句(结尾)、哲理句(结尾)等。散文主题的概括还可以采用理清段落的方法,梳理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从文章标题入手,围绕作者写什么,为什么写等问题思考,也能很快概括出文章的主题。【真题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在母语的屋檐下彭 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
13、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
14、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
15、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
16、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
17、,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旦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
18、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1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答案】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19、是()()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D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答案】BCB“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有误,文中使用这两个比喻句,是为了说明母语的动人魅力。C“旨在
20、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有误钟 表胡 弦有人能够出现在时间的背面我说的是钟表匠。他们打开钟表的后盖,用螺丝刀挑起细小的生锈的螺钉,或用镊子夹出骨折的发条那正是时间的错误所在。钟表匠从事着令人羡慕的工作,他们发现时间的错误,并以此生存,除了他们还有什么人能以什么方式与时间抗衡?美文赏读大型的钟,总是出现在车站或广场,镶嵌在高高的楼塔上,硕大的钟盘是一间房子的剖面。指针,如椽的粗黑,像凝结成固体的夜色,神秘而庄严,不为阳光的冲刷所动。在那样的地方,时间不以流逝为特征,流逝的是人群。面孔,脚步,汇聚,涌动,散向四方,时间以检点这一切为务。它高高在上,不动声色,像一切命运的主宰与终结者
21、。小型的表佩戴在腕上,看上去更漂亮些,像一种饰物,但没有人轻视它。任何精美的表,如果坏了,便是累赘。对时间的准确指认,成为它存在的唯一理由。表很轻,但相对于笨重的身躯,这微小的压力已经足够。在两次抬腕之间,指针走过的路常常让人忧心如焚。这方形的、圆形的小盒子,时间的容器,盛下的悲欢无以计量。有些钟表没有秒针,但有了秒针才会更显生动。秒针、分针、时针,从长到短的三支,跨越的是同等长度的时间,使用的却是不同的脚步。秒针最长,步子细碎而急促,却总是悬浮在最上面。以下才是分针和时针,黑而深沉,微小的移动不容易被察觉,像暗中的操作者。看时间的人总是先看到时针,它是核心,接着是分针,秒针则容易被忽略这是最
22、忙碌者的命运。指针演绎的是时间的戏剧,却无意间指出了人世间的法则。它准确而刻板,却像真理一样不容置疑。一个房间里可以安置许多钟表,镶嵌,悬挂,摆放形成同一时间流中的许多漩涡。在古老的静寂中,钟表的滴答声是一种醒识,使我们确知一切都在改变。滴答声,时间的水珠,酸性的,具有足够的腐蚀功能,岩石一样的情节渐渐被解开,坚硬的世界、事件和人心,在悄然搬运中趋于崩溃。相对于座钟和手表的小巧,我更感动于落地钟的庄重,颀长的钟体,有力的钟摆,使它看上去像一个使用心脏叩门的人。木制的机壳,古奥的花纹,它搬动的是一种古老的时空,带有无以言喻的悲壮意味。钟表,神秘的力量,将时间囚禁、驯服。但它们终有损坏的时候,需要
23、送进修理铺里。我不喜欢这个时刻的钟表,桌面上散乱的零件,像小动物黯淡的脏器,时间,呈现出狼藉的一面。在我看来,事物,只有完整才是庄严的,而钟表匠捅开的一切,使我对美的建构顷刻解体。有些钟表停滞,永不再运行,它的力量消失,时间逸出。一只不在时间状态里的钟表,享有彻底的安宁,锈迹、灰尘,都安宁。红尘滚滚而过,已与它无涉。在它体外挤满了时间的尖叫。(选自散文天地)【赏析】钟表是时间的载体,又是时间流逝的明证。文中的钟表有塔楼上的大型钟表,有戴在腕上的手表,还有作者欣赏的落地钟。钟表的形象是与时间密不可分的,钟表只有和时间联系起来,才有生命和灵气,钟表与人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像钱钟书先生在围城结尾写自己家里那只祖传的老钟,“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钟表被时间赋予了深厚的内涵。本文的很多词句都值得细细玩味,如“有人能够出现在时间的背面”“跨越的是同等长度的时间,使用的却是不同的脚步”“钟表,神秘的力量,将时间囚禁、驯服。但它们终有损坏的时候,需要送进修理铺里”无论是将落地钟比作“使用心脏叩门的人”,还是描绘在钟表体外“挤满了时间的尖叫”,都生动而形象,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显示了作者睿智的思想和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丰子恺:佛无灵梁实秋:雅舍小品好书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