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高一语文早自习阅读材料第三周 永远的情结周一风雅诗斋月 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鄜(f)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眷属寄居在鄜州羌村。闺中:闺中之人,指杜甫妻子。未解忆长安:这句兼有双层意思,一是指小儿女无知,还不懂得怀念在长安的父亲;二是小儿女不理解母亲看月思亲的内心活动。香雾:因月夜久立,夜雾降落在带有香气的发鬟上,所以称“香雾”。云雾: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式。清辉:指月光。玉臂:如玉一般洁白的手臂。这两句是杜甫设想妻子长久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虚幌:挂起的帷幔。虚,空。这句是说,帷幔空悬,亲人远在长安。双照
2、:指月光照着妻子和自己。这两句说,什么时候我和你倚着帷幔看月,那时你我都不用因分居异地看月相思而流泪不止了。鉴赏指引: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入蜀,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寄居在鄜州,只身前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掳到长安。由于杜甫当时位卑名微,没有被拘禁,这首诗就是这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诗中写在秋天的月夜里,深切思念家人,但不从正面着笔,而是从侧面写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泪流不止的情态。这样写,能很好地表达诗人思家的深厚感情,表现了诗人的匠心。颔联以儿女年幼无知,“未解忆长安”来烘托妻子的“独看”。颈联设想妻子月下久立的情景,进一步映衬妻子思念自己的深情,也是诗
3、人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末联是希望之辞。全诗表达情意曲折有致,构思新颖,用词精工。文言读吧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初更)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皮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白气茫茫地一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怎么还有这样的人呢?)”拉余同饮,余强(勉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客居)此。及下船,舟子(艄公)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张岱 苏秦始将连
4、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成就帝业)。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役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在宫廷上)教之,愿以异日(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 苏秦始将连横大家
5、文坊一片树叶 东山魁夷当我把京都作为主要题材来创作我的组画的时候,想起了圆山闻名的夜樱。我多想观赏一下那坠满枝头的繁盛的花朵,同那春宵的满月交相辉映的情景啊!那是四月十日前后吧,我弄清楚当夜确实是阴历十五之后,就向京都进发。白天,到圆山公园一看,却也幸运,樱花开得正旺,春天的太阳似乎同月夜良宵相约似的,朗朗地照着。时至向晚,我已经参观了寂光院和三千院,看看时间已到,就折向京都城里。 来到下鸭这地方,蓦然从车窗向外一望,东面天上不正飘浮着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吗?我吃了一惊。本来我是想站在圆山的樱树林前,观赏那刚刚从东山露出笑脸的圆月。它一旦升上高空,就会失掉特有的风韵。我后悔不该在在原消磨那么多时
6、光。我急匆匆赶到圆山公园,稍稍松了口气。所幸,这儿靠近山峦,一时还望不见月亮的姿影。东山浸在碧青色的暮霭里,山前面一株枝条垂挂的樱树,披着绯红色华美的春装,仿佛将京都的春色完全凝聚于一身似的。地面上,不见一朵落花。山头一片净明,月亮微微探出头来,静静地升上绛紫色的天空。这时,樱花仰望着月亮,月亮俯视着樱花。刹那之间,消尽了游春的灯火和杂沓的人影。四周阒无人声,只给月和花留下了清丽的好天地。这也许就是常说的奇缘巧遇吧,花期短暂,难得碰上朗照的满月;再说,月华的胜景,也只限于今宵,要是碰上了阴雨天气,就什么也看不到。此外,还必须有我这个欣赏者在场才成。 如果花儿常开不败,我们能永远活在地球上,那么
7、花月相逢便不会引人如此动情。花开花落,方显出生命的灿烂光华;爱花赏花,更说明人对花木的无限珍惜。地球上瞬息即逝的事物,一旦有缘相遇,定会在人们的心里激起无限的喜悦。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同样如此吗? 自然景物令人赏心悦目,这个体验是我在战争中获得的。那时想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就要熄灭了,处在这样的境况里,才觉得自然景物却充满了旺盛的活力。于是,我受到了强烈的震动。过去在我的眼里,这些景物都是平淡无奇,不堪一顾的呢。 战争结束以后,在贫困的年代里,我也陷入苦难的深渊。冬天,我伫立在凄清寂寞的山峦上,大自然和我紧密相连,这才使我的心境感到充实而满足,我心中产生了对生活的切实纯真的向
8、往。打那时候起,我便开始了一个风景画家的生涯。 我所喜欢描绘的不是人迹罕至的景致,而是富有生活情趣的自然风物。然而,在我所描绘的风景里,可以说,几乎没有人物出现。其中一个理由是,我所描绘的风景是人们心灵的象征。我是通过自然景色本身,抒写人们的内心世界的。 我常常揣摩画面的内容,创作散文,这是我接触了清新的自然和素朴的形象之后引起的感动所致。在战后时代的急流勇进中,我有很多时候,是走着同时代相游离的道路的。现在看来,这条路算是对了。而且,我决心继续走下去。 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为此,固然有必要出门旅行,同大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然而,就是我们住地周围,哪怕
9、是庭院的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的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夏日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
10、。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到了仲夏,鸣蝉将在你的浓荫下长啸。等一场台风袭过,那嘒嘒蝉鸣变成了凄切的哀吟,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来秋风敲窗,第二于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一个嫩芽。
11、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到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死轮回的要谛。伴读引思:这是日本当代风景画家东山魁夷的一篇蕴涵哲思的抒情散文。文名为“一片树叶”
12、,却从远处落笔,由“我”去公园观看夜樱和“满月交辉”的景色开始。“清丽的好天地”引发了作者的心灵感应,“我意识到“花开花落,方显出生命的灿烂光华”,“一旦有缘相遇,定会在人们心里激起无限的喜悦。”之后,“我”以自己在战时和战后的经历来说明人们应及时捕捉“奇缘巧遇”的人生体验。行文至此,作者言犹未尽,继续以绘画和散文创作来说明,指出生活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木一叶”,只要悉心观察,也可从中领略“生命的涵义”,从而为转入“一片树叶”作了充分的蓄势。最终,作者的笔停留在了院中的一片树叶上,通过对一片树叶历春夏秋冬变化的描绘,悟出了这样的哲理: 参考:世上万物的生死轮回的道理,人应该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13、。素材回廊日月风雨类名句 1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 明月却多情, 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 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 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
14、铸江城子 14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6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 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21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
15、行 25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灵感存档周三风雅诗斋望 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岳: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望岳,近泰山而望,没有登山,所以题作望岳。岱宗:泰山的别称。夫:语助词。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省境内。青未了:泰山青苍的峰峦,延绵不断。造化:天地万物的主宰者。钟:聚集。神秀:神奇秀美。阴阳: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这里指泰山南北明暗不同。割:划分。荡胸:荡涤心胸。决:裂开。眦:眼眶。决眦,指尽量睁大眼睛去看。会当:一定要。凌:登、升。览:看。鉴赏指
16、引: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考试,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诗人通过近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诗中勾画出泰山磅礴耸峙的气势,苍翠葱郁的景色,以及“一览众山小”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文言读吧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
17、了)”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牵,握手)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可以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司的知遇,可以得到下级的支持)。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看到钱财和在一事之前不能克制自己),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己,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派遣差役,使用权谋,(如果不慎,)多方补救,侥幸得以脱免,所损耗的(
18、精力)已经很多了,不如开始时就谨慎一些而不去做)。司马微坐忘论云:“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此天下之要言,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多,无如此言者(用力少可是成效显著的,没有超过这句话的)。人能思之,岂复有悔吝耶? 吕本中官箴大家文坊乡土情结柯灵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
19、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
20、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 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薄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
21、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
22、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伴读引思:数千年以农立国的中国孕育了伟大的国度,也在她心灵深处烙下了刻骨的乡土情结。文章将乡土情结作为一个母题来描述,它的最大特征就是“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时空在这种情结面前变得异常无力。由个人对乡土的眷恋出发,作者的
23、视野逐渐扩大,想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特性,那种安土重迁传统所造就的魂系中华其实就是一种泛化了的“乡土情结”,不过时间更久远,空间更广大而已。在笔墨荡开去后,文末依然归结到乡土情结,并将其置于更广阔背景下的今天,作者坚信“乡土之恋不会消失”,这种执着同样源于乡土情结。文章在诗意的叙述中,蕴涵着作者对历史,对民族心理构成的深层思考。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参考: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
24、)而褪色。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素材回廊写日名句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明王世贞) 功名本是无凭事,不及寒江日两潮 (宋陆游)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 甘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五代牛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宋张先)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 (清袁枚) 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民国王国维) 从来系日乏长绳 (唐李商隐)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南北朝谢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
25、还乡 (唐杜甫)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唐罗陷)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唐贾至)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宋杨朴妻)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唐刘禹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魏曹操) 百岁开怀能几日,一知己不多人 (清何阑庭)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明顾炎武)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唐杜甫) 千山红树万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 (唐韦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宋范仲淹)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元施耐庵)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宋李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 日啖荔
26、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灵感存档周五风雅诗斋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江阴:今属江苏。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瞰:向下看,俯视。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原指全国。 鉴赏指引:这首诗写作者在浮远堂眺望中所产生的山河破碎之感。起句暗点江阴,次句明写浮远堂。“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愁”本是无形之物;“万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
27、这种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诗末。上联写江,是近瞰。诗人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下联点山,是远望。诗人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文言读吧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贡品)重,郑人病(担忧)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子产的字)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侨听说君子掌管国家和大夫家室事务的,不是为没有财货担忧,而是为没有美名担忧。)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
28、则诸侯贰(有二心)。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如果您依赖这些财货,晋国人就会离心。诸侯离心,晋国就垮台;晋国人离心,您的家室就垮台,为什么沉迷不悟呢?那时哪里还需要财货?)夫令名,德之舆(工具)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基础就不致垮台,您不也应当致力于这件事吗?)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上帝监视着你,不要使你的心背离),有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用宽恕的心来显示德行,美名就会载着德行走向四方),是以远至迩安。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养活)我,而谓子浚我以
29、生(您榨取了我们来养活自己)乎?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大家文坊永远的黄沙永远的西部刘元举我充满兴致地行进在茫茫戈壁茫茫荒漠茫茫瀚海。我被满目的新奇地貌刺激得无法安宁。我在感受亿万年前地壳运动的恢宏壮阔之势:印支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震旦系和下古生界的沉积,西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崛起,那种挤压那种扭曲那种搏杀疯狂得居然迫使巍峨的昆仑山移动了500公里,居然使得一片汪洋干枯成一幅无奈的愁容。忧愁的褶子越聚越多,已堆向天边。西部的语言就是这些褶子,它写满苦难,写满沧桑,谁到这里来也得陷落其中无法走出。我只能从这些褶子中去解读戈壁,解读荒漠,解读柴达木。就在我读出一片
30、博大精深的苦难之时,我发现了另一种语言。那就是黄沙。西部缺水,西部不缺沙。在西部百里见不到水,一步就能见到沙。西部的沙子细小,绵软,有着水的柔性。在荒漠中到处流淌,那上边的纹络也像水的波纹。捧在手里会从指缝间渗露。沙子还可以当水用。当年,第一批进入柴达木腹地的勘探队员为了节省水,就用沙子洗衣服洗鞋垫,毛巾干硬得像挫刀,经沙子一洗,一揉,就会柔软似棉。但是,沙子毕竟不是水。西部的荒漠太大,这给沙子提供了太多的表现机会。在别的地方沙子过于规矩成不了大气候,那是由于它总是受到水的压抑。而它们在西部一旦摆脱了水,它们就会所向披靡,纵横捭阖。这是些浪子,随意性极强,只要心情舒畅,它们就哪都想去哪都敢去。
31、这是些狂躁的暴徒,破坏意识极强,动轧就对周围发动进攻。数亿年来,它们进行过亿万次的破坏性侵袭,把个严肃神圣、伟岸如铁的泥岩山体,弄得伤痕累累一片残缺。我们常常感叹于滴水穿崖的耐性,而流沙对于泥岩层对于整个大漠的削损不是更具耐性吗?黄沙在西部是一种丰富的语汇。黄沙把单调的大戈壁搞得活泛开来。它们过份热情地扑向过份冷漠的荒丘,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就去亲吻就去拥抱,热烈疯狂,缱绻缠绵,完全是一种自己的方式。它们终于感动了荒丘感动了辽阔的戈壁滩。如果没有黄沙,这里将会是怎样的死寂?我坚信,读懂了沙子就读懂了西部,读懂了柴达木。鸣沙山其实不是一座孤独的山,而是一条绵延数十里的沙的山脉。我简直无法相信,这么
32、伟岸的沙山全都是细如牛毛的黄沙堆成。沙子的属性原本就是松散的,是没有凝聚力的,比如我们常说的一盘散沙。在我生活的东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所有的沙子都是松散的。因为松散而任人宰割,因为松散而过于低贱,因为松散而形不成气候,更形不成风景。但是,在这里我看到的沙子却具有着伟大的魅力。这种伟大魅力是来自一种群体意识。它足以震动天地万物,更能够震动人类。然而,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光顾这里,他们无不为鸣沙山的奇观而震惊。早在魏晋的西河旧事中就有记载:“沙州,天气晴明,即有沙鸣,闻于城内。人游沙山,结侣少,或未游即生怖惧,莫敢前。”唐时的元和郡县志中记载:“鸣沙山一名神山,在县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
33、峭,逾于石山,四周皆为沙垄,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吹风,辄复如旧。”五代的敦煌录云:“鸣沙山去州十里。其山东西八十里,南北四十里,高处五百尺,悉纯沙聚起。此山神异,峰如削成。”更神异得是沙山的鸣响:“盛夏自鸣”“声震数十里”。鸣沙山过去叫沙角山,神沙山,后来改为鸣沙山。这说明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它的鸣响。它的鸣响已成为千古之谜。可是,至今,也没有对它的鸣响作出统一的解释。现代人用科学去探究,得出四种观点:一为静电发声说。认为鸣沙山沙粒在人力和风力的作用下向下流泻时,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相互磨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众声汇集而成大声。二为摩擦发声说。认为鸣沙山在天气炎热时,沙粒
34、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磨擦,即可发出爆裂声,众声集合便轰轰隆隆,震荡不已。三为共鸣放大说。认为鸣沙山群峰之间形成的豁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沙流下泻时的发声在共鸣箱中共鸣放大,以致于形成巨大的声响。四为大环境回声震荡说。此说认为鸣沙山周围有一个“回声震荡箱”。这个震荡箱包括山凹,建筑物,以及附近的村庄和林带。我对所有的这些个说道均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些解释对于鸣沙山毫无意义。鸣沙山已经形成3000多年。3000多年中,它不停地鸣叫,对大自然鸣叫,对人类社会鸣叫。大自然听不懂,人类社会也无法听懂。数千年来,它就这么鸣叫着。它的声音越来越嘶哑越来越沉郁,也越来越深刻。那是一种高亢的宣言也是一种悲愤的倾
35、诉,很遗憾古往今来,我们的大自然没有听懂。要是听懂了,就不会有那么多那么深的断裂,就不会有那么散那么孤寂的荒丘;可惜我们的民族也没有听懂。要是听懂了,这里就不会有过那么多的战乱,那么多的荒冢,那么多那么多的伤口,在流血,一直流着我执拗地按着自己的逻辑解释鸣沙山,解释柴达木,但愿我的这些率直的多情的文字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于柴达木,对于黄河源,对于整个西部的深深向往!伴读引思:此文是一篇饱含血性和深情的文字。作者先以形象的笔墨描写了西部的地理风貌,描写了西部的苍凉与忧愁。1、作者在写西部,写西部黄沙,表现了对西部历史和人文的什么感情?参考:作者在对黄沙的轻轻描绘中也洋溢着对西部历史人文的爱怜和理解。
36、2、作者如何看待常人“一盘散沙”的理解?参考:作者提出鸣沙山的 “伟大魅力是来自一种群体意识”。作者驳斥了人们对鸣沙山的琐碎的理解,指出鸣沙山对于人类凝聚力的千古呼唤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只能孤独地在茫茫大漠中回响。素材回廊写月名句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见明凌蒙初)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宋姜夔)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唐聂夷中)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白居易) 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 (宋王安石)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宋谢枋得)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37、 (清查慎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宋陈与义)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唐李益)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唐孟浩然)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潜) 几时怀重把,昨夜月同行 (唐杜甫)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唐白居易)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唐李白)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唐杜甫)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唐王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清蒲松龄)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宋范仲淹)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唐温庭筠)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唐张若虚)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桥人六月天 (清袁枚)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见宋雷庵正受)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 灵感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