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课标要求: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本课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影响本课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讲授新课: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使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一)改革的背景俄国要摆脱自己过分落后状态是改革的最主要动因。1、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与英法两国作战,对比之下,俄国在各方面的落后更是暴露无遗。在这
2、场战争中,俄国人第一次见到了铁甲舰和更加先进的枪械,在军需运输方面俄国没有象样的公路和运输工具。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2、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 19世纪上半叶,沙皇俄国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但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
3、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农业中商品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导致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诸国。直到1860年,俄国的农业人口还占全民的90%,使用的农具几乎全是木犁。当时,英国的生铁产量是俄国的15倍,铁路里程是俄国的10倍。3、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它是俄国历史上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发动,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史的开端,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4、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正因为如此,在内外交困形势
4、下上台的亚力山大二世才主动推进改革,他认为“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二)改革的内容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1861年3月3日解放法令的内容: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由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等17个文件组成。法令规定:废除农奴制度,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交纳赎金(这种赎金大大超过了土地的实际价格)。农民在签订赎买契约之前还要为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地方法令规定,当农民使用的份地超过“法令”规定的数
5、额时,或者分给农民份地以后,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时,地主有权向农民割地。为管理改革后的农民,设置了地方贵族控制的村社和乡组织,并建立了监督农民的连环保制度。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时间安排: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 (赎买土地)。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加强村社制度,几个村社组成一个乡,隶属调停吏管理。解放法令的评价: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但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
6、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1)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2)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2、司法、军事、教育改革废除旧的等级法庭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3、地方自治改革地方自治改革的内容:1)在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2)在城市
7、建立城市杜马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除了地主以外,一些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也得以进入自治机构。思考:解放法令、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关系?解放法令是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的前提,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则是解放法令的体现与保障。(三)改革的评价尽管这次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毕竟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它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
8、、评价:1)客观上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劳动力、资金、市场)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2)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4)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
9、。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一)改革的背景1、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2、日俄战争的失败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3、1905年革命加剧了沙皇政府的统治危机。目的: 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二)改革的内容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农奴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三)改革的影响1、积极:使得俄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奇迹2、消极:导致贫富分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905年革命日俄战争失败改革不彻底
10、地方自治司法改革“解放”法令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知识分子”群体形成农奴制危机思考题: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异同。相同点:a.都是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b.都是代表农奴主的利益。c.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d.都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e.都加强了对外扩张的力量。不同点: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农奴制;而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1.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2.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4.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 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 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4.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造成资本的集中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强化了中央集权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