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804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年级地理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和硅B.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不连续也不规则的圈层C.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D.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详解】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故A错误。B.、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故B错误。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故C错误。D、 地壳和上地慢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故D正

2、确。故该题正确选项为D。【点睛】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2.下列关于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叙述,正确的有A.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 一个恒星日为24时C. 太阳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D. 恒星日比太阳日长【答案】A【解析】【详解】恒星日以离地球

3、很远的恒星作为参照,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照,时间为24小时。太阳日比恒星日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3.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为:A. 干燥、冷热多变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 湿润、森林茂密D. 寒冷、冰雪广布【答案】C【解析】【详解】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那就可以推知当时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所以选C。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各题。纬度(N

4、)64504030200可能总辐射(W/m2)139.3169.6196.4216.3228.2248.1有效总辐射(W/m2)54.471.798.2120.8132.7108.84.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B. 地形C. 大气环流D. 洋流5.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 B. C. D. 【答案】4. A 5. D【解析】试题分析:【4题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

5、加而将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A对。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之间没有相关性,B、C、D错。5题详解】表格中最大有效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对。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对。纬度高,虽然白天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错。云层厚,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错。所以D对。【考点定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热力作用。【名师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四个:(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

6、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如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宣布:美国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这是第一个进入了星际空间的人造天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 “旅行者”1号在发射后的飞行过程中A. 观测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全部相同B. 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这些行星轨道面C. 共观测到六次太阳耀斑的周期性活动变化D. 穿越了密集的小行星带7. 目前,“旅行者”1号应位于

7、A. 地月系B. 银河系C. 太阳系D. 河外星系8. 若“旅行者”1号在今后的飞行过程中发现一颗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可推断该行星A. 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B. 可能存在液态的水C. 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D. 表面有肥沃的土壤【答案】6. D 7. B 8. B【解析】【6题详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在飞出太阳系的过程中,会穿越密集的小行星带,故D正确。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并不完全相同,比如金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与其它的行星自转方向相反,故A不符合题意。在穿越太阳系的过程中,应该是先后穿越了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故B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的周期都是约为11年,从19

8、77年至2013年,不可能观测到6次耀斑故C不符合题意。【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系统由低向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目前已飞出了太阳系,故应在银河系。B对,河外星系没有包含太阳系,其余选项可排除。【8题详解】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其环境应与地球相似。水乃生命之源,有生命的星球一定要存在液态水,故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点睛】要完成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小行星带的位置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八大行星的分类: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巨行星是质量和体积较大的一类行星,其中木星的质量和体积是最大的;八大行星的自转

9、方向,除了金星自东向西,其它都是自西向东;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爆发的周期都约为11年9.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黒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下图数码代表的行星中,能产生凌日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凌日”现象是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产生的。说明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只能是地内行星,地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结合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是水星,属于地内行星,A对。是地球,B错。 是木星,是天王星,C、D错。故选A。【点睛】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地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结合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判断各行星位置

10、、名称即可。10.下图所示为我国沿海某地,为陆地,为河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在A、B处拟建深水码头和滨海浴场,最佳方案是( )A. A处建码头,B处建浴场B. A处建浴场,B处建码头C. 两处均可建码头或浴场D. 无最佳方案【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河流自西向东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A为淤积河岸,B岸以冲刷作用为主,适宜修建码头,如果在A修建码头,会导致淤积严重,故选B。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8日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准时开幕,习近平主席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群众纷纷以不同形式收看了开幕会。大会闭幕会于10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据

11、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在英国伦敦工作的部分华人约定,一起观看开幕会的电视直播。请问他们准时收看开幕会的当地时间是A. 10月18日17时B. 10月17日17时C. 10月18日1时D. 10月17日1时12.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到闭幕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速度的由慢变快B.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由小变大C.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变大D. 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动到南半球13. 能正确反映十九大闭幕时的日照图是A. B. C. D. 14. 十九大会议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箭头的代号是图中的 A. aB. bC. cD. d【答案】11. C 12. A 13. D

12、 14. B【解析】【11题详解】伦敦位于中时区,与北京时间所在的东八区相差8个小时,则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8日9时,伦敦为10月18日1时。ABD错误,C正确。【12题详解】从10月18日到10月24日,此时段已经从7月向1月初过渡,因此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故选A;因为此时段北半球进入冬半年,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由大变小,B项不符合题意;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变小,C项不符合题意;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3题详解】大会闭幕会于10月24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南极圈出现极昼,所以ABC错误,故选

13、D。【14题详解】从10月18日到10月24日,十九大会议期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根据图示可知,b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AC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

14、示意图,图中P点是近日点,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且甲、乙两点关于P点对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 甲乙B. 乙丙C. 丙丁D. 丁甲16. 2015年2月18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除夕”,此时地球所在位置最接近()A. 甲点B. 乙点C. 丙点D. 丁点【答案】15. A 16. B【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公转特点。【15题详解】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图中P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因而用时最少的是甲乙,故A正确。故选A。【16题详解】近日点是1月初,结合公转方向可知,2015年2月18日

15、除夕最接近图中乙点,故B正确。故选B。【点睛】解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的特点,结合图示进行判断。2016年12月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照片显示,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如果你把头向左边倾斜,你从这张照片上会清楚地看到太阳的“两只眼睛”“鼻子”“嘴”以及“颧骨”。科学家表示,“两只眼睛”所在位置是太阳耀斑活跃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耀斑出现于()A.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区B. 光球层C. 色球层D. 日冕层18. 耀斑爆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B. 全球各地普降暴雨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 赤道地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答案】17. C 1

16、8. 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相关知识。【17题详解】太阳的色球层有时会出现大而亮的斑块,称为耀斑,C正确,BD错误;色球层属于太阳的大气层,A错误。【18题详解】耀斑发生时抛出的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从而影响地球无线短波通讯,C正确;气温与太阳辐射有关,A错;太阳活动与地球的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绝对相关,B错;极光多发生在高纬度地区,D错误。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

17、降低,这说明了( )A. 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0.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 传递声音信号B. 进行地质探矿C. 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 测量山峰的高度【答案】19. D 20. B【解析】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横波只能在固态物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波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19题详解】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18、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D对。岩浆位于上地幔上部,深度浅,A错。体现了物质组成的差异,不能体现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B错。该深度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与地壳无关,C错。故选D。【20题详解】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B对。传递声音信号的是声波,A错;不能用地震波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测量山峰的高度,C、D错。故选B。21.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A.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D. 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答案

19、】B【解析】【分析】考查地球的外部结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划分,知识性试题。【详解】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结构,地球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B正确。故选B。2017年11月21日起,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开始小规模喷发,大量火山灰物质喷出蔓延,之后活跃强度不断增强,并于25日晚21时起喷发类型从蒸气喷发升级为岩浆喷发,预计持续小规模喷发后将出现大的迸发。回答下列各题。22. 组成阿贡火山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B. 地壳上部C. 地壳下部D. 地幔23. 这些喷出蔓延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20、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22. D 23. A【解析】【22题详解】火山岩石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来源于地幔,D正确。【23题详解】火山灰物质喷出地表先进入大气圈,然后进入水圈和生物圈,最后落到地面进入岩石圈,A正确。24.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B. 上地幔中C. 下地幔中D. 地核中【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详解】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

21、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壳的平均厚度大于20km,所以该次地震位于地壳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2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考点:主要考查了黄赤交角。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黄赤交角。26. 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5度,那么地球五带范围的变化正确的是A. 热带变大,温带变大,寒带变小B. 热带变大,寒带变大,温带变小C. 热带变小,寒带变小,温带变大D. 热带变小,寒带变大,温带不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热带范围指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寒带范围指南北极圈以

22、内的地区,两者之间为温带,如果黄赤交角增大,则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增大,温带的范围减小。考点:黄赤交角27.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 二月,海南岛已进入春耕播种时节,而黑龙江仍一片冰天雪地B. 北半球河流右岸受冲刷,左岸泥沙淤积C. 中国球迷在清晨观看美国当地晚间篮球赛的电视直播D. 日内学校操场旗杆影子长度要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当海南进入春耕时,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主要是公转产生的,不是自转;由于地球的自转,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河水冲右岸,左岩堆积;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一日内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是太阳高度变

23、化的结果,不是自转产生的。选A正确。考点: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意义。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 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A. 等于1/2B. 多于1/2少于2/3C. 等于2/3D. 多于2/329. 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A. 白昼更长B. 正午太阳更低C. 日出方位更偏南D. 正午时刻更早【答案】28. D 29. A【解析】【28题详解】通常以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界将全球划分成两个日期,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图中海口的经度约为110E,所以当地为1月1日正午即110E的地方时约为1月1日12:

24、00,因此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70W。即70W向东至180共250个经度进入新年,250/3602/3,故D正确。【29题详解】三亚和海口同在北半球,但三亚纬度较低,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方位越偏北,故A 正确, B、C错误。三亚经度位置比海口靠西,正午时刻应更晚,故D错误。本题主要考查考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基础知识、难度一般。太阳能屋顶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下图为家庭屋顶

25、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0.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A. 促使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B. 扰动电离层,影响有线电短波通信C.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D. 为生物繁衍生长、水体运动提供能量31. 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A. 太阳能取之不尽,无污染B.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不足C. 上海技术先进,土地充足D. 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答案】30. D 31. B【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能光伏板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太阳辐射对人类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0题详解】太阳辐射不会让全球各地的降水增多,故A错误

26、;太阳辐射不会扰动电离层的,故B错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能源不只是太阳能一种,地热能以及核能等能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能源,因此太阳能不是人类唯一的能源,故C错误;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万物生长靠太阳,可知太阳能是生物繁衍生长和水体运动的重要能量,D项正确。故选D。【31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市的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比较缺乏,而上海市有大面积的屋顶可用于设置太阳能装备,用在屋顶设置的太阳能装备发电以缓解上海市用能紧张的局面,这才是上海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市的煤炭以及石油等常规能源比较紧张,上海市的经济比较发达,人口众多,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大,因此上海

27、市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故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人口众多,建筑密度极大,其土地资源是比较紧缺的,故C错误;太阳能不稳定,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故D错误。故选B。【点睛】第2题太阳资源虽然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节能源,但这不是上海市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我国有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牛郎星是天鹰座的一颗恒星,七夕节前后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下图为某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示意图。按引力影响算,太阳系的直径约为4光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2. 与牛郎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A. 月球B. 地球C. 太阳D. 流星体33. 牛郎星位于A. 地月系

28、B. 太阳系C. 河外星系D. 银河系【答案】32. C 33. D【解析】【32题详解】读材料可知,牛郎星是天鹰座的一颗恒星,牛郎星与太阳一样都是恒星;月球是卫星,地球是行星,流星体是流星。选C正确。【33题详解】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牛郎星是天鹰座的一颗恒星,距离太阳系16光年,位于银河系之中;与太阳系同属银河系中,不属河外星系;地月系包含在太阳系中。选D正确。【点睛】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包括15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黑洞,它的可见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100亿倍。在银河系里大多数的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范围内,扁球的形

29、状好像铁饼。扁球体中间突出的部分叫“核球”,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问题34. 该地可能是( )A. 刚果盆地B. 撒哈拉沙漠南缘C. 巴西高原D. 北美洲五大湖地区35. 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A. B. C. D. 【答案】34. D 35. C【解析】【34题详解】根据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夏至日时,太阳位于南部天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可能五大湖地区,D对。刚果盆地、巴西高原

30、、撒哈拉沙漠南缘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故选D。【35题详解】读图,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对。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减小,错。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对。室内冬季光照多,夏季光照减少,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对。故选C。二、非选择题36.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日正值北半球_(填节气)。图中所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2)此时,A点地方时为_时,图中A点正值_(填“日出”或“日落”),A昼长_(小时)。(3)此时,B点太阳高度为_,C点太阳高度为_。图中C的正午太阳高度

31、是_。【答案】 (1). 夏至日 (2). 0,2326N; (3). 2 (4). 日出 (5). 20 (6). 90 (7). 0 (8). 66.5度【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详解】(1)从图中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故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根据图可知,正值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的经度是地方时12时所对应的经线,图中晨昏线是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时,由图示可知,图中任意两相邻的经线时差2小时,根据图示可知最右侧B点所在的经线是12时所对应的经线,故图中所示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0,2326N。(2)读图可知,图中晨昏线是

32、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时,图中任意两相邻的经线经度相差30,时间相差2小时,A点在C点西侧,根据经度差为60,可计算出A点地方时为2时。图中A点位于晨线上,故A点此时正值日出。由于A地2时日出,可推出A地的昼长是20小时。(3)此时,B点为太阳直射点,其太阳高度为90,C点处于晨线上,太阳高度为0。依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图中C位于赤道上,直射地在北回归线上,故C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6.5。【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

33、,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该题难度一般。37.下图是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用图中数字填空)。(1)今天(11月8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_到_之间。(2)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的时段是从_到_。(3)北半球夜长逐日变长的时段是从_到_。(4)太阳直射点的、五个位置中,昼夜平分的是_点。邢台昼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点。(5)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时候太阳直射点位于_点,此时我国正处于_季(季节),(6)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_到_。(7)我国科考人员到南极进行科考活动在图中点前后,此时期邢台中兴路路

34、灯开启时间较_ (早或晚)。【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夏 (11). (12). (13). 早【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详解】(1)一个回归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为图中的点,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至夏至日(6月22日)移到北回归线、然后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直射赤道为秋分(9月23日前后)之后向南移动,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再次直射赤道为次年的春分,故、分别为春分日,夏至日

35、,秋分日、冬至日和次年的春分日。今天(11月8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于和之间。(2)只要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即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之间,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故从到时段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3)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夜变长,昼变短。即从每年的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的夜长逐渐增长,之后减少,即对应图中到时段。(4)每年只有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图中为春分日,为秋分日。邢台位于北半球,其昼最长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位于点。(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对应图中位置。此时我国正处于夏

36、季。(6)每年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少,到达南回归线是达最小值,故从时段到时段,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7)我国科考人员到南极进行科考活动最佳季节为南半球的夏季,即为图中点前后,此时期邢台昼短夜长,日落较早,故邢台中兴路路灯开启时间较早。【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了解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大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该题难度一般。3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主要是依靠_。(2)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_界面;

37、_界面;曲线代表_;曲线代表_。(3)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B_;C_。【答案】 (1). 地震波 (2). 莫霍 (3). 古登堡 (4). 纵波 (5). 横波 (6). 外核 (7). 地幔 (8). 地壳【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详解】(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来研究。(2)由图示可知,地震波通过和界面时横波和纵波都发生变化,说明和界面为不连续面,为莫霍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有两种,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根据图中波速的不同可判断是纵波是横波。(3)根据界面可判断出A为外核;B为地幔;C为地壳。【点睛】地震波有两种: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该题难度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