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771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测评(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

2、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

3、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

4、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

5、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

6、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

7、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材料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

8、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

9、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答案D解析A项,说法绝对,“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误。依据原文“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需要”只能说明其是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B项,无中生有,“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错误。原文是“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并未说“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C项,说法绝对

10、,“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误。原文是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可见文中只是说有条件借助数字化来传播,另外需要的条件还有扩大国际国内的视野、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实现突破(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等。2.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

11、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文章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论证方法丰富。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答案D解析D项,曲解文意,“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错误。依据“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

12、具体例证”可知,材料二并未指出“鲁迅式盗火者”的不足。3.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答案A解析A项,曲解文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

13、化的表现形式”错误。原文为“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只是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4.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给鲁迅式的“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参考答案鲁迅式的“盗火者”是指那些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以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为主旨、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解题思路,然后结合文本提取相关信息。根据材料二提取关键要素:“以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为主旨”“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首先确定句子的主干成分“鲁迅式的盗火者是中国知识分子”,然后把提取

14、的要素按定语的次序要求有效排列,组成句子的定语成分,做“中国知识分子”的定语。注意做到简明连贯。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6分)参考答案(1)材料一采用例证法,内容充实。用功夫熊猫花木兰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的观点。(2分)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例证法,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1分)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2分)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1分)解析材料一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子。例子有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和功夫熊猫花

15、木兰等。材料二用的论证方法有多个,第一个是举例子,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的观点是: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第二个是引用,首先用批评家的话论证了中国文化对时代的影响;其次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最后以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中的某些概念来证明传统文化对工业社会的影响。第三个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分析“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从而证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态度。可见方法上与材料一不同,其论证方法多样。(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失眠之夜萧红为什么要这样失眠呢!烦躁,呕心,心跳,胆小,并且想要哭泣。我想想,

16、也许就是故乡的思虑罢。窗子外面的天空高远了,和白棉一样绵软的云彩低近了,吹来的风好像带点草原的气味,这就是说已经是秋天了。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的一样,就像白色的大花朵似的缀在天上,就又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的。昨天,我到朋友们的地方去走了一遭,听来了好多的心愿那许多心愿综合起来,又都是一个心愿这回若真的打回满洲去,有的说,煮一锅高粱米粥喝;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大,碗大,珍珠米,老的一煮就开了花的,一尺来长的;还有的说,高粱米粥,咸盐豆;还有的说,若真的打回满洲去,三天三夜不

17、吃饭,打着大旗往家跑,跑到家去自然也免不了先吃高粱米粥或咸盐豆。比方,高粱米那东西,平常我就不愿意吃,很硬,有点发涩(也许因为我有胃病的关系),可是经他们这一说,也觉得非吃不可了。但什么时候吃呢?那我就不知道了。而况我到底是不怎样热烈的,所以关于这一方面,我终究不怎样亲切。但我想我们那门前的高草,我想我们那后园里开着的茄子的紫色的小花,黄瓜爬上了架。而那清早,朝阳带着露珠一齐来了!我一说到高草或是黄瓜,三郎就向我摆手和摇头:“不,我们家,门前是两棵柳树,树荫交结着做成门形,再前面是菜园,过了菜园就是山,那金字塔形的山峰,正向着我们家的门口,而两边像蝙蝠的翅膀似的向着村子的东方和西方伸展开去,而

18、后园:黄瓜,茄子也种着,最好看的是牵牛花在石头墙的缝际爬遍了,早晨带着露水,牵牛花开了”“我们家就不这样,没有高山,也没有柳树只有”我常常就这样打断他。有时候,他也不等我说完,他就接下去,我们讲的故事,彼此都好像是讲给自己听,而不是为着对方。只有那么一天,买来了一张东北富源图挂在墙上了,染着黄色的平原上站着小马,小羊,还有骆驼,还有牵着骆驼的小人;海上就是些小鱼,大鱼,黄色的鱼,红色的好像小瓶似的大肚的鱼,还有黑色的大鲸鱼;而兴安岭和辽宁一带画着许多和海涛似的绿色的山脉。他的家就在离着渤海不远的山脉中。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哼没有,这地图是个不完全的,是个略图”“好哇!天

19、天说凌河,哪有凌河呢!”我不知为什么一提到家乡,常常愿意给他扫兴一点。“你不相信!我给你看。”他去翻他的书橱去了:“这不是吗!大凌河小凌河小孩的时候在凌河沿上捉小鱼,拿到山上去,在石头片上用火烤着吃这边就是沈家台,离我们家二里路”因为是把地图摊在地板上看的缘故,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东北富源图就挂在床头,所以第二天早晨,我一张开了眼睛,他就抓住了我的手:“我想将来我回家的时候,先买两匹驴,一匹你骑着,一匹我骑着先到我姑姑家,再到我姐姐家顺便也许看看我舅舅去我姐姐很爱我她出嫁以后,每回来一次,临走的时候就哭一次,姐姐也哭,我也哭这有七八年不见了!也都老了。”那地图上的小鱼

20、,红的黑的,都能够看清,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买黑色的驴,挂着铃子,走起来口冈啷啷口冈啷啷”他形容着声音的时候就像他的嘴里边含着铃子似的在响。“我带你到沈家台去赶集。那赶集的日子,热闹!驴身上挂着烧酒瓶我们那边,羊肉非常便宜羊肉炖片粉真是味道!哎呀!这有多少年没吃那羊肉啦!”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我在大镜子里边看到了他,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反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而我呢?我想:“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我想着这样说了。这失眠大概也许不是因为这个。但买驴子的买

21、驴子;吃咸盐豆的吃咸盐豆;而我呢?坐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留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这失眠一直继续到黎明,在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原野上的鸡鸣。八月二十二日注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东北作家群”重要成员之一。出身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代表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文中的“三郎”指萧军。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高粱米粥

22、、咸盐豆等家乡美食和地豆、珍珠米等家乡物产,表达了朋友们渴望打回老家去的强烈愿望。B.文章对高草、黄瓜、柳树、菜园、山峰、牵牛花等家乡景物的描绘,勾起了作者对家乡往昔美好亲切生活的回忆。C.“这一次我没有打断他,或给他扫一点兴”这种一反常态表明,作者与三郎的内心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D.文章结尾段,写这失眠持续到黎明,并且在高射炮的声中听到了家乡一样的鸡鸣,丰富了情感,深化了文章主旨。答案B解析作者的往昔生活并不美好亲切,从注释可以看出。柳树、高山、牵牛花等不是作者故乡的景物,而是三郎的故乡的景物。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失眠为主线,贯穿朋友的愿望、

23、家园景色、凌河回忆等多个片段,形散而神聚。B.本文有多处景物描写,家乡秋天、我和三郎门前的不同景色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C.本文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了自己失眠之夜的复杂心情。D.本文语言细腻真实,质朴可亲,叙述不枝不蔓,在不经意间就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答案C解析文章没有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8.作者失眠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4分)参考答案对家乡的思虑。自己这个外来的所谓“媳妇”能不能被接受的顾虑。对“家乡”这一观念的思考。对家乡仍然被日寇占领的苦闷与无奈。解析由第1段“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思虑罢”可知,失眠是因为作者思念故乡,而故乡被日军侵占,“这失

24、眠一直继续到黎明,在黎明之前,在高射炮的声中,我也听到了一声声和家乡一样的震抖在原野上的鸡鸣”更让作者感到彻夜难眠,体现出对家乡被侵占的苦闷无奈;“你们家对于外来的所谓媳妇也一样吗”可见作者对自己能否被三郎家人接受也充满顾虑;“而我呢?坐在驴子上,所去的仍是生疏的地方;我停留着的仍然是别人的家乡”“家乡这个观念,在我本不甚切,但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我也就心慌了!虽然那块土地在没有成为日本的之前,家在我就等于没有了”可见,也有对“家乡”含义的深入思考。9.萧红的散文善于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请从文中找出三处加以分析。(6分)答案示例“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大,碗大”,通过

25、“用手比量”这一细节,表现了朋友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之情,话语中充满了自豪感。“他的指甲在山脉上爬着:这是大凌河这是小凌河”,通过“爬”这一动作细节,表现了三郎想从东北富源图上找到自己故乡的急切之情。“一面说着,他一面用手扫着他已经垂在前额的发梢”,通过“扫”这一细节,表现了三郎寻找家乡的专注神情。“他的眉毛和额头上起着很多皱纹”,通过这一肖像描写,表现了三郎那种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与苦闷之情。“他的手从我的手上抽回去,放在他自己的胸上,而后又反背着放在枕头下面去,但很快地又抽出来。只理一理他自己的发梢又放在枕头上去”,通过几个连续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三郎那种美好愿望无法实现的局促之情。(任选三处

26、)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邵山人潜夫传陈维崧山人名潜,字潜夫,扬之通州人也。生即聪敏异常儿,顾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或授诗赋古文词,则大喜,昼夜疾读不辍,间操笔为之,则大工。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甚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拾橡剉荐以自给,性卞急,与人语稍牾辄嫚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辄叱去不顾也。里中人争訾山人山人亦不乐里居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客之来吴中与王百谷谈诗一昼夜。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间一归通州。寻值世变

27、,里门且荡析,则转徙于如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饣甫食。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去,山人怅且恨,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熟文选,诗工五言古,精篆籀,善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余亦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于粤东者也。山人病且死,而给其医药者,观察子巢民先生。或曰山人性卞急,善骂,维崧居东皋七八载,山人每过维崧,辄温语竟日。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则坐待日暆耳。然则谓山人善骂人,岂信然哉?生见国家太平之

28、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节选自清朝文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里中人争/訾謷山人/山人亦不乐/里居/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客之/B.里中人争訾謷山人/山人亦不乐/里居/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客之/C.里中人争訾謷山人/山人亦不乐里居/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客之/D.里中人争訾謷山人/山人亦不乐里/居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客之/答案C解析“山人亦不乐里居”中,“里居”之前不断开,排除A、B两项;而“山人亦不乐

29、里居”中,省略了“于”,“居(于)里”,“里居”之间不断开,排除D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人,一般指隐士高人或与世无争的高人,又指山野之人或山里之人。文中指的是山里之人。B.“无何”在古汉语中解释为“不久、很短时间之后”,如“无何,见宫殿数十所”;或“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如“自觉无何”。C.篆籀是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D.布衣,桓宽的盐铁论散不足中说:“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而已,故命曰布衣”,意即古代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衣。所以称老百

30、姓为布衣。答案A解析A项,“山人文中指的是山里之人”错误,文中指的是隐士高人或与世无争的高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邵潜从小聪敏异常,但不肯读儒家经典,一生没有通过科举出人头地。B.邵潜家境贫苦,却有名门子弟的习气,不愿意做农事,以致生计艰难。C.邵潜喜欢诗文辞赋,精通文选,擅长古诗、书法和字学,著述颇丰。D.作者与邵潜有过交往,他认为同乡人关于邵潜喜欢骂人的传言不可信。答案B解析B项,“不愿意做农事”错误,原文“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甚贫,性又不善治生产”的意思是山人虽然是名门望族的后代,但家境很贫困,天性又不善于料理生计,而不是“不愿意做农事”。

31、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生即聪敏异常儿,顾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2)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则坐待日暆耳。参考答案(1)小时候就是个异常聪敏的孩子,只是一旦拿儒家经传教授他时,言语就非常怨恨,不肯读。(2)山人有时来得早(或“山人有时很早就来看我”),我还睡着没有起床,他就坐着等待太阳出来。解析(1)“顾”,只是;“经生家言”,儒家经传;“恚”,怨恨。(2)“早过”,来得早;“尚”,还;“日暆”,太阳出来。14.请简要概括山人的形象特点。(3分)参考答案率性急躁;不治生计;才华出众(学问广博);孤独贫困。解析第1段“性卞急,与人语稍牴牾辄嫚骂”,可知其

32、率性急躁;第1段“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甚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可知不治生计;第3段“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熟文选。诗则工五言古,精篆籀,善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余亦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于粤东者也”,可知才华出众(学问广博);第1段“妇既去,山人贫益甚,拾橡剉荐以自给”,第5段“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可知孤独贫困。参考译文山人名潜,字潜夫,扬州府通州人。小时候就是个异常聪敏的孩子,只是一旦拿儒家经传教授他时,就非常怨恨,不肯读。有人送给他诗赋古文辞,他就非常喜欢,昼夜快读不停止。有时提笔尝试写作,则写得很工巧

33、。山人虽然是名门望族的后代,但家境很贫困,天性又不善谋生计。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的丈夫看作见识浅陋的人,每天都想着要离开他。妻子离开他以后,山人越发贫困,靠捡拾果子和铡草来维持生计。性情急躁,跟人交谈,稍有矛盾,就会开口骂人。山人有很多食物不吃,有时相聚进食,碗中如果有不是他平时所吃的食物,就会停下来骂骂咧咧让人端走,一点不顾惜。乡里人争着说山人坏话,山人也不高兴住在乡里了,就离乡出外游历。在南中,李本宁先生待若上宾。去梁溪,邹彦吉先生以他为贵客。来到吴中,和王百谷谈论诗歌一整天。过了没多久,山人想着在外寄居和游历的时间够长了,间或回到通州。恰好遇到世道大变(指由明入清,世代交

34、替),家乡正处在动荡离析之中,于是在如皋的陋僻小巷中辗转流浪。这个时候山人也已经年纪大了。山人没有妻子,年老而且没有孩子,只能找一位乡里的老妇给他做饭。住处只放置了几十卷书,门没有锁和门栓。有时看到他只是用绳子把门轴绑着罢了。县令曾经送他一点钱,一个晚上钱就被小偷全部偷走了,山人又懊恼又怨恨,和朋友谈起来,总是骂个不停。山人对于周秦两汉六朝的书,没有不熟习的,尤其精通文选。擅长写五言古诗,大篆和隶书写得很好。最有研究的是文字学,点画没有一点差错。著书有数十万字,大多被人拿走,剩下的残损散失的超过半数。刻印的有州乘资失俪志和邵山人诗集,诗集是冒观察在粤东为他刻印的。山人生病将死时,帮他寻医问药的

35、人,是冒观察的儿子巢民先生。有人说山人性情急躁,喜欢骂人。维崧(我)在如皋住了七八年,山人每次来看我,总是一整天都轻声细语。山人有时来得早,我还睡着没有起床,他就坐着等待太阳出来。那么说山人喜欢骂人,难道真是这样的吗?生活在太平盛世,凭一介平民的身份成为诸侯的上宾,将近六十年,年老后孤独死去。真是令人悲伤!(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516题。鹊韩偓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高处营巢亲凤阙,静时闲语上龙墀。化为金印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注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凤阙:汉代宫阙

36、名。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颢后官至太尉。”万年枝:此处指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朝。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喻自己受帝王恩泽。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

37、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答案D解析D项,“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错误,这一分析不恰切,该句用典,表达自己隐居南安,心系朝廷的忠心。16.请解释诗的尾联的意思,并分析这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朝。抒发了诗人去国怀乡之痛和不忘君恩、是非分明的爱国情怀。解析根据注释可知,尾联意思是说自己如今栖身天涯,迁徙不定,能够托身的只有唐王朝。(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黄庭坚在登快阁中用“,”两句表现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自由人生的渴望。(

38、2)古人常用“大雁”这一意象表达思念之情,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清照一剪梅)等诗句都是如此。(3)离骚中陈述自己气度非凡,又获赐嘉名的诗句是“,”。答案(1)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2)鸿雁长飞光不度雁字回时(3)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暗,。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们的最爱。如果不年不节的,平素大家吃得都很简单。由于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我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菜:土豆、萝卜、白菜、胡萝卜、大头

39、菜、倭瓜。当然还有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时晒的干菜,比如豆角干、西葫芦干、茄子干,等等。人们喜欢吃炖菜,冬天的菜尤其适合炖。将一大盆连汤带菜的热气腾腾的炖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赶走了。人们喜欢把主食泡在炖菜中,比如玉米饼和高粱米饭,一经炖菜的浸润,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滋味格外的醇厚。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中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则可爆炒。这个季节的主食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为主了,这时候人们喜欢喝粥,芸豆大碴子粥、高粱米粥以及小米绿豆粥是此时餐桌的主宰。18.文中使用了哪些手法?()(3分)A.对比、比喻、比拟B.比

40、喻、借代、对偶C.借代、对比、排比D.比拟、对偶、排比答案A解析“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暗”,这是对比;“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这是比喻;“寒冷都被赶走了”,这是比拟;“冬季漫长,寸草不生”,这是对偶。文中没有借代和排比。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田中菠菜、黄瓜、青葱、生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4分)参考答案原句修饰成分独立成句,强调了菜的品种之多。原句使用短句,句式活泼,节奏明快。原句表述口语化,与上下文语言风格一致。解析原句将“菠菜呀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单独列

41、出成句,更起到突出的作用,强调菜品之多;这样写也化长为短,短句多,句式活泼,节奏明快;菜名加上语气词,富有口语化特征,与全文的语言风格一致。所以说原句表达效果好。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参考答案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解析第一处,根据后文“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可知,横线处句子应当说到“席面”;而结合前文“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暗”,可知是说北方菜上不了席面。第二处,根据前文的“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可知应是说所吃的菜品少

42、;再根据后文“我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菜”可知,是说吃不到绿色新鲜的蔬菜。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关系密切,谷雨也不例外。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跟谷雨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降水量增加,气温迅速升高,田中初插的秧苗在雨水滋润下茁壮成长。谷雨时节已时值暮春,许多地方鲜花盛开,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甚至南方一些地区已开始有炎夏的感觉。参考答案修改为“谷雨跟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在“降水量”前面加“此时(这时节)”。删除“时节”或将“时值”改为“是”

43、。将“甚至”调至“南方一些地区”后面。解析“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跟谷雨一样”主客体关系颠倒,应以“谷雨”为主体;“降水量增加,气温迅速升高”与前句不连贯,缺少时间状语“此时(这时节)”;“时节”与“时值”语义重复;“甚至南方一些地区”语序不当,“甚至”应该放在主语“南方一些地区”后面。22.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中国我最崇敬的抗疫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钟南山、李兰娟、韩红、汪勇和李文亮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辞。(5分)要求:请根据示例写出标题,然后写颁奖辞;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示例标题:屠呦呦春草鹿呦呦颁奖辞:青蒿一握,水二升,

44、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标题:颁奖辞:参考答案标题:李兰娟院士蕙质兰心,巾帼战士颁奖词:蕙质兰心,巾帼战士。她雷厉风行,“杀伐果断”,“武汉封城”,打响阻“疫”战。开拓人工肝技术,奠基感染微生态学。始终念念不忘,心济苍生、科学报国的志愿。抗击非典,冲锋在前。战新冠肺炎疫情,提出“四抗二平衡”方案。大医仁心,执着果敢。民族脊梁,国士李兰娟。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仿写能力和拟写标题的能力。标题的拟写,首先明确材料的性质,本题所给人物都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闻人物,考生要

45、充分了解所选人物的详细事迹,根据事迹材料概括人物的品质,然后结合标题的特点,突出其主要贡献,拟写出准确、形象的题目来。分析所给示例“屠呦呦春草鹿呦呦”,巧妙利用了名字的来源,突出了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考生在拟定标题时可以充分利用名字中的信息,如“南山”“兰娟”“红”“勇”“亮”等,以彰显人物性格品质。小题2:本题考查仿写能力和拟写颁奖辞的能力。颁奖辞是对人物事迹和精神的高度概括,写作时首先应对写作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力求用最俭省的笔墨,勾勒人物的主要事迹,彰显人物精神,另外颁奖辞的语言要求意蕴丰富,自然流畅,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分析示例可知,颁奖辞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46、,运用了引用、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有意蕴和感染力。据此分析所给人物:李兰娟院士,特点是女性科学家,以女性特有的魅力征战在抗疫一线;钟南山,八旬高龄,在“非典”和“新冠肺炎”战疫中两度挂帅出征;韩红,歌手,成立爱心慈善基金会,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汪勇,快递小哥,为医生和患者送餐,大疫之前有大义;李文亮,眼科医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去世,被称为疫情“吹哨人”。写作时,对人物的评价要符合人物特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引用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表达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当代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风险挑战

47、与之相随,危和机总是同生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网上贷款等春耕备耕新方式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及时反应、应对有方,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某校高三学生的身

48、份给校报“时事论坛”栏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文以载道,文以弘道。”该题目着眼于社会时事,审视疫情,超前谋划,引发前瞻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窗外世界,属于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由四则材料构成,和属于观点型材料,合二为一可提炼出行文论点要善化危为机,更要善创造把握新机遇考查学生思维整合能力,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危与机之间的关系,并要有前瞻意识;和属于事例型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危中有机”和“应对有方”的时代内涵,为学生写作开阔思路并提供写作“弹药”。驱动任务有三:身份驱动,以高三学生身份给校报栏目写作,要结合学生和学校的生活实际;主旨驱动,要结合四则材料内容写作,观点提炼要吻合材料内容;思考与认识驱动,要对材料有清晰思考,要展现对问题的认识深度,要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与办法。另外,该作文题在限制性基础上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参考立意:(1)化“危”为“机”,是一种生存之道;(2)危机变转机,眼光和智慧是王道;(3)善于化“危”为“机”,方能扬帆远航;(4)危中寻机天地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