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6课孔雀东南飞 并序一、基础积累(一)古今异义1.大人故嫌迟古义:婆婆今义:成人,区别于小孩 2.共事二三年古义:(夫妻)在一个家庭里共同生活今义:在一起工作3.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或限制4.何乃太区区古义:愚拙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5.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6.自可断来信古义:来做媒的人今义:寄来或送来的信件7.承籍有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今义:太监8.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9.
2、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10.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11.汝是大家子古义:大户人家今义:著名的专家;人称代词,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12.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多指运输事业13.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告诉今义:非常感谢(二)一词多义1.相(1)相见常日稀(副词,相互)(2)及时相遣归(偏指动作一方,可译为“我”)(3)好自相扶将(偏指动作一方,可译为“她”,指代仲卿母)(4)誓天不相负(偏指动作一方,可译为“你”)(5)登即相许和(偏指动作一方,可译为“它”)(6)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2.适(1)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2)处分适兄意(
3、动词,适合、依照)(3)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3.谢(1)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2)阿母谢媒人(动词,谢绝)(3)多谢后世人(动词,告诉)(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动词,道歉)4.令(1)县令遣媒来(名词,官职)(2)便言多令才(形容词,美好)(3)岂合令郎君(敬辞,对对方亲属的尊称)(4)莫令事不举(动词,使,让)5.见(1)相见常日稀(动词,见面)(2)君既若见录(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3)渐见愁煎迫(介词,被)(4)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通“现”)(5)远见卓识(名词,见解)6.举(1)举动自专由(名词,举动)(2)举手长劳劳(动词,举起,抬起)(3)莫
4、令事不举(动词,办成功)7.为(1)为仲卿母所遣 (介词,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被动)(2)为诗云尔(动词,作,写)(3)十七为君妇(动词,成为)(4)非为织作迟(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5)君家妇难为(动词,做)(6)始尔未为久(动词,算是,算作)(7)阿母为汝求(介词,替,给)(8)慎勿为妇死(介词,为了)8.故(1)大人故嫌迟(副词,仍旧)(2)故遣来贵门(副词,特意)(3)知是故人来(形容词,旧的,老的)(4)故作不良计(副词,故意)9.若(1)今若遣此妇(连词,如果)(2)君既若见录(代词,如此)(3)若入前为寿(鸿门宴)(代词,你)(4)其叶沃若(氓)(用在形容词后,的样子
5、)(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孔雀东南飞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2.手巾掩口啼 名词作状语(用手巾)3.卿当日胜贵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4.槌床便大怒 名词作动词(用拳头敲)5.誓天不相负 名词作动词(对发誓)6.谢家事夫婿 名词作动词(侍奉)7.以此下心意 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受委屈)8.逆以煎我怀 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受煎熬)9.千万不复全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10.又非君所详 形容词作动词(了解,知悉)11.足以荣汝身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荣耀)12.便利此月内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为最吉利)(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1.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状语“于庭树”应
6、在“缢”的前面)2.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应为“言何”)3.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用“为所”表被动)4.渐见愁煎迫(被动句,用“见”表被动)5.今日被驱遣(被动句,用“被”表被动)6.汝是大家子(判断句,用“是”表判断)二、内容感知下列对焦仲卿和其母亲对话一节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焦仲卿听到刘兰芝的一番陈述后,他马上去找母亲询问,并表达了自己对兰芝的看法,此时的焦仲卿是想采用一定的方法,挽救濒危的婆媳关系。B.焦仲卿对母亲一开始是尊敬的,对刘兰芝说的“大人故嫌迟”的说法是怀疑的,这可以从“何意致不厚”一句中看出。C.焦仲卿的母亲一看到焦仲卿来问及此
7、事,已经怒火中烧,把自己对刘兰芝由来已久的“愤恨”立即发泄出来,并命令焦仲卿速遣刘兰芝。D.焦母的“遣”意已决,焦仲卿的“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决绝表态,把矛盾推向了顶峰。但此后焦仲卿的妥协正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度的威力。【解析】选B。诗中焦仲卿对兰芝的话并没有怀疑,他对母亲说的“何意致不厚”只是想试探母亲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魅力作家“天上石麒麟”南朝诗人徐陵生平: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幼小的时候,就被高人赞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为人刚正严肃,又诚恳谦逊,曾
8、以一身浩气扳倒了国蠹,从此以后朝廷为之肃然。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谥曰章。成就:其骈文精工繁密,玉台新咏序更是用典繁密,辞藻华丽,对偶工巧,为历代传诵不衰之作。代表作品:玉台新咏序与齐尚书杨遵彦书等。1.长相思。好春节。梦里恒啼悲不泄。帐中起。牕前髻。柳絮飞还聚。游丝断复结。欲见洛阳花。如君陇头雪。(长相思)2.卓女红妆期此夜。胡姬沽酒谁论价。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复熏香。(乌栖曲)3.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劝梧桐。(内园逐凉)4.袅袅河堤树。依依魏主
9、营。江陵有旧曲。洛下作新声。妾对长杨苑。君登高柳城。春还应共见。荡子太无情。(折杨柳)二、探寻背景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故事取材于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明与刘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三、相关链接1.箜篌(kn h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2.鸡鸣:古代计时以地支为十二时
10、辰,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凌晨1点至3点。3.长跪:也叫跽,一种跪拜礼,指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4.卿:官阶名,爵位名。周制,天子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等。秦汉三公以下设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行政长官。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古代君对臣的称谓。夫妻、朋友间的爱称。本文中的“卿”,就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5.初阳: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其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6.初七及下九: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俗称“七夕”。传说每年七夕,牛郎织女会在天河鹊桥相会。古时候的妇女便在这天晚上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巧,所以“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
11、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7.丞:各级长官的副职。秦始置。汉以后,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职有大理丞、府丞、县丞等。8.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降低。9.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10.乐府:古时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诗体名。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两汉“乐府
12、”“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相当广泛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现实生活,具有真挚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活泼生动的艺术形式。四、脉络梳理 五、内容概览这首诗叙述了东汉末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诗篇对这对年轻夫妻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刘兰芝的反抗精神给予了热情的赞扬,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诗歌末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以民歌的幻想形式,表现了人们对于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1)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
13、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2)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3)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1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时人伤之伤:哀悼(2)五里一徘徊 徘徊:流连往复(3)大人故嫌迟大人:相当于现在说“老人家”,指婆婆(4)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5)堂上启阿母启:告诉,禀告(6)何意致不厚何意:谁能料到致:招致、招来厚:满意(7)何乃太区区区区:愚拙(8)吾意久怀忿忿:怒(9)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10)伏惟启阿母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遣”一“逼”,这两字写出了封建家长制的专横,衬托出刘兰芝的无奈、无助以及悲惨的结局。B.文章以
15、美禽恋偶比喻夫妻分离,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又为全诗定下悲剧情调,营造缠绵凄楚的气氛。C.文中按时间顺序铺叙刘兰芝的家教和涵养。一则强调兰芝聪慧、能干;二则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明快,声韵的和谐。D.仲卿为兰芝辩白之词,力赞兰芝,隐含叛逆性格。“结发”两句表现了仲卿要与兰芝“共赴黄泉”的忠贞与决心。【解析】选 D。“共赴黄泉”有误,应是“生死与共”。3.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刘氏)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回娘家,自己发誓永不再嫁。(2)译文:你身为府里的官员,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我独守空房,两人见面的日子往往很少。(3)译文:两人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过活;死后在地下,也
16、相依为伴。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1)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2)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
17、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3)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新妇起严妆 严妆:盛妆,仔细地梳妆打扮(2)受母钱帛多钱帛:金钱和丝织品,指聘礼(3)感君区区怀区区:情意真挚(4)君既若见录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5)逆以煎我怀逆:预料、想到将来(6)举手长劳劳劳劳:忧愁伤感的样子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写兰芝临行时的“严妆”,装束之精美,衣饰之华丽,体现了她的美丽、
18、倔强与坚强。B.刘兰芝上堂拜别阿母,态度从容,言辞不卑不亢,体现了兰芝柔中带刚,有礼有节有自尊,进一步体现了兰芝的教养。C.兰芝辞别小姑,倾诉衷肠,满腹依恋化为泪水,两次落泪,加强了悲剧气氛,体现了兰芝的善良友爱。D.“隐隐”“甸甸”,以沉闷的车声衬托分离时刻的心情,烘托了悲剧气氛,预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尾。【解析】选D。“预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尾”分析有误。6.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脚上穿着绸鞋,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水流一样晃动,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2)译文:你要殷勤地奉养老人家,好好服侍老人家。(3)译文:蒲苇柔软结实,如丝一样不易断裂;磐
19、石坚固沉稳,不管是什么都不会使它动摇。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1)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2)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
20、)摧藏马悲哀摧藏:摧折心肝,伤心(2)又非君所详详:了解,知悉(3)便作旦夕间旦夕:形容时间短(4)恨恨那可论恨恨:愤恨到极点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焦仲卿内心万分悲痛,连马也发出悲哀的嘶鸣,人物同悲,悲意更浓,以物写人,更见悲情。B.“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刘兰芝对焦仲卿的期盼,一个急归,一个急迎,足见情深意浓。C.焦仲卿急不择言道“贺卿得高迁”“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可见焦仲卿对刘兰芝是憎恨的。D.“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两句斩钉截铁,表现了兰芝对爱情的坚贞和以死殉情的决心。【解析】选C。“可见焦仲卿对刘兰芝是憎恨的”说法不全面
21、,有“憎恨”,但更多的是“哀怨”和对爱情的坚贞。9.将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译文:兰芝听到这熟悉的马叫声,就轻手轻脚地去迎接。(2)译文:我有母亲(的劝说),逼迫我的还有哥哥。(3)译文:你将会一天比一天尊贵起来,我就自个儿走向黄泉路吧!(4)译文:我们都是被逼迫的,你这样,我也这样。1.诗歌开头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有什么作用?结尾写二人化为鸳鸯有何作用?【明确】(1)借鸟起兴,以孔雀失偶比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的顾恋之情,这是我国古代民歌的传统手法。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
22、用。(2)结尾写二人化为鸳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用鸳鸯飞鸣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以鸳鸯照应开头的孔雀,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结束,使首尾呼应,结构更加严谨,诗意更加浓郁。2.文中有些段落或诗句使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分别探讨它们的作用。 【明确】(1)第2、9两个段落中突出运用了“赋”的手法。第2段采用互文见义手法写兰芝从十三岁到十七岁做的铺垫,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引起读者的同情。第9段是兰芝临别,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装束、服饰,凸显兰芝被逐离家时的沉着、冷静、镇定。(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托物起兴
23、,开篇奠定了缠绵悱恻的情调,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使用了“比”的手法,既有人与物的比方,又有物与情的比方,用“蒲苇缠绕磐石”来比喻两人情深意笃,恩爱到永远。效果生动、形象、新颖。“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句“比”中有“兴”,“比”“兴”结合,以寒风摧木比其母逼迫,婚姻破裂凄凉之境,以引起儿死母单之悲惨结局。3.阅读课文,分析刘兰芝、焦仲卿的人物形象。【明确】人物文中句子形象特点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勤劳能干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不亢不卑,很
24、有教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爱情专一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善良友爱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有礼有节,举止得体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外柔内刚,自有主意总结: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他也是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而具有反抗精神的典型形象。4.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然而很有地位的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呢?【明确】(1)很有地位的人接踵而来向刘
25、兰芝求婚,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是侧面描写,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突出刘兰芝的无辜被遣,也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2)这个情节的出现也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抛开孔雀东南飞不谈,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遣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折磨而死的弱女子肯定大有人在。刘兰芝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弱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同处于被压迫被蹂躏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孔雀东南飞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又在传唱过程中加以再创造,融入了人们善良和美好的愿望。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等,这些
26、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故事中发生了,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实现了。这既揭露了弱势群体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事实,又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备选要点】1.孔雀东南飞(并序)多处运用了铺陈排比手法,请举例分析。【明确】“十三能织素”以下五句,通过铺陈排比的手法,突出了刘兰芝多方面的才能和她的聪明能干,说明了当初受过良好的教育。“妾有绣腰襦”以下七句,通过铺陈排比的手法,突出了刘兰芝个人物品的多而精美,不无向焦家炫耀之意,也流露出对旧物的留恋和对仲卿的深情。“足下蹑丝履”以下七句,通过铺陈排比的手法,突出地展示了刘兰芝“精妙世无双”的美丽。“青雀白鹄舫”以下十一句渲染了婚礼的喜庆气氛,以反衬
27、后面的悲剧结局;而太守家如此隆重、热烈的准备,说明兰芝在他们的心目中地位很高,这与焦母无情的驱遣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兰芝不为之所动,仍毅然地“举身赴清池”,说明她对仲卿无比坚贞的感情。总之,运用铺陈排比手法,可对对象进行集中、精细的刻画,使之穷形极相,以使形象更突出、鲜明,同时可把相关气氛烘托、强调得更为突出,效果更为强烈。2.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的许多地方注意了前后照应,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真实自然,整首诗的结构也显得非常紧凑。哪些地方是前后照应的?【明确】(1)故事一开头兰芝向仲卿自陈时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她被遣回娘家,刘母大感震惊,说道:“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这样不避重复地再次
28、用一串铺排句,既与前面相呼应,又表明此前兰芝所言非虚,也再次强调了兰芝的无辜与委屈。后文在兰芝做嫁衣时写道:“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这几句突出了她的心灵手巧,照应了“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2)故事开头仲卿向焦母求情时,焦母说:“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结尾处仲卿自尽前拜别焦母时,焦母说道:“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前后照应。(3)兰芝离开焦家时,本文不厌其烦且用充满赞叹的口气描绘她的装扮、容颜、体态,这为下文兰芝回到娘家后,官宦人家纷纷来求亲做了铺垫。(4)仲卿送兰芝回家,两人作别时,兰芝说:“君当作磐石磐石
29、无转移。”后来仲卿误以为兰芝攀高枝时重提誓言,说:“磐石方且厚便作旦夕间。”前后照应。1.比较氓和孔雀东南飞中这两个“不甘为弱女子”的女主人公身上的阳刚性。我的思考:_答案:氓的女主人公爱恋人、爱丈夫、爱家庭、爱生活,这样一位爱得热烈的女子当遭遇不幸时,她当然不会只是甘于默默忍受,所以就有了深刻的反思。她不仅劝告别的女性“无与士耽”,更对氓的“二三其德”和“不思其反”提出了有力的呼告:“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无论是恋爱时的热烈,婚嫁时的果断,还是受到损害时的反思和决裂,都是氓中女主人公性格里阳刚一面的有力体现。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被“遣归”回家之际,辞别焦母不卑不亢,在再婚的事情上由婉言谢绝到
30、家兄逼迫下“举身赴清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性格在一个曾经善良娴静的弱女子身上升华为一种抗争。氓和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她们无论是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生活,还是为了维护独立的人格尊严,都是我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身上阳刚一面的体现。2.刘兰芝与焦仲卿婚姻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我的思考:_答案:(1)社会悲剧。汉末至魏晋是人生价值观念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对自我和个性的尊重成为新的社会价值。焦仲卿就是社会转型期处于迷惘和失望状态中的悲剧人物。他自幼失怙,受焦母溺爱,更承担了焦母对其寄托的期望,这种期望在焦仲卿身上便化作一种社会责任。在当时,焦的续娶是为名教所允许的。因为汉代婚
31、姻的自由非后世任何一个封建朝代所能比拟。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妇女的地位低下。夫在从夫,夫死从子,一旦刘兄参与,其母则无能为力。在这样的社会中,刘兰芝的悲剧不可能避免。(2)文化悲剧。在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社会比其他任何社会都更注重人伦关系的规范化和秩序化。在全诗中,刘兰芝被塑造成了一个夫权社会中以男性为转移的典型的理想女性形象:纯洁、娴静、温柔、灵巧、贤能、美丽、守节。这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理想。由于被遣仍然表现出这种孝道,就更具有了催人泪下的道德感化力量,因为在封建家庭,婆母是礼教的执行者,她的压迫是一种基本的、不可反抗的压迫。旧题苏武诗四首(其三)汉乐府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32、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摘自汉魏六朝诗鉴赏)【注】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嬿婉:夫妻恩爱的样子。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作“远路”。夜何其:语出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参(shn)辰:二星名参星和辰星,比喻双方远离。上山采蘼芜无名氏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
33、,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注】蘼芜(m w):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古人认为佩之可以多子。姝:美丽,美好。手爪:指纺织等技巧。阁():旁门,小门。缣(jin)、素:都是绢。缣色带黄,素色洁白,缣贱素贵。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这两首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两句,笔锋陡转,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之中。B.“去去从此辞”中“去去”两字相叠,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C.上山采蘼芜中,女主人公见了休了自己的丈夫,不但未埋怨、责难,还长跪在地,关
34、心的询问新妇的情况,可见她恋情不断,故欲借此机会重叙前缘。D.“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两句有很丰富的含意,表达的感情、心理也是很复杂的:一是对故夫说故人好于新人的委婉驳斥,表明自己不完全相信;二是借此抒发自己被无情休弃的痛苦、哀怨;三是委婉地讽刺故夫当时喜新厌旧的行为。【解析】选C。C项,弃妇向故夫打听“新人”的情况:“新人复何如?”一个“复”字用得意味深长,既透露出弃妇心中的无限委屈怨恨,又带着一丝本能的妒意。所以“不但未埋怨、责难”理解错误。2.(审美鉴赏与创造)有人说,旧题苏武诗四首(其三)的最后四句应当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嘱。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答:_
35、【解析】结合诗歌的场景,可以理解为夫妻之间的对话,前两句是妻子告诉丈夫要保重身体,不要忘记两人之间的恩爱;后两句是丈夫回答妻子的话。结合注诗歌的另一题目“留别妻”,也可以理解为“征人”对妻子的叮嘱,要妻子保重身体,别忘记自己。答案(示例):我认为应该是夫妻之间的对话。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3.(思维发展与提升)上山采蘼芜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
36、概括。答:_答案:温柔多情而又内带刚强,美丽、勤劳、能干而又善良温顺,懂得自尊。4.(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两位女主人公怎样的处境?答:_答案:旧题苏武诗四首(其三)开头四句从夫妻平时恩爱叙起,说明自结为夫妻之后,两相恩爱,从无猜疑,这样就为离别与相思做了铺垫。三四两句,虽未明言离别,但从欢娱嬿婉,仅有今夕的描写中,已透出夫妻即将分别的信息。既然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良辰在于今夕,这短暂的时光就特别宝贵,从惜时写惜别,虽未明言离别而离思已满。开头四句,委婉含蓄地写出了夫妻离别的凄苦。上山采蘼芜咏唱弃妇不幸的命运,却不从正面写弃妇的哀怨委屈,反而写出了故夫的念旧。作者没有做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但是故夫的念旧使读者了解到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完全无辜的,她的命运决定于丈夫一时的好恶。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