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545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周练试题(4.12)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生活在典型的柴米油盐时代,也就是典型的生活必需品时代。但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们逐步进入从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型期。这次转型最能说明()A 市场的供给更为充足B 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C 农村生产力出现跃进D 计划经济观念日益淡化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其中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的理念是()A 真、实、亲、诚B 亲、诚、惠、容C 共商、共建、共享D “求同求异”3.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

2、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 “和平统一”方针B “政治协商”制度C “一个中国”原则D “一国两制”构想4.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的天然盟友。“一带一路”沿线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积极与这些国家的政党扩大交往,谋求共同发展。由材料可知()A 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B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C 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关系D 中国重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5.198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

3、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这表明我国处理国家关系()A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B 坚持发展睦邻友好原则C 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D 以发展多边外交为宗旨6.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如图是与之相关的一幅西方漫画。男士手里提的皮箱上写着“经济改革”,大喊:“嘿!她是和我一起的!”对该漫画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中美之间应当相互依存合作共赢B 全球化中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冲突C 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影响国际交往D 中国崛起引发对国际秩序的不同认知7.19

4、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B 改变分配方式C 增强企业活力D 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A 亚太经合组织B 世界贸易组织C 欧盟D 北美自由贸易区9.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 向社会

5、主义过渡时代B 人民公社化时代C 计划经济时代D 市场经济时代10.2014年,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由于群众的“积极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初突破始于()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 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C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1.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起源于婆罗门教,至今已经有3 000年的历史。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A 印度的顶

6、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B 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C 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D 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12.苏美尔王表中包括一些早期的王朝,其中大多数可能是传说性的。最早的王朝经考证,是历史上存在过的国王,如喀什国王恩美巴拉格西。他的名字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部史诗中提到()A 吉尔伽美什B 摩诃婆罗多C 罗摩衍那D 荷马史诗13.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内容:“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A 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 延续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C 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 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14.“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

7、他们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 封建制度B 种姓制度C 门阀制度D 奴隶制度15.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之所以能赢得大批信众,主要原因是()A 反对众生平等的虚伪说教B 结束了国家的长期混战分裂C 出身于主掌祭祀的婆罗门D 抨击种姓制度下的等级体系16.“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这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西欧奴隶制崩溃于()A 公元前4世纪前期B 公元前5世纪前期C 4世纪后期D 5世纪后期17.古代罗马帝国不断扩张,最终把整个地中海变为内湖。其扩张依靠的主要是()A 被征服地区的

8、奴隶B 公民组成的军队C 中小工商业者D 公民和外邦自由民18.公元前8至前6世纪,是希腊历史上的“大殖民”时期,希腊殖民加强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联系,为希腊接触并吸收什么文化直接提供了方便()A 埃及、波斯和腓尼基B 埃及、罗马和马其顿C 罗马、巴比伦和腓尼基D 埃及、巴比伦和腓尼基19.西亚文明扩张的方向大致是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特征的是()古巴比伦王国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埃及文明扩展到巴勒斯坦亚述帝国统一了小亚细亚的一部分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湖A B C D 20.“(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

9、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记载这一史实的应是()A 春秋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21.公元前6世纪,波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其欧洲部分主要指()A 小亚细亚东半部B 巴尔干半岛北部C 红海东岸D 伊比利亚半岛南部22.公元前332年,在切断了波斯陆军和海上舰队的联系后,某国大军调转矛头,长驱直入,攻下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了流传至今的亚历山大城。此处“攻下埃及”的国家指()A 西罗马帝国B 马其顿王国C 古巴比伦王国D 孔雀帝国23.亚述王阿瑟巴尼帕尔在攻灭依蓝王国后,曾让人刻制了一座浮雕:依蓝王的头颅被悬挂在一个树上,而他骄傲地站在头颅面前,身后尸积如山

10、。亚述士兵活剥俘虏时,还逼迫被征服国的孩子们观看,以此恐吓他们,使他们不敢再有反抗意识。据此可知,亚述帝国()A 具有杀伐成性的军事性B 实行封建君主专制C 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D 广大奴隶毫无反抗意识24.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 两国统治阶级的意愿B 两国地域的大小C 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D 两国民族传统的差异25.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这表明()A 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B 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始于丝绸之路C 景卢在洛阳

11、认真聆听伊存讲授佛经D 甘英出使大秦奠定了佛教传入的基础26.入侵英格兰后,威廉一世主要依靠法国贵族进行统治。没收反抗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积的大小,提供一定数目的骑兵,并亲自率领他们为国王作战。这反映了()A 建立起比英国强大的法国王权B 诺曼征服延缓了英国封建化进程C 威廉一世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D 清除了统治机构和法律上的英王旧制27.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封建主是()A 国王B 贵族C 教会D 商人28.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

12、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A 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B 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C 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D 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29.随着西欧各地众多城市的兴起,一些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其自治的手段不包括()A 武装暴动B 与资产阶级谈判C 以金钱赎买D 与封建主谈判30.下图中历史人物()A 率领大军攻陷拜占庭首都B 将俄罗斯疆界推进到太平洋C 建立了臣属于金帐汗国的政权D 建立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31.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13、。”这句话表明()A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D 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32.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的()A 亚历山大帝国B 罗马帝国C 奥斯曼土耳其D 阿拉伯国家33.查士丁尼的西征,给拜占庭帝国带来的影响是()A 恢复了罗马帝国时的疆域B 成功地抵御了突厥人的进攻C 浪费人力物力,加剧国内政治危机D 促进了帝国的复兴34.甲把一块土地分封给乙,甲成为乙的封君,乙则成为甲的封臣,这

14、种形式的封土制源自()A 希腊B 罗马C 西欧D 中国35.中世纪欧洲农奴与市民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地位方面有所不同。中世纪的市民()A 生产主要为满足领主及自身生活需要B 有较多选择机会和一定的政治权利C 生活艰苦而封闭D 无人身自由,处在社会最底层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 36.材料一古印度某制度规定:如果身处婆罗门阶层和身处刹帝利阶层的人结婚,孩子是刹帝利阶层。如果婆罗门和吠舍结婚,子女属于吠舍阶层。材料二印度独立后,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 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在2

15、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问题(1)图片反映的是古代印度实行的什么制度?从材料一的规定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2)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析各等级之间有着怎样的严格规定?如何评价这一制度?(10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在罗马人由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王政时代”,罗马城邦的管理组织民众大会、元老

16、院和“王”管理罗马社会的主要依据是罗马古老的氏族习惯和社会通行的各种惯例。在“王政时代”的后期,随着阶级矛盾的尖锐,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实行改革,废除了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三个氏族部落,按地域原则把罗马城划分为四个区域,并按财产的多少将罗马人划分为五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这场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形成和法的正式产生。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材料二罗马社会在不断强大以后,开始对外扩张,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商贸及其他交往不断加强。而随着交往的频繁,矛盾在所难免,在解决问题时所适用法律的矛盾同样十分尖锐,因古老的罗马公民法不能保护外国人的权利和利益,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

17、要。基于此况,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一套与公民法不同,专门调整罗马人与外国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请回答:(1)在罗马法正式诞生之前,罗马政府治理社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罗马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8分)(2)据材料二说明罗马扩张中出现的两大社会问题。万民法的制定反映了罗马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答案解析1.A【解析】据材料“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生活在典型的柴米油盐时代,也就是典型的生活必需品时代。但从80年代末9

18、0年代初开始,我们逐步进入从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型期”可以得出这次转型最能说明市场的供给更为充足,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问题,故B项排除;材料说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并不是只说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活跃,故C项排除;材料说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没有涉及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排除。2.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真、实、亲、诚”是中国发展同非洲国家关系的原则,故A项错误;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故B项正确;“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故C项错误;“求同存异”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

19、误。3.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答案为C项。A项“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排除;B项“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政策,排除;D项“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措施,排除。4.C【解析】选C由材料“一带一路共同发展”可知中国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故选C项;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是友好合作关系,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中国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这些发展中国家并不局限于周边国家,排除B项;“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谋求共

20、同发展,因而不能体现中国对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视,排除D项。5.C【解析】根据题干“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可知,邓小平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前提是维护国家利益,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睦邻友好涉及的是邻国关系,中美之间不属于邻国,排除B;材料并未体现出多边外交,排除D。6.A【解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是中美之间的一种对抗而非合作共赢,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不难看出,崛起中的中华民族被丑化为面目狰狞的怪物,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不难看出,中国被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门板拒之门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不难看出,

21、一方面拥有支持中国进入世界大市场的开明国家,另一方面也不乏将中国拒之门外的敌视国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信息“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信息说明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正确;A是1992年之后;属于分配问题;属于体制。8.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故本题答案为B。1991

22、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排除A;中国未加入欧盟和北美自贸区,排除C、D。9.D【解析】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的“光荣退休”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商品经济体制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起来,所以这个新时代是指市场经济时代,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10.A【解析】1978年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这种生产责任制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普遍实行,故A项正确;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始于1980年,并非最初突破,故B项错误;1984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并非最初突破,故C项错误;直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非

23、最初突破,故D项错误。11.D【解析】印度的顶层是婆罗门,材料并未涉及其来源,且种姓制度中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排除A项;据“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可知婆罗门为了统治设计出印度教,B项表述错误;印度的顶层是婆罗门,第二种姓刹帝利就是婆罗门的统治工具,排除C项;据“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起源于婆罗门教”可知D项正确。12.A【解析】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排除B、C两项。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排除D项。13.D【解析】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地主阶级,排除A项

24、;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它消除了原来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与严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同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平等精神是不同的,排除C项;该法典看似表达出了公正公平,人人平等,其实该法典实则是在保护王权贵族和奴隶主本身,所以该宪法是“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D项符合题意。14.B【解析】材料“他们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反映了严格的血缘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是在印度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它表现为内婚制群体,即种姓,符合题意,故B正确。15.D

25、【解析】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高下分明的等级体系,赢得了大批信众,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D项符合题意。16.D【解析】题旨表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在西欧的崩溃。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故D项正确。17.B【解析】18.D【解析】注意“直接”并结合希腊殖民范围,可知罗马、波斯和马其顿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这三个帝国的选项,故D项正确。19.B【解析】埃及、罗马与“两河流域南部”不相符,排除,故B项正确。20.D【解析】据“桓帝延熹九年”和“大秦王”可知该史实指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故选D项。21.B【解析】22.B【解析】据“公元前332年”“切断

26、了波斯”“亚历山大城”等信息综合判断,B项正确。23.A【解析】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实行什么性质的政体,排除B项;本题并未体现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排除C项;D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题干“不敢再有反抗意识”,并不是指广大奴隶,而是指孩子,且并不是没有反抗意识,而是基于帝国的杀伐成性不敢有反抗意识,进一步结合浮雕呈现的画面,可知A项正确,排除D项。24.C【解析】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是由各国的国情即政治、经济等因素决定的。故选C。25.B【解析】伊存是西域大月氏使臣,材料体现不出阿拉伯人在佛教传入中国中所起到的作用,排除A项;据“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可知“帝都”是西汉都城长安,排除C项;甘

27、英出使大秦是东汉时期,与题干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本题只有B项符合题意。26.C【解析】据“入侵英格兰后”“威廉一世”可知题旨是诺曼征服后英国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故C项正确。题旨并未体现英国与法国王权大小的比较,排除A项;据“没收反抗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土地”的分封及其受封者的义务可知B项错误;“依靠法国贵族进行统治”不能说明“清除了”统治机构和法律上的英王旧制,排除D项。27.C28.A【解析】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世俗贵族、教会或教皇对王权都形成了有力的分权和制约,故A项正确。在中世纪,没有形成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排除B项;“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与“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

28、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不符,排除C项;D项所述与实际不符,也不符合题意,排除。29.B【解析】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尚未产生,B项说法不正确。30.D31.C【解析】“消除”一词不符合实际,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并不能体现罗马法就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故B项错误;“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能够说明法律也是一种治国手段,故C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提到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故D项错误。32.C【解析】33.C【解析】查士丁尼的征服活动,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激化了国内政治危机,故选C。34.C【解析】封君封臣制度是中古时期

29、西欧出现的制度,故选C。35.B【解析】A、C、D三项属于中世纪欧洲农奴的状况,故B项正确。36.(1)制度:种姓制度。结论:子女属于父母一方最低的阶层。4(2)规定:各等级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6评价:种姓制度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437.(1)依据:氏族习惯和社会通行的各种惯例。2背景:在王政时代后期,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尖锐。6(2)社会问题:一是由贸易增加带来的经济纠纷,二是民族融合带来的民族矛盾。4变化:在扩张的过程中,罗马开始走向了帝国,共和政体开始动摇,万民法的出现体现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