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选篇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2、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
3、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B.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C.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D.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A.妾是我国传统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产物,主要指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也可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称。B.士大夫是我国古代对社会上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一般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社会上层文化的创造者。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规定受封的诸侯要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等义务。D.门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达官贵人作为自己地位和财富的一种象征,他们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对用兵之道很是了解,但他为人自大轻浮,又缺乏实战经验,因此他的父亲并不看好他。B.赵括的母亲
5、看事物有远见,知道赵括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才能,当赵王要赵括带兵打仗时,她是持反对的意见。C.廉颇因为在燕赵之战中有功,赵王赐给了他信平君的封号,但赵王并不真正相信他,只让他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D.廉颇失势时,他的门客离开他,得势后又回来归附他,从这可以看出,当时门客与主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关系。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年十二,失父,好学,为小吏,数为掾吏所詈。蔡父奇其貌,曰“有封候貌,当以经术进。”遂辞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
6、,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 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后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安,其后常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迁丞相司直,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司隶,不肯谒丞相,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于是举奏其状,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勋不尊礼仪,轻谩宰相,邪谄无常,不
7、宜处位。”上以其所举应科,遂贬勋。 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史并征发为奸、免为庶人,遂擢方进为丞相。时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饰,供养甚笃,丁母忧,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免,而上以其重臣,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其见重如此。 绥和二年,薨。赐乘舆秘器,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问,谥曰恭候。(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注】汉文帝遗诏将三年之丧制度变成36天,并垂为定
8、制。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显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B.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C.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D.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始于汉武帝时期,是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
9、推举者须明习经学。B.迁,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C.外戚,是指帝王的亲戚,但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也称外家戚畹。D.疏,又称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此外还有奏、表、书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方进宽容谦逊。方进在处理胡常问题时,没有与他针锋相对,而是派遣门下诸生去他的住所询问疑难问题,并记下他的说法,胡常最终被感动。B.翟方进忠直敢言。涓勋不肯拜见丞相,傲慢无礼,但对成都侯礼让有加。方进认为这不符合上下之礼,王道纲常,于是上奏皇上。C.翟方进严于律己。方进加强自身修养,供养
10、后母十分孝顺,后母去世,他遵从国家制度,待守丧期结束才回来做官。D.翟方进备受重视。崔方进与淳于长交好,等到淳于长因大逆不道被诛杀,与他交好的众人都被免罪,皇上也因他是重臣为其隐瞒。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
11、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门下督素有气力,谋欲为湛起兵,湛恶其惑众,即收斩之,徇首城郭,以示百姓,于是吏人信向,郡内以安。平原一境,湛所全也。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群司。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时彭宠反于渔阳,帝欲自征之,湛上疏谏曰:“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 黠虏困迫,必求其助。又今所过县邑,尤为困乏。种麦之家,多在城郭,闻官兵将至,当已收之矣。大军远涉二千余里, 士马罢劳,转粮艰阻。今兖、豫、
12、青、冀,中国之都,而寇贼从橫,未及从化。渔阳以东,本备边塞,地接外虏,贡税微薄。 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而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诚臣之所惑也。复愿远览文王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顾问有司,使极愚诚,采其所长,择之圣虑,以中土为忧念。”帝览其奏,竟不亲征。时贼徐异卿等万余人据富平,连攻之不下,唯云“愿降司徒伏公”。帝知湛为青、徐所信向,遣到平原,异卿等即日归降,护送洛阳。其冬,车驾征张步,留湛居守。时蒸祭高庙,而河南尹、司隶校尉于庙中争论,湛不举奏,坐策免。六年,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遣就国。十三年夏,征,敕尚书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见中暑,病卒
13、。赐秘器,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冢。(选自后汉书伏湛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 /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B.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C.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D.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4、()A.徇首,指传首示众,以达到警告民众的目的。在古代,被徇首的都是十恶不赦的犯人。B.尚书,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汉朝时,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权势渐大。C.中国,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文中指中原地区。D.策免,帝王以策书免官。汉代皇帝任免官吏,书于竹简,称为“策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伏湛心念苍生,为政众信郡安。他任平原太守期间,与百姓同甘共苦,官民信任并归向他,郡内得以安定,平原郡得以保全。B.伏湛深受重视,并被委以重任。光武帝征召他做尚书、司直等重要职务,皇帝每每出外征战,他常留京镇守,总管各部门。后来,他代替邓禹做大司徒,
15、封爵阳都侯。C.伏湛招降异卿,劝阻皇帝亲征。贼人徐异卿等占据富平,连续被攻打也不投降,只愿意向伏湛投降。皇帝欲亲自征讨叛乱的彭宠,伏湛上疏劝阻,皇帝最终没有亲征。D.伏湛宦海沉浮,身后深享哀荣。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也曾被免官。在担任尚书令时,在被光武帝召见的宴会上中暑而死,光武帝亲临吊唁祭奠,派使者送葬修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共食粗粝,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2)安平之时,尚资内郡,况今荒耗,岂足先图?4、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
16、,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
17、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登所生/
18、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B.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C.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D.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指食邑万户以上,后泛指高爵显位,如“粪土当年万户候”。B.“黄龙元年”
19、,是以东吴君主孙权的年号纪年的。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崇祯”皇帝,“康熙”皇帝。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等。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著名文士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前行迹,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陶渊明私谥“靖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对犯了错误的人,不忍处罚,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B.
20、孙登孝顺养母,有感恩之心。徐氏对孙登有养育之恩,虽遭废,但徐氏派人送来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养母为皇后。C.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上疏颇有见地,提出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博采众议;认为有些地方应该宽缓刑祛,减轻赋税,调整或停止一些劳役,顺应民心。D.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赞赏他的人品和能力,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候,册立为太子,追谥宣太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
21、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缊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熹、中丞侯史
22、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朗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节选自晋书郑冲传)【注】搜:寻
23、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庸:古同“佣”,雇佣,任用。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
24、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颇有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B.郑冲洁
25、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C.郑冲是晋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熹、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D.郑冲受到武帝的高度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勋劳,并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殷景仁,陈郡长平人也。景
26、仁少有大成之量,司徒王谧见而以女妻之。初为刘毅后军参军,高祖太尉行参军。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景仁学不为文,敏有思致;口不谈义,深达理体,识者知其有当世之志也,高祖甚知之。少帝即位,入补侍中,累表辞让,寻领射声。太祖即位,委遇弥厚。时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同升之美,近代莫及。丁母忧,葬竞,起为领军将军,固辞。上遣中书舍人周赳舆载还府。九年,服阕,迁尚书仆射。太子詹事刘湛代为领军,与景仁素善,皆被遇于高祖,俱以宰相许之。湛尚居外任,会华、昙首相系亡,景仁引湛还朝,共参政事。湛既入,以景仁位遇本不逾己,而一旦居前,意甚愤愤。知太祖
27、信仗景仁,不可移夺,乃深结司徒彭城王义康,欲倚宰相之重以倾之。寻复以仆射领吏部,护军如故,湛愈忿怒。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景仁对亲旧叹曰:“引之今入,入便噬人。”乃称疾解职,表疏累上,不见许,使停家养病。湛议遣人若劫盗者于外杀之,以为太祖虽知,当有以,终不能伤至亲之爱。上微闻之,迁景仁于西掖门外晋鄱阳主第,以为护军府,密迩宫禁,故其计不行。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收湛之日,景仁使拂拭衣冠,寝疾既久,左右皆不晓其意。其夜,上出华林园延贤堂召景仁,犹称脚疾,小床舆以就坐,诛讨处分,一皆委之。代义康为扬州刺史,仆射领吏部如故。
28、遣使者授印绶,主簿代拜,拜毕,便觉疾转笃。太祖谓不利在州司,使还住仆射下省,为州凡月余卒,时年五十一,谥曰文成公。(节选自宋书殷景仁传)【注】高祖:南朝宋武帝刘裕。下文的“少帝”“太祖”分别指刘裕的儿子刘义符、刘义隆。射声:古代官名。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 /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B.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C.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D.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
29、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古时官员遇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B.宰相初为古代高级官员的泛称,后成为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C.表疏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如晋武帝时,李密给皇帝上了陈情表。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他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景仁少年时代就有成就一番大事的气度,司徒王谧见到殷景仁后非常赏识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B.殷景仁有才学
30、但不写文章,聪敏而有思致,口中不谈义理,却能深入领悟义理的本质,高祖非常了解他。C.殷景仁引荐刘湛回朝任职,刘湛却嫉妒殷景仁的地位在自己之上而以怨报德,竟然勾结盗贼想要杀害殷景仁。D.皇上得知刘湛等人的企图后,就把殷景仁转移到西掖门外晋鄱阳王的府第里保护起来,刘湛等人的计谋没有得逞。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 (2)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慈字伯宝,琅邪临沂人,司空僧虔子也。年八岁,外祖宋太宰江夏王义恭迎之内斋,施宝物恣听所取,慈取素琴石研,义恭善之。少与从弟俭共书学。除秘书郎,太子舍人
31、,安成王抚军主簿,转记室。迁秘书丞,司徒左西属,右长史,试守新安太守,兼侍中。出为辅国将军、豫章内史,父忧去官。起为建武将军、吴郡太守。迁宁朔将军,大司马长史,重除侍中,领步兵校尉。慈以朝堂讳榜,非古旧制,上表曰:“朝堂榜志,讳字悬露,义非绵古,事殷中世,空失资敬之情。愚谓空彪简第,无益于匪躬;直述朝堂,宁亏于夕惕。伏惟陛下删前基之弊轨。”诏付外详议。博士李议:“据周礼,凡有新令,必奋铎以警众,乃退以宪之于王宫。注宪,表悬之也。”(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慈议不行。慈患脚,世祖敕王晏曰:“慈在职未久,既有微疾,不堪朝,又不能骑马,听
32、乘车在仗后。”江左来少例也。以疾从闲任,转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慈妻刘秉女。子观,尚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修妇礼,姑未尝交答。江夏王锋为南徐州,妃,慈女也,以慈为冠军将军、东海太守,加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府事。还为冠军将军、庐陵王中军长史,未拜,永明九年,卒。年四十一。谢超宗尝谓慈曰:“卿书何当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犹鸡之不及凤也。”时人以为名答。追赠太常,谥懿子。(节选自南齐书王慈传)注:空彪:虚誉,指无实的空名。匪躬:指表达忠诚之心。夕惕:意思是勤勉慎戒。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
33、禁避之道/昭然易从/B.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C.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D.仪曹郎任昉议/名讳之重/情敬斯极/故悬诸朝堂/搢绅所聚/将使起伏晨昏/不违耳目/禁避之道/昭然易从/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空,古代官职名,魏晋南北朝时,与太尉、司徒合称“三公”,主管礼仪、德化、祭祀等。B.博士,古代官职名,负责掌管图书,通晓古今,以备皇帝询问,东汉贾谊、董仲舒都做过博士。C.搢绅,也作“缙绅”,原意是插笏板
34、于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借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D.二千石,古代官秩,有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之分,因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可借指郡守。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慈不同时期,得到他人喜爱。小时,外祖父领他进内室让他选喜爱的东西,他选了素琴砚台,受到外祖父喜欢;为官后,因患脚疾,皇帝给予他特权。B.王慈家族显赫,本人两任侍中。父亲做过高官,外祖父是前朝王爷,妻子是前朝宗室之后,女儿是前朝王爷妃子;他担任侍中,因父丧离职,后又担任此职。C.王慈上书朝廷,陈述个人观点。朝堂中悬挂避讳的牌匾,他认为这样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只是追求一种虚誉,这样做还会白白失去供人
35、敬仰的情理。D.王慈善于应变,巧答他人质问。当别人问他何时能赶上父亲的书法时,他以“鸡”与“凤凰”作喻巧妙解答,委婉地表明了自己书法与父亲的差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述朝堂,宁亏于夕惕。伏惟陛下删前基之弊轨。 (2)子观,尚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修妇礼,姑未尝交答。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初为齐晋安王宁朔迎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簿。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天监元年,为盱眙太守,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袭封永昌县侯,出为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在
36、郡和理,为吏民所称。六年,大举北伐,以放为贞威将军,与胡龙牙会曹仲宗进军。 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魏大将费穆帅众奄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放从弟洵骁果有勇力,一军所仗,放令洵单骑击刺,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放胄又三贯流矢。众皆失色,请放突去。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于是士皆殊死战,莫不一当百。魏军遂退,放逐北至涡阳。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众五万来援,放率所督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涡阳城主王纬以城降。放乃登城,简出降口四千二百人,器仗充牣;又遣降人三十,分报李奖、费穆等。魏人
37、弃诸营垒,一时奔溃,众军乘之,斩获略尽。擒穆弟超,并王纬送于京师。中大通二年,徙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增封四百户,持节、将军如故。在镇三年,卒,时年五十九。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放曰:“吾不失信于故友。”乃以息岐娶率女,又以女适率子,时称放能笃旧。 (选自梁书韦放传)1.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B.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
38、婚姻C.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D.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姻2.对本文中出现的古代文化现象,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增加。B.假节,指假(通“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C.免胄,指脱下头盔。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也可以指决死。D.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
39、”,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而不是指我们现在的睡觉的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放在担任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时,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当地的吏民都称赞他。B.魏大将费穆率兵来犯时,韦放部下只有二百多人。他率领士兵殊死奋战,以一当百,大败魏军。C.韦放指挥士兵乘胜追击,几乎杀伤、俘获全部敌人,生擒了费超,并和王纬一起把费超押送京师。D.虽然张率去世了,韦放依然履行了先前两家定下的婚约,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0、,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祖辩,宋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略,梁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时人为之语曰:“宋称敷、演,梁则卷、充。清虚学尚,种有其风。”仕梁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种时年四十余,家贫,求为始丰令,入除中卫西昌侯府西曹掾。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侯景之乱,种奉其母东奔,久之得达乡里。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及景平,司
41、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具葬礼,葬讫,种方即吉。僧辩又以种年老,傍无胤嗣,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贞阳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即位,为散骑常侍,迁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高祖受禅,为太府卿。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二年,权监吴郡,寻征复本职。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废帝即位,加领右军将军,未拜,改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二州大中正。高宗即位,重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迁中书令,骁骑、中正并如故。以疾授金紫光禄大夫。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仆射徐陵尝抗表让位于种曰:“臣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庭亲贤,克壮
42、其猷,宜居左执。”其为时所推重如此。太建五年卒,时年七十,赠特进,谥曰元子。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太建初,女为始兴王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又累赐无锡、嘉兴县侯秩。尝于无锡见有重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不深责。有集十四卷。(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注释】敷、演和卷、充均为人名。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B.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C.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
43、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D.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谥,指古代的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B.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穿白衣,故用“白衣”指代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C.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延续。汉献帝开始设置左右仆射。唐、宋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宰相。D.迁,古代指官员升职;左迁,指官员降职。如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迁为太史令”,指升任太史令的职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44、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种很有才干。他先后在多个皇帝手下担任多种职务,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B.张种对父母极为孝顺。因为父亲去世,他放弃了官职而回家守丧;母亲去世后,他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C.张种很受当时的人推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他是德才兼备之士,能干大事,适合官居左丞相。D.张种为人富有同情心。他在无锡时,看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而这时天气寒冷,张种就让犯人出来晒太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
45、。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
46、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
47、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1.对文中字体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C.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
48、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
49、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B.高祖要册立冯氏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的意见未被皇帝接受。C.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恶,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朝臣集议 ,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愔,字
50、遵彦,弘农华阴人。愔儿童时,口若不能言,而风度深敏,出入门闾,未尝戏弄。六岁学史书,十一受诗 易,好左氏春秋。愔一门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学者三十余人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愔颓然独坐其季父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及长,风神俊悟,容止可观。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孝昌初,其父津为定州刺史,愔亦随父之职以军功除羽林监,赐爵魏昌男,不拜及中山为杜洛周陷,全家被囚絷。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愔乃托疾,密含牛血数合,于众中吐之,仍佯喑不语。荣以为信然,乃止。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注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
51、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多自愔出。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神武愍之,恒相开慰,及韩陵之战,愔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 “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 愔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 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愔遂弃衣冠于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潜之光州,因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神武知愔存,遣愔从兄宝猗赍书慰喻,仍遣光州刺史奚思业令搜访,以礼发遣。神武见之悦,委以重任,妻以庶女。及居端揆, 权综机衡,千端万绪,神无滞用。自居大位,门绝私交。轻货财,重仁义,前后赏赐,积累巨万,散之九族,
52、架箧之中,唯有书数千卷。 乾明元年二月,为孝昭帝所诛,时年五十。(选自北齐书杨愔传,有删改) 注燎:祭祀的名称。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多自愔出B.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多自愔出C.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多自愔出D.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多自愔出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
53、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原指里巷的大门。秦时居于里门之右的是贫苦百姓,故“闾右”常用来代指贫苦人民。B.左氏春秋,儒家十三经之一,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C.爵,指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D.从,指堂房亲属,如“从兄”就是指同祖伯叔之子且年长于己者,即堂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愔幼时恬淡文静,从未做过顽皮的事,看见其他孩子争抢果实,他一动不动,此举受到叔父的赞扬。B.杨愔有智慧有谋略,因害怕郭秀陷害自己,便把自己的衣服帽子扔进水中假装投水自尽,然后
54、改变姓名,隐居起来。C.杨愔有治国之才,皇帝委以重任,他执掌国家机密大政期间,虽然事情千头万绪,但他思想上从没有反应迟钝的时候。D.杨愔重义轻利,任职期间没有凭私人之交办过事,朝廷给了他很多赏赐,他把赏赐分给族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2)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
55、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谯淹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山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扶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帛玉成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自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邀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敦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
56、之。进爵为公。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自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陈将侯瑱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步骑六千,度江赴救。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云:“湘州是我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众而还。保定五年,卒。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
57、乃退走/统大悦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种。B.石为重量单位,三石弓意谓超重的强弓,文中借此极言贺若敦的臂力非常人能比。C.巴西,郡名,指东汉末至隋朝的巴西郡,管辖范围
58、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D.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若敦思虑深远,行事果断。他在父亲贺若统难以决定是否要拘捕田迅之际,及时进策,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执迅以颍州降归西魏,助父建功。B.贺若敦勇猛善战,屡建军功。他箭不虚发,力助独孤信成功脱围;征伐谯淹时,他不惧艰险,身先士卒;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C.贺若敦少有气干,智谋过人。他率军攀木援崖,出其不意攻破敌军;他实施反间计,离间谯向,再破谯军;他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麻痹侯瑱。D.贺若敦心怀家国,守土尽责。他在粮援既绝、军心动
59、摇的情况下,与陈军相持一年多;面对陈军的求和,他义正辞严地表示要守护国土,坚持到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2)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答案1.1.B; 2.D; 3.C; 4.赵括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称赞他。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解析:2.“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说法错误。3.C项” 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说法错误,廉颇是代理相国。4.【参考译文】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
60、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
61、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
62、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邯郸解围之后五年,燕国采纳栗腹的计谋,说是“赵国的壮丁全都死在长平了,他们的遗孤尚未成人”,燕王便发兵攻赵。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 廉颇在长平被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被任用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了。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说:“唉!您的见解怎么这样落后?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场交易的方法进行
63、结交,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普通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又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把它攻克了。2.1.B; 2.C; 3.D; 4.这时候,有清河县老儒生胡常,和方进共同学习经学,内心妒他的才能,诋毁他。皇上答复说:“定陵候淳于长已认罪,你虽然和他交往,但是早上犯错晚上改正,我不再怀疑了。”解析:1.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2.外戚为帝王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3.“他交好的众人都被免罪”错。原文的意思是都被免官。4.古文翻译 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十一岁时,父亲去
64、世,爱好学习,做了一个小官吏,多次被缘史责骂。蔡父认为他的形貌不同一般,说:“你有封候的相貌,应该研究经术得以发展。”于是辞别他的后母,想要西行到长安学习经学。后母可怜他年纪尚小,随他到长安,织布做鞋供方进读书。 过了十多年,方进在经学方面精通熟悉,徒众一天天多起来,诸儒称赞他。后来因参加射策甲科考试做了郎。两三年后,选拔明经,升为议郎,这时候,有清河县老儒生胡常,和方进共同学习经学,内心妒他的才能,诋毁他。方进知道这件事,派遣门下诸生到胡常的住所询问疑难问题,并记下他的说法。像这样久之,胡常知方进的宗旨在谦让自己,内心不安,那之后便常常称颂方进,于是相互亲近友善, 几年后,升迁做朔方刺史,为
65、官没有繁杂的法令,所考察的只要符合律条的就办,很有威名。再升任做丞相司直,当初,方进刚任职,而涓勋也刚授予司隶一职,不肯拜见丞相,后来在朝廷聚会相见,礼节又傲慢,方进暗中观察他,涓勋私下拜访光禄勋辛庆忌,出来时在道路又遇到皇帝的舅舅成都候王商,涓勋下车立待,等王商走过了才上车。于是方进检举他的情况,说:“我听说国家的兴盛,要尊敬费尊者、敬重长者,爵位上下的礼仪,是王道纲纪,涓勋不遵礼仪,看不起宰相,奸邪谄媚无常,不应该处在这个位置上。”皇上因为霍方进所检举符合条律,遂贬涓勋。 恰逢丞相薛宣因广汉地区盗贼群起和太皇太后丧葬之时三辅官吏一起征发徭役犯科作奸的事获罪,免去职位贬为百姓。于是提拔方进为
66、丞相。当时后母还活着,方进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供养后母十分真诚。遭逢母亲去世,守孝三十六日,守丧期满才治理国事,自己作为汉相,不敢逾越国家的制度。 翟方进智慧才能有余,兼通法律条文吏事。当初,定陵侯淳于长虽是外戚,然而凭借才能谋划做了九卿,刚任职,方进独和淳于长交往,称赞举荐他。等到淳于长犯大逆之罪被杀时,和淳于长相好的众人皆因淳于长免官,而皇上因为方进是重臣,替他隐瞒此事,方进内心惭愧,上疏谢罪请求免职还乡。皇上答复说:“定陵侯淳于长已认罪,你虽然和他交往,但是早上犯错晚上改正,我不且怀疑了。”方进像这样被器重。绥和二年去世,赐乘车棺材和丧葬用品,房柱轩栏皆挂白素,天子亲自几次吊丧,谥号曰恭候
67、。3.1.C; 2.A; 3.D; 4.(1)于是大家一起吃粗粮,他把俸禄全都拿出来救济乡邻,来他家做客的有一百多家。(2)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内地郡县(供给),何况现在荒芜消耗, 哪里值得先图谋攻取?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中“少传父业”的主语是“湛”,“少”作状语,“少”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据后文来看,“五迁”的主语不是“弟子”,而是“伏湛”,据此排除B项。故选C。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 项,“都是”说法过于绝对。在古代,被徇首的并不一定都是十恶不赦的犯人。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 “在担任尚书令时”错,“中暑
68、而死”时,他还未上任。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粗粝:糙米, 泛指粗劣的食物。赈:救济。客:做客。(2)资:资助,提供。荒耗:荒芜消耗。图:图谋。【参考译文】伏湛字惠公,是琅邪东武人。伏湛生性孝顺友爱,年轻时继承父亲的学业,教授几百人。成帝时,凭借父亲的功绩做博士弟子。五次升迁后,到王莽时做绣衣执法,受命督察大奸大恶之人, 升任后队属正。更始帝登位,任用伏湛做平原太守。当时突然兵乱兴起,天下惊慌骚动,而伏湛独自安逸,教学不停止。他对妻子儿女说: “如果一季粮食没有收成,国君吃不下饭;如今百姓都饥饿,怎么能独自饱餐呢?”于是大家一起吃粗粮,他把俸禄全都拿出来救济乡邻,来他家做
69、客的有一百多家。当时他家有个管事的一向有力气,商量想为伏湛起兵,伏湛憎恨他蛊惑大家,立即抓住杀了他, 在城中传首示众,来晓谕百姓,从此官民信任并归向他,郡内得以安定。平原郡,是伏湛保全的。光武帝登位,知道伏湛是名儒老臣,想让他主管机要,召拜尚书,派他主管制定旧有制度。当时大司徒邓禹向西征讨关中,光武帝认为伏湛才能胜任宰相,拜任他做司直,兼摄大司徒的职务。 皇帝每每出外征战,伏湛常留京镇守,总管各部门。建武三年,最终代替邓禹做大司徒,封爵阳都侯。当时彭宠在渔阳反叛,皇帝想亲自征讨他,伏湛上疏劝说道:“如今京城空虚,费用不足,没有能使近处降服却先对付边塞之外:况且渔阳这个地方,紧挨北狄,狡猾的敌人
70、受困逼,必定求助北狄的帮助。另外现在所经过的县镇,尤其穷困。种田的人家,大多在城中,听说官兵要来,应当已经把粮食收藏好了。大部队远行二千多里,人马疲劳,运粮艰难。现在兖州、豫州、青州、冀州,是中原的都城,但盗贼横行,没有来得及听从教化。渔阳以东,本是边塞,土地连接塞外敌人,赋税很少。平安的年代,尚且依靠内地郡县(供给),何况现在荒芜消耗,哪里值得先图谋攻取?而陛下舍近求远,避易就难,四方惊疑奇怪,百姓害怕,这的确是臣感到疑惑的。还是希望(陛下)向远处观察文王重视用兵广泛谋划,往近处考虑征伐前后的事宜,询问有关官吏,让他们献出全部计策,采纳其中好的, 由陛下来考虑选择,以中原的利益为忧念。”皇帝
71、看了他的奏章,最终没有亲自出征。当时贼人徐异卿等一万多人占据富平,连续攻打,他不投降, 只说:“愿意向司徒伏公投降”。皇帝知道伏湛为青州、徐州人所信服,派他到平原,徐异卿等人当天归降,被护送去洛阳。这年冬天,皇帝征伐张步,留下伏湛镇守京城。当时在高庙举行蒸祭,而河南尹、司隶校尉在庙中争论,伏湛没有报告皇帝, 因而获罪被免官。建武六年,改封不其侯,食邑三千六百户,派他去封地。建武十三年的夏天,朝廷征召伏湛,皇帝命令尚书选拜官的日子,还没来得及到任,因为皇帝宴会召见时他中暑,病重去世。 赐给棺材,皇帝亲临吊唁祭奠,派使者送葬修坟。4.1.C; 2.B; 3.D; 4.跟从的人想打那个人,孙登不允许
72、,派人找到飞过孙登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孙登已经去世(绝:咽气)了,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登”“徐夫人”“徐氏”“步夫人”“步氏”等,最后再依据一些谓语动词进行断句,如本句: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2.并非所有的帝王专用一个年号。历史上有些皇帝喜欢换年号,好事坏事都要换,有的几年换一次,偶有的一年要换几次。只是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73、。3.东中郎将,万户侯皆不是孙权所赐,是魏王。4.参考译文: 孙登,字子高,是孙权的长子。魏国黄初二年,任命孙权为吴王,同时任命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以有病为由没有接受。这一年,立孙登为太子,给他选拔设置师傅,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他的宾客朋友。于是诸葛恪等人被选入,陪着孙登研读诗书,外出跟着骑马射猎。孙登接待他的属官,大都采用平民交往的礼节,和诸葛恪等人有时同车而乘,有时共床而卧。黄龙元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有时外出打猎,本来应当走便道,而他经常远远地避开良田,不去践踏庄稼,到了休息的处所,又选择空闲的地方。他就是这样不想烦扰百姓。他曾经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从他身
74、边飞过,手下的人便去寻找射弹丸的人。有一个人拿着弹弓,身上带有弹丸,大家都认为是他干的。审讯他,他却不承认,跟从的人想打他,孙登不允许,派人找到飞过他身边的弹丸,和那人身上的弹丸比较后发现不一样,于是那个人被释放了。还有一次,孙登丢失了盛水的金马盂,查出盗窃的人,是他身边的人干的,孙登不忍心给他处罚,就把他叫来责备数落一通,打发他回家不再回来,并告诫身边的人不再提这件事。 起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孙登从小有养育之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忌被废,住在吴地,而步夫人最受宠。步夫人有赏赐,孙登不敢推辞,只是恭敬地接受而已。徐夫人派人来,凡赐给他的衣服,他必定沐浴之后才穿上。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
75、他推辞说:“本原确立,道义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当先立王后。”孙权问:“你的母亲在哪儿?”孙登回答说:“在吴地。”孙权听了,沉默不语。 孙登三十三岁去世,临终前,他上书说:“我私下听说下面郡县有不少地方荒芜残败,百姓生活物品匮乏,非常困苦,奸邪祸乱滋生,因此法令频繁增加,刑法更加苛刻。我听说治理政事要顺从民意,法律政令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眼下确实有必要和将相大臣们仔细地选择合乎时宜的政策,广泛采纳众人的意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调整停止一些劳役,以顺应百姓的愿望。陆逊对时政忠诚勤勉,献身忧国,尽心为公,有不谋私利的气节。诸葛瑾、步骘为国尽忠,通晓治国的体制。可以让他们献出合乎时宜的办法,除
76、掉苛刻繁琐的政策,爱护养育兵马,安抚慰藉百姓。五年以后,十年之内,远方的人归顺,近处的人尽力,不用打仗,一统天下的大事就可以确定。希望陛下留意听取采纳我的意见,我即使死了,也还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孙登咽气之后奏章才被孙权看到,孙权因此更加悲伤感动,一说起孙登就掉眼泪。孙登的谥号被定为宣太子。5.1.C; 2.C; 3.A; 4.等到高贵乡公(曹髦)讲习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过去我的祖辈,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解析:2.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3.“任职颇有美名”错,应是“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
77、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4.【参考译文】 郑冲,字文和,是荥阳开封人。从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众,生性恬静清心寡欲,专心研习经史典籍,于是广泛研习儒家及百家学说。有优美的风度,行动一定遵循礼制,任情率真,坚持本性。在乡里不沽名钓誉,因此州郡长官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到了魏文帝做太子的时候,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任命郑冲为文学侍从,不断升迁做了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为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被授予
78、司空之职。到高贵乡公(曹髦)讲习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郑冲被授予太保之职,职位在三司之上,进封寿光侯。郑冲官职的品级虽然达到宰相一级,却不参与尘俗之事(特指社交应酬之事)。当时晋文帝辅佐朝政,平定蜀国之后,命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制度,(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到魏元帝宣告禅让时,派郑冲捧策书。晋武帝登上皇位,任命郑冲做太傅,爵位晋升为公。不久,司隶李患、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和何曾、苟额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自请退职。皇帝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冲坚决推辞
79、,交上貂蝉印绶(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借知人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将符节分拿立下誓言,收藏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任用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过去我的祖辈(考:本义是老,年纪大),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额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帝业。前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能兼及文武,忠诚恭敬正直,朕很赏识他们。”九年,郑冲又向皇帝呈上奏章辞官。第二年
80、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赏赐郑冲贵族用棺材,朝服,一套寿衣,三十万钱,一百匹布。谥号为成。6.1.C; 2.D; 3.C; 4.(1)(殷景仁)建议应当让文武百官推举有才能的人,把所荐举的人有无才能作为(官员)降职或升职(的标准)。(2)刘义康听信(接纳、采纳)刘湛的谗言(言论),在太祖面前诋毁殷景仁。但太祖对待殷景仁更加亲厚。解析:1.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这段话的意思为:景仁卧病五年,虽然见不到皇帝,但却与皇帝秘密地书信往来,每天达十多封,大小朝政一定要向他询问。但他们往来极其秘密周详,没有人窥破这个秘密。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
81、助标志词作出判断。本句中注意根据“者”“莫”等即可作出判断。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勾结盗贼”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湛议遣人若劫盗者”可知,刘湛建议派人假扮成盗贼在外面杀害殷景仁,而不是勾结盗贼。4.殷景仁陈郡长平人。殷景仁小时候就有成就大业的胸怀,司徒王谧见到他就将女儿许配给他。他始任刘毅的后军参军、高祖的太尉行参军。他建议朝廷命令百官举荐人才,以其推荐的人是否贤能作为他们升降的依据。景仁为学但不著文章,敏捷有思致,口不谈义理,深入领悟义理的本质,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有志在当世的抱负,高祖非常了解他。 少帝即帝位,景仁入朝补侍中,屡次上表辞谢。不久他领射声。太祖即帝位后
82、对他非常器重,当时他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同为侍中,都在宰相府,共同升迁的荣耀近代以来无人能赶得上他们。 景仁服母丧,母亲刚下葬完毕,朝廷就起用他为领军将军,他则坚决辞绝。皇帝派中书舍人周赳用车子接他回府。元嘉九年(432)服丧完后,调任尚书仆射。太子詹事刘湛代任领军,他和景仁一向关系密切,都被高祖重用,被委以宰相之职。刘湛在朝外任职,恰值此时王华、昙首相继故去,景仁就让刘湛回到朝中,共同参与朝政。刘湛回来后,认为景仁的地位待遇本不该超过他,现在一下子位列于自己前面,心里非常气愤。他知道太祖信任依靠景仁,不能动摇他的地位,于是就暗中勾结司徒彭城王刘义康,想借宰相的
83、权位推倒景仁。不久,又以仆射之职领吏部,护军不变。刘湛更加怨恨景仁。义康采纳了刘湛的主意,在太祖面前诋毁景仁,太祖却更器重他。景仁曾叹息着对亲戚朋友说:“我将刘湛引荐入朝,他一来就咬人。”于是他就称病辞职,屡次上表皇上但总不能被允许,皇上让他在家中养病。刘湛商议派人装作窃贼在外面将景仁杀死,认为即使太祖知道,想必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因为皇帝终究不会伤了骨肉亲情。皇帝稍微觉察到了他们的阴谋,将景仁迁到西掖门外晋鄱阳王的宅第,并将那里作为护军府,严加防备,所以刘湛等的阴谋未得逞。 景仁卧病五年,虽然见不到皇帝,但却与皇帝秘密地书信往来,每天达十多封,大小朝政一定要向他询问。但他们往来极其秘密周详,没
84、有人窥破这个秘密。皇上逮捕刘湛的那天,景仁让人给他整理衣裳,他卧病很长时间,左右手下都不知道他的用意。当日晚上,皇上出华林园延贤堂召见景仁,景仁仍然脚不好使,皇上让他坐在小床上,将对刘湛的审判全部交给他。 景仁代替刘义康任扬州刺史,仆射领吏部不变。皇上派使者授给他印和绶带,主簿代他向皇上拜谢,拜完后,病情变得非常严重。太祖认为景仁在州里任职对他不利,就让他回到仆射下省。景仁任州刺史一个多月就死了,景仁时年五十一岁。谥号文成公。7.1.D; 2.B; 3.B; 4.(1)在朝堂上直接表述出这些字眼来,对人们的勤勉慎戒之情也没有什么损害。希望陛下删除掉前朝遗留下来的有害规矩。(注意“直述”“宁”“
85、亏”“弊轨”的理解与翻译。) (2) 儿子王观,娶了齐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为妻,遵循妇礼,吴县公主婚后去拜见公婆时, 婆母没有和她交谈。(注意“尚”“修”“姑”“交答” 的理解与翻译。)解析:1.注意上下文对应句子的断句,前文“博士李为” 句在“议”后断开,对应的“仪曹郎任昉”这句也应该如此断,再说“议”是“议论说” 的意思,是对话标志词,后面应断开,据此排除掉A、C 两项;“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在其后断开意思讲不通,据此排除掉B 项。所以答案选D 项。2.贾谊、董仲舒都是西汉人。3.注意时间、朝代的变化。女儿是当朝江夏王萧锋的妃子,而不是前朝江夏王刘义恭的妃子,不能张冠李戴。4.王慈字伯
86、宝,琅邪临沂人,是司空王僧虔的儿子。八岁时,外祖父宋朝太宰江夏王刘义恭把他接到内室,要送给他宝物,任凭他爱选取什么就选取什么,王慈选取了素琴和石砚,刘义恭很赞许他。小时候王慈与堂弟王俭一起写字、读书。官拜秘书郎,太子舍人,安成王的抚军主簿,转任为记室。迁任秘书丞,司徒左西属,右长史,试用为新安太守, 兼侍中。出任为辅国将军、豫章内史,由于为父守丧而离职。后又起用为建武将军、吴郡太守。升为宁朔将军, 大司马长史,重新拜授为侍中,领任步兵校尉。王慈认为朝堂上悬挂避讳的牌匾,不符合古代原有的制度,上表说:“朝堂上悬挂避讳牌匾,高高显露出要避讳的字,这种做法不是古代绵延下来的,实在是中世才开始的,这就
87、白白失去了供人敬仰的情理。我认为选择出要避讳的字并悬挂起来是一种无实的空名,对于人们舍己尽忠、表达忠诚之心没有什么用处;在朝堂上直接表述出这些字眼来,对于要人们勤勉慎戒也没有什么损害。希望陛下删除掉前朝遗留下来有弊端的规矩。” 皇上下令把王慈的表章交给外廷详细讨论。博士李为说: “根据周礼,凡有新的法令,一定要摇响木铃来提醒百姓注意,然后回来将它在王宫中宪。注释说宪, 就是公开悬挂的意思。” 仪曹郎任昉说:“名字避讳的重要,是表示情感敬仰到了极点,所以要悬挂在朝堂之上,因为这里是官员们聚集的地方,这里将会使得大家从早到晚都能看见,那么应该禁避的字眼,显然很容易能够做到。”王慈的建议没有能够实行
88、。王慈患有脚疾,世祖敕命王晏说:“王慈任侍中不久,既然有点小毛病,不能朝拜,又不能骑马,任凭他乘车跟随在仪仗队的后面。” 这种特例是晋朝宗室东迁以来所少有的。王慈由于有病担任闲职,又转任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王慈的妻子是刘秉的女儿。儿子王观,娶了齐世祖长女吴县公主为妻, 遵循妇礼,吴县公主婚后去拜见公婆时,婆母没有和她交谈。江夏王萧锋为南徐州刺史,他的妃子是王慈的女儿,所以便让王慈做冠军将军、东海太守,增加俸禄到二千石,代理南徐州府事务。回京后王慈任冠军将军、庐陵王中军长史,未正式拜授,永明九年,去世。时年四十一岁。8.1.D; 2.A; 3.C; 4.(1)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孩子长大成人,
89、张率就死去了,留下的孩子势孤力弱,韦放常接济抚恤他们。(“产”“成长”“遗嗣”“赡”“恤”)升迁担任镇右将军始兴王谘议参军,因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服丧期满),承袭先代的封爵担任永昌县侯。(“迁”“父忧”“去”“服阙”“袭封”)(2)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宾语前置句式、前四句交换顺序翻译通顺)解析:1.“弘厚笃实”“轻财好施”都是并列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联系紧密,不能断开。2.改为“重要性减少”3.本项错在“和王纬一起把费超押送京师”,应是“把费超和王纬一起押送京师”。4.韦放,
90、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儿子。起初他任齐代晋安王宁朔迎的主簿,高祖到雍州,又召为主簿。韦放身高七尺七寸,腰粗八围,容貌很伟岸。天监元年(502),做盱眙太守,不久任轻车将军晋安王中兵参军,升迁担任镇右将军始兴王谘议参军,因父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承袭先人的封爵担任永昌县侯,出任轻车将军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为吏民所称道。天监六年,梁武帝大举北伐,任命韦放为贞威将军,和胡龙牙与曹仲宗会合进军。普通八年,梁武帝派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任命韦放为明威将军,率兵与他会师。魏大将费穆率兵突然到来,韦放军营还未安置好,部下只有二百余人。韦放的堂弟韦洵矫
91、健果敢有气力,是全军的倚仗。韦放派韦洵单枪匹马迎敌,多次挫败魏军,韦洵的马也被刺伤不能再进攻。韦放的头盔中了三枝乱箭。众兵士皆惊恐失色,请求韦放突围出去。韦放厉声呵斥道:“今天只有拼死了!”于是脱下头盔下马,倚着胡床指挥战斗。这时士兵都殊死奋战,无不以一当百,魏军退去。韦放向北追赶魏军到涡阳,魏又派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人带兵五万前来支援,韦放率领他的战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魏军,大败魏军。涡阳城主王纬交城投降。韦放登上城顶,检阅出来投降的人四千二百人,武器充盈;又派投降过来的人三十个,分别送信给李奖、费穆等。魏人放弃了诸多营垒,一时奔溃,韦放军乘胜追击,敌人几乎被捉尽了。韦放生
92、擒费穆的弟弟费超,把他和王纬一起押送到京师。中大通二年,调任去监管北徐州诸军事,任北徐州刺史,增加食邑四百户,持节、将军等职依然在身。在任三年死去,时年五十九岁。韦放性情宽厚诚实,不看重私财,好施舍,和几个弟弟尤其和睦。起初,韦放和吴郡的张率都有妾怀孕,就约下婚姻。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孩子长大成人,张率就死去了,留下的孩子势孤力弱,韦放常接济抚恤他们。到他做北徐州刺史时,不时有豪门势族来攀亲,韦放说:“我不能失信于亡故的老友。”就让儿子韦岐娶了张率的女儿,又把女儿嫁给张率的儿子。当时的人们称赞韦放能以深情厚谊待旧友。9.1.C; 2.D; 3.A; 4.(1)等到侯景被平定后,司徒王僧辩把他的
93、情况上奏让皇上知道,朝廷起用张种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2)张种为人仁慈、厚道、寡欲,虽然多次担任显要的官职,但家中财物屡次亏空,他却终日安适闲静,不为此忧虑。解析:1.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2.“迁”也可指调动或降职,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3.“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的说法错误,他曾被有司奏劾获罪,遭到罢免。4.【参考译文】张种字士苗,吴郡人。祖父张辩,在宋朝任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亲张略,在梁朝任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张种少年时性格淡泊安静,平日的仪容举止典雅方正,不随
94、意与人交游,也不去拜访别人,当时的人评论他说:“宋代称颂敷、演,梁代则有卷、充。清净虚无学识卓越,张种有他们的风格。”张种出仕时任梁朝王府法曹,升任外兵参军,因父亲去世不担任官职。服丧期满,任中军宣城王王府主簿。张种当时年纪四十多岁,家中贫穷,请求任始丰县令,调入朝廷任命为中卫西昌府的西曹掾。当时武陵王任益州刺史,重新选择王府属吏,任用张种为征西东曹掾,张种以母亲年老推辞,给朝廷上书直言陈述自己的请求,被有司奏劾,张种获罪被罢免。侯景叛乱的时候,张种侍奉自己的母亲往东逃奔,许久得以到达家乡。不久母亲去世,张种当时年纪五十岁,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又受战乱荒年的逼迫,没办法在当时下葬,服丧的
95、时间虽然满了,而他的起居饮食,一直像在服丧。到侯景被平定后,司徒王僧辩把他的情况报告皇上,起用张种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他备办葬礼,安葬完了,张种才除去丧服。王僧辩又因为张种年老,别无后人,赐给他妾,以及生活用具。贞阳侯僭越登帝位,任命张种为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登位,张种任散骑常侍,升任御史中丞,领前军将军。高祖接受禅让后。张种任太府卿。天嘉元年,任命为左民尚书。天嘉二年,暂时监理吴郡政事,接着征召回朝廷恢复本来官职。升任侍中,领步兵校尉,因为公事被免职,以平民身份代理太常卿,不久授给实职。废帝登位,加官为领右军将军,尚未就任,改为领弘善宫卫尉,又领扬、东扬两个州的大中正。高宗登位,
96、重新任用为都官尚书,领左骁骑将军,升任中书令,骁骑、中正的职务都依旧担任。因病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张种性格深沉虚静,而见识气量恢宏博大,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担任宰相的人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臣张种才具和胸怀深沉严密,文史知识丰富,是东南地方重要的优秀人才,朝廷亲信德才兼备之士,能干大事,张种适合官居左丞相。”他就像这样被当时的人推重。太建五年去世,当时年纪七十岁,赠给特进的官衔,谥号叫做元子。张种为人仁厚宽恕寡欲,虽然多次担任显贵的官职,而家中财物屡次亏空,他终日安逸,不为此忧虑。太建初年,张种的女儿做了始兴王的妃子,因为他的住所偏僻简陋,特赐给住宅一处,又累次赐给无锡、嘉兴
97、县的爵位。张种曾在无锡看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天气寒冷,叫出来晒太阳,就丢失了这个犯人,世祖知道后大笑,而不深加责备。张种著有文集十四卷。10.1.A; 2.C; 3.D; 4.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应先了解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有看相的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
98、。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再联系断句的一般规律,由“曰”“虽”“然”“也”等虚词,“诸君”“德声”“愿”“诣”等实词判断A项正确。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C项关于“谥”的表述,“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不正确,谥号也有带有批判性质的。3.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题中D项“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的
99、表述错误,原文是“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卢渊推辞豫州刺史之位,是因为母亲年老,而非去世。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4.参考译文: 卢渊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有祖父和父亲的风范,崇尚学业,家庭和睦。他继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典属国(主管外交事务的官职)。升为秘书令、始平王(元勰)的老师。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供职黄门侍郎
100、,叉升职兼任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为后,将召集朝臣商议这件事。高祖先对卢渊说:“你心里认为这件事怎么样?”卢渊回答说:“这件事自古以来都很慎重,依照我的想法,应该择日卜问。”高祖说:“册立先皇后的侄女,我意已决。”卢渊说:“虽然奉命如此,但是我心中确实有想法。”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 等到高祖南征的时候,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的军事,下诏封卢渊持节领军,安南将军为副将,统帅士兵七万人准备从子午谷出兵,不久,由于萧赜死了,停止进军。此时泾州的羌人叛乱,攻城掠地,卢渊率六千步兵、骑兵,
101、号称三万,缓缓地进军。不到三十天,叛贼们都逃散了,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将叛贼头目斩首,其余的都不问罪受诏命兼任侍中。当初,卢渊十四岁时.曾到长安。将要回来时,为他饯行的有五十多人,在渭水北边分别。有看相的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 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不久,卢渊被任命为仪曹尚书。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尚书,罚一年的常侍俸禄。不久被授予豫州刺史,卢渊以母亲年纪大了为由坚决推辞。 不久卢渊母亲去世,
102、高祖派遣使者到卢宅宣旨慰问。守丧期满,兼任太尉长史。高祖南征,又兼任彭城王中军府长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皇帝赏赐他一百匹绢,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朝廷,朝廷没有采纳。沈陵果然杀了副将,胁迫宿州豫州的军队叛逃。沿淮一带各边关,由于事先有准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私下结交的范围很广,两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赦免,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 景明初年 ,
103、被授予秘书监,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追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恢复原来的爵位固安伯,谥号为懿。11.1.B; 2.A; 3.B; 4.(1)不久,杜洛周被灭,杨愔又被葛荣抓获,葛荣想把女儿嫁给他,又用伪职逼迫他接受。(2)(杨愔)遭受家祸,总是以居丧的礼节自居,吃的只不过是盐和米饭,过分悲哀以致瘦骨嶙峋。解析:1.句中“神武”作后句的主语,应在“神武”前面断开,排除A、C;“霸图草创”意为“霸业刚刚开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正确答案为B。2.富者居于闾右,贫者居于闾左;“闾左”代指贫苦人民。陈涉世家中有“发闾左適戍渔阳”3.不是“害怕郭秀陷害自己”,而是被郭秀恐吓;是将自己的衣物放在岸
104、边,而非“扔进水中”。4. (1)关键词:没,被抓获;妻,嫁给;逼以伪职;用伪职逼迫他接受。 (2)关键词:唯,只不过;哀毁骨立,过分悲哀以致瘦骨嶙峋。 【参考译文】 杨愔,字遵彦,弘农郡华阴人。杨愔小的时候时,嘴似乎说不出什么道理,而风度却深沉敏慧,出入各种场合,不曾嬉戏玩闹。六岁学习史书,十一岁读诗经易经,喜好左氏春秋。杨愔一家四代同居,家业十分兴旺。兄弟同时上学的就有三十多人。学馆的前面有柰树,果实落在地上,孩子们都争着去拾,只有杨愔一个人恭顺地坐在那里。他的叔父杨正巧到学馆中,看到这种情形大加感叹, 回头对宾客说:“这孩子恬静从容,有我们家的家风。”杨愔长大后,风采神情俊朗脱俗,容貌举
105、止可观,有名望的人见了,没有不敬佩和惊异的,有见识的人都说他前程远大。 孝昌初年,杨愔的父亲杨津任定州刺史,杨愔也随父亲去了定用上任。他因立有军功被封为羽林监,朝廷赐爵魏昌男,他没有接受。 等到中山被杜洛周攻陷,他全家被囚禁。不久,杜洛周被灭,(杨愔) 又被葛荣抓获,葛荣想把女儿嫁给他,又用伪职遥迫他接受。杨愔借口有病,嘴里偷偷含上一大口牛血,当众吐出,还装作声音喑哑,不能说话。葛荣信以为真,这才罢休。 当时邺城没有攻下,神武帝命杨愔写祭天的文章,刚祭祀完毕, 邺城就被攻克。因此他转任大行台右丞。当时神武帝的霸业刚刚开始,军国事务繁忙,檄文法令多出自杨愔之手。(杨愔)遭受家祸,杨愔总是以居丧的
106、礼节自居,吃的只不过是盐和米饭,过分悲哀以致瘦骨磷峋。神武帝可怜他,常常开导宽慰。等到韩陵之战,杨愔每次作战都冲到前面,同僚们都惊奇感叹说:“杨愔是一介儒生,现在变成了武士,仁者必有勇,看来不是假话。” 杨愔的堂兄杨幼卿任岐州刺史,因直言进谏违忤了圣旨而被诛杀。杨愔听说这件事后悲痛恐惧,由于哀伤刺激,疾病发作。后来匆匆赶到雁门用溫泉治疗疾病。郭秀一直嫉妒他的才能,趁机写信恐吓他,劝他赶快逃跑。杨愔就在水边去下自己的衣帽。制造投水自杀的假象,改名隐姓,偷偷跑到光州,一直向东入田橫岛,以教书为业。 神武帝听说杨愔还活着,派他的堂兄杨宝猗带上书信慰问他,还派遣了光州刺史奚思业搜求访问,极有礼貌地将他
107、送回。神武帝见到他十分高兴,委以重任,把自己妾所生的女儿嫁给他为妻。杨愔位居庙堂重职,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即使有千头万绪,也神情专一,从不松懈。自从身居高位,就断绝了私人交往,他轻视财貨,重视仁义,朝廷前前后后给他的赏赐,积累起来有好多万,他都分给亲友,书架和箱子里只有数千册书籍。 乾明元年二月,他被齐孝昭帝诛杀,时年五十岁。12.1.D; 2.C; 3.B; 4.(1)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 (2)于是大军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秋水泛滥,陈军渡过长江,江路就被阻断了。解析:1.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
108、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2.“巴西”即巴郡之西,今指重庆、四川一带。4.贺若敦,是代地人。其父贺若统,任东魏的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拘捕刺史田迅,率领州人归降。赐爵为当亭县公。贺若敦从小有气魄才干,善长骑马射箭。贺若统谋划拘捕田迅时,担心事情没有结果,思虑了很长时间。贺若敦当时十七岁,就进献计策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了。”贺若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定了计谋归顺太祖。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贺若统大喜,对左右的官吏说:“我年少从军打仗
109、,经过的战阵不止一次了,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次年,跟随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贺若敦使用三石硬弓,箭无虚发。独孤信告诉了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授都督。当时,岷、蜀两地归附不久,民心尚有阻隔。谯淹占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相呼应,煽动各蛮族叛乱。太祖命令贺若敦率军讨伐。山路艰险,人迹罕至。贺若敦身先士卒,攀住树木爬上悬崖,兼程而行,出乎谯淹的意料。又派仪同扶猛在白帝击败敌军别帅向镇侯。谯淹与王开业及其党羽帛玉成等人率兵七千人,百姓三万人,从垫江顺流而下,投奔梁王琳。贺若敦拦截打击,大败贼众。谯淹又依山岭
110、建立营栅,向南勾结蛮帅向白彪作为救援部队。贺若敦设下反间计,离间谯淹的党徒,趁着敌人懈怠,再次击败他们。因功进为公爵。武成元年,入朝担任军司马。自从江陵被平定后,巴湘之地都归顺朝廷。陈国将领侯瑱等率军围逼湘州,阻断粮草后援。朝廷命令贺若敦率领步兵、骑兵共六千人,渡过长江,前去救援。贺若敦每每设下奇兵伏击陈军,接连战败侯瑱,乘胜径直前进。于是大军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秋水泛滥,陈军渡过长江,江路就被阻断了。粮援既已断绝,将士便心怀恐惧。贺若敦于是另外修建营垒、盖房子,显示准备持久作战。两年相峙一年多,侯瑱等人无法取胜,请求借船送贺若敦渡江。贺若敦说:“湘州是我国领地,还未一决胜负,所以不能离去。”侯瑱等把船留在江上,率军离开渡口百里。贺若敦这才率军而回。保定五年,贺若敦去世。建德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谥号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