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361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同步课时作业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1.吕氏春秋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黄帝内经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由此可知( )A.人们对于疫病的传染性有了一定认知B.统治者对传染病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C.传染病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D.人们对于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2.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分别指出其病从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扁鹊做出诊断所用的方法是( )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3.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

2、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 )A.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B.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的本质C.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D.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4.1873年,为防止霍乱、鼠疫、天花等传入沿海口岸,上海与厦门的海关当局先后制定了检疫章程,并任命卫生官员,仿效西方国家实施检疫措施。这一时期的检疫,因由海关办理,通称“海关检疫”,海关医官绝大多数由教会医院的医生兼任。这表明( )A.国外传染病现象十分严重B.中国近代卫生事业得到发展C.通商口岸有利于西学传播D.中国近代海关殖民现象严重5.论语记载,伯牛生病了孔子去慰问他,隔着窗户握着伯

3、牛的手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一记载( )A.说明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了疫病隔离制度B.反映了儒家学派对探视病人的礼节规范C.可作为研究当时传染病防治的一手资料D.可用于论证儒学中的“天人感应”思想6.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之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7.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身患疟疾,病情严重,御医百治无效。此时, 西

4、方传教士刘应等人用金鸡纳治好了康熙的病,因此受到了康熙的重视,康熙还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这说明( )A.西药比中药更科学B.西药逐步影响中国C.中西医学交流频繁D.西药成为侵华工具8.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开始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A.源于洋务运动的开展B.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C.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的进步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9.王延庆在瘟疫与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一文中指出,罗马历史上有三次记录详细的瘟疫:公元65年的瘟疫、皇帝马可奥勒留统治期间的“安东尼瘟疫”

5、(又称“盖伦医生疫病”)和公元250年的西普里安瘟疫。当然,除了这三次瘟疫外,罗马还发生过多次瘟疫。瘟疫对罗马的影响有( )导致罗马帝国人口大量减少和人们体质下降导致了罗马经济的衰退严重削弱了罗马的军事实力造成罗马帝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改变了以后西方的医学史导致西罗马帝国走向灭亡A.B.C.D.10.中国的针灸学博大精深,玉龙歌首见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本歌取120穴位,治疗80余种病证。下列关于针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B.唐朝时出现针灸铜人C.至今针灸临床经验不足D.针灸治疗适应证有限,简便经济11.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

6、,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此材料不能说明五禽戏( )A.根据动物形态演化而来B.华佗所创,可强身健体C.可治疗疾病,临床试用D.可防治疾病,有益身体12.187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圣约翰书院,1905年更名为圣约翰大学,后来其部分系科与教师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1906年,英、美两国的6个教会共同创办了北京协和医学堂,即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前身。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有必要对传教士传教权的评价做根本性的调整B.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美国教会在当时在华各国教会中影响力最大D.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在日益加深13.阅

7、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钱财)赈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代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

8、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材料二 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

9、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一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14.人类防治疫病的历史为当今各国的健康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祈祷和献

10、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促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这一委员会被认为是一个“维护城市方便用水、安全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材料二 1831年和1848年英国曾暴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从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划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

11、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罗马和英国在疫病防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了疫病的流行时间、症状、规模等,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对疫病的传染性有了一定认知,A项正确;其余三项材料没有体现。2.答案:A解析:望诊是指看气色,闻诊是听声音,问诊是问病情,切诊是把脉,材料中内容反映的是“四次

12、面见”,即望诊,并没有体现出其他三项,所以正确选项为A项。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温病学说的提出是因为明清时期传染病流行,说明医学理论的发展受到社会推动,C项正确。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主要处于总结阶段,并未有理论性的重大突破,A项错误。材料反映医药学家创立了温病学说,并未反映其认识到传染病的本质,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D项错误。4.答案:B解析:材料讲述的是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制定检疫章程,严格检疫,这促进了中国近代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海关检疫主要是起到预防的作用,不能得出A项;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疫病防治。联

13、系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家典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该书中对伯牛生病时孔子隔窗慰问的记载可以证明当时可能出现了传染疾病,以及当时人们通过隔离措施来预防疫病的观念,因此可作为研究当时传染病防治的一手资料,C项正确。隔窗慰问不能证明当时已经确立了疫病隔离制度,由材料无法得出,A项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天人感应”思想由汉朝董仲舒提出,且与材料无直接关系,D项排除。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李时珍经过不断探索,发现“牵牛”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故而突破东汉时期张仲景没有把“牵牛”入药的局限,这反映了李时珍具有探索、求实、创新

14、的精神,故B项正确。题干反映了李时珍主张“牵牛”入药,不是选材中着眼现实,而是实事求是,故A项错误;李时珍主张“牵牛”入药是在不断试验探索之下,而不是观察求真,故C项错误;李时珍并没有对张仲景的主张进行理性批判,D项错误。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药在中国的传播。根据材料可知,康熙身患疟疾,被传教士治好,康熙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说明西药逐步影响中国,故B项正确。仅以一个事例不能得出西药比中药更科学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中西医交流频繁,排除C项;西药不是侵华工具,排除B项。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医传入中国的作用。由材料可知,大量西式医院的筹建和大量中医人士开始学习

15、西医,说明近代西医传入中国后影响较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的进步,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医是在明末清初由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的,不是源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西医传入中国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西医传入中国后对中国近代医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未体现西方文化侵略,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是对西方医学史的影响,不符合题干设问“对罗马的影响”,排除;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排除。都是瘟疫对罗马的影响,故D正确。10.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针灸学在中医药中发挥巨大作用,它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A项正确;北宋时期出现针灸铜人,排除B项;针灸学临床

16、经验丰富,留下了大量的针灸典籍,排除C项;针灸治疗适应证广泛效果显著,简便经济,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并结合所学可知,华佗因观察动物形态而创立五禽戏,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五禽戏由华佗所创,据材料“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可知,五禽戏可以强身健体,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亦以除疾,兼利蹄足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可知,五禽戏可防治疾病,并对身体有益,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治疗疾病,临床试用”的说法错误,五禽戏是强身健体之术,并非中医临床学,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12.答案:B解析:A

17、项“根本性”说法错误,故排除;由材料可知,外国传教士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故B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教会在当时在华各国教会中影响力最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外国传教士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并非强调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故D项错误。13.答案:(1)措施: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财赈济灾民;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斋戒祈祷趋避疫病;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作用:一定程度上防控了疫情,减少受灾人数,缓和社会矛盾。(2)背景:宗教观念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封建王权的加强。意义: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公民卫生意识;

18、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由材料中“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发帑赈济灾民”“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深受儒家爱民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等概括得出;第二小问,可从对疫情本身的控制、社会矛盾的缓和等方面分析。第(2)问,“背景”,可由材料中教皇、教会、英王的行为,“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等,结合14至17世纪中期欧洲文艺复兴等知识,综合作答;“意义”,可由材料中“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政府进一步

19、制定卫生法规”等,结合所学,分析作答。14.答案:(1)政府主导;立法保障;注重疾病预防;注重修建大量公共卫生设施。(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改善城市公共卫生状况和预防疫病的需要。意义:有利于解决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公共管理水平;推动了人们的观念进步,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解析:(1)据材料一“医疗条件的限制促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这一委员会被认为是一个维护城市方便用水、安全用水的机构”和材料二“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

20、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可得出政府主导、注重疾病预防、注重修建大量公共卫生设施;据材料一“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和材料二“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划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可得出立法保障。(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1831年和1848年英国曾暴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从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可得出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据材料二“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划算”可得出改善城市公共卫生状况和预防疫病的需要。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可得出有利于解决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公共管理水平;结合所学知识从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角度可得出推动了人们的观念进步,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