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验收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关于丝绸之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不是一条路,而是一个道路系统,是由不同路线所组成的一个基本走向。一般是指古代从中原地区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今天的甘肃西部,也就是敦煌一带,然后分成三条主要道路:第一条称为北道或北线,从今天的敦煌经哈密、乌鲁木齐、伊犁、阿拉木图、托克马克、塔什干,最后到达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第二条称为中道或中线,从敦煌经吐鲁番、焉耆、库车、阿克苏和喀什,然后翻过天山经过浩罕,到达撒马尔罕;第三条称为南道或南线,从敦煌沿着
2、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面,经过若羌、且末、于阗、和田、莎车到达喀什,然后与中道会合,到达撒马尔罕。当然,撒马尔罕不是终点,继续往西,就进入了西亚、欧洲和非洲。 丝绸之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又由谁开辟?我们现在不知道具体的开辟者是谁,只能说是早期人类共同开辟的。20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人员在河南安阳发现一个古墓葬,考古证实墓主人是商王王后妇好。墓里出土的玉器用料经鉴定是和田青玉,这说明至少在3 200年前就存在从新疆昆仑山北面到河南的道路了。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第一次命名“丝绸之路”。他提出,公元前2世纪开始,就存在着这样一条从中国古都经中亚到达撒马尔罕的贸易路线,这条路上
3、主要的商品是丝绸。历史上开通和维护丝绸之路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界,并不是中国。史料记载,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李希霍芬据此认为丝绸之路开始于公元前2世纪。但是,张骞通西域不是为了经济贸易,也不是为了文化交流,而是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当时,汉武帝了解到有一个种族叫月氏,原来在今天的祁连山一带,后来被匈奴打败被迫迁到大夏(今天的阿富汗),于是派张骞为特使,想说服他们与汉朝一起夹攻,将匈奴彻底打败。等到张骞回来,汉朝已经打败了匈奴。之后,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向西域宣扬汉朝的强大和富裕,号召西域各国来长安朝见。出发时,张骞带了大批礼品,准备赏赐给西域各国君主,其中最主要的是丝绸。一方面,当时西
4、域各国没有丝绸,“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长途运输,只有像丝绸这样本身价值高、分量轻,又经得起长期储存的物品才最合适。这次通西域后,汉武帝每年都派出使团,不断地把丝绸运到西域,并配合着进行一次次的扩张。所以,丝绸一开始不是作为一种正常贸易品出现的。不过,张骞出使后,丝绸流通到波斯、罗马那里,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价格堪比黄金,西域商看到有利可图,因而不少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不断地往返于这条路上。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不进行丝绸贸易呢?因为中国固有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再加上古代黄河流域的粮食足够自给,对外没有什么需求,导致中国人普遍缺少了解外界的兴趣。所以当时中国只接
5、受别国的朝贡,并且薄来厚往,重加赏赐,以显示大国的气派。现在挖出来的那些沉船,里面许多货物都是中国运出去的,但船主都为外国人。此外,中国历来对边疆地区控制严格,不许老百姓出去,海上也动不动实行海禁。所以,历史上中国没有主动地利用丝绸之路,也很少从丝绸之路贸易中获得利益,在这条路上经商的主要是今天的中亚、波斯和阿拉伯商人。今天我们要建设的“一带一路”,肯定不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了,而要坚持互通互补互利,实现共赢。(原文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不是一条路,而是由不同路线组成的一个道路系统,撒马尔罕也不是它的终点,还可以由此往西进入西亚、欧洲和非洲。B丝绸之路上的
6、北线、中线和南线三条主要道路,都是以敦煌为起点到达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而中线和南线还有重合的地方。C“丝绸之路”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这种命名与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是丝绸相吻合,可谓名副其实。D过去丝绸之路上经商的主要是今天的中亚、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因为他们那里没有丝绸,且丝绸价值高、分量轻、耐储存。解析:选DD项,张冠李戴。“价值高、分量轻、耐储存”是张骞出使西域带丝绸的原因,而中亚、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商是因为经营丝绸有利可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新疆盛产和田玉,而在河南安阳安葬的商王王后妇好的墓里出土了用和田青玉做成的玉器,这说明从新疆到河南的道路至少
7、在商朝就已存在。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说服了月氏与汉朝一起夹攻匈奴,并最终将匈奴彻底打败。第二次出使西域,让西域商人看到了流通丝绸的价值。C公元前2世纪张骞通西域,但其出行不是为了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而是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D现在挖出来的外国人的沉船里有很多货物都是中国运出去的,这可以证明中国为显示大国的气派,在交往中施与丰厚。解析:选BB项,信息来自第三段,由“于是派张骞为特使,想说服他们与汉朝一起夹攻,将匈奴彻底打败。等到张骞回来,汉朝已经打败了匈奴”可知,“说服了月氏与汉朝一起夹攻匈奴”错,月氏没参加夹攻匈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是早期人类共同开辟的,丝绸
8、一开始出现的身份是汉王朝赏赐给西域各国的礼品,而不是一种正常的贸易品。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汉武帝每年都派出使团,不断把丝绸运到西域,并配合着进行一次次的扩张。C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粮食能自给自足,加之统治者目光短浅禁止老百姓越境外出,这使得历史上中国很难从丝绸之路中获利。D我们现在建设的“一带一路”不同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它旨在主动利用丝绸之路,坚持互通互补互利,实现共赢。解析:选CC项,信息来自最后一段。“统治者目光短浅”错,曲解原意。原文中“不许老百姓出去”的原因是“中国历来对边疆地区控制严格”,而不是“统治者目光短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掉进一个
9、坑崔立建中虹桥商务区核心区的各个工地,都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一个叫张大胜的助理工程师,每天早起,起来了就在工地上溜达,左看看,右看看,看得认真。同事老罗走过,说,大胜,看什么呢?张大胜笑笑说,罗师傅,我随便看看。老罗说,早饭吃了吗?张大胜说,吃过了。老罗点点头,走了。午间,是休息时间。张大胜又在工地上溜达,左看看,右看看,看得认真。同事大关走过,说,大胜,看什么呢?张大胜笑笑说,关师傅,我随便看看。大关说,中午不睡觉?张大胜说,没午睡的习惯。大关点点头,走了。晚上,工地上灯光点点。张大胜还在工地上溜达,左看看,右看看,看得认真。同事老刘走过,说,大胜,看什么呢?张大胜笑笑说,刘师傅,我随便看看
10、。老刘说,不早点休息?张大胜说,太早睡不着。老刘点点头,走了。那一个晚上,雨下得很大,还有风。刚收工回宿舍,这雨像是踩着点来的,噼里啪啦就掉落下来了。张大胜站在宿舍门口,想要出去,又看到外面的风雨。同宿舍的曹林劝他,大胜,这大风大雨的,我看你还是别出去了。张大胜说,好。张大胜坐在铺位前,忽然想起了什么,又站了起来,说,算了,我还是出去吧,习惯了。风雨中的工地一片狼藉。虽然已经造了临时水泥路,但还有许多地方是土路,这雨一下,土路就变成了泥地工地上早已没有了旁人,张大胜一个人在风雨中小心行走,雨水随着风刮到雨衣上、雨鞋上,也刮到脸上。张大胜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张大胜的脚下忽然
11、一空,整个人就跟着掉了下去。脚有点生疼。几秒之后,张大胜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掉进工地上挖的基坑里了。这基坑是被盖起来的,估计是风,把盖的东西吹走了吧。好在,这坑不是很深。但从坑里爬出来的张大胜,脸上、身上都是脏兮兮的泥水。风雨中站着的张大胜,四处在看,在寻找能遮盖的物件。好不容易,张大胜看到了不远处一块又大又厚的木板。张大胜拖着木板过来,不知是淋过雨的木板沉了,还是风雨中的张大胜使不出太大的力气,好不容易才拖了过来,再往坑上去拉。不知怎么的,风似乎更大了,雨似乎也更大了,大风大雨之下,张大胜的视线都模糊了,来不及擦,雨水又到了脸上,张大胜完全是靠手摸索着。模糊的视线下,仿佛有一个灯光,还有一个
12、人到了跟前。那人说,要帮忙吗?张大胜说,当然要,来,赶紧啊,帮我一起把木板拉到基坑上去。又一会,风小了,雨也小了。张大胜擦了把眼前的雨水,也看清了眼前的人。张大胜吓了一大跳,董事长,怎么是您?眼前的男人,正是两鬓斑白的董事长。董事长的司机给他撑了一把伞,但他全身还是湿了一大片。董事长的车,闪着灯,就在不远处。董事长微笑,说,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张大胜说,我叫张大胜。董事长说,好。一周后,有个爆炸性的消息:张大胜成为这个项目的副总经理,并且是董事长钦点的。这可是连跳好几级啊!又一天,董事长请张大胜喝酒。董事长问,听说你平时早中晚,包括下雨天,都要在工地上溜达一圈呢,为什么这么做呢?张大胜说,小
13、时候,我爸养了一群羊,羊圈盖在我们家房前。我爸有事没事,就会去转转,看看。我问我爸,为什么要看呢?这羊不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吗?我爸说,心里想着羊的事儿,就想看看了张大胜还说,出来时,我爸说,无论是在哪里干活,都要把那儿当作自家一样看待。说这话时,张大胜眼中亮晶晶的。董事长的眼睛也亮晶晶的。尽管副总经理的工作忙,但是张大胜还是时不时地在工地上走走。也能碰到老罗、大关、老刘他们,张大胜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好啊!老罗他们会毕恭毕敬地,停下身子说,张总您好(原文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大胜在回答同事“看什么呢?”的询问时,总是笑笑说“我随便
14、看看”,这表现出张大胜为人的和善、低调。B小说写到“雨下得很大,还有风”,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创设背景,有利于衬托张大胜、董事长的品格。C在张大胜正费力拉动木板去遮盖基坑时,恰巧被冒雨前来查看工地的董事长发现,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戏剧性。D“张大胜眼中亮晶晶的”写出了张大胜的乐观、自矜,“董事长的眼睛也亮晶晶的”写出了董事长对张大胜的欣赏、赞美。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D项,没有“自矜”的意思,有的是对父亲教育的感激与自豪。5小说前半部分多次写到张大胜“在工地上溜达,左看看,右看看”,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5分)答: 解析:从内容上看,小说的第二、三、
15、四段分别写了张大胜在早晨、午间、晚上到工地上察看,而且分别被不同的同事发现,这样就从多角度表现出张大胜的责任心。从结构上看,这三段描写为下文写张大胜冒雨察看工地这一情节做好了铺垫,也能与结尾相呼应,使最后张大胜的回答显的真实、自然,令人感动。参考答案:多角度反映张大胜认真、执着和负责任的性格特征;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下文下雨天张大胜都要到工地上溜达这一情节的发展更合理;与最后张大胜回答董事长的问话相呼应,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6小说中张大胜说“我爸说,心里想着羊的事儿,就想看看了”“我爸说,无论是在哪里干活,都要把那儿当作自家一样看待”。请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16、。(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回答本题要先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再联系文本内容进行解读,最后从现实生活中父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阐述。题干中的第一句是说心态或责任心对行动的影响,第二句是说无论身在何处都要有主人翁精神。张大胜能够不同常人,总能到工地察看情况,这来自爸爸的熏陶。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工作不负责,总把自己当局外人看待,这样的人可能缺少父辈良好的言传身教,或者没有真正领悟父辈的言传身教。参考答案:行动来自心态,有负责任的心态就会有积极的行动。张大胜的爸爸因为心中时刻想着羊的事儿,所以就会常常到羊圈看看。张大胜的爸爸教育张大胜要把自己
17、工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家,也就是说人要有主人翁精神,如此,做事才会完全投入。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和工作具有深远影响。张大胜说的这些话,深刻揭示出他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与他爸爸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我的恩师黄量院士郭明1949年,黄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像许多海外知识分子一样,黄量和她的丈夫刘金旭一起,做出了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决定。1956年,作为周总理邀请的科学家,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11年的黄量夫妇,告别了优裕的生活和理想的科研环境,带着4岁的女儿,踏上了回国之路。那时候的新中国一穷二白,黄量博士用自己带回来的
18、简陋玻璃仪器和小型设备,一步一个脚印地为中国的药学研究奉献着心血,成为新中国科研领域的第二代拓荒者。在黄量博士和其他科研人员的拼搏和奋斗下,一个个我们自己的药物研发及相关学科体系建立起来,并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1982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报考了黄量教授的研究生,幸运地成为黄老师的硕士生。成为黄老师的学生后,我被她无比充沛的精力所感染,每周7天从早到晚没见她有闲下来的时候,我总能在图书馆看到黄老师夫妇的身影。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一直在休息日查阅文献资料,追踪国内外最前沿的科学进展。后来我才慢慢得知,其实黄老师身体并不好。1974年在从事抗癌药三尖杉酯碱研究时,她被查出患了直肠癌,但
19、在住院期间,她一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继续指导实验室的工作,还抓紧时间编写了药学专著癌的药物治疗的有关章节。大创面直肠切除及相关手术从中年开始就给黄老师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但即使我们这些每天同她接触的人,也没有注意到她和健康人有什么不同。她一如既往地忙碌在实验室、办公室以及国内国际所有需要她的地方。2008年,88岁的黄量院士又因为乳腺癌做了手术,但是回家后,她又马上开始了工作。入学不久的一天,黄老师要我到她家谈实验的事,那时她已连续几天高烧无法起床。当我敲开老师的家门,迎接我的是无法忘怀的震撼心灵的画面:一间十分拥挤的卧室,床上是靠着枕头咳嗽的老师,旁边有一个书柜,房间里到处是书籍
20、、杂志和文稿,一张应该是吃饭用的折叠桌上也堆放着各种资料这就是老师的家吗?一位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名望和她的真实生活环境定格成一幅反差巨大的画面。我愣在那里,眼前的这些深深定格在记忆深处,至今难以磨灭。和对工作兢兢业业相反,黄老师对生活却要求不高。20世纪80年代初,黄老师曾代表中国科学家去参加一个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议,而行前竟连一套像样的正装都没有,一位老师逼着她去做了一套西服,调侃地说“不能有失国格”。老师一生恪守科学标准,在她的严格要求下,一代年轻科技人才扎扎实实地成长起来,成为我国药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把中国的学术研究水平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平一直是黄老师的心愿。“我们一流的科研成果都发到国外
21、的杂志上,中国自己的科学杂志什么时候才会有人看!”老师最为人知的是抗肿瘤和计划生育方面的成就,其实她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在1956年到2010年的50多年里,黄教授领导和参加的新药研究涉及抗肿瘤、心血管、抗病毒、甾类激素、计划生育、抗寄生虫、肿瘤预防等众多领域,其中多项成果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并获得了卫生部奖、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奖等多种奖项。老师一生沉浸于新药研发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看起来枯燥乏味,寂寞清冷,但她自己一定觉得浪漫无比,极其满足。她和同时代的老科学家们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为祖国奠定了民生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片天地。 (原文有删改)相关链接:黄量(
22、19202013),药物化学家。为国家培养了30余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她的学生在国内外学习及工作岗位上均得到好评。黄老师九十多岁了还始终保持着和同事、学生的联系,直到最后一次病魔袭来时,她告诉女儿:一个人要是一直都在认真做事,一生其实并不长。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黄量194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算是新中国第一代“海归”,是新中国科研领域的第一代拓荒者。B黄量主要从事抗肿瘤、计划生育、抗病毒等新药研究,其中多项科研成果惠及民生。C黄量归国后,中国才有了自己的药物研发、相关学科体系以及科学杂志,并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D黄量促成一代年轻科技人才成长
23、起来,使之在国内外学习及工作岗位上得到好评,成为我国药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解析:选CC项,错在“黄量归国后,中国才有了自己的药物研发、相关学科体系以及科学杂志”,这句话曲解了原文“我们一流的科研成果都发到国外的杂志上,中国自己的科学杂志什么时候才会有人看”的意思。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周总理的邀请下,已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的黄量,和她的丈夫刘金旭共同做出了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决定。B黄量院士工作起来精力充沛,不知疲倦,曾先后患上了直肠癌和乳腺癌,但在积极治疗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做实验,编写药学专著。C黄量院士对生活不拘小节,各种资料堆放
24、在饭桌上,穿衣也不需要正装,这与工作上的兢兢业业形成极大反差,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D本文层次清晰,首先介绍黄量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海归”的艰苦创业情况,然后介绍黄量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最后赞美其成就和影响。E作者记录了黄量院士严谨刻苦、坚忍刚毅、成就卓越的一生,对她的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表示敬佩。解析:选DEA项,“做出了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决定”是在周总理的邀请之前。B项,强加因果,“但在积极治疗后,仍然一如既往地”与原文表达有出入,88岁的黄量院士因为乳腺癌做了手术后,马上又开始了工作,但文中并未说明是“做实验,编写药学专著”。C项,“不拘小节”“穿衣也不需要正装”错,这只是反映
25、黄量院士对生活要求不高。9“一个人要是一直都在认真做事,一生其实并不长。”这句话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审好题,尤其应注意题干中的“认真做事”“一生其实并不长”,然后再结合黄量院士的工作状况、精神追求、价值观念等来探究这句话的含意。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做出合理的解释。参考答案:认真做事,生活就不会清冷无趣。黄量院士为查阅文献资料,追踪国内外最前沿的科学进展,有无比充沛的精力,每周7天从早到晚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如此生活就会充实有趣。为了崇高的精神生活或追求,就不会过度看重物质生活,这必将有助于走向成功。黄量院士对工作兢兢业业,严格要
26、求自己,对生活却要求不高。人不可以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生命的宽度。不要浪费本就不长的生命,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如晦叔父淹。淹字执礼。祖业,周豫州刺史。父征,河内太守。淹聪辩多才艺,弱冠有美名,与同郡韦福嗣为莫逆之交,相与谋曰:“上好用嘉遁,苏威以幽人见征,擢居美职。”遂共入太白山,扬言隐逸,实欲邀求时誉。隋文帝闻而恶之,谪戍江表。后还乡里,雍州司马高孝基上表荐之,授承奉郎。大业末,官至御史中丞。王世充僭号,署为吏部,大见亲用。及洛阳平,初不得调,淹将委质于隐太子。时封德彝典选,以
27、告房玄龄,恐隐太子得之,长其奸计,于是遽启太宗,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及即位,征拜御史大夫,封安吉郡公,赐实封四百户。以淹多识典故,特诏东宫仪式簿领,并取淹节度。寻判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前后表荐四十余人,后多知多者。淹尝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太宗因问淹:“怀道才行何如?”淹对曰:“怀道在隋日作吏部主事,甚有清慎之名。又炀帝向江都之日,召百官问去住之计。时行计已决,公卿皆阿旨请去,怀道官位极卑,独言不可。臣目见此事。”太宗曰:“卿尔日从何计?”对曰:“臣从行计。”太宗曰:“事君之义,有犯无隐。卿称怀道为是,何因自不正谏?”对曰:“臣尔日不居重任,又知谏必不从,徒死无益。”太宗曰:“孔子称
28、从父之命未为孝子故父有争子国有争臣若以主之无道何为仍仕其世既食其禄岂得不匡其非”太宗又召淹笑谓曰:“卿在隋日,可以位下不言;近仕世充,何不极谏?”对曰:“亦有谏,但不见从。”太宗曰:“世充若修德从善,当不灭亡;既无道拒谏,卿何免祸?”淹无以对。太宗又曰:“卿在今日,可为备任,复欲极谏否?”对曰:“臣在今日,必尽死无隐。且百里奚在虞虞亡,在秦秦霸,臣窃比之。”太宗笑。时淹兼二职,而无清洁之誉,又素与无忌不协,为时论所讥。及有疾,太宗亲自临问,赐帛三百匹。贞观二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襄。(节选自旧唐书杜如晦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称/从父之命/未为孝子
29、/故父有争子/国有争臣/若以主之无/道何为/仍仕其世/既食其禄/岂得不匡其非B孔子称/从父之命/未为孝子/故父有争子国/有争臣若/以主之无道/何为仍仕其世/既食其禄/岂得不匡其非C孔子称从父之命/未为孝子/故父有争子/国有争臣/若以主之无道/何为仍仕其世/既食其禄/岂得不匡其非D孔子称从父之命/未为孝子/故父有争子/国有争臣/若以主之无/道何为仍仕/其世既食其禄/岂得不匡其非解析:选C解答文言断句类试题,首先要理解文句大意,然后根据语句中的重要信息,如人物、地点、官职、时间、语句结构特点以及重要的虚词等进行判断。就本题而言,从句式上看,对偶句“父有争子”“国有争臣”之间需停顿,据此,排除B项;
30、从语法上看,“以”的宾语应是“主之无道”,据此,排除A、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江表,因从中原地区看,我国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居长江之外,故称“江表”,也称为“江左”。C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称为“僭号”,文中指王世充僭越称帝。D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主管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解析:选BB项,“江表”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而“江左”即“江东”,指的是我国长江下游南岸地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淹
31、热衷仕途。他听说隋文帝喜欢任用隐士,便与朋友假装隐居起来;后因唐太宗平定洛阳后没有任用他,欲投靠隐太子李建成。B杜淹对于政事,尽职尽责。太宗登基后,他先后推荐的四十多人最终都成为知名官员,但因与长孙无忌不融洽而遭到人们的讥讽。C杜淹虽能言善辩,但还是露出破绽。太宗认为大臣不论官职大小,都要尽力劝谏,即使冒犯了圣旨也不要隐瞒自己的真实观点。D杜淹聪慧多才,甚得唐太宗的赏识。唐太宗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吏部尚书等,并在杜淹死前亲自去看望他,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解析:选BB项,原因解说不全面。杜淹身兼二职,却无清廉之誉,又和勋臣长孙无忌不和,因此受到舆论的非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32、0分)(1)上好用嘉遁,苏威以幽人见征,擢居美职。(5分)译文: (2)且百里奚在虞虞亡,在秦秦霸,臣窃比之。(5分)译文: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语句中的关键词(包括人名、官职名)、特殊句式,如第(1)题中的“嘉遁”“见”“擢”以及被动句式;第(2)题中的“且”“亡”“霸”“比”等。参考答案:(1)皇上喜欢任用优秀的隐士,苏威就因为是隐士而被召见,提拔成为高官。(2)再说春秋时的百里奚在虞国当官虞国灭亡了,到秦国当官秦国称霸天下,我要向他看齐。参考译文:杜如晦的叔父是杜淹。(杜)淹,字执礼。祖父名业,北周时官至豫州刺史。父亲名征,北周时官至河内太守。杜淹聪慧,能言善辩,多才多艺。他年纪轻轻
33、时就广泛受到赞扬,跟同郡的韦福嗣结为知己,一起商议说:“皇上喜欢任用优秀的隐士,苏威就因为是隐士而被召见,提拔成为高官。”于是一起进了太白山,宣扬自己隐居,实际上是想求得人们的称赞。隋文帝杨坚听说之后讨厌他们,遣送到江南担任守卫。后来回到老家,雍州司马高孝基向朝廷呈递奏表推荐他,他被任命为承奉郎。隋炀帝大业末年,官职做到御史中丞。王世充僭越称帝时,把他安排在吏部,很受重用。等到唐太宗平定洛阳后,他开始没被任用,就准备投靠隐太子李建成。当时封德彝负责选才任职工作,把这事告诉房玄龄,担心李建成得到杜淹,助长了他的阴谋,于是(房玄龄)急忙禀告太宗,把他聘任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太宗后来登上帝
34、位,召他回京担任御史大夫,封为安吉郡公,赐给收纳四百户租税的实封。因为杜淹熟悉历代典章制度,特地诏令东宫仪式簿领,一概听取杜淹的节制调度。接着让他兼任吏部尚书,参与商议朝廷政务,(杜淹)先后上表推荐四十多人,后来知名的很多。杜淹曾经推荐刑部员外郎邸怀道,太宗乘机问杜淹:“邸怀道的才干品行怎么样?”杜淹回答说:“邸怀道在隋朝任吏部主事的时候,很有廉洁谨慎的名声。再如炀帝准备到江都去时,召集百官征求去不去的意见。当时炀帝已拿定主意要去,朝中的大官们都阿谀逢迎请求他离京前往,邸怀道的官职极为低微,只他一个人说不行。这事是我亲眼所见的事。”太宗问:“你那时同意哪种意见?”回答说:“我同意去。”太宗说:
35、“侍奉君主的原则,即使冒犯了圣旨也不要隐瞒自己的真实观点。你说邸怀道的意见正确,为什么你自己不发表正确的意见进行劝谏呢?”回答说:“我那时不是大臣,又明白劝也没用,白白送死于事无补。”太宗说:“孔子讲顺从父母的命令,还不算孝子。所以父母应该有能劝谏自己的儿子,国家应该有能劝谏君主的臣子。如果认为君主无道,为何还是要在他的朝廷当官?既然拿了他的俸禄,又怎能不纠正他的错误?”太宗又喊着杜淹的名字笑笑说:“你在隋朝的时候,可以因为人微言轻不多说话;后来当了王世充的亲近官员,怎么不尽力劝谏?”杜淹回答说:“也劝谏过,但是他不听。”太宗说:“王世充假如修养德行听从劝谏,应当不会灭亡;既然他无道又拒绝劝谏
36、,你怎么避免灾祸?”杜淹无话可答。太宗又问:“你在今天,可以尽职尽责,还打算极力劝谏吗?”回答说:“我在今天,一定以死忠谏不隐瞒观点。再说春秋时的百里奚在虞国当官虞国灭亡了,到秦国当官秦国称霸天下,我要向他看齐。”太宗笑了。当时杜淹身兼两职,却没有清正廉洁的声誉,又一向跟长孙无忌不融洽,遭到人们的讥讽。后来生病,太宗亲自到他家里慰问,赏赐绢帛三百匹。贞观二年去世,追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415题。黄钟人月圆倪瓒注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卧龙山东南麓,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14下面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越王台”
37、是越王勾践所筑的台榭,开头两句记登临吊古事和因之而引起的“伤心”情感。B“鹧鸪啼处”写鹧鸪的悲啼,与李白诗句“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有异曲同工之妙。C“东风草绿”“青山故国”“乔木苍苔”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画面重叠展现,意在以乐景写哀情。D本曲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E这是一首吊古抒情之作,写作者重登越王台所引起的怀念故国、思念亲人的惆怅之情。解析:选CEC项,“以乐景写哀情”错。“青山故国,乔木苍苔”是登台的所见,它比上阕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更增加了悲凉的色彩。这里应是以哀景写哀情,极力形容越王台荒凉寂寞的景
38、象,以此表现作者内心的伤感。E项,没有“思念亲人”的情感。由“青山故国”“当时明月”可知,全曲表现的应是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15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6分)答: 解析:“当时明月”等三句借助了唐诗的意境。刘禹锡石头城中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李白苏台览古也说“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明月是历史的见证,如今“依依素影”又高悬在越王台的上空。诗人独发一问:“何处飞来?”问得似乎突兀,但意图十分明显:“当时”的江山久已换主,那么“当时”的明月怎么又会飞来重临呢?这一笔同前引的石头城苏台览古一样,是借助嗔怪明月的多事、无情,抒发怀古的幽思。作者起笔云
39、“伤心莫问前朝事”,至此还是问了,并问得那样投入、那样悲哀。“依依”是依恋不去的模样,说明明月在天空徘徊已久,而诗人从“残照”时分直留到月夜,“依依”两字也就成了一种移情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故国山河的拳拳深情。参考答案:“当时明月”表明“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以及对故国山河的拳拳深情;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3)师说一文通
40、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现在那些一般的人“,”的错误态度。答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第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虽然俄罗斯仍未恢复苏联时代纵横七海的强势,然而近几年国际舞台上,普京开始寻找与美国分庭抗礼的空间。日本长期默认的日美间的“不平等”条款,成为驻日美军犯而不校的保护伞,使得冲绳民众成为美军犯罪的最大受害者。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世上本无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只要技术和理念的创新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品就不会日薄西山。海啸来临时,沧海横流,巨大的浪
41、涛横扫长达270多公里的海岸线,以无坚不摧之势在陆地肆虐,所到之处,皆被涤荡一空。对领导干部来讲,有意料之外的不虞之誉,也有不近人情的求全之毁,对此应淡然处之,切忌患得患失。虽然欧盟峰会通过了加强财经纪律的“财政契约”,但“财政契约”并非灵丹妙药,不能一剂治愈欧债危机的顽疾。ABC D解析:选C“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使用正确。“犯而不校”指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不合语境,可换为“作奸犯科”。“日薄西山”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使用正确。“沧海横流”,旧时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望文生义。“不虞之誉”指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和“意料
42、之外”重复。“灵丹妙药”指灵验有效、能治百病的奇药,比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使用正确。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的同时,宁夏通过探索创新办园体制,大力扶持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步伐得以大力推动。B伊朗外交部表示,美国因与恐怖主义有关联为由,严格限制西亚、北非七国普通公民入境,这是对这些国家特别是伊朗的“公开羞辱”。C2017年1月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网民推荐的好人好事线索141万条,参与评议、留言的网民超3 000万人次。D鉴于目前土耳其安全形势严峻,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提醒春节期间赴土耳其的中国公民注意人
43、身安全,切忌不要进入人群密集场所。解析:选CA项,偷换主语,最后一句应改为“有力推动了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步伐”。B项,搭配不当,把“因”改为“以”。D项,不合逻辑,“切忌”“不要”删去其一。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有人说,医生的天职是治病,与其在网上做科普,不如在诊室多看病。,这是一个观念误区。一位医生多努力,病人永远看不完。在诊室,医生一天最多看几十个病人;在网上,医生却可以影响上千万人。很多病人都是到了病程中后期才来就医,费用高,疗效也差。如果医生都能常上网做科普,把健康的钥匙交给公众,这也是在治病救人吗?A确实哪怕但不是就是不B其实无论/不仅而且不C但是尽
44、管可是/并且一定D然而不管而不但还/解析:选B处用“其实”表示承接上文,含转折意义。“确实”没转折意味,“但是”“然而”只表转折,没有承接上文的意味。处用“无论”与后面的“多”相搭配,而“哪怕”一般与“再”相搭配,“尽管”不与“多”搭配。处后面已有“却”表转折,为简练此处可不用转折词。、两处分别用“不仅”“而且”表递进;而“不是就是”表选择,不合语境。处用“不”表否定,再加上句子是反问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语气,合乎语境,而用“一定”和“/”表达否定语气,不合语境。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说文解字对鸡的解释是
45、:“知时畜也。”所谓“知时畜”,指的是公鸡在黎明时打鸣、啼叫的生物特性,也就是雄鸡报晓现象。,这是因为作为十二生肖的鸡,对应的地支是“酉”,而按照阴阳五行,“酉”属“金”,于是便产生了“金鸡”一说。古人认为,鸡是阳气积聚的生物,于是便用啼叫传达这种感应。当然,先天具有这种本能的几乎都是公鸡。因此,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牝鸡无晨”一说,意思是说,。答: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及语言表达连贯、简明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和横线前后的内容。2017年是鸡年,这段话主要讲公鸡报晓的特性和成因。第处横线,前面谈的是“雄鸡报晓”,后面解释“鸡”又叫“金鸡”,此处应该填写“雄鸡报晓”又称“金鸡
46、报晓”之类的内容。第处横线所在的句子是紧承上文,解释公鸡报晓的原因,此处依据前后句应填写鸡在早晨对太阳升起有所感应之类的句子。第处横线,根据前文应填写“牝鸡无晨”的大体含意,依据前文“先天具有这种本能的几乎都是公鸡”可知“牝鸡”其指代的应是母鸡;“无晨”指的是不具有报晓的本能。参考答案:(示例)雄鸡报晓又称“金鸡报晓”黎明时分能够感觉到太阳即将升起母鸡并不具有打鸣报晓的特性21请用简洁的语句说明下面的农业循环产业链示意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25字以内。(5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回答这个题目,一要根据“农业循环产业链”这一图示名称,
47、扣住“循环”,可知“畜禽养殖场”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二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传递与过渡,如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湿粪、干粪有不同的用途,而从沼气池产生的沼气、沼液和沼渣又有不同用途。解说时要内容全面、层次清晰。三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做到简明、连贯。参考答案:(示例)养殖场的畜禽吸取太阳能、其他饲料后产生粪便,湿粪用于沼气池,产出的沼气可作为生活用能,进而供应给畜禽养殖场;干粪用于有机肥加工厂产出的有机肥和湿粪用于沼气池产出的沼液、沼渣都可用于农作物种植基地;基地用这些生产的秸秆可供给畜禽养殖场也可栽培食用菌。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新学期开始,湖
48、北随州二中校长王桂兰以“不读书,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吗”为主题,为学生做了开学后国旗下的第一次讲话。她认为,“叛逆和疯狂的青春当然可以,但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和(活在)底层!”“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若想成为非常之人必须学会吃非常之苦。要知道,青春最好的营养就是刻苦!”她的讲话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大家纷纷转发、讨论关于“吃苦”的话题,王校长犀利的言辞也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有人表示赞成,当然也有人表示质疑。对于王桂兰校长的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王校长讲话的用意是鼓励学生趁青春要多读书,不怕苦,刻苦学习,以成为非常之人。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任何人都需要有承受苦难的坚韧与毅力,向着理想拼搏,吃苦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从这个角度分析,立意有:倡导吃苦精神,打牢人生的基础;青春就应多吃苦。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思考,“吃苦”也要找对方向,这样“吃苦”才有意义。从这个角度分析,立意有:吃苦值得肯定,但要找准方向。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反面立意,比如:还青春以愉快和活力;拒绝带着功利的成功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