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卷一、单选题(25*2=50)1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B经济和政治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文化是由知识分子创造的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政治由文化、经济所决定,又给予文化和经济以重大影响2文化包含有深刻的内涵。我们讲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指考古学中讲的“文化”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ABCD3文化
2、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事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2018年1月1日起全国开征环境保护税B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C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决赛于2018年4月4日落下帷幕D2018年4月份我国中东部等地出现暴雨洪涝灾害4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这蕴含的道理是( )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的产物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BCD5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只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才能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不正确的是( )是文化中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是与生俱来的,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生发展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ABCD6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二年新年贺词。其中讲到:2019年,最难忘的是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在大街小巷传唱。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这一切,汇聚成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前进洪流,给我们增添了无穷力量。这是基于( )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作
4、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民族繁荣文化的力量,能够在认识改造社会中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人们的文化素养只有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才能逐步培养出来ABCD7宋代词人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游览赤壁古迹,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创作千古名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上述材料说明(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人所特有的现象文化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文化是现实生活的反映ABCD8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她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她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由此可见,女排精神( )能够增强全国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 是文化发展
5、的源泉和动力能够激励全国人民为中华崛起而拼搏 能够直接转化成物质力量ABCD92019年4月2日焦点访谈“垃圾分类、减量变宝”,讲述了浙江金华如何成功进行垃圾分类的事例。当地的做法是通过宣传示范、党员带动、评比考核、奖励优秀,以表扬的方式激励落后,把垃圾分类的理念传递给群众,使垃圾分类成为居民自觉的习惯。这说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着人ABCD10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一论语,成书已2000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A文化是思
6、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1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思维方式,摒弃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方式,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体现了( )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ABCD122018年9月3日,第十六届临沂书圣文化节隆重举行。文化节立足学术拓展和经典传赏
7、,同时以文博理念繁荣艺术市场,推动文创精品与本地市场有效对接,进一步激发本地文化商贸发展活力。这表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A B C D13针灸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可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属于文化中的( )意识形态的部分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语言和文字自然科学和技术ABCD14今年9月,湖南2019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宜章举行。“莽山森林宴”,“森”临其境、“森”入人心的音乐会,莽山“全球热恋、各国语言创意求爱”,
8、“湘港”专列游莽山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引爆湖南省十一国庆假日旅游市场。 这表明(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带动经济发展优秀文化的发展将决定经济发展速度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关键文旅结合有利于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ABCD15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这说明(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文化能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物质保障A B C D16一本好书,一生财富
9、。读一本好书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 )文化规定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引导着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ABCD17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总会记得要保持一段距离;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英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截然相反英国人与阿拉伯人难以交流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ABCD18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如果不及时修理好,可能会有人破坏更多的窗户。这就是犯罪学中著名的
10、“破窗理论”,也指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变本加厉。若上升到文化高度诠释“破窗理论”,可以告诉我们( )文化环境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需要创建的A B C D19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命运和诉求便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拿笔的、文艺文学战线上的“军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获得丰硕“战果”。这一论述表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决定社会的发展 文化能够让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精神上不再贫困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文化
11、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ABCD20“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灶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狄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透过除夜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民族节日(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可以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一个民族凝固的艺术ABCD2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段宋代朱熹春日中形容百花齐放春日盛景的诗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多样性的理想状态的描述。下面对于文化多样性理解正确的是( )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
12、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ABCD22部分年轻人对于过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感冒,反而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认为这样才够“时代”,才显“新潮”。对于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时代变化了,祖先留下的东西也应该随时代变化而变化B拒绝过洋节,过洋节的人不爱国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该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D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外文化已经融为一体232019年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观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时指出,中希两国都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双方可以在修复和保护重要文化历史遗产方面加强合作。各国都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因为文化遗产( )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共同性
13、具有独特的作用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BCD24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BCD25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
14、的正确态度是( )A既要认同本国文化,又要尊重他国文化B世界文化多样性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C世界文化多样性会慢慢消融D不同文明虽有优劣之分,但应加强交流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总分50分)26、“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在劳动人民实践基础上,主要形成于黄河流城,以观察该区城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在随后生产生活中,我国劳动人民又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了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并逐渐衍生出节日文化和生产仪式等习俗活动。近年来,凝聚着各族人民的伦理情感和信仰的九华立春祭、壮族霜降
15、节、苗族赶秋等民俗活动陆续被列为“二十四节气”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结合材料,运用“体味文化”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和人的关系的。(16分) 27、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某高校开展了系列活动:“图说在四精神”主题板报展览、“五四百年,我的青春宣言”签名活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以五四之名重走红军长征路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重温了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了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从历史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用历史的光芒照亮了未来。同学们纷纷表示
16、,要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展“学习、领悟、践行五四精神”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18分)28、材料:许多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奢侈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站得住、叫得响、铺得开的中国品牌屈指可数。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也是中国工匠面临的重要问题。品牌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性格,每一个品牌自身都承载着一个故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因为不熟悉当地法律、政策、文化习俗和消费者的习惯,国外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致使中国品牌的故事很难传达到位。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
17、工匠应如何讲好中国品牌故事。(16分)参考答案1C【解析】A选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B选项“文化是由知识分子创造的”的表述错误。D选项错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故C选项表述正确入选。点睛: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B【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
18、、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广义的“文化”同“文明”的含义类似,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的“文化”,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符合题意。:考古学中讲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都是我们讲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C【解析】C: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决赛于2018年4月4日落下帷幕属于文化现象,C正确。A:2018年1月1日起全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属于经济现象,A排除。B: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8年
19、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属于政治现象,B排除。D:2018年4月份我国中东部等地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属于自然现象,D排除。本题选C项。4C【解析】:本诗从“小时候”“长大后”几个时间跨度说明乡愁对自己的影响,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而材料中也强调了,乡愁是“邮票”“船票”,说明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正确。: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无法决定人的发展,错误。本题选C项。5D【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
20、形态的部分,是错误的,适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错误,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6B【解析】:题干中爱国主义这种精神力量,给我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这是强调文化的力量。指一个民族不仅要有物质的
21、丰富,更要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的力量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符合题干说法。故正确。: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人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这与题干不符。错误。故本题选B。7C【解析】:苏轼是看了见赤壁古迹,想起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从而创作了千古名作,说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正确。: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与题干不符。错误。:文化源于社会实践。与题干不符。错误。故本题选C。8B【解析】:中国女排展现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可见,女排精
22、神能够增强全国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能够激励全国人民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法错误。:女排精神能够通过实践转化成物质力量,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B【解析】:材料中强调,当地的做法是通过宣传示范、党员带动、评比考核、奖励优秀,以表扬的方式激励落后,把垃圾分类的理念传递给群众,使垃圾分类成为居民自觉的习惯,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同时通过特定文化环境的熏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说明了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着人,正确。:本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的文化才能够促进人的全面
23、发展,错误。本题选B项。【点睛】文化对人有影响: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10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D:题目中,孔子的论语被公
24、认为代表中国文化首屈一指的著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历史的变化发展中存续下来,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正确。A: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错误。B:文化素养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B表述错误。C:文化对民族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夸大了文化经典的作用,C错误。故本题选D。11B【解析】: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说法错误。: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的发展完全摒弃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
25、方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一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符合题意。: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26、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2B【解析】据材料可知,文化节推动文创精品与本地市场有效对接,激发了临沂文化商贸发展活力,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没有体现经济决定文化,项不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
27、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文化与后二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3D【解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是文化中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不包括针灸,不符合题意。: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因此针灸作为自然科学和技术,属于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符合题意。:针灸是自然科学和技术,不是语言和文字,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判断型选择题的答题方法:1、判断型选择题的特点:此题型要求学生对重大时事、教
28、材的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国内外重大时政问题、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解题方法:这种题型的难度不大,考生只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理解记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正确判断出来。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题肢与题干联系起来,用掌握的知识去挑选正确的、符合题意的题肢。14B【解析】: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引爆湖南省十一国庆假日旅游市场,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消费带动经济发展,更能说明文旅结合有利于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正确。: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
29、经济具有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错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关键是经济与科技实力,错误。本题选B项。1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相关知识。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说明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题肢和正确。优秀的文化才能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故题肢错误;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精神保障,而非物质保障,题肢错误。本题选择B项。16C【解析】:“一本好书,一生财富”说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塑造
30、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而不是规定,观点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传递正能量,观点错误。故本题选C。17B【解析】英国人、阿拉伯人对交往方式的不同认识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习惯,故选项符合题意;选项说法错误,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排除;选项说法错误,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全面认识文化对人的影响:途径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内容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结果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
31、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特点。考生不能据此认为文化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已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发生根本变化,虽然改变难度较大,但不是说无法改变的。18C【解析】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如果不及时修理好,可能会有人破坏更多的窗户,这体现了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不自觉的会受到影响,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说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的重要性,需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两项符合题意;文化环境对人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影响,项观点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项观
32、点错误。答案选C。19D【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并不决定社会的发展,错误。:文化并不能让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精神上不再贫困,错误。: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拿笔的、文艺文学战线上的“军队”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获得丰硕“战果”。这一论述表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文化的作用(1)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社会作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正确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
33、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性质上看: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庸俗、健康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的、崇高的、健康的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庸俗的、腐朽的文化,则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阻碍社会的发展。20A【解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题肢和说法正确。民族文化差异不能也不可以被消除,题肢说法错误;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凝固的艺术,题肢说法错误。本题选择A选项。21A【解析】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
34、化多姿多彩,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好本民族文化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重要手段,而非唯一手段,说法过于绝对。本题选A项。22C【解析】 “过洋节”而不过自己民族节日的现象是不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所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该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C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对不珍惜本民族文化传统现象的认识,不涉及传统文化发展的问题,A项不合题意;洋节包含积极的文化因素,所以一味“拒绝过洋节”的做法犯了“封闭主义”的错误,B项观点错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都应保持特色,而不是融为一体,D观点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文化的交流
35、、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3B【解析】:各国都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因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符合题意。: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不符合题意
36、。故本题选B。24C【解析】:“在许多中国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符合题意。:“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说明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符合题意。:并不是世界人民都认同中华文化,吸收中国的灿烂文化,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与题意不符。故选C。25A【解析】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国文化,又要尊重他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A正确且符合题意;世界文化多样性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发
37、展,B错误;世界文化多样性不会慢慢消融,C错误。不同文明无优劣之分,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26、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二十四节气”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和文化。“二十四节气”不断被修改和完善并与节日、生活习俗相联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27、(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这一载体,为人们营造了学习、领悟、践
38、行五四精神的良好文化环境。(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同学们加深对五四精神的认识,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用历史的光芒照亮未来。(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精神力量,促进其全面发展。28、讲好中国品牌故事,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品牌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的过程中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寻找共鸣,增强认同感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积极吸纳当地优秀文化元素,丰富中国品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