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012级)理科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和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和考试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的规定位置。第卷(必做 共60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30小题。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宇宙,一个伟大的物质演化的史诗。地球,一个没有知觉的物质系统,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能够理解她的生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1-3题。1.下列各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2.“天上星星亮晶晶,数来数去数不清。”童谣中所说的“星星”,绝大多数是 A. 行星 B. 恒星 C. 卫星 D. 流星 3. 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 A.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C. 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D. 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4-5题。4. 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A. 赤道 B. 北纬
3、20 C. 北纬40 D. 北纬605.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大气云量 B. 大气组成C. 太阳高度 D. 日地距离6.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为大气平流层 为岩石圈为软流层为下地幔 A. B. C. D. 读下面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7-8题。7. 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线上的地方时为6:00 B. C在昼半球 C. 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D. 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8. 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地中海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 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 地球公转速度加快D. 南
4、极地区科考繁忙 读下图,回答9-10题。9. 若甲乙丙代表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表示风力作用 B.可表示岩浆活动 C.表示重熔再生 D.的含义相同10若甲代表地面,乙代表大气,丙代表太阳,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对流层内垂直高度上的“高处不胜寒”,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到达高处的小B.到达地面的小 C.大气吸收的小D.辐射均大 下图是“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处盛行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1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 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读下图,回答13-1
5、4题。13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 BR CQ DS14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 B C D 下方左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右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5-16题。15左图甲处的洋流与右中、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 B C D16甲处洋流的影响是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C形成著名的渔场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读甲、乙两图,回答17-18题。17甲图中山前的地貌名称是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背斜18乙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
6、蚀 D风力沉积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回答19-20题。19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20图中A、B、C三处构造中,有利于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是 A甲 B乙 C丙 D三者皆不可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21-22题。2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2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G为海洋,H为陆地 B.环节能给陆地
7、补充淡水 C.我国的夏季风属于环节D.环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读下图“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23-24题。23.图中地所处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24.图中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A地降水最多 B只有地的植被为森林 C地年均温度最低 D、两地均受暖流影响读下图“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25-26题。甲 乙 丙 丁 北 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 25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非地带
8、性分异规律26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较丁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降水较多D距海较远读右图,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回答27-28题。27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图中最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是 A甲 B乙 C丙 D丁28下列各点中,与亚马孙平原地区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29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 B C D3
9、0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这会引起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第卷(必做 共40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2道题。均为必做题。2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31(20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和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2分)(2)左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 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 原因是 。(10分)(
10、3)若M处有一锋面系统,判断锋面的类型为 (填甲或乙),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此锋面系统雨区的位置。(8分)32(2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地是撒哈拉沙漠地区,自然带为 带,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带为 带。(4分)(2)图中地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如何?(8分)(3)图中地与地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在两地的分布却有很大的差异,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说明两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不同点及其形成原因。(8分) 32(20分)(1)热带荒漠带(2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分)(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4分)分布在南北纬30度到40度的大陆西岸(4分)(3)不同点:分布纬度,地比地高得多(2分);分布的东西宽度,地比地宽得多(2分)成因: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影响的纬度范围远大于北太平洋暖流对北美洲影响的纬度范围(2分) ;欧洲中纬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向延伸,利于西风的深入,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西,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