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7890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昌吉州回民中学上学期高二历史期中测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3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

2、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4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5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6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选举考载:“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故当官少称职之吏,其弊三也。”此记载指出了A汉代察

3、举令地方官推荐孝廉,束缚了士人的品德砥砺B魏晋九品中正制使豪族垄断仕途,形成了门阀政治C唐代进士科所考重视诗赋文章,考试科目欠缺实用性D明清科考以八股文为主,禁锢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7许有壬在评价行省制度时指出:“世皇宏规远模,立中书省总于中,分省厘于外。行省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其反映的核心问题是A行省长官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行省为中书省派出的司法机构 D各地行省都没有独立司法权8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判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4、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9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 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 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10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该法律A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主要是维护平民的利益C以调节经济纠纷为主要内容 D有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11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

5、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A开放性和灵活性 B巩固统治缓和矛盾C随意性和实用性 D维系帝国影响深远12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以上材料说明A“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 B“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C“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 D“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3“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

6、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14 “当欧洲宗教机构和封建割据势力肆虐之际,他们已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司法陪审制和地方管理体制;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片汪洋中独辟蹊径,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判断“全新的政治体制”是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美国的民主共和制C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15 “有衡”对

7、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人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A三权分立制 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国会两院制 D联邦制16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B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17近代德国的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共同行使颁布法律的职权,议员通过公开

8、的直接普选产生。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联邦参议院只有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议会。这表明当时德国A行政体制体现出专制性 B帝国议会享有司法权C尚不具备近代社会特征 D皇帝有权解散参议院18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19“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

9、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20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 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21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

10、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2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

11、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23洪秀全坚持说“他和基督是平等的”。洪仁玕拒绝外国传教士直接向群众传播“福音”时说:“关于这一点,天王不愿依赖外援。他认为中国人可以自己做这件事,因为中国人有自己的尊严,不愿意从外国人手中接受福音。”这反映太平天国A闪耀着独立自主精神的光辉 B与以往农民政权有本质差异C坚持其民族平等的外交政策 D利用宗教宣传民族独立观念24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A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C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

12、理解支持25近代名人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有“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揖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的诗句。据史实判断与该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26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及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27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

13、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28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29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14、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30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第卷(材料题三题共计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拥有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美国1791年,国会通过了10条修正案,规定了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南北战争结束,第13和14条修正

15、案废除奴隶制,1920年通过第19条修正案,给与妇女选举权,20世纪60年代,国会制定了保障黑人选举权的第23、24条修正案。材料二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4分)(2)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3)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2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16、。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材料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材料三“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清乾隆(17361796年)(1)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4分)(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作用?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

17、区别?(8分)(3)材料三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分)33. 甲午战争爆,抗日战争,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民耗,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甲午战争之际,基督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

18、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材料三: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

19、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寓意显然是要将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促使全体国民接受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唤起民众,凝聚民心,团结御侮,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认为,“今天中国人民正努力于抗战,从抗战的胜利中建造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正是执行马克思的指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邵雍历史记忆与书写(1)材料一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是什么?(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甜头”是什么?列举甲午战争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4分)(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方面的贡献。(2分)(4)综合上

20、述材料,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中日战争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1A 2C 3B4A、5B6C7B 8C 9.C 10D11A12A 13B14A15B16B17A18.B19B20A21A试题分析: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反映了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与近代西方的司法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改革,已向国际司法制度接轨,故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不能说是时代需要;C项“由人治走向法治”夸大了这一规定的作用;D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B。22B试题分析:“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

21、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信息表达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摧毁了中国的物质繁荣,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选B。A明显不符题意,主要表达的是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太平天国严重阻碍中国的近代化,C错。太平天国仍是一场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旧式农民战争,反帝含义模糊,D错。23.A试题分析:起义战争的本质是社会物质财富和权力的再分配,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实质是夺取封建社会的统治特权,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的没有本质区别,排除B;题干没有涉及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排除C;根据“”洪仁玕拒绝外国传教士直接向群众传播福音”可知他没有利用宗教宣传民族独立观念,排除D。根据洪秀全的“他和基督是平等的

22、”和洪仁玕“认为中国人可以自己做这件事”可知太平天国主张独立自主的精神,故A正确。24C试题分析:资政新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没有实行的条件,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最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故C项正确;资政新篇脱离了农民阶级,并未获得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故D项错误。25B试题分析:结合诗中的提示词“东沟海战”、“致远”,知道此诗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尽的关头,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本诗展

23、现了中国官兵英勇杀敌的气势。故选26C试题分析: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反映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结合所学,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C项与题意相符。27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虽然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他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故选C。洋务运动中虽然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并没有对全部军队实现西式改革,所以A

24、项不符合题意。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全体的积极性,所以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不全是积极的,所以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所以D项说法错误。28C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故D排除。29A试题分析:本

25、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美国式”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所以答案选A。B不符合史实,排除。美国没有封建君主专制,所以排除C。美国是通过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的,所以排除D。30B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分别从器物和制度方面促进近代化,故B正确。戊戌政变镇压维新变法,阻碍现代化,故A错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排除。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近代化,故D错误。31. (1)变化:英国不断降低财产要求,成年男子最终获得选举权。美国黑人

26、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2)原因:政治方面:没有选举资格的人不断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新兴资产阶级争取选举权;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黑人和妇女争取选举权等。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3)少数人的民主思想逐渐变为多数人的民主。32(1)强调功绩,神化皇权。皇帝产生方式:世袭。(2)工部。分割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掌政令的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3)关系:主子与奴才的关系。基本特征:君主

27、专制(权力的高度集中)。33.(1)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日本蓄谋已久。义战(解放中国)(侵略有理,侵略有功)(2)甜头:马关条约(或答条约内容)史实: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东北发动日俄战争,吞并朝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3)贡献:提出新三民主义;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或推动国民革命兴起;成为激励全民族抗日的精神领袖。(4)认识:两次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觉醒。(甲午战败带来了灾难也激发了中华民族觉醒,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中国付出巨大代价,但也为民主革命胜利,为民族复兴奠基。)民族凝聚力的强力与否影响着战争的结果。(从民心角度作答,言有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