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下)生物期末复习卷生态部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如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 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 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构成群落 D.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2.如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kJ)41021013070 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14%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昆虫储
2、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2050kJ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 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 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理信息只来源于无机环境B.信息只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C.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D.行为信息只能向异种生物传递5.下列实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
3、够水分 B.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某池塘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逐步恢复原状6.下列有关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生态缸置于光线良好的地方,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B.生态缸所模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只由缸内物种丰富度决定的 C.利用生态缸稳定性观察记录表,可定期记录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及基质变化等,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D.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但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7.下列关
4、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C.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D.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越强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合成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9.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
5、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B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10.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 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1.有关人工高产鱼塘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鱼
6、塘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C.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植物在种群的空间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分布现象 D.该鱼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其数量变化的趋势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粪便做肥料,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一定越少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3.根据
7、下列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依赖于 _ (填生理过程)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还可通过 _ 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的生物,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_ (4)由图分析,减少温室效应的最关键措施有哪些?(写出其中一种) _ (5)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_ ,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_ 的特点 (6)若图中的种群及相互间关系如图2所示,设E种群含碳量为5.8109kg,B种群含碳量为1.3108kg,则A种群含碳量的值至少是 _ 14.某自然
8、保护区建立后,其生态恢复过程初期的能量流动关系图,单位为103kJ/(m2a)(补偿输入:是指人工投放食物而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请回答: (1)“补偿输入”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哪一生物类群的数量不足? 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哪两部分的和? _ (3)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_ (4)每个营养级都有“未利用”,表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处于 _ (增加或相对不变或减少)的过程2016-2017学年(下)生物期末复习卷生态部分答案和解析【答案】 1.A2. B3.C4.C5.D6.B7.A8.C9.B10.D11.B12.C13.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化能合成作用;生物
9、群落;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5107kg 14.生产者;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补偿输入的能量;15.6%;增加 【解析】 1. 解:A、图中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别是36629千焦/米2/年、2491千焦/米2/年、200千焦/米2/年,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9136629=6.8%,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2491=8%,A正确; B、此水生生态系统中全部的食肉动物包括多个物种,形成多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 C、群落为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该生态系
10、统除了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外还有微生物等,C错误; D、生态系统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同时进行,不可分割,D错误 故选:A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种群为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为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要较高 2. 解:A、昆虫的同化量为410-210=200(kJ),生长的能量所占比例为70200100%=35%,A错误; B、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
11、解者能量的一部分,B正确; C、未利用的能量属于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的一部分,C错误; D、昆虫的前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最小值是20020%=1000(kJ),D错误 故选:B 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关系: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 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每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2、难度适中 3. 解: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A错误; 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C正确; D、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D错误 故选:C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识记生态系统不同组成成分的
13、地位和作用,识记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适中 4. 解:A、物理信息既可来自无机环境,也可来自生物,A错误; B、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B错误; C、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C正确; D、行为信息既能向异种生物传递,也能向同种生物传递,D错误 故选:C 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
14、,如孔雀开屏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作用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 解:A、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属于抵抗力稳定性,A错误; B、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错误; 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属
15、于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D、池塘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遭到破坏,停止排放污染物后,逐步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抵抗干扰和恢复原状”“遭到破坏和恢复原状” 6. 解:A、生态缸应放置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杀死生态瓶内的生物,A正确; B、生态缸所模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小由缸内物种丰富度决定的,以
16、及外界的能量输入,B错误; C、利用生态缸稳定性观察记录表,可定期记录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及基质变化等,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C正确; D、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但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即生态系统成分齐全,另外比例适中,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 故选:B 生态瓶制作要求: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瓶材料必须透明;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生态瓶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
17、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本题以生态缸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生态缸的制作要求,难度不大 7. 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正确;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B错误; C、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原因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C错误; D、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但恢复力稳定性越弱,D错误 故选:A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往返的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而碳在生物群落间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
18、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稳定性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态系统成分,掌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明确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8. 解: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并不能全部消化吸收,只能获得兔子的部分能量,A错误; B、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
19、,B错误; C、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能量和碳元素进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D错误 故选: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9. 解:A、根据分析,B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均可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A正确;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
20、B错误; C、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产生温室效应,C正确;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D是无机环境、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均为消费者;E为化石燃料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及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 解:A、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21、,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正确; D、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D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即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1. 解: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A错误; B、人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还
22、包括人工投入的能量,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正确; C、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植物在群落的空间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分布现象,C错误; D、种群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迁出能够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错误 故选:B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人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还包括人工投入的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2. 解:A、使用粪便做肥料,是因为粪
23、便中无机盐和被分解者分解其中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该过程中植物并没有获得粪便中的能量,A错误;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这只兔子不能代表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这只狼也不能代表下一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所以二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满足10%-20%,B错误;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正确; D、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但其数量不一定越少,如一棵树上的虫子,D错误 故选:C 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能量
24、的源头是太阳能 2、能量的输入总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散失的能量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的,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 4、能量流动特点的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食物链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和被吃关系不可逆转,能量不能倒流 (2)逐级递减: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每个营养级生物都经自身呼吸而消耗一部分能量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13. (1)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实现的;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
25、,产生CO2释放到无机环境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还可通过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的生物为分解者,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4)椐图可知,减少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有: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CO2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5)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热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6)根据图2中的食物关系可知:E是生产者,其余生物生物是消费者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
26、09kJ,其中至少有1.310810%=1.3109kJ的能量传递给B种群,则D和C种群中的能量最少是(5.8109-1.3109)10%=4.5108,所以A的能量最少是4.510810%=4.5107kJ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2)化能合成作用 (3)生物群落 (4)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减少CO2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 (5)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4.5107kg 1、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
27、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光合作用,表示捕食关系,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表示动植物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4. 解:(1)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补偿输入”意味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不足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补偿输入的能量 (3)植食性动物的同化的能量为(14+2)103kJ/(m2a)=16103kJ/(m2
28、a),植食性动物流向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为2.5103kJ/(m2a),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2.516100%=15.6% (4)每个营养级都有“未利用”,表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处于增加的过程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2)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补偿输入的能量 (3)15.6% (4)增加 分析图中能量传递的信息,抓住输入能量=输出能量,这样可以计算出补偿输入到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是传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固定能量100%,这是要注意不能把补偿为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看成是第二营养级传递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补偿的能量的总和 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注重学生理解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路,属于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