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基础巩固3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基础夯实)考纲考点考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重点)2认识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重点)3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难点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多以选择题(常见)和综合题形式呈现。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5年2考)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2珠江三角洲
2、地区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1)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表现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工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自身有利的地理条件良好的区位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所占比重有何变化?提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上升。2.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就越高?提示不一定。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
3、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即工业化水平还不算高,但城市化水平已经偏高了,如南美洲许多国家。另外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水平明显落后于相应的工业化水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条件的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条件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可结合下表逐一分析。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
4、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2015高考上海卷)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
5、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ABCD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到2012年间,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增加,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A正确。第2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A正确。答案1.A2.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
6、题与对策(5年2考)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条件的比较发展历史工业中心工业部门相比状况国内腹地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长江三角洲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上海、南京、杭州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大强强大珠江三角洲起步晚、发展快广州、深圳、珠海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小弱弱小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哪些?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
7、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受南岭影响)国内市场腹地狭小。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2017南京模拟)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
8、就业结构图,完成12题。1从图中可知,该地()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B城市化水平高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D工业发达2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解析第1题,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结构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落后。第2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
9、展第二、三产业,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答案1.C2.A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和三角坐标图等形式。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图1某市1978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图2某地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图图3四地三大产业比重构成图1结合三大产业的构成,判断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2结合不同年份产业的构成,判断产业
10、结构的变化特点。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3结合产业的变化特点,分析其成因。(2017武汉模拟)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3)题。(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D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2)下列叙述属于199
11、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的是()矿产资源贫乏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工业比重小ABCD(3)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D劳动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1)A(2)B(3)B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完成(1)(2)题。(1)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2)比较劳
12、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解析(1)根据概念可知,比较劳动生产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2009年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约为0.3,第二产业约为3,第三产业约为1。结合各产业产值比重图推断,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约占一半,第二产业约占1/6,第三产业约占1/3。(2)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图中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值最大的是第一、第二产业,故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第一产业第二产
13、业。答案(1)B(2)A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3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0
14、5年以来,安徽省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约为35%43%,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30%70%)。第2题,读图可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幅度较小,故排除选项A;1995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且比重在不断加大,导致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人口多于第二产业,故排除选项B;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不利于安徽省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排除选项C;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既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又对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故选项D正确。第3题,增强工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就要着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为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强工业对农
15、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就要着力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以利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安徽省处于中部经济地带,中小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符合区域特征和要求。综合上述分析,选项A正确。答案1.B2.D3.A(2017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去工业化”后的美国,在2009年启动了“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再工业化”是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回归”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据此完成45题。4下列不属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背景的是()A“去工业化”使制造业大量转
16、移到国外B经济增长主要由金融等服务产业来驱动C国内劳动力成本下降及产业结构演变D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趋下降5近年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初见成效。下列属于其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A服装制造业 B玩具制造业C金属制品制造业 D生物制药业解析第4题,依据题意可知,“再工业化”背景是国内工业投资不足,导致工业比重下降,为了避免产业结构空洞化而提出的。在此过程中国内劳动力成本并没有下降,故选C。第5题,美国技术先进,应大力发展高技术工业,生物制药属于高技术工业,故D正确。美国工资成本较高,不适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故A、B不正确;金属制品制造业属于机械工业,同时消耗资源多,美国不具有优势
17、,故C不正确。答案4.C5.D6(2017嘉兴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近些年来,嘉兴在一无能源、二无资源的情况下,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改革开放初期,环太湖地区很多集镇人口没有进入城市,集镇慢慢发展成为小城市。简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对当地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嘉兴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且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发展较慢。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应
18、进行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等。(2)当地原有乡村、集镇发展为城市,避免了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城市病”,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层次不高。答案(1)问题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对资源消耗、交通运输要求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值低等。措施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2)有利影响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整体发展;乡村地区得到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避免了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等。不利影响县级城市重复建设
19、,投入高,削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就业区位商(LQ)用来衡量产业集群状况,其公式为LQ(Eij/Ej)/(Ein/En)。其中,Eij指区域j里面产业i的就业人数,Ej指j区域的总就业人数,Ein指整个国家i产业的就业人数,而En是指国家的总就业人数。读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省际就业区位商示意图,完成12题。1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最明显的省(区、市)是()A广东省B上海市C北京市D江苏省2与其他省(区、市)相比,该省(区、市)吸引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是 ()A毗邻港澳B市场广阔C环境优美D人才充足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就业区位商越高,产业集聚越明显;读
20、图可知,选项四省(区、市)中,广东省的就业区位商最高,故其产业集聚最明显。第2题,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省利用毗邻香港、澳门的优势,较早开始承接产业转移,因而其电子信息产业起步早、发展快,集聚明显,选项A正确。答案1.A2.A3(2017广东七校联考)下图为湖南省1997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结合图中信息,关于该省19972009年城市化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失调B速度变慢C拉力减弱D水平降低解析选A。根据图中曲线,湖南省1997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过程不协调、不同步,故A正确。城市化速度整体上在加快,则B错误。土地城镇化速度快,拉力增强,则C错误。图示城市化水平
21、总体提高了,则D错误。(2017淮南模拟)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下图表示某国1960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46题。4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变化特征的是()ABCD5该国最可能是()A美国B中国C巴西D日本6该国20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A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动力导向型工业解析第4题,1960197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减少的不多,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很快,说明其他产业就业人口增长快,总就业也增长,排除B、C;1980199
22、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所占比重都迅速增长,也反映这一时期就业人口增长快。故选D。第5题,根据2010年总就业人口接近8亿,可以推知为中国,故选B。第6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大量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集聚。故选C。答案4.D5.B6.C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N/M。当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79题。指标1980年1995年1999年2003年2007年2011年2015年N(%)50.0241.1444.4845.494
23、7.1649.6956.32M(%)9.4712.2616.3228.2034.9443.5051.505.283.362.731.611.351.141.097.依据表格资料可以推断出,该区域()A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协调发展、同步推进B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C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经济良性发展D工业化一直滞后于城市化,城市化水平很低8上述资料表明,该区域城市与经济发展特点导致()A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多B乡镇企业发展受到限制C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不足D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9依据资料信息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A墨西哥B英国C中国D坦桑尼亚解析第7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
24、区域的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远大于0.5,表明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化发展滞后,工业化孤军深入,城市经济结构失调,A、C、D错误;由于的值不断接近0.5,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在逐步缩小,B正确。第8题,该区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A选项错误;资料没有反映出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B选项错误;工业化进程超前,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C选项错误;工业化孤军深入,导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D选项正确。第9题,依据表格中的指标M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现有城市化水平不高。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
25、;英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A、B选项都不正确。坦桑尼亚城市化水平很低,与材料不符,D错误。中国现有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C选项正确。答案7.B8.D9.C(2015高考江苏卷改编)“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骑单车出行 经营手工业作坊去速食店就餐 建大型游乐场ABCD11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从季
26、风水田农业到商品谷物农业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ABCD解析第10题,题干中提到“国际慢城”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所以与其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第11题,由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慢城”前,该地从事的主要是水稻、油菜、小麦种植以及渔业生产,“慢城”后,出现了茶园、果园、苗圃以及风景区等,所以其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由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由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答案10.A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7上海虹口区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城市化的发展除传统的城市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
27、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见下表)。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发展影响因子表影响因子意义第一因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第二因子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反映城市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市化第三因子人均GDP、城市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情况(1)简述20002005年,我国沿海省(区、市)的城市化发展特点。(6分)(2)从工
28、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市化第一因子的差异。(10分)(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市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区、市)三大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6分)解析第(1)题,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城市化水平大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有些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区域间差异大,发展速度也不均衡。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结构或轻重工业比重差异、小城镇发育程度差异、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差异、居民收入差异、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差异五个方面考虑。第(3)题,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说明城镇化受第二因子影响较大,第三产业增加值
29、占GDP比重大;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答案(1)沿海大部分省(区、市)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城市化发展速度不均衡。(2)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铁路交通网密度大,而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3)(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13(2017临沂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某地
30、30年来土地利用和行政中心变化图。近年来,该地区在发展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1)指出该地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8分)(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30年来该地区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3)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该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6分)解析(1)依据图例,可判断农业生产变化,原因可从珠三角工业化、城市化及其影响角度分析。(2)结合图示城区面积扩大、交通道路网更密集等信息,可分析城市化及交通改善;另外联系教材内容,还可从产业结构与环境问题角度回答变化。(3)运用珠三角整治措施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变化由水稻、桑树生产转向以蔬菜生产为主。原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用地减少;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农村劳动力流失)。(2)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重。(3)将部分工业向周边地区转移;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各城镇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实行错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