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9、10、11、1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5、6、7、8、12、1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4一、选择题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佳木河下游的乌尔禾雅丹,被誉为我国最瑰丽的岩石雅丹,又被称为“魔鬼城”。据此回答12题:1.塑造乌尔禾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风力堆积2.构成乌尔禾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1.B2.C第1题,乌尔禾雅丹地貌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B对。降水少,河流少,流水作用不是主要外力作用,A、C错。风力堆积
2、作用形成的是沙丘、沙垄地貌,D错。第2题,图片中构成乌尔禾雅丹地貌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C对。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没有层理构造特征,A、B、D错。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A.冷却凝固作用B.变质作用C.重熔再生作用D.外力作用4.在图2中广泛分布的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图1中的()A.甲B.乙C.丙D.丁解析:3.B4.A第3题,读图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关系,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为外力作用,为变质作用,为冷却凝固,为重熔再生。故选B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为沉积岩,形成
3、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为沉积岩。故选A。(2019福建龙岩高三质检)我国南方花岗岩区分布着许多“崩岗”地貌(下图),深厚的风化壳是崩岗形成的基础。下表示意福建省不同高程的土地面积所占比例与崩岗面积。据此回答56题: 高程/m土地面积所占比例%崩岗面积/hm2120020.395.南方花岗岩区风化壳厚度大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强劲B.气候暖湿C.太阳辐射强D.昼夜温差大6.形成崩岗的主要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断裂下陷D.地壳上升解析:5.B6.A第5题,南方花岗岩区风化壳厚度大是因为风化作用强烈,风化的影响因素有温度、水、光照以及生物等因素,和风力关系不大。南方地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
4、和季风性湿润气候,高温多雨,气候暖湿,容易使花岗岩遭受风化。南方地区相对来说太阳辐射较弱,昼夜温差并不如北方、西北和东北等地区大。B正确,A、C、D错误。第6题,由材料可知,深厚的风化壳是崩岗形成的基础,外力作用是影响风化壳形成的主要原因,南方地区降水较多,高温多雨,岩石容易遭受风化以及流水侵蚀作用,因此容易形成崩岗,所以正确答案选A。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外力作用是根本原因,跟内力作用如断裂下陷以及地壳运动无关,C、D错误。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不断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
5、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回答78题:7.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A.偏东风B.偏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8.图中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A.风速快B.植被多C.坡度缓D.降水多解析:7.C8.B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风蚀坑分布地区风向的判断。风蚀坑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根据图示等高线数值判断,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北侧,迎风坡一侧风力侵蚀作用强,说明沙丘西北侧为迎风坡,推测该地盛行西北风,C对。背风坡一侧侵蚀弱,应是沉积作用为主,不会形成风蚀坑,其余选项可排除。第8题,图中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
6、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分布多,植被可减慢风速,利于沙尘沉积,A错,B对。图中坑边沙丘迎风一侧受到的侵蚀作用强,坡度陡;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C、D错误。(2019广东汕头阶段测试)图1为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花岗岩巨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 m的佛塔。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表示各类岩石,数字序号表示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回答第9题:9.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大金石所属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A读图可知,甲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为喷出型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为冷却凝固作用;为风化、侵蚀、搬运、堆
7、积作用;为固结成岩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为指向岩浆的箭头,即为高温重熔再生作用。此大金石为花岗岩巨石,是岩浆侵入到上部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读图,回答1011题:10.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顺序,判断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是()A.深海B.浅海C.陆地D.无法判断11.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A.一直上升B.一直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解析:10.C11.D第10题,读
8、图可知,C层为砂岩层,由题干信息可知,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因此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应是陆地。第11题,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E、F、G分别为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可知E到G经历了深海到河湖沉积的产物再到浅海的过程,即海平面先降后升。二、非选择题12.(2019广西柳江中学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我国西南局部地区示意图,图2为图1中乙地降水资料,图3为图1中昆明气候资料。材料二两亿年前,图1中石灰岩分布区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新生代以来因地壳运动逐渐形成高原。(1)指出石灰岩分布区的典型地貌类型,并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该地貌的成因。(2)图
9、示石灰岩分布区多成为石漠化重灾区,为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请提出防治石漠化的措施。解析:第(1)题,石灰岩分布区的典型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地质时期曾是一片浅海,陆地径流携带物质入海后发生沉积,形成石灰岩;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形成高原山地;石灰岩受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第(2)题,石漠化主要是水土流失所致。因扩大耕地面积、获取薪柴等原因,当地对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加剧水土流失。因此要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应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应恢复植被。发展经济应注意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用独特的喀斯特
10、地貌,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岗位;恢复植被应努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必要时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保护和恢复脆弱的生态环境;同时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水电、沼气,减轻生活能源对环境的压力。答案:(1)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地质时期曾是一片浅海发生沉积形成石灰岩;后来地壳抬升运动形成高原山地;地表及地下石灰岩受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发展农业经济;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用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岗位;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保护和恢复脆弱的生态环境;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水电、沼气
11、,减轻生活能源对环境的压力。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高度200300米)集中分布(如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
12、,由图示可知,该地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且沙山的缓坡是迎风坡,故图示区域盛行风为西北风。第(2)题,分析沙山成因应从河源、搬运介质、沉积条件等方面分析。第(3)题,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的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故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