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小女孩儿三次遇到爱因斯坦,这三次交往可用“相撞”、“相遇”、“相邀”三个词语概括。本文并没有提及爱因斯坦的研究工作,而是记叙了他与一个小女孩儿从相遇到相识直至相交的过程,其目的是要通过另一个角度反映爱因斯坦的伟大以及他为了科学事业而不拘小节的精神,从而表现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结构分析:来源:Z.xx.k全文共8个自然段,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第一次相遇。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第二次相遇。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儿的交往。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女孩
2、儿的妈妈夸赞小女孩儿。写作特点:1、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循序渐进地叙述。2、通过外貌、动作、语言、以及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品质。教学目标: 来源:学科网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的交往中,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体味伟大中的平凡品格。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渗透写作方法。4、认识会写五个生字及“蓬乱”、“一塌糊涂”等词语。会运用词语“一面一面”和“只好”。教学重点:从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的交往中,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教学难点:透过外貌、动作、语言、以及神态描写体味人物的
3、性格特点和品质,明晰伟大中的平凡!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了解伟人师: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大家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来源:学&科&网Z&X&X&K生:爱因斯坦。师;这节课我们就走近爱因斯坦,看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小女孩儿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板书课题课件出示1905年3月到9月,26岁的爱因斯坦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即在“光、电、热”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有人评说,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光、电、热”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因为他拨散了笼罩在“物
4、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来源:学*科*网Z*X*X*K1915年到1917年,爱因斯坦又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上世纪末,西方国家评选20世纪的“千年思想家”,汇集全球一个月投票结果,马克思居第一,爱因斯坦居第二。上世纪末,加拿大环球邮报邀请全球评选千年百位名人,结果是,爱因斯坦列第一。(设计意图:从文本的第一句话导入,简洁的语言中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介绍,在学生心中植入伟大的初步印象,也为文本中“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这一主旨学习做了铺垫)先概况到这里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的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体会品质。1、指生读文,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细节。3、找出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儿交往时的语言、外貌、神情的句子,说说从这些细节中体会到了什么?四、总结课文,交流感受。引导学生交流:来源:学_科_网1、从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2、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