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7335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8月测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勤劳智慧,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下列一组图片围绕一个主题,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是()A. 自给自足的消费方式B. 男耕女织的分工方式C. 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D. 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方式2.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A. 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 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D. 国家治理能力减弱3.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

2、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了()A.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B. 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C.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D. 江南地区的大开发4. 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出口以丝绸、漆器等为主;隋唐时期陶瓷成了出口的新兴产品;明清时期,棉布成了主要出口品。这反映了()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 抑商政策逐渐松弛D. 农耕经济不断发展5.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

3、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C. 鸦片的大量流入进而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6. 2019年10月14日,美国各地举行哥伦布日游行,以纪念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大陆。与此同时,美国某些地区的哥伦布雕像却遭到故意破坏。这说明()A. 对哥伦布是否到达美洲尚存争议B. 民众观念冲突致使社会动荡不安C. 立场不同影响对人物的价值判断D. 美国对人物的评价缺乏科学原则7. 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 欧洲的殖民扩张

4、B. 美洲国家的独立C. 工业革命的扩展D. 美洲社会的进步8. 始建于1837年的英国国会大厦大本钟是伦敦地标,重达13吨,1859年重铸。它的著名之处在于准确报时。大本钟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更为严格的时间观念-标准时。与这观念形成相关的有()工厂制度确立的要求交通工具改进的必然民主政治完善的需要展示钢铁工业新发展A. B. C. D. 9.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A.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B. 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C. 太平天

5、国运动和洋务运动D.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10. 下列图不选项中能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年中国民营资本主义发展趁势的是()A. AB. BC. CD. D11. 1948年,上海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导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 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 连年战争的破坏 民族工业间的恶性竞争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A. B. C. D. 12. 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装传入中国。1904年,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在上海

6、的“王兴昌记”诞生。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这反映()A. 近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 西装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服饰C. 社会转型影响物质生活变迁D. 全盘西化是社会变迁的主流13. 某书中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 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B.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C.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

7、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 改变了农业优先发展的状况,实行工业优先发展14.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银行10797家。公众舆论评价说这个行动优如“黑沉沉的大空出现的一道闪电”。这一“闪电”的深远意义是()A. 在整顿金融业方面成效显著B. 通过整顿银行克服了金融危机C. 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全面控制D. 开启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15. 二战以后,英法两国都曾推行国有化政策,到七八十年代又开始掀起私有化浪潮,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 两者都适应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两者分别受到了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C. 反映了资本主义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逐渐成熟D. 国有化是导致七十年代“滞胀”

8、的根本原因,由此开始私有化16. 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根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A. 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 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C. 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D. 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17. 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A. 列宁B. 斯大林C. 赫鲁晓夫D. 戈尔巴乔夫18. 流行的词汇往往是时代主题的高度浓缩。下列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

9、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 一边倒、“一国两制”B. “大跃进”、人民公社C. 工业化、三大改造D. 不结盟、求同存异19. 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A. B. C. D. 20.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共同点是()A. 促进了思想大解放B. 深化了体制改革C. 冲破了“个人崇拜”D. 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21. 列宁和邓小平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他们相同点的是

10、()都进行农业改革都建立经济特区都吸引外资都利用市场发展经济A. B. C. D. 22. 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A. 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B. 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C. 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D. 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23.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构成的基本要素,绘制时间轴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下列时间轴上和的位置分别代表的是()A.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浦东的开发开放B. 海南成为经济特区中共十三大召开C. 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上海的对外开放D. 包产到户全面推行中共十四大召开2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11、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你认为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A. 国庆一周年B. 国庆十周年C. 国庆二十周年D. 国庆三十周年25. 如图所示四张照片是近现代中国女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服饰。其中属于20世纪50年代女性时尚的着装是()A. B. C. D. 26. 有学者评价二战后某制度“不过是美元交响曲的新篇章”。而“保证美元强大信用的,与其说是黄金,不如说是美国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威望。”该学者评价的是()A. 门户开放政策B. 雅尔塔体系C. 布雷顿森林体系D. 马歇尔计划27. 某国际组织的宗旨

12、是为成员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它成立20余年后,主要借款对象由西欧各国变为发展中国家,扩大了各国购买力,促进了世界贸易。该国际金融组织是()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欧盟28. 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她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2016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302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多数)选择支持脱离欧盟。上述事件说明( )A. 英国加强外交自主,欲脱离北约控制B. 一体化的加强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C. 英国民

13、众完全控制国家的外交事务D.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进程的加快2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 B. C. D. 30. 全球化与交往实践中说:“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作者意在说明()A.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C. 各国在发展时应以他国利益为重D. 各国在发展时应注

14、重全人类共同利益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8.0分)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在植棉经验长期积累的基础上,我国还出现了一批专门记述、研究植棉的著作如明代

15、徐光启的吉贝疏、清代禇华的木棉谱、饶敦秩的植棉篡要、方观承的棉花图等。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材料二:19世纪前,羊毛织品一直是欧洲人制作服装的主要材料,但是棉布衣服更轻便,更易清洗,也更容易干,因此很受欢迎。毛纺织业生产者说服国会通过一系列法律保护国内毛纺织业,禁止印花棉布进口,并限制私人出售印花棉布。然而法律并没有禁止生产棉布,也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需求如此旺盛,生产者不得不加快纺织速度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外市场,他们求助于新发明,很快,棉纺

16、织工业机械化了。 在两台蒸汽机旁工作的一个年轻男孩所织的布匹比一个熟练的手工织工多15倍。1830年,曼彻斯特棉纺织业从业人员达50万人,产品的40%用于出口。在纺织行业,蒸汽机的作用十分显著:对生产者来说,提高了产量;对消费者来说,降低了价格。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棉纺织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然而,与其它商品不同,棉花有两个劳动力密集的生产阶段,一个位于农田另一个位于工厂。糖和烟草没有在欧洲社会形成大规模的工业无产阶级,棉花做到了;烟草没有导致庞大的新型制造业企业崛起,棉花做到了;靛蓝的种植和制作过程没有为欧洲制造商创造巨大的新市场,棉花做到了;

17、美洲的水稻耕作没有引起奴隶制和雇佣制的爆炸性增长,棉花做到了。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著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花贸易对近代东西方世界经济的影响。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各项应税财产而征收的一种直接税。它最早由18世纪末的英国提出、实行,目的是为了缓解拿破仑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由于利益集团的反对,战争后被废除。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又逐渐完善了个人所得税体制。该税制不仅增加了国家税收,也减轻了中下层民众的负担。美国内战时期,北方联邦议会也制定了个人所得税法,但

18、因与宪法不符未生效。20世纪初以来,美国也通过各种途径逐渐确立了个人所得税税制。 1911年,清政府起草了所得税章程,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开征个人所得税,但因为清政府的垮台而夭折。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参照资本主义国家税制,颁布相应条例,建立、推行个人所得税税制,但后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其名存实亡。新中国成立后,个人所得税于1959年废止。1980年,我国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994年,国务院整合了相应法规,发布了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条例。1994年到201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已五次调整和提高免征额。-摘编自郭家宏论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财政政策、徐波中外个人所得税制比较

19、研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个人所得税”这主题,提炼论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论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A.图片信息没有体现自给自足的消费方式,故A错误; B.图片信息没有体现男耕女织的分工方式,故B错误; C.根据图片“播种工具”“铁犁牛耕方式”“农业技术”“都江堰示意图”等信息可知,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重视农业耕作技术、耕作方式和水利工程建设,都是为小农经济服务的,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故C正确; D.题干信息无法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方式,故D错误。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来分析。解答问题

20、搞清楚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无论是清查和统计户口还是清丈土地,都是为赋税征收提供依据,这种做法的变化说明赋税征收的标准从以户口为准到以土地为准,故C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没有涉及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 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是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标准演变情的实质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

21、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答案】D【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B题干所给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北方人口南移,推动南方开发的问题,不是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是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他们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解读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永嘉

22、之乱,衣冠南渡”,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经济南移的历史背景。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4.【答案】D【解析】A.该项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A; B.该项在题干无法体现,故排除B; C.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继续坚持,故C错误; D.据题干可知,我国古代出口商品以手工业品为主,根本是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故D正确。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搞清楚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由于明清时期政治、经

23、济、思想文化的各种因素,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基础。分析材料“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指的是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它的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是“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故A项符合题意; B项表述错误; CD两项时间与题干材料不符。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影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大陆,打破美洲大陆与世界各地孤立封

24、闭状态,促进了美洲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哥伦布也是一位殖民主义者,其在美洲大陆的野蛮殖民活动加强对美洲的殖民掠夺,给美洲土著居民带来灾难。可见在美国各地举行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同时,也出现在某些地区哥伦布的雕像遭到人为破环的现象,表明立场不同影响对人物的价值判断,故C正确。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动荡不安的信息,故B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进而得出立场不同影响对人物的价值判断。本题考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7.【答

25、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国家大力开展殖民扩张,占领了亚非拉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以自己国家的名字命名这些地区,因此出现了类似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地名。这种地名的出现,是欧洲殖民者殖民扩张的结果,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的识记。同时还需要掌握欧洲殖民扩张的史实。8.【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时间观念的加强主要和工厂制度确立及交通工具改进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与民主政治和钢铁工业新发展无关,BCD选项排除。 故选:A

26、。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准确把握。9.【答案】C【解析】A材料的时间是19世纪中叶,当时的农民运动主要是太平天国,而内部的分离倾向是指地主阶级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主要是指洋务派和顽固派,而不是戊戌变法。 B秋收起义是20世纪20年代,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特点。 C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在19世纪中叶给清政府以巨大的打击,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当时洋务派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顽固派对此进行,造成的地主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

27、19世纪末。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的特点,也要搞清楚,义和团运动,秋收起义和戊戌变法的时代特征。10.【答案】A【解析】1870年前后民族企业出现发展起来;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1912-1919年一战前后迎来黄金时期;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1956年三大改造民族工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观察几幅曲线图,A项较符合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故A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BCD均错误,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

28、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11.【答案】A【解析】国民党政府的横征暴敛的反动统治、连年战

29、争的破坏、外国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的经济侵略是该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故正确; “民族工业间的恶性竞争”并不是主要原因,故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他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另外,中国民

30、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1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被动地进行了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材料中西装由“传入”、自行“缝制”到“列为礼服”再到“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即反映了社会转型对物质生活变迁的影响,故C正确。 A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D与近代中国的史实不符,均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西装由“传入”、自行“缝制”到“列为礼服”再到“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来考查

31、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3.【答案】D【解析】A材料明确说了斯大林体制体现了直接过渡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斯大林体制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手段,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新经济政策也并非是优先发展农业,而是均衡发展,故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侧重于考查的是苏联的工业发展特点。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关于经济发展的特点,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概括能力,难度系数中等。14.【答案】D【解析】A

32、材料反映的是,改革的刚开始,所以看不出成效。 B材料看不出改革的效果,只是反映出刚开始的措施。 C材料反映的内容是淘汰银行,而不是对金融的全面控制。 D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罗斯福政府对金融业进行整顿,这体现了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特征。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金融措施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政府对经济实行全方位的干预。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1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二战以后,英法两国都曾推行国有化政策;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

33、义经济进入滞胀阶段,凯恩斯主义失灵,受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到七八十年代英法等国开始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始掀起私有化浪潮,不管是国有化政策还是私有化政策,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了资本主义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逐渐成熟,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发生,进而进入经济滞胀阶段,与国有化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国有化政策和私有化浪潮的含义,即国有化政策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私有化浪潮是指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然后结合这两种经济政策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分析。本题

34、考查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1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余粮征集制、固定的根食税、农业集体化运动都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故C正确; 余粮征集制不符合A,排除; 余粮征集制、农业集体化运动不符合B,排除; 农业集体化运动不符合D,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相同点。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答案】C【解析】A列宁没有进行

35、大规模垦荒运动。 B斯大林执政时期也没有进行大规模垦荒运动。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强调大规模垦荒,推广玉米种植。 D戈尔巴乔夫没有进行大规模恐慌。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要求学生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18.【答案】C【解析】过渡时期是指1949-1956,进行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故C正确; “一国两制”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A错误; B是1958年,排除; 不结盟是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故D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过渡时期”。本

36、题为基础题,考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在1953年开始,人民公社化在195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1978年开始,“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在1960年,依时序排列为。 故选:B。本题考查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事件的时间。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20.【

37、答案】A【解析】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了思想依据,而南方谈话为我国90年代进一步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二者的共同点都是解放思想。 B强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破除了个人崇拜。 D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南方谈话的作用来分析。改革是改变生产关系,在改革之前应该要解放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基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1.【答案】B【解析】注意限定信息“

38、共识”即相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和邓小平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表明重视农业生产;新经济政策时期重视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外资的存在,邓小平时期实行对外开放,逐步探索由计划到市场体制的转变,表明两者都主张吸引外资和利用市场发展经济,故符合题意。 建立经济特区只是符合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故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相同点”。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列宁和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要求具备运用所学分析比较的能力。22.【答案】B【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

39、径”表明这种评价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解题的关键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23.【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可知,1980年圳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A正确; 海南成为经济特区是1988年,国企开始改革是1984年,包产到户全面推行是1982年,排除BCD。 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80年”“1990

40、年”。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难度不大。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 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我国第一家电视台是1958年的北京电视台,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1977年全

41、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知识和知识分子重新受到重视,地位提高,因此题干现象最有可能发表于1979年的国庆三十周年,D项正确,其他选项时间都不对。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过程特征和大众传媒发展的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信息“电视台”“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5.【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依据题干图片可知,图1是改革开放后的服饰,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 图2是旗袍,是20世纪20年代之后盛行的服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图3是

42、列宁装或苏式服饰,这是20世纪50年代盛行的服饰,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图4是绿军装,是文革时期的服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以近现代中国女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服饰的图片为内容考查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考查20世纪50年代女性时尚的着装。考查学生识图、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近现代中国女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服饰的识记。近现代中国女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服饰: 男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

43、布鞋。 女装:辛亥革命带来了多样化,一身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时装而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 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26.【答案】C【解析】“不过是美元交响曲的新篇章”“保证美元强大信用的,与其说是黄金,不如说是美国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威望”评价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此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

44、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题的关键是“不过是美元交响曲的新篇章”“保证美元强大信用的,与其说是黄金,不如说是美国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威望”。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此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27.【答案】A【解析】A依据布雷顿森林体系而成立的世界银行,主要是为成员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选项符合材料的意思。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

45、款,以解决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不可能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 C世界贸易组织不提供贷款。 D欧盟是经济区域一体化组织,不是国际金融组织。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战后世界经济格局,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内容特征,特别是搞清楚世界银行的宗旨特点。2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英国与欧盟的关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英国曾是世界第一强国,且国土不在欧洲大陆上,因此在欧共体(欧盟前身)刚成立时,没有加入。1973年,英国才加入欧共体。但不久,英国就开始显得与欧共体并不那么合拍。这是因为,英国更希望独立自主地参与欧洲的外交事务

46、,不想被欧共体支配。本世纪初,英国也没有使用欧盟的货币欧元。到了2016年,英国举行了“脱欧”的全民公投,且获得多数赞同。2020年,英国正式成功脱欧。由此可见,欧洲的一体化,并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比如英国拒绝接受太多的难民入境,也不希望让欧盟来改变英国的传统制度)。故B符合题意。A.本题与北约集团无关,且英国仍然很重视参与北约的行动,故A错误。C.英国是间接民主(议会代议制),外交事务的决定权在议会和内阁手里,故C错误。D.本题主旨不是多极化趋势,故D错误。故选B。2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确实是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47、;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是错误的,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社会制度并不完全相同; 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是正确的。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和表现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30.【答案】D【解析】材料“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表明各国在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经济全球

48、化,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局限性和应对措施,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远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发展。31.【答案】【小题1】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价廉物美,市场畅销:农书的推介。【小题2】原因:棉织晶比羊毛织品更受大众欢迎;拥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抓住法律空隙突破羊毛行会阻碍;技术革新,发明大量棉纺织工具与机械;与蒸汽机相结合,实现高效、低廉和规模化。【小题3】影响:对西方

49、: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棉花种植推动了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激化美国南北矛盾.对东方:机器生产的棉布输入,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对世界:棉花和棉布成为联系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和英国工业革命。第(1)题考查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并准确归因的能力。第(2)题考查英国棉纺织快速发展的原因,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并准确归因的能力。第(3)题考查棉花贸易对近代东西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并分析、认知的能力。本题主

50、要通过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和英国工业革命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32.【答案】围绕题中信息作答,主干是个人所得税在世界各中国征收的发展与演变。关注要求是提炼出一个观点和阐释,提炼观点是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关于个人所得税出现的认识,闸释是对观点进行叙述、分析原因和影响。如结合新中国“个税”的演变情况可得出如下观点:新中国“个税”的改革折射中国经济的发展。分析示例如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个人所得税便失去存在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收入再不断的提升;“个税”有重新开始征收。19

51、94年到201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已五次调整和提高免征额,一方面显示经济持续发展,一方面显示出国家的人文关怀,有利社会和谐发展。因此“个税”的征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他答案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观点:新中国“个税”的改革折射中国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个人所得税便失去存在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收入再不断的提升;“个税”有重新开始征收。1994年到201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已五次调整和提高免征额,一方面显示经济持续发展,一方面显示出国家的人文关怀,有利社会和谐发展。因此“个税”的征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中外个人所得税演变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