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589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6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0页
第30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1页
第31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2页
第32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3页
第33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4页
第34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5页
第35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6页
第36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7页
第37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8页
第38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39页
第39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0页
第40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1页
第41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2页
第42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3页
第43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4页
第44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5页
第45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6页
第46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7页
第47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8页
第48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49页
第49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50页
第50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51页
第51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52页
第52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53页
第53页 / 共54页
2019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docx_第54页
第54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集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磁铁很常见,在一些玩具里就能发现磁铁的踪影,一些学生可能还接触过不同形状的磁铁。对于磁铁,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也会吸在一起,有时候会相互推开”。但是,学生对磁铁只停留在“玩”的阶段,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这就需要我们组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体验深刻的探究活动来转变其错误的前概念。学生在本课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最后利用磁铁辨认有铁的物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

2、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单元封面图片是学生非常喜欢玩的磁铁钓鱼玩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磁铁游戏的回想,说一说“磁铁有哪些特点”“我们能用磁铁做什么”,以唤起前概念,激发探究磁铁的兴趣。【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2.科学探究目标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3.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愿意跟同伴

3、共同操作、交流研讨。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在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的物品是用铁做的。认识到可以用工具来认识物体的特征。【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2.教学难点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钓鱼套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组: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以及其他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硬币、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钓鱼套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1

4、.出示钓鱼套件,提问:谁想来试一试?邀请1-2个学生上台体验。学生钓着鱼后在教室里绕一圈展示。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出磁铁。2.出示各种各样的有磁铁物品图片,学生随机说说这些物品的作用。3.出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引导概括: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4.揭示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二、探索:磁铁能吸引什么?(预设20分钟)1.小组讨论:磁铁能吸引什么组织反馈,师生一起将大家提出的物体进行分类,按磁铁能吸、不能吸分成两类,记录在黑板上(有争议的物体写在中间)。2.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材料准备: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

5、、塑料尺、橡皮、砖块、石(1)说明实验步骤:1.编号;2.预测;3.实验;4.记录(2)各组领检测器材,按老师要求统一编号,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里。(3)进行预测,不能吸打“”,能吸打“”,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分发磁铁,进行实验,实验前教师要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用条形磁铁轻轻接近被测物体,观察物体是否被磁铁所吸引。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准确,每种物体应该重复测三次。(5)记录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材料。(6)协助学生完成表格最后一列(组成材料)。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小结:磁铁能吸引的物体都是铁做的。(或者含有铁)可以让学生交流:哪几个物体自己预测错误了,错

6、误原因是什么?2.讨论: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针,有哪些方法?(用磁铁吸引,用手直接捡,用水分离)教师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为什么。(研讨后可以做下演示实验)四、拓展:磁铁还能吸什么(预设5分钟)1.重要提醒:不能用磁铁去吸引手机、磁卡、电脑屏幕等,以免物品被损坏。2.教师介绍:科学家研究磁铁时,测试过很多材料。他们发现磁铁不但能吸铁,还能吸镍和钴。镍和钻在工业生产中运用比较广泛。(板书补充:磁铁还能吸引钴、镍。)3.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1元硬币是钢芯镀镍的,也可以被吸引。我们可以用磁铁来找一找哪些硬币含有铁和镍。材料准备:不同材质的硬币【板书设计】1.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能吸引

7、:铁、钴、镍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是引领学生探究通过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并对如何让小车运动产生思考与设计的兴趣。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经知道推或拉能让小车前进与后退,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人对小车施加的作用力,可以用“推力”和“拉力”等来描述。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磁铁对铁一类物体的吸引力,这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磁铁甚至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就把物体吸引过来。本课使用“磁力”一词,学生将在本课以及本单元的学习中,逐步领会到它的含义是指磁铁和铁、磁铁和磁铁之间的作用力。探究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1个是检验通过直接接

8、触小车而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第2个是检验不直接接触小车而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第3个是当磁铁和小车之间隔着一些物体时,用磁铁能否让小车运动起来。用棉线拉动小车前进,用手指推动小车前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推力和拉力,需让学生多感受几次,尝试着说说力的名称。当然,仅凭这个“推”“拉”小车的活动,学生还不足以建立起对“推力”和“拉力”的科学认识,教学中可以再增加其他推力和拉力的体验活动,例如可以借助扭扭车等。对于不直接接触小车而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嘴吹,这是用气流来推动小车,好比大自然中风的力量,可看作从“直接接触”到“不直接接触”的思维过渡。另一种不直接接触小车而让小车动起来的

9、方法就是用磁铁隔着一定距离吸引小车。对于教学中提供的磁铁教师要在课前进行测试,以保证隔着一定的距离能让小车动起来。学生在多次测试了磁铁能让小车动起来后,需要画一画这种力量,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才能感受到磁力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和推力、拉力一样,是确实存在的力。研讨环节,磁铁隔着纸片、木片、布片、塑料片都能吸小车,那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磁铁隔着所有物体都能吸铁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开展交流与研讨,说说各自的理由。最后教师要小结磁铁可以隔着一些物体吸铁,但我们只是测试了几个物体,没有测试更多的物体。磁铁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磁场,磁场可以穿透一些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片会改变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10、,另外,磁铁隔着较厚的物体就很难吸引铁了。所以,磁场可以穿透的物休是指非铁、较薄的物体。拓展环节,玩“蝴蝶飞”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学生耐心地做这个活动,特别是精确地控制好磁铁和回形针之间的距离,在失败了几次后,会有更多的学生成功。通过这个游戏,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磁铁隔着一定距离吸铁的磁力作用,也将会引发学生去思考有关磁铁更多的玩法。【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些物体对铁产生吸引作用。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推力、拉力和磁力,让小车运动起来。能简单讲述探究过程,并与同学交流研讨。初步形成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与改进的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围绕

11、探究主题进行思考。能根据观察获得的证据,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对如何让小车运动产生思考与设计的兴趣。体会方法的不断改进对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探究通过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并对如何让小车运动产生思考与设计的兴趣。2.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获得的证据,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小车、滑板车。学生:磁铁、小车、棉线、布片、塑料尺、薄木片、纸、玻璃、装水的小塑料袋、铁片、回形针、纸蝴蝶、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怎样让小车动起来(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

12、:小车一辆1.出示一辆放在桌面上的小车:怎样让小车动起来?2.学生自由发言:用绳子拉;用手推;用嘴吹二、探索:让小车动起来(预设25分钟)1.拉动小车和推动小车材料准备:各组一份,小车1辆,棉线一条(1)出示小车和棉线,讨论实验操作方法。(2)分组领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组织反馈,提问:是什么力量让小车动起来?(4)拓展:用扭扭车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推力”、“拉力”。2.用嘴吹能否使小车动起来学生尝试用嘴吹动小车,并进行交流说说感受。3.用磁铁让小车动起来材料准备:各组一份,小车1辆,条形磁铁1块(1)出示小车和磁铁,学生说说实验的操作方法。(2)分组领取器材进行实验。(3)学生研

13、讨实验现象和操作中的发现或感受。(4)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用磁铁吸引小车的这种力量。小结:磁铁不能接触小车,却能让小车动起来,这种力量就是磁力。4.隔着一些物体,磁铁是否还能让小车动起来?材料准备:各组一份,布片、塑料尺、薄木片、纸、玻璃、装水的小塑料袋、铁片等,小车1辆,条形磁铁1块(1)出示实验材料,生说说怎样操作,小组如何分工合作。实验提示:合理分工,先预测后实测;每次检测至少重复做三次,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完成实测后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结束时整理好实验器材。(2)分组进行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做好记录,教师指导。(3)各组整理实验器材,准备汇报。三、研讨:总结归纳(预设4分钟)1.提问:不

14、接触小车,磁铁为什么能让小车动起来?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完成活动手册第4页内容。2.提问:隔着物体吸引小车这个实验,你有什么发现?还想研究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四、拓展:“蝴蝶飞”游戏(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纸蝴蝶1只,回形针1个,棉线1条,条形磁铁1块1.介绍“蝴蝶飞”游戏。2.课件出示“蝴蝶飞”游戏的制作方法。3.学生小组合作玩“蝴蝶飞”游戏。4.讨论:你能解释蝴蝶飞的原理吗?【板书设计】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推力、拉力磁力 隔物吸铁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节课教科书围绕探索磁铁的两极,聚焦2个问题开展:磁铁的各个部分都有磁力吗?磁体的大小相同吗?通过探索活动,最后建构磁铁有两极的具

15、体概念。学生在认识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了解到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后,应当发现磁力有强有弱,但是他们大多不清楚磁铁不同部分磁力的大小,也不清楚磁铁的磁力是怎样分布的。在上节课做磁铁吸引小车运动的实验时,学生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用条形磁铁的两个极去吸引,他们隐约知道磁铁这两处的磁力很大。教科书设计了有层次的三个活动:首先是用回形针感受条形磁铁的各部分磁力有大小;其次是通过吸引5枚回形针发现磁铁的不同部位磁力有大小,而且两端磁力最大;第三是用铁粉盒观察到两端的磁力最大,从而让学生从感受、现象中得出结论。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探索进程。最终建立磁极的概念。学生还将通过判断蹄形磁铁的磁极,进

16、一步体会其他形状的磁铁,也有两个磁极。为学生归纳磁铁的各部分磁力有大小,两端磁力最强叫做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教科书的活动设计是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验操作水平。活动手册上的记录,也不断培养及时记录、准确记录的好习惯。【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2.科学探究目标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推测。通过实验测试获取证据,用证据检验预测。能运用多种实验方法检验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能初步运用证据进行信息描述。3.科学态度目标能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能初步了解研究一个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

17、实验方法。能体会到多个证据对研究结论的得出具有重要的作用,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运用适当的实验方法能使研究更加深入。初步运用简单材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2.教学难点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推测。【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回形针小组:条形磁铁、小钢珠、铁粉盒、塑料尺、回形针、蹄形磁铁【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条形磁铁1块,小钢珠若干1.提问:把磁铁放入小钢珠堆中,再轻轻

18、拿出,会看到什么现象?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认真观察,发表自己的意见。2.提问:磁铁的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磁力的大小相同吗?学生自由猜测,可以提出不同的假设。3.引导: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呢?学生自由发表。二、 探索:条形磁铁磁力的分布(预设20分钟)1.活动一:借助回形针感受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材料准备:各组一份,条形磁铁1块,回形针1个(1)出示条形磁铁和回形针,提问:就用一个回形针,怎么来检测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呢?学生自由讨论实验方法。(2)教师归纳实验方法:先将条形磁铁放在桌上,然后用手指拿着回形针,放在条形磁铁的各个部位,感受条形磁铁上各个部位的磁力。(3)学生分组进行活

19、动,每个人都感受一次,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指导:什么情况说明磁力大?什么情况说明磁力小?(4)学生汇报实验发现: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2.活动二:用磁铁的不同部位接触回形针材料准备:各组一份,条形磁铁1块,回形针5个(1)出示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和5个回形针,出示教材中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能够看出磁铁的磁力大小?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分析。(2)教师归纳实验方法,强调要点:将条形磁铁放置在测磁力卡上,将磁铁和5枚回形针放在对应的位置,回形针统一用小头朝着磁铁。然后轻轻地推动条形磁铁,慢慢靠近回形针,观察实验现象。(3)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4)完成实验,各组整理好实验器材。(5)组织

20、交流,进行概括: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越往中间磁力越小。3.活动三:磁铁吸盒里的铁粉材料准备:各组一份,条形磁铁1个,铁粉盒1个(1)出示实验器材:条形磁铁和铁粉盒。提问:如果把条形磁铁靠近铁粉盒,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先自由探索。(2)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实验方法和观察重点:将磁铁紧紧贴在盒子上,轻微、快速抖动,观察铁粉的情况。重复几次,做好记录。(3)学生再次分组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观察到的铁粉分布。(用小点表示,磁力大的部位点多,磁力小的部位点少。)(4)完成实验,各组整理好实验器材。(5)组织交流,进行概括: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1.

21、交流:3个实验有哪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进行回顾并发言。小结: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2.讲解: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条形磁铁有2个磁极。四、拓展:寻找蹄形磁铁的磁极(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蹄形磁铁、一些小钢珠和回形针1.出示实验材料:蹄形磁铁、一些小钢珠和回形针。2.提问:蹄形磁铁的磁力是怎样分布的?有几个磁极?3.学生自由探索。4.汇报交流:用了什么方法,发现了什么现象。5.根据实验结果在活动手册的蹄形磁铁图形上用“O”标出磁极。【板书设计】磁铁的两极条形磁铁: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磁极2个 磁极与方向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两极能够指示南北,称为磁

22、铁的南极和北极。教科书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发现磁铁具有指示南北的特性,研讨发现磁极与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指南针的观察与使用,学生可以认识到“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第3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研究发现磁铁有两个磁极,相比磁铁的其他部位,磁极的吸铁本领最强,在观察不同的磁铁时,学生还发现磁铁上均涂有红、蓝两种颜色。对此,学生会提出,磁铁上特定的颜色和字母与什么有关系?本课教科书12面聚焦部分直接点出:“磁极与方向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探索部分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用支撑法来测试条形磁铁的指向性,二是用悬挂法来测试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的指向性。这两个活动看似简单,实际上要顺利达成目标,都

23、有相当难度。支撑法用普通的实验器材效果往往不理想,可以使用翼形指南针,或者用专门的实验器材,课前教师一定要检查实验效果是否良好。悬挂法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器材组装也不容易完成,教师可以在细线下端吊一个长尾夹,夹住一张弯成U形的纸形成纸兜,学生只需要将条形磁铁水平放在纸兜里。至于是不是用纸包裹磁铁两极的颜色和名称问题不大。这两个活动都强调“重复实验几次”,除了可以提高学生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重复测试在科学探究中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谈谈“为什么要重复实验”。另外,位于支架下方的方位纸,摆放时要与实际的方向保持一致,并固定在桌面上,以防止方位纸移动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

24、研讨环节,通过条形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特定字母、特定颜色的对照,再加上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指示南北方向的证据比对,学生会发现规律: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而且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南方,另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北方。还将发现磁极与方向的对应关系:指向南方的磁极为S极,通常涂装蓝色;指向北方的磁极为N极,通常涂装红色。教师可以给出“南极”“北极”的概念,并介绍南极和S、北极和N的关系。拓展环节,是学以致用的内容。要指导学生简单交流指南针的关键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书中的指南针使用说明书介绍了使用指南针的操作步骤,尽管学生未必能看懂指南针的使用说明书,但让他们经历自主阅读、尝试操作的过程是有必要的。用指南针辨别校园里的方

25、向,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指南针的使用方法,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校园里建筑物的朝向是确定不变的,与观察者的位置无关;校园里物体的位置所在方向,与观察者的位置有关。这一环节学生的亲自实践,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2.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重复测试、简单表格来收集和记录磁极与方向关系的证据。能初步运用分析的方法从实验记录表中发现磁极与方向的关系。初步学会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3.科学态度目标能采用表格的方式如实地记录

26、和交流有关磁极与方向信息。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磁极与方向”的研讨中,能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指南针是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它为人们辨认方向带来便利。能利用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来了解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意识到指南针中的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磁铁具有指示南北的特性。2.教学难点如实地记录和交流有关磁极与方向信息,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条形磁铁,回形针小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回形针,支架,方位纸,指南针【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

27、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条形磁铁2块,回形针1个1.观察发现出示条形磁铁,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小结:磁铁上涂着红、蓝两种颜色,分别标注着“N”和“S”字母。2.思考交流磁铁上涂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意义?学生自由猜测,教师暂时不作评价。3.揭示课题条形磁铁有2个磁极,磁极能指示方向吗?如果能,你觉得会怎样指示?揭示课题磁极与方向。二、探索:磁铁能否指示方向(预设20分钟)1.活动一:条形磁铁能否指示方向材料准备:各组一份,条形磁铁1块,方位纸1张,支架1个(1)分小组发标有东南西北的方位纸,学生进行摆放,教师巡回指导。(2)说明实验要求:将条磁铁支架放在方位纸上,再将条形磁铁放在支架上,轻轻转

28、动,观察静止后磁铁的两端各指什么方向,用打的方法记录活动手册上,依照这样的实验方法做3次。(3)发放条形磁铁和支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第6页的记录表上。(4)分析实验结果,组织学生交流。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讨论:同样的实验重复做几次,有什么好处?(避免实验的偶尔性,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小结:磁铁的一个磁极总是指向南方,另-个磁极总是指向北方。(正常情况下,磁铁的蓝色部分指向南方,红色部分指向北方。)2.活动二:其他形状磁铁能否指示方向材料准备:各组一份,蹄形磁铁或环形磁铁1块,方位纸1张,支架1个过渡:换成蹄形磁铁或环形磁铁,你觉得还是这样吗?(1)出示实验器材:支架

29、,挂线的蹄形磁铁或环形磁铁,方位纸。(2)教师讲解实验器材的组装和实验操作过程。(3)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第7页的记录表上。(4)完成实验,各组整理好实验器材。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1.交流:磁铁的磁极与方向有什么关系?(磁铁总是一个磁极指向南方,另-个磁极指向北方。)2.小结: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3.完成活动手册第7页记录表下的填空内容。我们发现,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磁极叫(北)极,一般是(红)色的;指南的磁极叫(南)极,一般是(蓝)色的。四、拓展:指南针的使用(预设10分钟)1.出示

30、指南针,介绍原理:指南针就是利用磁铁能指示方向的特点制成的。2.分发指南针,学生观察指南针的构造,再进行交流。磁针:确定南极(S)和北极(N) 刻度盘:指引确定其他具体方向 (支架:支持磁针,让它保持水平;外壳:方便携带,保护作用)3.阅读指南针使用说明书,学生根据说明书尝试操作指南针。4.组织学生用指南针到校园里辨别方向,注意安全。【板书设计】4.磁极与方向磁极指示方向指北的磁极:北极(N)指南的磁极:南极(S)指南针做一个指南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磁铁是人类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学生已经知道磁铁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并认

31、识了指南针。他们会发现,条形磁铁指示南北的实验装置实际上就是一个简易的指南针。这种发现会激发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的愿望。本课安排了制作指南针的活动,旨在让学生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与创造意识,并在制作过程中认识磁化现象。【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水浮式指南针的制作相对较为容易一点,其制作过程包括制作磁针、安装磁针、标注方向等。制作完成后,需要检测指南针的效果,并针对制作过程或测试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与科学一年级全册以及二上的难度相比较,这次活动体现了较高难度,既要求学生能有充分的想象力,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调整

32、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变成磁针。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磁铁来磁化钢针,以制成磁针。2能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对磁铁和漂浮物之间的组装方法进行初步设计。3. 能借助指南针确定并标注磁针的南北极。4. 能针对制作过程或检测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参与制作水浮式指南针的活动。2在制作水浮式指南针及其效果检测过程中,表现出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3.能多角度地提出指南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或提出改进意见。4.在研讨中,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33、.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2.通过自制指南针,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的技术和工程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参与制作水浮式指南针。难点:能借助指南针确定并标注磁针的南北极,针对制作过程或检测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教学准备】教师:钢针或缝被针、吹塑纸、条形磁铁、指南针、盛水盘、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10分钟)1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哪些吗?(播放课件)补充:指南针是四大发明之一,它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是没有指南针,航海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引出: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

34、仪器。(回顾磁铁的性质)2.了解指南针的发展历史,描述指南针的工作原理。老师手里就拿着一个现代的指南针,可指南针可并不是打从被发明就长成这样(ppt展示),这是指南针的发展历史。3.介绍水浮式指南针(ppt):早期的水浮式指南针是利用人工传磁获得的磁针穿过轻质的灯草漂浮在水面的方法制成的,你们知道,灯草的作用是什么吗?(可以让原本会沉入水中的磁针漂浮在水面并能够自由转动)任务:我们今天就要用这些材料模仿水浮式指南针,自己来做一个指南针。二、探索(预设25分钟)1分配:四人一小组,每个小组获得一个指南针、一根钢针、一张大小合适,菱形的吹塑纸、一个盛水容器、一块条形磁铁。强调:钢针的头很尖,使用时

35、一定要注意安全。2.制作过程:(1)制作磁针、检验效果:自制的指南针里,哪个材料最难找到呢?(磁针),我们可以利用原本就具备磁性的条形磁铁使钢针获得磁性。教师示范:用条形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一端始终沿着一个方向摩擦,重复摩擦20-30次。并用身边的铁质物品(如铁质铅笔盒、回形针、大头针)试验其是否已经具备磁性。(2)安装磁针:怎样将磁针固定在菱形的吹塑纸上,同学们可以先思考并在活动手册上画出示意图。试着将磁针通过穿针的方法固定在吹塑纸上,考虑有没有其他方法进行固定。学生补充:还可以借助胶水、透明胶等工具进行固定。(3)指示方向:将磁针轻放到水面中央,让它自由旋转,注意不要让磁针与内壁发生碰撞阻碍

36、旋转,多试几次,直到磁针始终指向同一方向。(4)标注磁针的磁极:对照盒式指南针的指向确定磁针的磁极,并在吹塑纸上进行标注。强调:这是一个需要小朋友团结合作、耐心细心的活动,小朋友们要积极参与也要学会谦让。5.试一试:用自制的指南针来确定一下不同位置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活动开始后,教师巡视每一组,对一些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助。三、研讨(预设5分钟)1.今天的指南针完成后,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好可以改进呢,可以怎么改进?2.介绍:自制的指南针除了按照今天的方法之外,还可以怎么做(出示课件:立式、悬挂式、其他水浮式)【板书设计】1.5做一个指南针指南针:利用磁铁指示方向司南:勺尾指南水浮式指南针

37、(灯草作用:漂浮、自由旋转)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知道一块磁铁上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当南极和北极分别靠近铁制物体时,有着相同的表现,即都能吸引物体。而当南极和北极用来指示方向时,有着不同的表现,即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南极始终指示南方,北极始终指示北方。那么,当一块磁铁的磁极与另一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时,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事实上,有的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有时会吸在一起,有时又会相互推开。磁铁和磁铁相互靠近,方式可以是任意的,比如磁极和磁极靠近、磁极和磁铁其他部位靠近等。本课指明了磁极与磁极靠近,以帮助学生充分研究磁极之间

38、的相互作用。用一个磁极去靠近另一个磁极,有4种情况:用N极靠近N极、用N极靠近S极、用S极靠近S极、用S极靠近N极。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呈现两种状况,即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S极和S极相互排斥,N极和N极相互排斥,S极和N极相互吸引,N极和S极相互吸引。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而地磁南极位于地理北极,但并不重合。因此,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也可以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来解释。当一块水平自由转动的磁铁或磁针静止指示南北方向时,如果用另一块磁铁的磁极去靠近,

39、那么它就会失去原来指示南北方向的状态,或是被吸引或是被排斥。【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磁铁的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磁极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2.科学探究目标能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能通过重复实验来收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证据。能初步利用简单的表格、图画来记录和整理证据。能初步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干扰下的磁铁无法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在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表现出耐心、细致的科学态度,能与他人合作。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有关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证据。愿

40、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难点:解释“干扰下的磁铁无法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车、条形磁铁,用白纸包住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塑料支架、线小组:条形磁铁、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小车,条形磁铁,用白纸包住的条形磁铁(在两端分别要做好标记1、标记2),1.出示小车(上面放有条形磁铁),教师用白纸包住的条形磁铁去靠近小车,小车吸过来了。提问:有什么问题想提吗?(预设:小车动

41、起来的原因是什么?白纸里面是什么?)提问:谁能解释?(预设:白纸里面是磁铁、白纸里面是铁)2.用白纸包住的条形磁铁另一端去靠近小车,小车跑开了。提问:有什么问题想提吗?(预设:小车跑开的原因是什么?)提问:谁能解释?(预设:里面是磁铁。如果是铁的话,只能吸过来)3.有同学说,磁铁和磁铁之间有时候会吸引,有时候会排斥。提问:怎样的情况下,磁铁之间会吸引或者排斥?4.揭示课题: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板书)二、探索:磁极间的相互作用(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2根条形磁铁、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两根条形磁铁,提问:两根条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情况?2.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实验

42、现象。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一对蹄形磁铁、一对环形磁铁、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1.学生反馈交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怎样的特点?小结:相同磁极间相互排斥,不同磁极间相互吸引。2.提问:用白纸包住的条形磁铁标记1和2分别是什么?3.条形磁铁磁极间有这样的规律特点,那么其它形状的磁铁也有这样的规律吗?4.出示三套器材:一对蹄形磁铁、一对环形磁铁、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小组选其一进行实验验证。5.全班从不同的实验中,确认磁极相互间作用的规律是一样的:相同磁极间相互排斥,不同磁极间相互吸引。四、拓展:磁铁总是指南北方向吗?(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塑料支架、线、条形磁铁1.出示悬挂式磁铁

43、装置,待其静止后指示南北方向。提问:磁铁一定是指南北方向吗?2.出示另一根条形磁铁,提问:如果把这根条形磁铁放在下面,悬挂的磁铁还会指向南北吗?会如何变化?学生猜测。3.教师演示。学生尝试解释现象。4.小结: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但是当周围出现其他磁铁或铁时,它指示的方向就会出现变化。【板书设计】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铁:指示南北 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磁铁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7课。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磁铁及其主要性质,本课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了解磁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磁铁的相关性质,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

44、家与工程师的工作,认识到科学影响日常生活、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的奥秘。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课前导找身边物体中的磁铁引出本课要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探索,用正确的方法寻找身边物体中磁铁的存在,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与磁铁性质有关系,知道很多信息都是利用磁进行传递:第三部分研讨,结合前面几课的学习总结和整理磁铁的特点,从整理的信息中提出一些后续研究的问题。作为磁铁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要帮助学生梳理磁铁的特点,发现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对磁铁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人们利用磁铁的不同性质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人们利用磁铁能吸引铁、镍等金

45、属材料的性质,制作了磁贴、磁钉、磁性钓鱼玩具等产品;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发明了指南针;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发明了磁悬浮列车等等。这些技术产品,有的直接利用磁铁来工作,比如磁贴;有的则需要通过电磁转化来实现其功能,比如磁记录设备。科学家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研究磁现象,工程师将科学发现转化成技术和产品来满足人们的各种实际需求。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磁铁的用途和性质是有联系的。2.科学探究目标能基于所学知识,提出关于磁铁的感兴趣的研究问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制品,

46、并描述不同磁铁制品所利用的磁铁性质。能通过环形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来猜测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能准确描述磁铁的不同性质。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磁铁及其磁现象的探究表现出兴趣。乐于收集关于磁铁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磁铁制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意识到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体会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磁铁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2.教学难点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与磁铁性质的关系;提出关于磁铁后续要研究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47、班級记录表等。小组:勺子、抽屉安全扣、磁性铅笔盒、钓鱼玩具、铁钉等生活中常见物体(每组1份,要包括有磁铁的物体和没有磁铁的物体),环形磁铁(每组若干)、塑料小棒、指南针,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课前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在家中寻找含有磁铁的物品。2.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磁铁起到了什么作用?(请学生汇报寻找的情况并说一说)3.师课件出示几种常见物品,请同学们一起交流磁铁在物品的什么位置?起到什么作用?(引出课题:磁铁和我们的生活)二、探索(一)生活中常见物体中的磁铁材料准备:各组一份,勺子、磁钉、磁性铅笔盒、飞镖玩具、铁钉、喇叭、黑板擦等1.(出示物品)这些是我们

48、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们分别是什么?它们在使用中用到磁铁了吗?(出现学生不熟悉的物体时,教师做适当的提示。)2讨论:有时我们无法判断是否有磁铁或者有些磁铁可能隐藏在物体内部我们无法分辨时,该怎么办?(出示两种检测方法)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方法一,用铁去检验;方法二,用磁铁去检验。你会选哪种方法?请学生说出选择的理由。预设:学生可能更多会选择方法二,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引导了。教师可以通过反问或者直接利用某一个待检测物体现场演示的方式来与学生共同认证哪一个方法最佳。小结:用方法一最佳。3.活动:找一找、分一分提供刚才出示的物体和任务提示:(1) 每个物体要用正确的方法重复找3次。(减小实验偶然性)

49、(2)每样物体每个角落都要找一找。(3)找到后按“有磁铁的物体”和“没有磁铁的物体”分为两类放入两个篮子中。(4)讨论:有磁铁的物体,磁铁起了什么作用?(学生活动后汇报成果。对于有磁铁的物体,要说明利用了磁铁的什么特点。)4.(出示话筒、手机、电脑、对讲机、扩音器等图片)这些物体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它们里面有磁铁吗?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来判断他们寻找的方法是否正确。温馨提示:小朋友们,尽量不要让磁铁靠近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免影响正常使用哦!(二)磁悬浮列车1.(出示磁悬浮列车图片)你们认识它吗?(学生先说一说,师简单介绍原理)2.(课件出示悬浮磁铁)你们能做出这样的悬浮磁铁塔吗?它们利

50、用了磁铁的什么特点呢?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完成活动。3.它也是悬浮着的。结合悬浮磁铁塔的原理,你能说出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吗?(三)磁记录信息1还有一些物体中有很多“磁铁”微粒,它能记录信息,让我们来认识它们。(出示磁卡、磁带、磁盘图片)2既然这些物体上也有磁,尽管磁很微小,那么它们有没有磁的一些性质呢?一起来检测。(播放微课磁卡有磁性)请同学们也尝试做一做。三、研讨:利用气泡图,整理磁铁知识1.用途(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介绍。)2.性质(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

51、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3)交流汇报(师板书形成气泡图)【板书设计】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我们自己的教学内容指向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这一科学概念。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对身体的整体性观察开启了研究的大门,聚焦部分使用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奔跑的照片,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的身体”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身体具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差异。提出了“关于我们的身体,你知道些什么?”的问题,旨在调动唤醒学生的初始想法,引导学生交流对于身体的已知信息,同时发现学生

52、比较模糊的认知,为深入观察研究我们的身体了解基础,作好铺垫。探索部分安排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对身体外形结构的观察,核心是“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头、颈、躯干和四肢;第二个活动是对身体外形的对称性的观察;第三个活动和第四个活动都是将观察的重点由身体外部引向身体内部,对人体展开了由外部到内部的观察活动,通过手摸、耳听等方法观察并描述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等,激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研讨活动环节的“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观察身体?” “说说观察中的新发现和想研究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观察方法、观察内容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人体秘密的兴趣。拓展环节主要是通过仔细观察人

53、体结构图进一步认识身体内部的一些看不到的器官,及时修正完善自己对身体的认识,掌握更多的信息。【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的情况。3.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够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发现人们身体结构相似,但相貌等方面总会有些不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能够观察和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知道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

54、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2. 教学难点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获得更多的信息以证实自己的观察。【教学准备】学具准备:人体结构拼图。教具准备:班级记录单、人体内部结构围裙、人体结构拼图、听诊器。【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观察:出示动物剪影图片,提问:这些剪影是什么呀?2.引导:再出示人体剪影,再问:这又是什么呢?3.谈话:一年级,我们认识了很多动物,了解了它们的身体结构。那么,关于我们的身体,你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交流,择要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二、探索:观察我们的身体(预设

55、20分钟)(一)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1探索1:观察身体结构(1)引导:请两名同学上来,大家观察他们的身体,说说人的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交流:根据学生讨论,概括出人体四部分并板书:头、颈、躯干、四肢(3)活动:两个同学一组,互相指认这些身体部分。2探索2:研究人体结构拼图。材料准备:人体结构拼图(1)引导:出示用纸板遮挡半边身体图,提问:你们能拼出它的另一半身体吗?(2)活动要求:小心取下另一半身体拼图,小组内讨论摆放。说一说关于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发现。(3)活动:学生领取材料,进行活动。(4)整理材料。(5)交流: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拼图,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拼?你们同意他们的拼法吗?观察

56、一下人体外形左右两边的结构,你有什么发现?(6)观察:如果把右边拼图部分翻过来,像这样,你发现了什么?两个部分会重合在一起,说明我们的身体具有左右对称性,比如,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对称的。你还能说说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吗?3小结: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外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包括了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二)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1.探索3:摸一摸,感觉皮肤下面有什么。(1)提问:我们观察了人的外部结构,那么我们的身体内部又有什么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呢?(2)引导:摸一摸、听一听、看一看都是我们可以观察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先来摸一摸胳膊、手、小腿等部位,

57、感觉皮肤下面有什么?并把手的样子和你的发现画在活动手册上。(3)观察:学生摸一摸、画一画。(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概括:皮肤下面有肌肉、血管、骨骼等部分。2.探索4:听一听,躯干里面有什么。(1)提问:我们生病时,医生经常用听诊器听听我们身体里的声音。你们听到过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吗?材料准备:听诊器(2) 引导:根据学生回答概括。那我们就同桌之间互相听一听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图片出示)(3) 观察: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听一听对方的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可能是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 (4)交流:学生展示本组的观察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三、研讨: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观察身体(预设8分钟)1.提问:刚才

58、我们用了哪几种方法观察身体?(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看、摸、听)2.交流:在观察身体的过程中你还有其他不清楚或者想知道的问题吗?学生交流自己的疑惑或者问题。3.整理学生的疑问:关于身体不能观察到的内部结构。材料准备:人体内部结构围裙(1)引导: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疑问和想研究的问题。老师带来了一条围裙或许可以帮助大家。(带上人体内部结构围裙)(2)观察一下,说说你知道我们身体里还有什么?(只要求学生能知道有心脏、肺部、胃、肠,就行了,其他内部器官不做要求。)4.小结:我们的身体里还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继续深入探究。四、拓展:量一量(预设5分钟)1.引导:除了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我们还可以用量

59、一量的方法来记录我们的身体数据开展对我们身体的研究。2.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并记录。3.交流:请汇报测得有关数据。4.小结:通过测量,我们了解了自己和同学的一些身体信息,还有一些信息请同学们在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完成记录,也可以搜集一下爸爸妈妈的身体信息。五、总结建议:(预设2分钟)1.总结: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相同的部分,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我们的这些长度、重量等等。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的身体外部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我们还发现身体内部有很多器官。2.建议:身体上的秘密可真多,接下去一段时间,我们将围绕我们身体

60、的秘密开展研究,爱动脑、勤思考的同学可以通过和爸爸妈妈交流、阅读关于身体的书籍先行动起来。【板书设计】观察我们的身体 看 头、颈、躯干、四肢摸 对称 听 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通过感官来发现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2课,本科与第3、4课都是基于课程标准在生命科学领域学习内容“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中,低段学习目标要求为“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到二年级为止,在学生成长的若干年中,人体的感觉器官在他们认识事物、感受外界环境变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但学生没有特意去认识自己的而感觉器官。本课重点呈现的是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使

61、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利用眼、耳、鼻、舌、皮肤等的感觉功能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同时他们会发现,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够感知的信息(不能做的事情),综合使用感觉器官能够帮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全面的认识。【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2.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内容。3.科学态度目标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

62、,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理解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2.教学难点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内容。【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器材1份、班级记录表1份、圣女果等纯色水果每人1个、塑料苹果或香蕉1个、多媒体课件。小组:岩石、装有40-50热水的杯子、包子、能播放音乐的音响、盲文版、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63、) 1.谈话:上节课我们观察我们的身体,用眼睛看到了身体和外面的器官,用手上的皮肤触摸到了骨骼和肌肉,用耳朵听到了身体里器官发出的声音,对我们的身体有了很多了解。生活中我们也用嘴巴中的舌头来品尝美味,用鼻子闻各种气味。2.引导:我们用来观察的眼、耳、口、鼻、皮肤这些身体器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感觉器官,简称感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3.揭题: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感官来发现(板书课题:通过感官来发现)。二、探索:认识感官及作用(预设10分钟)(一)探索1:交流。我们的感官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1.出示物体(建议是水果等可以食用的纯色物体),提问:你看到了什么?2.交流:引导学

64、生交流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视觉信息。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眼睛了解了这个物体的视觉信息。4.观察:接下去再请同学们再用其他感官了解这个物体的更多信息。耳听:音量、音高、音色、舒适度等听觉信息;舌尝:酸、甜、苦、辣、咸、涩等味觉信息;鼻嗅:香、臭、刺激等嗅觉信息;皮肤触摸:冷热(温度)、软硬、粗糙光滑、轻重等触觉信息等;5.交流:引导学生准备的表达通过不同器官获得的不同信息,并学会较正确的表达,初步区分“事实”和“想象”。6.总结:我们通过不同的器官获得了不同的信息,每种感官都能感知它能收集到信息。其中眼睛帮助我们获得视觉信息、耳朵获得听觉信息、鼻子获得嗅觉信息、舌头获得味觉信息、皮肤获得触

65、觉信息。(二)探索2:看图片1.活动:把活动手册翻到13页,请同学们仔细看左边的四个物体,把看到的主要信息记录下来,看不清可以参考书本28页。2.交流:(引导学生对观察中的事实和想象做出区分)(1)我们从每一幅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摘录词汇);(2)看着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板书摘录词汇);3.小结:我们要学会区分观察到的信息和因为观察想到的信息。(三)探索3:多感官观察物品1.活动:(下发或者请每小组X号同学领取材料)请同学们用五种感官观察物品,再次用词汇在活动手册上记录我们的发现;2.交流:请同学们说说用感官观察发现了什么?(教师板书摘录词汇);3.小结:我们通过多种感官发现了

66、这些物品更多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辨别物品。三、研讨:(一)研讨1:不同器官获得不同的信息。1.交流:比较探索2和探索3活动中只用眼睛看和使用五种感官所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2.活动:请你猜一猜。教师提供1个新的常见物品或者塑料水果等。(1)请1小组描述只用眼睛看到的物品信息,请同学猜一猜;(2)再请1小组描述五种感官所获得的信息,再请同学猜一猜;也可以换其他物品猜一猜。3.小结:只用眼睛观察到的信息很多,用五种感官所获得的信息更多了。(二)研讨2:不同感官的作用。1.交流:我们能分别说说眼、耳、鼻、舌和皮肤的作用吗?2.小结: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够感知的信息,但对于其他信息无能为力

67、,只有多种感官一起观察事物,才能得到这个事物的具体信息,从而更加接近事实。四、拓展:1.提问: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的人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2.活动:(下发盲文板每小组1块)请同学们摸一摸,猜一猜这是什么?2.交流:这是盲文,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 民币右下角就有盲文,它将代表0的三个圆点连接起来,变成一个拐弯符号“”。1元、2元、5元、10元券在正面左下角分别加印1个、2个(竖列)、2个(斜列)、4个小黑点;50元、100元券在正面右下角分别加印5个、7个小黑点。这些小黑点错综排列,仔细触摸,可感觉微微凸起,盲人通过触摸黑点多少及

68、分布便可区分面值。4.交流: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盲道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中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但事实上因在百姓中间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国内城市大规模的盲道建设对盲人行路并未产生很大帮助。助听器帮助听力不好的人正常听到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听障人士在没有佩戴助听器的状况下,对很多声音都没有反应,比如:听不到开水烧开的警报声、听不到马路上车

69、辆过往的声音等等。这些状况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对于小孩子和年迈的老人,所有就有了助听器的发明。从喇叭形助听器、电子助听器、晶体管助听器、全数字助听器,助听器越来越小,越来越实用,很好的帮助了听了不好的人们。5.小结:视力障碍给阅读、行走带来了不便,盲文帮助了阅读、盲文帮助盲人行走;听力障碍给倾听带来了不便,助听器来帮助倾听;生活中还有一些身体障碍的人,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坚强的生活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用各种技术在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努力使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五、总结建议:1.总结: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可以获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受

70、,帮助我们感知周围世界,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运用多种感官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事物信息。各种技术发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获得信息,也可以帮助改善残障人士因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困扰。2.建议:课外了解更多帮助我们感知事物的各种设施设备,了解我们生活中为方便感觉器官障碍而创造设置的一些技术发明设施设备。【板书设计】1.通过感官来发现 眼 视觉信息 耳 听觉信息 感觉器官 舌 味觉信息鼻 嗅觉信息皮肤 触觉信息班级记录单物品从图片中看到的通过看想到的用感官感受到的资料附件:盲文由来六点盲文的发明者是:路易布莱尔(Louis Braille),也有人翻译为刘易斯布莱叶。他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国

71、一个贫苦的马具匠家里,他3岁时玩弄工具时不慎失手,刺伤了一只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只眼睛,以致双目失明。布莱叶的父母没有放弃对这个盲孩子的培养。父亲在木板上用钉子组成字母,教他认字,后又送他到村里的小学读书。布莱叶学习既刻苦又聪明,深受老师和校长的喜爱。1819年,布莱叶被送进巴黎皇家盲人学校。盲生的课本,用放大的凸版的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来很慢,书写更困难,而且课本的数量很少,大部分课程靠口授。布莱叶学习刻苦、成绩好、求知欲强,但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他由此意识到,必须创造一种容易摸读和书写的盲文,才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1821年,有一天学校校长请来退休海军军官查尔斯巴比埃,给学生

72、们讲授和示范一种“发音”法,或叫“夜间书写”法符号,它是一种用两行各6个凸点的符号来表示各种音标的方法, 是专为夜间作战时传递命令和加强联络而创造的。年仅12岁的布莱叶听完这个报告后,激动地对巴比埃说:“以凸点代替线条的方法肯定可以创造新的盲文”此后,布莱叶专心致志地研究这种盲文:究竟需要多少凸点为最佳?怎样编排字母和其他符号?用什么样的写字工具?点距应多大1824年,刚满15周岁的布莱叶从人的体形受到启发。他想,每个人都有两个肩膀、两臂和两个膝盖,在这些部位上若各加上一个凸点,不就成了放大了的6个凸点了吗?多么有意思的6个点啊!经过一番精心安排,一套以不同方式排列、有规律可循的法语字母方案拟

73、定出来了。6个凸点,加上空白,共有64个变化。1829年,布莱叶在原方案基础上加入了数学符号和音乐符号。他把这个方案首次向皇家盲人学校全体师生宣读,要求校领导予以审查和推广。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布莱叶盲文读物。但是,布莱叶的6点制盲文遭到校领导的反对,他们坚持延用原来的盲文,不准布莱叶在学校传授和使用他的盲文。布莱叶又把修改后的盲文方案提交给法国学术研究院的教授们,请他们评价,但得到的回答仍是否定。布莱叶从盲人学校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他曾担任过代数、几何、史地和音乐的教学工作。尽管他工作繁重,健康状况不佳,又遭遇很大挫折,但他并不气馁。由于他的盲文具有很大的 优越性,

74、既便于摸读,又便于书写,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校里不准学,他们就在校外偷偷地跟布莱叶学,并义务为他作宣传。1851年12月,这位年轻的发明家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就在他去世的前几天,他的一个女学生在一次盛大的音乐会上演奏钢琴。这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对音乐皇冠上的明珠钢琴,竟有如此娴熟的演奏技巧,令观众大为惊叹!他们纷纷要求她介绍学习钢琴的经过,并传阅搁在钢琴上的盲文乐谱。而这位女学生则将自己的成就完全归功于老师布莱叶,她把他怎样创造盲文,又怎样耐心地教她,以及这种盲文至今尚未被学校当局所采用的情况一一讲了出来,大家深受感动。第二天,巴黎报纸上详细登载了这则消息。巴黎皇家盲人学校在社会舆论压力之下

75、,不得不采用了布莱叶的盲文。1852年1月,消息传到布莱叶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为自己的辛勤劳动成果终于被承认而感到欣慰。不久,他即去世,年仅43岁。成为公认布莱叶逝世后,他发明的6点制盲文逐渐为世人承认。1887年,布莱叶的盲文被国际公认为正式盲文。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创造者,1895年,人们将他的姓布莱叶,作为盲文的国际通用名称。a/1 b/2 c/3 d/4 e/5 f/6 g/7 h/8 i/9 j/0 观察与比较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观察与比较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3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本课是让学生

76、在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与比较,分析被观察事物的诸多特征,建立与观察事实的匹配程度,从而依据匹配的程度做出事物名称判断,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全面的描述。聚焦部分让学生对类似的图片进行观察比较,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渗透了有序观察和比较,才能让比较更细致。利用感觉器官,我们能够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探索部分安排了4个活动,旨在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找出被观察事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前两个活动“找不同”和“听声辨物”是学生利用单一的感官进行观察的活动,后两个活动“给不同浓度的溶液排序”和“挑选仿真水果”是以阶梯渗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同时运用多种感

77、官进行比较。研讨部分“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和“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这两个问题注重学生对之前活动的整理和体悟,以及认识多种感官来观察比较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特征及其变化。发现通过训练,可以让感觉器官更加灵敏和准确。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3.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如实表发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体会到感觉器官的作用,爱护自己的感官。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创造性地尝试不同的方法和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教学重

78、难点】1. 教学重点能对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体会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更精准、更安全地进行比较。【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感官图片,水果和仿真水果若干,塑料桶1只,绒毛玩具1个,钥匙1串,玻璃弹珠1颗,大石头1块,学生实验用具一套。学生:每组两块不同的橡皮,各组3杯标有序号的酱油溶液,活动手册,卡片,双面胶。【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准备不同的两块橡皮,先分发其中一块。1.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眼、耳、口、鼻、皮肤这些感觉器官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发现物体的特征。让我们一起用这些感官观察(出示橡皮图片和实

79、物)这块橡皮,发现了什么?2.观察:(分发另一块橡皮)让我们观察比较两块橡皮,有什么发现?3.交流:用什么方法观察发现了什么不同之处? 4.揭题:利用感觉器官,我们能够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观察与比较。(板书课题:观察与比较)二、探索:观察与比较(预设25分钟)(一)探索1:找不同。材料准备:“找茬”图片1.观察:请仔细观察比较大屏幕上的两张图片,你能找出几个不同点。2.交流:我发现什么地方的物体什么不同?3.小结:通过用眼睛看的方法进行观察比较,我们发现这两张图片上的物体有些颜色不同、有些形状不同、有些大小不同等特点。(二)探索2:听声辨物材料准备:塑料桶1

80、只,绒毛玩具1个,钥匙1串,玻璃弹珠1颗,大石头1块1.谈话:用耳朵听的方法能不能观察比较出物体的特点呢?这里准备了一些物体(可以不出示具体物体),请同学们把眼睛闭起来,趴在桌上,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一个一个扔进塑料桶,请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品被扔进了桶里,并说明理由。2.观察:仔细倾听观察,默记顺序,想好判断理由。3.交流: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4.重复观察交流:再次倾听观察交流。5.演示交流:你倾听观察对了吗?6.小结:通过用耳听听的方法进行观察比较,我们发现许多物体扔到桶里发出的声音有许多不同。(三)探索3:观察排序材料准备:各组3杯标有序号的酱油溶液,活动手册1.谈话:(出示材料)这3

81、杯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了不同量的酱油,请按照颜色深浅排序,记录在活动手册14页中。2.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排序?提醒闻的方法和品尝的注意点,(强调:做实验一般是不允许品尝的,在能确保安全卫生的情况,并且做到人手有一个品尝杯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可以建议学生滴少量液体在手中,摸一摸。3.观察:领取材料,仔细观察,用不同方法排序并记录。4.交流:整理材料后请代表小组(可以是材料整理好的小组)交流汇报,说明理由,展示记录。5.小结:通过用眼观察、用鼻闻、(用口尝、用皮肤接触)等方法进行观察比较,我们发现物体的许多不同。(三)探索4:挑仿真水果材料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水果和仿真水果等1.谈话:这里有一些水

82、果,其中有一些是仿真水果,你有什么方法能把它找出来?2.讨论:能用哪些方法?由难到易先用什么方法?3.交流: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摸用手掂用手捏用嘴尝等。4.实验:先集体看,再请小组闻,摸,掂,捏等,不建议用嘴巴尝。5.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得到什么证据来判断的。6.小结:通过用眼观察、用鼻闻、用皮肤接触、(用口尝)等方法进行观察比较,获得的证据,找出了仿真水果。三、研讨:总结归纳(预设6分钟)(一)研讨1:感官观察的内容1.谈话:通过探索活动(展示几组活动),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观察比较?2.交流:梳理出通过眼、耳、鼻、舌、手(皮肤)等获得的各种信息。3.小结:运用感官,我

83、们可以在物体的许多方面进行观察,通过比较获得更多的信息。(二)研讨2:多感官观察的好处1.谈话:运用一种感官观察,并通过比较获得的信息和运用多种感官管哈,通过比较获得的信息,有什么区别?2.交流:可以根据挑仿真水果的活动进行交流3.小结: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比较,我们获得了更多的证据信息,能让我们在对事物的观察判断上更准确。四、拓展:皮肤感觉测试卡(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每小组皮肤测试卡1个,每个学生两张卡片,1组一个双面胶1.谈话:皮肤是我们很重要的感觉器官,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度是不同的,哪里的皮肤感觉最灵敏呢?老师这里有一个皮肤感觉测试卡,你想试试吗?2.探索:这个“皮肤感觉测试卡”怎

84、么做呢?(下发材料,每小组一个“皮肤感觉测试卡”观察。)3.交流:请同学介绍“皮肤感觉测试卡”的制作方法,教师补充要点和注意事项,强调轻轻触碰。4.制作测试: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测试,完成活动手册记录15页。5.交流:谈谈通过各个触碰部位的感觉。6.小结:皮肤表面散布着触点,触点的大小不尽相同,分布不规则,一般情况下指腹(手掌)最多,其次是头部(脸部),背部和小腿最少,所以指腹(手掌)和头部(脸部)的触觉最灵敏,而小腿和背部的触觉则比较迟钝。若用纤细的毛轻触皮肤表面时,只有当某些特殊的点被触及时,才能引起触觉。【板书设计】观察与比较 颜色 声音 气味 味道 温度形状 (响、沉等) (香、臭、无味等

85、)酸、甜、苦等)轻重大小 粗糙程度 粗细 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测试反应快慢是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第四课,是在认识身体的结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通过游戏、记录、比较,发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需要通过感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人体会对周围变化做出反应,反应速度还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在学生生活中,很多的游戏活动都是建立在人体条件反射的生理基础上的。在游戏中,感觉器官接收信息,通过神经将信息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反馈后,神经将信号传递给指定的身体部位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此过程中,感觉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将围绕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展开

86、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感觉器宫在接收游戏信息后,身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反复训练可以缩短这个时间。本节课中,学生将开展抓尺子的游戏,通过记录抓住尺子的次数,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通过记录抓尺子的位置信息,比较出反复练习后反应速度的提升。本节课学生将初步尝试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长时间、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身体的反应的速度。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3.科学态度目标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

87、【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2.教学难点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教学准备】反应速度尺、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预设2分钟)1.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2.你是用哪些方法把仿真水果从新鲜水果中挑出来的?二、聚焦(预设6分钟)1. 邀请同学们玩一个游戏翻拍手。2.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游戏方法(规则)。3. 课件出示游戏说明。4. 两人一组玩游戏,并想一想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5. 汇报:活动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我与小伙伴比,谁更快?三、探索(预设22分钟)(有的小朋友觉得自己更快,可是对手

88、不服气,所以我们需要接着做“抓尺子”游戏,用记录、数据分析的方法,做进一步的测试、比较)1.过渡:到底谁更快一点好像说不清,让我们再来玩一玩、比一比。这回玩的游戏叫做“抓尺子”。2.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游戏方法。3.课件出示游戏规则。4.游戏:(1)两人一组玩游戏,并做好活动手册上的记录。(2)先进行比谁能抓住尺子,记录次数。(3)同样抓住了尺子,谁的反应更快一些?比一比谁的分数多。5. 交流:(1)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2)在正式比赛中,谁的得分更多。四、研讨(预设10分钟)1. 想一想:玩“抓尺子”游戏中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2. 说一说:要提高游戏得分有什么好方法(游戏窍门是什么 )?3.

89、 课件出示某同学的记录图,说说有什么发现。4. 小结:玩尺子游戏中我们用到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不断反复地玩“抓尺子”游戏,我的速度有所提升。发现生长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自己身体的生长加以关注。从出生到进入小学,学生经历了一个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变化很大;从小学入学到小学毕业又要经历六年时间,这段时间学生的身体变化也会十明显。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健康生活的意识也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内逐步养成。因此,二年级的学生面对自己身体的生长,既要能够看到之前的发展,也要能够为今后的生长做出必要的准备。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做的活动主要是一起回顾二年级以前的身

90、体生长,让学生通过寻找自己从小到大生长发育的痕迹(如:小时候的衣服、照片、生长记录和家长的回忆等都,都可以是学生要收集的信息),列举各种事实来说明自己身体的变化,其中会涉及身高、体重、牙齿、力量等方面。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均为学生对生长变化的回顾,这将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意识的起点,也将为学生在高年级进一步了解身体生长发育的问题积累经验和认识。【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人的身体是由各个不同的器官组成的。使学生认识到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长。2.科学探究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3.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够如实讲述自己的身体变化。学生能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自己的身体

91、变化。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能够关心自己和他人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学生能够感受到家长对自已健康成长的那种期待。【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识到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长。2.教学难点学会能够从不同角度证明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班主任了解是否有学生父母离异或早亡的情况;收集几张班中孩子小时候的照片(从出生到小学一年级均可)、体重与身高测量仪器(或最近一次体检的身高与体重数据)。学生准备:能够证明自己长大的照片、衣服、用具、生长记录表等物品。(小提示:衣服建议学生带一件最具有代表性的衣服即可,因为过多的衣服会导致教学难以组织;照片可以请家长代发电子版

92、照片,方便展示;身体发育记录这种资料可能不多,建议学生将信息记录下来,带到课上即可,不必将原件带来,以免丢失损坏;其他各种资料可以让学生多样化收集,如果家长能够协助孩子收集信息就更好了。)【教学过程】一、导入(预设3分钟)1.游戏:猜猜他(她)是谁?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几个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是班中的哪位同学?(也可以用PPT中的照片)2.过渡:“为什么我们很难猜对?因为我们的身体和小时候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引出课题。二、聚焦(预设5分钟)1.教师讲述:我们出生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学会走路、说话,并且在不断生长。2.提问:“你注意过自己的身体变化吗?”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93、说一说具体事例,如:衣服(以前的衣服穿不着了);身高(坐火车要买票了)(如果上一节课时间多余,此环节可以提前在上节课进行。这样,教师就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准备物品的建议,布置学生带好衣服、照片和记录单等。)三、探索(预设20分钟)1.教师提问: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1)组内交流:学生将课前准备的照片、衣服、用具、生长记录表等物品一一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说一说:“这是我以前的,现在我,这说明我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2)全班交流:教师邀请一两个小组介绍一下自己组内的同学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教师要留意倾

94、听学生在准备这些资料时,家长是否表达出对此事的关心,有可能家长为此说的而一些话就是在表达对孩子生长的回顾和期盼。对家长的这种表达要充分利用,因为其中的关心都是基于“健康成长”意愿的。)3.教师组织学生计算:我们的体重和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填写在活动手册第17页。(在此活动中,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出生时”的数据,可以使用书本上提示的新生儿和二年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平均数据,如: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000克左右,身长在50厘米左右;如果学生不知道“现在”的身高与体重数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直接测量或采用最近一次体检的身高与体重数据;如果学生不会计算“增加了多少”,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计算或提供计算

95、器帮助学生。)4.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生长变化吗?(1)提问:我们身体的这些变化,是隔一段时间生长变化一下?还是每天都在生长变化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教师出示指甲、头发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大概几天前剪了指甲了?大概多久会剪一次头发?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指甲和头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吗?(在讨论身体指甲、头发的生长时,不必纠结于精准的时间和长度,更多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部分在每天发生着变化。)四、研讨(预设7分钟)1.教师提问:我们的生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2.组织学生先在组内说一说,再向全班介绍。(“我们的生长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师要在各个环节引导学生

96、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发现自己的生长变化,如:可以引导学生从身体力量、记忆力、反应速度、学习能力等不同方面提出,但要注意让学生用证据说话。)五、拓展(预设5分钟)1.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听家长讲一个(或写一写)有关我们成长的小故事(对孩子成长的希望),下节课再讲给其他同学听。(本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对自已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期待,为下一节课学生对未来键康成长的期盼做准备。)2.出示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调查长辈、哥哥、姐姐在12岁(六年级)时的身高和体重数据。(本活动是为第6课准备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有依据地预测自己六年级时的身高、体重。这里的长辈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哥哥和姐姐可以是有

97、血缘关系的人,也可以是学校六年级的学长。)【板书设计】发现生长证明我们的身体在生长:衣服、照片、生长记录表、牙齿体重、身高指甲、头发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在不断地生长。身体的“时间胶囊”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姜敏杰【教材简析】身体的“时间胶囊”这个活动,就像是学生的“成人礼”,有着一种仪式感。学生将写有对自己生长期待的记录单封装起来,装在一个叫作“时间胶囊”的容器中。期待四年后的再一次打开。而在这四年中,学生将努力健康地成长。在本节课中,学生将有机会根据目前自身的发育信息,并结合长辈或者哥哥、姐姐的成长信息。为自己在6年级毕业时的身体状况做出预测。学生将这些预测写下来,封装起来,等

98、待四年后打开,与自已那时真实的身体状况相比对,回顾并评价自己这段时间的生长。第5和第6课尽管在课程标准的内容上没有其体要求,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健康生活的意识培养,需要的是伴随成长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绝不是面对终结的悔过。所以,在低年级阶段安排这个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在高年级阶段经历一个认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抓住这个阶段施以影响,在6年级时,我们将会再有一次回顺和展望的机会。我们希望学生的健康意识是来自“对以往生活的回顾,对未来生活的企划”。【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不断地生长。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对长辈,哥哥姐姐们身体生长情况的了解,推测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情况

99、。3.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关心自己和他人,理解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录目前自己的身体信息,推测未来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情况。2.教学难点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理解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生长信息记录单、软尺。教师准备:能够封装全体学生“生长信息记录单”的容器、多媒体课件、身高体重秤。【教学过程】一、导入和聚焦(预设6分钟)1.观看动画片时间胶囊,激发学生制作“时间胶囊”的兴趣。2.出示我们身体的图片,引出课题身体的“时间胶囊”。3

100、.出示一个我们的“时间胶囊”容器,引起学生共鸣。思考:我们的“时间胶囊”中要存储什么?二、探索(预设22分钟)提问:在这个时间胶囊我们需要记录哪些信息?(一)现在信息的收集1.收集学生前面课堂中,对身高、体重、臂展、腿长、脚长等信息的收集。(提供测量工具)2.开展开放的信息收集,如力量、速度等方面信息。(有条件的可开展,并提供测量工具)3.补充完善学生活动手册“时间胶囊”记录单,并展示。(二)未来信息的推测1.提问:六年级时,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呢?2.出示六年级学生身体情况的图片供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也可回忆身边的哥哥、姐姐或长辈的身体变化情况。推测自己四年后身体的变化情况。3.全班交流各自的

101、推测,说说你的理由。并完善自己的身体信息记录单中的未来部分。(教师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生长发育提出建议。)4.教师总结,同学们对自己未来的身体信息的期望都很好,但是我们要达成这样的希望,我们平时要加强身体的锻炼。四、研讨(预设7分钟)1.过渡:每个同学都完成了自己身体的“时间胶囊”记录单。2.提问: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才能让身体健康地成长?让学生自由发表,并说明自己的理由。3.小结: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健康,保护身体不受伤害,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健康地成长。五、仪式(预设5分钟)1.组织开展让学生列队将“时间胶囊”记录单装箱、封闭保存的小仪式。2.提醒学生四年后才能开启这个“时间胶囊”。【板书设计】身体的“时间胶囊” 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