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祁阳县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 文(试题卷)(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 李智福 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
2、命题。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正是此意。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
3、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平实的常识之语即“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当时农学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孟子云:“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
4、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恰恰是反对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天下之物的价值本应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不可以“同价”贾之,如若以“同价”来买不同之物,必然会造成良莠不齐,以次充好。若这种“比而同之”的思想上升至社会政治领域就必然会造成天下大乱。在孟子看来,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由“劳心者”与“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的社会。“劳心者”从事治理、组织和教化之事,是“食税者”,古代圣贤如后稷、尧、禹等都属于这类人;“劳力者”从事生产劳动,包括耕作、做工和经商,他们要“上税”,为“
5、劳心者”提供衣食之资。可见,孟子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一常识之语目的在于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二者不可同,不能同,不必同,亦无高下之分。在那个战乱频仍、世道窳败的战国之世,他们发现的是不同的症结,因此对“君臣佐使”的调配,亦大不同。唯其不同,才证明了思想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二子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以孟子对人性之善的信念补庄子的自然天性论,以免人性的沉沦、堕落和虚无;以庄子“万物一齐”之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补孟子哲学所许诺人生之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以避免人生的异化、僵化、道学化。 (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07月27日
6、第16版,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虽然承认“万物不齐”,但是,万物的存在都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因而他又认为,“以道观之,万物一齐”,无所谓贵贱短长。 B庄子的“万物一齐”是因“不齐”而走向“齐”。“齐其不齐”和“不齐而齐”正是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的思想基础。 C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体现了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 D庄子的“齐物论”是对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初始图景的呼唤和向往,渗透了一种诗人的乡愁意识和一种哲人的批判精神。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7、 A孟子认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一种客观常识,天地万物本来就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 B孟子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君民同耕”的农家学派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而且会造成天下大乱。 C孟子认为天下之物的价值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价格不一样;“劳心者”和“劳力者”从事不同的工作,他们的社会职责也不尽相同。 D由于存在社会分工是必然和合理的,一个正常的社会应由“劳心者”和“劳力者”两个阶层组成,所以,孟子得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结论。3. 根据原文内容,下来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对世道人生的关怀方式和观
8、照态度的迥然不同,庄子和孟子对“物之齐否”的观点和态度迥然不同,庄子持“万物一齐”,孟子持“物之不齐”。 B庄子“万物一齐”的处世态度可以把生命从高下之分的利益焦灼中解放出来;孟子“物之不齐”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等级制度,为阶级剥削提供了借口。 C庄子自在的、诗意的、艺术的觉悟精神使人沉沦、堕落和虚无;孟子宣扬的人生过于沉重的负担、责任和义务,则导致人生的异化、僵化和道学化。 D庄子的“万物一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具有朴素的平等思想;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目的是建立有序合理的社会秩序。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9、成47题。 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少好学,励精不倦。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礼,并通大义。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余人。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朱悟者,皆发明之。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 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疑踬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汩其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公正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
10、,高祖大钦重之。及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俄而帝幸其第,诏不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安生曰:“黄帝尚有阪泉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曰:“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荧。”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称是。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敕所在供给。至
11、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宣政元年,拜露门博士、下大夫,时年八十余。寻致仕,卒于家。 (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丽骤问之 B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C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末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 D. 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
12、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两骤问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熊安生年少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起初跟随陈达学习“春秋三传”,又跟着房虬学习周礼;后来师从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些年。 B北周朝廷推行周
13、礼的学说,公卿以下官员多研习周礼,但积累下来了几十个没有弄懂的疑难问题,一时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C 尹公正对熊安生渊博的学识深为叹服,他从北齐回到北周后,向高祖详细报告了熊安生的情况,高祖对熊安生大为钦佩推重。 D北周高祖尊儒重道,对没有早一点离开战场来看望熊安生感到很愧疚,熊安生认为即便是黄帝也会忙于战事,更何况高祖是在替天行道。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5分) (2) 俄而帝幸其第,诏不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乱 后辛 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
14、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注释】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虚壁:空荡荡的四壁。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 你认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联系全诗,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进行简要的解说。(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 ”从侧面写出洞箫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2)爱莲说中的 “ , ” 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
15、靡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吉之刀 安石榴谷子和糜子是堂兄弟,搭伙进山发财。想要发山里财的人,无非四个路子:沙金子,追棒槌,打茸角,割大烟。这的确是来钱的买卖,弄好了一朝暴富。而实际上却是个万难的事情。不要说不容易得,再说,就是得了,也万难带出山来。发财梦十个九成空。先说鹿茸角,俗话说鹿“脑袋顶着金钱桌子,屁股蛋子是肉案
16、子”浑身是宝。打茸角在春季,万物复苏。鹿本来不是个有牙爪的东西,可是保不齐你盯住鹿的时候,老虎,黑瞎子却早盯上你了。所谓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啊。追棒槌的人多了去了,你看过几个真的挖到了稀世宝参。在深山老林里偷种大烟,躲开了官家,可是树敌更多。野猪来糟蹋,胡子来掠夺,还有个莫测的年头作怪,弄不好血本全亏。那么沙金子呢?不得,风餐露宿毁了身体,得了,同伙眼红心热,祸起萧墙,互相残杀,金子最终还是丢在大山里了。谷子和糜子是堂兄弟。两个人十进十出大兴安岭,十年时间两手空空。这是他们第十一次进山。照例他们在山脚下的小庙拜了山神,发了誓言: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两个人进山走了七七四十九天,苍天眷顾,这一次终于得
17、了。他们追到一个人参娃娃。两个人因为梦想成真而喜出望外,赶紧星夜兼程往山外奔。又走了六七四十二天,刚好翻过一座山的阳坡。有几块岩石裸露出来,暖暖的太阳烘得石面滚烫,二人美美地蜷在上面睡着了。谷子一身燥热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地捆在岩石上。糜子说,谷子哥,是兄弟对你不起了,你有啥话就说吧。谷子哭了。谷子说没什么可说的,说也没用,你给哥弄点水吧,我不想当渴死鬼。糜子就去给他找水。糜子去了,谷子就哭得更惨了,哭了一阵子,谷子想哭也没用,想辙吧,闭上眼睛假寐。糜子回来了,看到谷子睡了,就摇醒他,纳闷:你怎么还能睡着呢?谷子说,是这样,刚才我哭呢,突然一股青烟,地里冒出个一尺高的小老头来。他说你哭
18、啥?我说我弟弟要杀了我。他说杀就杀呗。我说为什么?他说,上辈子是你杀了你这个糜子弟弟,这辈子当然轮到他杀你了。你也别委屈,下辈子又轮到你杀他了。我说,我没杀糜子弟。小老头嘿嘿笑了说,你不承认也没用,我有证据。你看到那个鹰嘴状的岩石了没有?它底下有个空隙,那里藏着你上辈子杀糜子用的刀呢!那里风干,刀还没烂完呢。我说你拿来我看,小老头说我才没那闲工夫呢。一冒烟,小老头又钻回地里了。听到这儿,糜子已经一脸的迷惑与恐惧。糜子奔到鹰嘴石下,不一会儿拿回一把烂掉了木柄生满了锈迹的刀。糜子一脸汗水问谷子:你啥意思?谷子说,要杀就杀吧,反正下辈子我再杀你。糜子扑通跪下了,求天求地又求谷子饶恕。两个人最后七天相
19、扶相持走出了大山,卖了人参娃娃,各自娶妻生子,成了殷实的大户人家。好多年之后,谷子给老婆讲了这个故事,老婆说,真有小老头?谷子哈哈大笑,瞎掰!那刀是我有一次进山带的刀中的一把,木把劈了,那刀刀身长,没有木把没法用。当时正好走到那儿,就顺手插岩缝里了。后来有几次进山出山没走这条路,走这条路时又忘了这个事儿,刀就一直没取。恰恰的老天助我,最后一次全用上了。谷子停了一会儿又说,按说呢,每次进山出山都是和糜子在一起,他知道这件事,可是彼时必是贪心蒙了明眼了,他竟然没有想起这个事儿。老婆听了这个故事半天没吱声,好一会儿后,抬眼望着他,流露出敬畏的神情,娇声说,老爷真是仁义,糜子这样对你,你现在对他也没一
20、个不好。谷子沉默着,像是没听见老婆说什么。其实,谷子什么都听见了,只是心里想:在岩石上,我是睡得太实了。如果我先醒来,被五花大绑的人就是糜子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10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开篇对“沙金子,追棒槌,打茸角,割大烟”这四种进山发财之道的介绍有着极强的地域特色。 B小说中写到谷子的老婆听了谷子的话“半天没吱声”“流露出敬畏的神情”,说明老婆对谷子极其敬佩。 C小说中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如拜山神,讲生死轮回,冤冤相报,循环不尽。这种思想倾向应该予以批判。 D小说的结尾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整篇小说因为最后一
21、段的情节而奇峰突起,意犹未尽,使小说更加精彩。 E小说中兄弟二人最后一起走出大山,卖掉人参,各自娶妻生子,成了大户人家, 说明他们言归于好,再无隔阂。(2) 小说中糜子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3) 小说以“吉之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 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请结合作品内容 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生梦不醒,红楼解味人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
22、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
23、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
24、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
25、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
26、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
27、家中神采焕然。 周汝昌少年时期便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进入南开中学后,即研习宋词。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创作深得胡适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使周汝昌成为学界“红人”,也使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B周汝昌研究红学的许多观点深受“大拿”的影响,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湖而死”等,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C周汝昌认为,“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要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
28、“红学”研究方法虽得到一致认可,但他得出的结论却一直饱受争议。 E周汝昌多才多艺、勤学善思又特立独行。研究红学,他一旦投身期间便矢志不渝,虽毁誉参半,但终难否认其红学泰斗的地位。(2)结合全文,谈谈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6分) (3)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4)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借鉴?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日本安倍政府
29、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_的那一天。 时间真如_,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两百来天了。 A休戚与共东山再起另眼相看白驹过隙 B休戚相关死灰复燃刮目相看行云流水 C休戚与共死灰复燃刮目相看白驹过隙 D休戚相关东山再起另眼相看行云流水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人点,以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B四部门联合通告指出,司法机关对2014年12月1日前自动投案的在
30、逃境外经济犯罪人员,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C新世纪以来,我国少儿出版市场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已成为我国出版业增速最快、效益最好的行业。 D. 9月份以来,该省三家通讯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把用户彩铃变成商业广告的侵权行为,引起不少消费者投诉不满。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 , , 。 。 ,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古老优雅的汉
31、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的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又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 A. B. C. D. 16、根据语境,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整个语段语意完整连贯。(6分,每空2分)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 ;是珠落玉盘的琵琶, ;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李白的杯中酒, ;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万国瞩目的四库全书17、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1)下面图表内容反映出的现象是: (不出现具体数据)。(3分)(
32、2)针对以上现象,请从一个角度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林丹和李宗伟,一个是金牌拿到手软,光世界冠军就有将近20个的金满贯得主;一个却是穷其一生可能也无法实现世界冠军梦的“千年老二”。 我们会记得林丹夺冠后的疯狂庆祝,也有不少人忘不了李宗伟落寞的身影。有网友说,若没有李宗伟,林丹纵然再强,也无法被激发出最好的自己,观众也就不能欣赏到如此跌宕、酣畅的比赛。而林丹说:“你们除了看到我以外,也应该看到我的对手李宗伟,我不觉得他是失败的。他通过努力让很多人也认可他,我觉得这就足够了。金牌只是一种标准,不能够代表所有。
33、有时我也会向李宗伟学习,我会想他输给了我这么多次重要比赛,为什么还能够放下一切,继续跟我再拼下一次比赛?李宗伟在接受采访时说:“其实冠军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了,我想的是接下来看能不能再多打两年,慢慢享受羽毛球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祁阳县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 文(参考答案)1. B(见段,庄子承认“万物不齐”,主张“不齐而齐”。“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是章太炎对齐物论的阐释,他对“齐其不齐”持否定态度,对庄子“不齐而齐”大加赞赏。文中说章太炎的话“正是此意”,“此意”紧承上句加
34、以理解。)2. D(因果关系倒置,孟子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为了证明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3C(片面强调消极影响,与原文意思不符,过于绝对。见段,“二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实现了互诤互补。”)4(3分)B 5(3分)A 6(3分)D(“愧疚”的原因是“未能去兵”)7(1)(5分)尹公正于是把疑问全部提了出来,熊安生为他逐条阐发讲解,都能探究出这些问题的本源。(译出大意给1分;“具”“演说”“究”“咸”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一会儿,高祖驾临熊家,下令不用跪拜,(他)亲自拉着熊安生的手,引领熊安生和自己坐在一起。(“俄而”“幸”“其第”“诏不拜”“引”五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35、)8(5分)【参考答案】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1分)。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分)。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2分)。(共5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9(6分)【参考答案】喜: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悲: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鸟雀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愤: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此景
36、令人“愤”。10.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11(1)(5分)DA (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 E不给分) 【解析】B更说明老婆体会到人心险恶,心中恐惧;C明显不符合作品的创作意图,未能理解作品主题;E于原文无据,根据结尾兄弟二人仍存在隔阂。11(2)(6分)【参考答案】 贪婪、见利忘义:糜子在和堂兄历经艰难找到人参之后,想要占为己有。凶残:为了独占人参,不惜将自己的哥哥五花大绑,置之死地。 愚昧:相信了哥哥编造的故事,对之深信不疑。 11(3)(6分)【参考答案】本篇小说题目颇具特色,设置了悬念,
37、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对小说情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使小说情节合情合理。谷子把刀插在岩峰缝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使其编故事自救的情节合情合理。对谷子来说这把刀救了性命,确实是“吉之刀”。暗示小说的主题。因这把“吉之刀”,糜子没有杀害堂兄。但这是因为糜子贪念过重,没有想起以前谷子把刀插在岩缝,折射出人性中贪婪丑恶的一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4)(8分)【参考答案】人性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恶丑的一面,本文主要展示了人性凶残丑陋的一面。 (2分)小说中谷子和糜子是堂兄弟,本应同甘共苦,但在利益面前,弟弟糜子不惜痛下杀手,而侥幸逃脱的哥哥也在想“如果我先醒来,被五花大绑的人就是糜子了”,充分展示
38、了人性丑的一面。(2分)作者意在引发我们的反思,希望我们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2分) 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摒弃人性中假恶丑的,追求真善美。(联系现实,言之成理即可)(2分)12(1)(5分)E项3分, A项2分,D项1分 【解析】B项,无中生有,“林黛玉沉湖而死”的观点与胡适无关;C项偷换概念,红楼梦的文学性研究不在“红学”的范围内;D项“一直饱受争议”不准确。12(2)(6分)【参考答案】 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曾
39、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将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2(3)(6分)【参考答案】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2分)表达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暗示了周汝昌先生生前过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安静的生活,如今一切已归于平静。(后三点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12(4)(8分)【参考答案】执着的精神。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
40、究。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作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善于借助于名家,周汝昌主动拜访红学大拿,借鉴专家们的研究方法;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借助了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崇尚实证,奠定丰厚的研究基础。红楼梦新证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依据充足。广博的学习,丰厚的积累。多领域的研习,终成大家。(每点2分,任答四点给8分。意思对即可。)五、语言文字运用(11分)13、C【解析】“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指
41、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指失势以后重新恢复地位。“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是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14、B【解析】A.语序不当, “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应为“良性互动、有机结合”。C.主语宾语搭配不当。“我国少儿出版市场已成为行业”不对。D. 句式杂糅。“引起不少消费者投诉不满”应该为“引起不少消费者投诉”或者“引起不少消费者不满”。15、A16、参考示例:是皎
42、洁的汉宫秋月【要有朝代】 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喻体必须是某种器物】 曹雪芹的梦中泪【必须和某个名家有关,且使暗喻合理】17、(1)随着年龄的上升,选择纸质阅读方式和选择文化经典类读物的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选择电子阅读和休闲娱乐类读物的比例则逐步下降。(3分)(2)可从“提高阅读质量,提升人文素养”“爱护眼睛”等角度提出。合理即可。(2分)六、 写作(60分)18、 (60分)参考立意: 1、成功和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目标永不放弃的态度。 2、坦然面对失败,重新开始新的奋斗。 3、成功不是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那些默默努力的人同样值得肯定和尊敬。 4、强大的对手可以激发出最好的自己,尊重对手,欣赏对手,学习对手。 5、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你所热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