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九江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89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江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江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江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江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江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备课资料九江市一中 周明学2012、3、9课程标准:(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民国成立前),高度繁荣于民国初期(一战前后,即19121919年左右,称为“黄金时代”,传统上又称为“短暂的春天”),逆境发展于1920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逐渐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一、

2、晚晴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表现:(1)民族资本的总额迅速增加(2)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3)商办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2、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推行奖励实业等“新政”(19011905年)(3)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出现“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商战”等思想(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4)资产阶级发起收回利权运动(利权:经济上的权益,收回铁路主权和矿产主权)二、民国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的高度繁荣与顽强发展古希腊人赫西俄德在其教谕诗工作与时日中,把古代人类的文

3、明史划分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黑铁时代”。以后,历史学家便不断借用这些概念,以“黄金时代”指代最繁荣或最宝贵的历史时期,“白银时代”次之。民国最初几年(19121920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史家一般把这一时期称之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关于民国初年“黄金时代”之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学者们有着不同的意见。过去直到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近代经济史著述中,论及19201936年间民族工业时大多强调其“不断陷于危机和萧条”,认为19121920年的发展是“短暂的春天”(教材观点)。 80年代初,有些学者开始重新评价20年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也认为3

4、0年代出现了衰退和破产。21世纪初的一份研究成果则认为19201936年间中国民营工矿业“顽强地有突出的发展”,所以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中国民族工业继“黄金时代”之后的“白银时代”。陈争平先生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白银时代”的组织调整(朱荫贵、戴鞍钢主编: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文中认为,从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民族工业投资增长年率、主要产业年资本收益率等指标的纵向比较研究,以及这一时期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比较,可以认定中国民族工业处于“白银时代”。薛伟强、高景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原载历史教学2010年3月上半月刊)一文也支持这一观点。笔者按照

5、这一观点来处理教材内容。1、高度繁荣黄金时代(19121919年):表现:(1)厂矿企业新增470多家,新增资本1.3亿,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7年相当于50年)(2)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也有相当发展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制度上的束缚和障碍(2)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奖励发展工商等实业,激发了民族资本家、海外华侨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当时出现上百个发展实业的团体,如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便于集中资金、集中投资,使实业更规范化、良性发展。(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美、日乘机扩大对华侵略,国人掀起抑制外

6、货、提倡国货运动。(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对华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对华商而言,国内、国外的市场都有所扩大。出口增加和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5)“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1911)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辛亥革命后,有两大思潮,经济上为“实业救国”,政治上为“民主共和”,张骞被称为“近代实业救国之父”。时国人提出“实业盛则国势盛,实业有进步则国势有进步,实业甲全球则国势甲全球”。当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一度放弃政治而

7、专注实业,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等。2、顽强发展白银时代(19201936年):20世纪20年代,日、美等国资本加强了在中国市场的角逐,欧洲洋货也卷土重来,国际竞争的激化使得中国民族工业所经受的市场压力大大增加,但在这种逆境下中国民族工业仍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教材上所说的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没有史实的依据。19201936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在逆境下仍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可称之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白银时代”。表现:(1)棉纺织业、面粉业等两个最主要的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19201936年,中国工业最主要行业仍然是棉纺织业。在这一时期,从棉纺织业盈利情况的横向比较来看,华商纱厂大多数年份不如日资在

8、华纱厂。但1936年机织工业的布机数和产布量都达到了近代历史上的最高峰,1936年主要华商纱厂平均资本纯益率达到14.2。机制面粉工业在当时民族工业中地位仅次于棉纺织业。民族面粉工业在困境中仍继续发展,并逐步从通商口岸向内地城市扩张,其生产能力19211930年年均增长率为4.5。(2)化学工业、橡胶工业等新兴工业有较大发展可以直接服务于国防。制碱工厂19271936年建成15家。碱不仅是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是冶金、石油、机械、纺织、造纸、玻璃等多种工业都离不开的原材料。食用碱是一种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上如面条、面包、馒头等。工业碱大量应用于化学药品的制造、造纸、炼铝

9、、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生产染料、塑料、药剂及有机中间体、旧橡胶的再生、制金属钠、水的电解以及无机盐生产、制取硼砂、铬盐、锰酸盐、磷酸盐等,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及其、玻璃工业等。20年代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纯碱)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制碱的主要方法。(3)民族工业资本的年均增长率为9.37低于前一时期的11.90,这一数据可以成为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两个时期划分及命名的有力依据。(4)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即一国之所有国民(包括本国或本地区的公民以及常住外国或其他地区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

10、市场价值的总和,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9351936年,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计入美国的GNP中,不计入美国的GDP中,而计入日本的GDP中。发展的有利因素:(1)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制英、日货行动;(2)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有利于商品流通(3)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积极的经济政策如国民政府1935年开展“国民经

11、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如1929年起开始修建的杭州至萍乡的江南第一条东西铁路大干线浙赣铁路,于1937年6月正式接轨,全线通车。也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进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中、交三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35年的币制改革,既是备战之需,

12、又促进经济发展。(4)民族工业出现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扩大企业规模,增加规模经济利益,增强经济竞争力:一是靠企业内部的力量,通过投资兴建新的更大的设备和生产线;二是通过企业兼并或联合来实现。如荣氏集团领导人在总结多年办厂经验时认为“纱厂至少要在三万锭以上,才有竞争力”。“火柴大王”刘鸿生总结了与瑞典火柴业主进行商战的经验,指出:“吾国火柴业在瑞商竞争之下, 风雨飘摇,有岌岌不可终日之势,自弟发起荧昌、中华、鸿生三厂合并为大中华之后,对内渐归一致,于是对外始有占优势之望,足见合并一事,为吾火柴业今日谋自立之要图,非此即无从对外而维持其生存也。当此对外竞争剧烈之日,

13、自应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厚植我之势力,以与外商相抗,始能立于不败之地。”1930年荧昌、中华、鸿生三个火柴厂合并为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1935年大成纺织染公司与汉口震环纱厂的联合。(5)民族工业进行技术设备更新和管理改革技术设备更新主要是电力的普遍使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改革主要取消工头制,由总工程师、技术人员负责生产、管理工人,走向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工头制是英国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一种劳动管理制度,资本家授权由工头招募工人和管理工人,工人不与资本家发生关系,工头从企业发给工人的工资中扣克一部分为己有,工人只对工头负责,不对企业负责,20世纪初西方各国都废弃了这种制度。发展的不利因素:(1)

14、日、美等国资本加强了在中国市场的角逐;(2)欧洲工业品和资本卷土重来;(3)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中国商品外销锐减,而大量廉价洋货入侵;(4)“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据中国东北,关内商品失去东北市场;(5)军阀之间、新军阀之间、国共之间的内战。三、民国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走向衰落1、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重创:1931年东北沦陷,19371938年10月,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东部季风区的许多城市和交通沿线地区成为沦陷区。广大西北、西南地区及日占区里的广大农村地区成为国统区。(1)沦陷区:民族企业或者内迁,或者被日军所毁,或者被日军吞并(以“军管理”办法吞并)。(2

15、)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经济体制经济统制政策,非常时期之非常政策,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限价等方法。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私有制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统制经济政策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以国防建设为核心的总方针下,制定和推行的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第,依靠外援,大量借债和发行国内公债;第二,垄断金融;第三,扩增税收;第四,实行专卖制度;第五,实行统购统销;第六,涨发纸币,通货膨胀。战时经济统制政

16、策保证了战争的需求,是保证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这应该是经济统制政策的主流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在举国抗战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切为了抗战的胜利,国民是可以理解的。但经济统制政策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私人资本企业的发展,促使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升级;田赋征实、征购、征借的“三征”政策,严重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造成农业生产萎缩,并进一步导致农村经济破产;物价管制、物资管制政策与专卖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2、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1)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简称中美商约,共三十条,六十八款。主要内容是:

17、缔约此方之国民有在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以及采勘和开发矿产资源、租赁和保有土地的权利;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此方商品在彼方享有不低於任何第三国和彼方本国商品的待遇,此方对彼方任何物品的输入,以及由此方运往彼方的任何物品,“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制”。此方船舶可以在彼方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其人员和物品有经由“最便捷之途径”通过彼方领土的自由;此方船舶包括军舰在内,可以在遇到“任何危难”时,开入彼方“对外国商务或航业不开放之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另外此条约第29条也要求美方同样的放弃自清末以来签订之不平等条约。 国民党政

18、府驻美大使顾维钧在纽约美国全国对外贸易会议上声明:按照中美商约,“全中国领土均向美国人开放”。条约规定了中美双方具有完全对等的权利(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实际上由于当时中国的远洋运输不发达及生产落后,根本无法与美国平等地实现其中规定的权利。因此,纸面上规定的双方权利,实际上也就成了美国单方面的权利。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两类平等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个人所得在数目和容量上都相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是完全平等;比值平等是不平等人之间,根据各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是比例平等。亚里士多德在系统地研究平等原则之后认为“等者等之, 不等者不等之”是一种正义。他说:“正当的途径应该是分

19、别在某些方面以数量平等,在另一些方面则以比值平等为原则。”“数量相等”是形式上的平等,具有量的特性,其意义是你所得与他人所得的相同事物在数目和容量上相等;“比值相等”是实际上的平等,具有质的特性,其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称的事物。依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同等地对待不同等者和不同等地对待同等者,二者都是不公正的。”我们应当在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之间做到平衡,有时要讲究实质平等,有时要讲究形式平等,有些方面要讲究实质平等,有些方面要讲究形式平等。任官采用抽签方式,所有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都属于数量平等。梭伦改革“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大”

20、,“初税亩”,“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其意:同一个分数的人,权利相等;不同一个分数的人,权利不相等。不是说不同分数的,权利相等。以高考录取为例,分数越高,录取学校越好)等则大体属于比值平等。中美商约是数量平等,是形式上的平等。中美商约签订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国货,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人失业,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评蒋美商约。社论指出:蒋介石政府与美帝国主义在南京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是历史上最可耻的卖国条约,是中华民族又一次新的国耻。(2)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官僚资本是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官僚资本主义,是通

21、过权力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形态。官僚资本必然带来垄断,会压抑整个社会竞争,民族企业无法与之平等竞争。(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并滥发纸币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四、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1)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2)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2、作用:(1)经济上,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和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3、总体特征:(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 (3)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