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地被刺背景材料 1893年4月,甘地为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来到南非,在那里参加了当地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并受梭伦、托尔斯泰、鲁斯金著作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义的理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领导在南非的印度侨民展开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案”和亚洲人登记条例的斗争,其间,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但最终迫使官方作出了让步,非暴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当时他已是一位很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1919年,面对殖民当局否决印度自治要求、制造阿
2、姆利则惨案和工农群众不断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成为这一运动的开创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的合法手段取得自治。1922年2月,乔里乔拉发生农民暴力反抗事件,甘地认为这越出了他所规定的范围,因而宣布停止不合作运动。但英国殖民政府还是逮捕了他,并判了6年徒刑。他在狱中写了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两年后因病提前获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取得印度更多的支持,于1942年3月派使节同甘地等商谈战后自治问题。甘地明确要求英国退出印度,并于8月8日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第二天,他与国大党执委会全体成员一起被逮捕,由此触发了全国性大骚动。活动遭到当局的暴力镇压。为抗议政
3、府暴行,1943年2月10日起,甘地绝食三周,终于使被捕者获释。1947年8月15日,在印度联邦宣布成立之际,制宪会议特意向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的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是此刻,这位伟人却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自己未能使印度人团结起来而自责,在加尔各答绝食一天,并从早到晚在手摇纺车上纺纱,当时他已78岁。距此5个多月之后,这位老人遇刺身亡,他的尸体按印度传统方式进行了火化。终年78岁。甘地坐在纺车旁边读书的情景甘地抨擊把知識與勞力分為兩極的觀念。他鼓勵勞動,不管在南非的農場、印度的修道院、英皇的監獄中,他並未減免自己清潔環境的工作。他為修道院的孩子訂製桌椅、編織草
4、鞋、紡紗織布,同時也帶領印度三億人民爭取民族自由。勞心者不該因治理而不服務,勞動也不是專屬勞工的天職。甘地對生命充滿無私的愛,他愛受苦的賤民,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挑戰種族制度,喚起印度圣雄甘地遇刺身亡后举行火化。图为他的秘书兼信徒贝里兹凯凝视着被熊熊火环绕的遗体印度人公平的對待自己的同胞。他愛敵人誤入歧途的靈魂,深信人人具有善性,他要引出人心中的善性,使雙方互信互愛。他也愛純潔的孩子,總是挪出時間和修道院裡的兒童玩。洒满花瓣的圣雄遗体在火化前一刻供人瞻仰最後,甘地雖然無法拯救他的人民,他心愛的國家分裂了,他關愛的農民依舊貧窮,但他的精神卻永垂不朽。甘地小時候雖然曾犯許多錯誤,但他勇於認錯、改過自
5、新的意志力,令人敬佩,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我也很佩服甘地關懷別人的精神,現在的社會越來越自我,都快失去“關愛”他人的心了,大部分的人一點都不懂得禮讓對方,整個城市好像變成了一個“黑社會”,如果大家都很有愛心,有困難時,互相幫助,有禮貌、守規矩,那豈不是完美無缺了嗎?真希望我的願望能實現。印度总督由保镖护卫着前往参加甘地葬礼整体感知课文:1、本文是篇事件消息,消息的构成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联系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一文,说说这篇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哪里?导语(第1自然段):甘地被刺,印度举国悲恸惊恐。主体(第2-第15自然段):主要写了甘地被刺事件的来龙去脉。结尾(第16段):甘地被刺所引发
6、的一系列的社会反应。2、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叫“导语”。它要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它包含事件的基本要素,那么这个导语包含了哪些要素?这个导语的作用是什么?人物:甘地。时间:今天。事件、经过: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地点、结果: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孟买爆发了骚乱。作用:简明扼要地摆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便于读者迅速及时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进一步读完全篇。是全文的纲,统领了全文。3、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篇新闻消息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倒叙的方式。其特点就是:最重要的、最新鲜的、最吸引人的信息放在最前面
7、(27自然段),然后放次重要的信息(815自然段),相对来说最不重要的放在结尾(16自然段).重点难点探究:思考合作1、为什么甘地被刺死后,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2、甘地被刺杀的原因是什么?3、怎么样理解“你来晚了”的含义?4、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是“巴普(父亲)死了”呢?5、甘地在印度人们的心中处于什么地位?问题解答:为什么甘地被刺死后,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1、莫罕达斯卡拉姆吕德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人们尊称他为“圣雄”。甘地被刺后,成千上万的人走上大街,悼念
8、他们的领袖。消息传到孟买,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人们担心失去了圣雄,无人能控制民众的狂热,整个印度将会陷入混乱。问题2:甘地被刺杀的原因是什么?他主张印度教和穆斯林团结合作,提倡社会改良、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感化。到1942年,他相信独立是印度唯一的可能的出路。他与英国驻印度最后总督(韦维尔和蒙巴顿)合作制定了印度独立和分治方案,于1947年8月15日公布。但一些人不满他接受分治法案,拒绝他的非暴力哲学。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新德里被一年轻印度教徒枪杀。问题3:怎么样理解“你来晚了”的含义?甘地很早就将绝食付诸行动,走向死神的意愿在凶手行刺之前就有了,所以说”你来晚了”
9、.他用这种绝食行动进行斗争的选择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亦即在此以前就已出现多次,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况且在宗教中就有生死轮回之说,死也不足为惧。问题四: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是“巴普(父亲)死了”呢?玛妮不是站在血缘的立场说的,而是站在追求和平的公众立场说这句话的。按照印度的习俗,受人尊敬的人都被称为父亲。甘地是圣雄,公众都视其为最值得尊敬的人。另外,父亲又有一种“上帝”的意思。问题5:甘地在印度人们的心中处于什么地位?甘地,是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被尊称为“圣雄”,是印度民族运动的先驱。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为民族独立事业而进行的一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比较阅读:试
10、将此文与“神五”新闻进行比较阅读,品味中外记者消息报道的不同。1、外国记者撰写的消息报道与中国记者撰写的消息报道不尽相同。外国记者讲究生动灵活,形式创新,不太拘泥于固有的格式和套路。2、国内的新闻以写人为主,国外的新闻大都以写事为主。同样是写重大事件,其表达的角度、作者的情感的投入、信息量也不尽相同。小结全文: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圣雄甘地被印度教极右派分子拉姆纳拉姆所刺杀,印度各界人士极度悲痛,虽然孟买等地发生了一些骚乱,但各宗派之间空前团结,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力。倒叙手法,扣人心弦。(二)、课外阅读阅读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短文(略有改动),用一句话对英国报纸的做法进行概括,不超
11、过12个字。读英国的报纸,你会马上发现,要读到你的国家的新闻,很难。如果你的国家发生大灾难,死了几百人,也许,在国际新闻版的新闻速写栏上,会看到50个字的描写,塞在三寸宽的方格内。如果你的国家被北约攻打得一塌糊涂,对不起,报纸上没有人替你掉眼泪。当然,像印尼的大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纠纷,中国的一箭两星上天,还是有的,姑且不论报道是否够宏观。报道飞机意外事故,如果是死了两个美国人,新闻上会报道:“两个美国人在飞机事故中丧生。”然后你会读到死者的姓名,第二天还有有关处置他们遗体的后续报道。但是,机上同时遭殃的200个亚洲人和非洲人,很抱歉,只有一句话带过。英国一个不知名小镇上一位善良的妇女养了50只小猫新闻当然要报道。非洲一个大国食物短缺,恶疾散播,500万人的性命受威胁很抱歉,没有新闻价值。参考答案:英报新闻只重英美不重别国(或:英报眼里只有英美没有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