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看戏4 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772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看戏4 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看戏4 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看戏4 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看戏4 鄂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看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并能将这种布局谋篇的方法运用于观看演出、表演等习作。3、从字里行间感受梅兰芳精湛的演技和观众对艺术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1、从字面感受梅兰芳的精湛演技2、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应用于习作。三、教学流程:(一)谈话揭题第八单元是与艺术相关的课文,戏曲也是艺术,你知道哪些种类的戏曲?今天跟随作者一起去看一场京戏。看戏如果让你写一篇看戏的文章,你会写什么?板书:演出的精彩 观众的反应课文是不是这样来写的呢?自由读一读,把文章读顺了。(二)检查字词PPT:

2、 迅即 “水袖” 一笑一颦 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 轻盈而矫健的步子 辽远而又切近 柔和而又铿锵分组读,“迅即”找近义词 理解“水袖”(看图片)“一笑一颦”(查字典)读好带“而”的词组,在前一个词语后面停顿,知道前一组是写步子,后一组写歌喉(三)粗略交流1、2、6段,提取文本信息读过课文后,你发现是不是真的写了演员的演出和观众的反应?恩,这是必然的,那么除了这些,还交代了什么?再读读课文。1、在哪一段交代了什么?第一段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地点、环境等。(交流) 晚上八点 热 人多(人山人海) 来自各行各业的人 劳动剧场很安静人们的心情(期盼)2、为什么这么闷热的天气,那么多的人,没有一点躁动,反而如

3、此安静?(耐心等待)只因他是梅兰芳。3、补充资料:梅兰芳简介4、最后还写了什么?(作者的感叹,感受)(四)重点学习3、4、5段,感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读文,如果要把这三个自然段看成是演出的四个阶段,你觉得该怎么分?用几个字概括。交流板书:演出开始 演出中(女主角的演出) 演出高潮 演出结束2、先让我们目睹一下梅兰芳精彩的演技吧。PPT: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

4、一阵热烈的掌声。(1)同学们,请你好好地将这段文字读上两遍。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疑问。(2)交流感受:我们没有亲眼目睹他的风采,但我们可以透过作者的笔,欣赏他的演技。你感受到演技的精湛了吗?哪里感受到的。预设:歌声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 【远近交替,刚柔相济】 戏词像珠子 【字正腔圆】 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戏词想象成珠子经过滚、滴、溅、再落到人们的心里,可见唱得怎样?用一个字来说!【妙、赞、好】(3)有什么疑问吗?【回音是指?心底的回音,别人听得见吗?已经让人思绪万千】(4)不仅戏唱得好,作者写得也极好,让我们来反复朗读一下。3、如此精彩的表演,课文后面有没有再次反复的具体描写?【没有】

5、更多的是写谁呢?【观众】如果说写梅兰芳的表演是正面描写,那么写观众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同样能表现戏的精彩对吗?4、找出写观众的句子,读一读。PPT5、老师想在前面加个时间词,我们配合着读这些句子。【什么时候,观众怎么样】6、把句子读成简单的几个字,补充形成板书。演出之前屏住呼吸演出开始陡然动荡演出之中鸦雀无声演出高潮突然动荡演出结束人潮涌动7、你从观众的反应中,看出了什么?(观众的情绪随着表演者而变化)8、如何把正面和侧面结合起来写一段话呢?师读表演部分,生读观众部分,你发现了什么?(先写表演,再写观众,一一对应)9、那么只有写观众是侧面描写吗?还有什么也是侧面描写?回首开头部分属于环境描写,

6、也能侧面烘托人们对梅兰芳的追捧喜爱。(五)总结全文1、总结: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演员的演和观众的表现交错在一起写,值得我们学习。2、作业布置:所以,我们课后作业是写一篇欣赏艺术活动的作文。如:观菊展看马戏欣赏画展看校园小歌星比赛要求: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3、对上面命题,进行讨论,比如观菊展,正面描写是什么?可以有哪些侧面描写?是否可以写几句菊花的美丽,就可以插几句游客的表现?(知道交错呼应的写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