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4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选择题11853年春,法国驻中国领事在给法国政府的公文中提到:几个星期以来,南京等地洋布一匹也销售不出去,就连鸦片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当时的中国(D)A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外来侵略被民众抵制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南方政治局势的动荡解析依据“1853年春”“几个星期以来,南京等地洋布一匹也销售不出去,就连鸦片也无法销售,价格急剧下跌”和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定都天京,南方政治局势的动荡造成外国商品以及鸦片在南京等地滞销,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根
2、深蒂固,对外国工业品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但不至于造成鸦片也无法销售,A项排除;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当时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南方政局的动荡,并不是民众抵制外来侵略,B项排除;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 C项排除。2洪秀全在确立基督教信仰后,便开始反对孔子,弃去私塾中的孔子牌位。同时,太平天国的宣传拜上帝教教义的书籍,如劝世良言新约旧约,洪秀全在发行前又做了大量修改,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进行诠释,使之中国化了。洪秀全的这些举措(D)A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B目的是扩大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力C意在争取知识分子支持D是基于太平天国斗争的现实需要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
3、对孔子的态度主要是为了适应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的需要,后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主要是为了吸纳传统知识分子,减少抵抗的阻力,D项正确;洪秀全企图建立政教合一的封建政体,是历史的倒退,A项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争取知识分子的支持最终也是为太平天国的斗争服务,C项排除。3(2022湖北适应性测试)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烧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A)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解析根据“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
4、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烧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可得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朝田亩制度,根据所学,其反映出农民要求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美好愿望,故A项正确,排除D项;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施,不能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好的效果,排除B、C两项。4(2021日照)19世纪六七十年代,长江三角洲的地主为吸引佃农,给予佃农“永佃”权、“田皮”(拥有土地使用权,可转佃其所租得之田地,收取皮租)及其他优惠的租赁协议。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是由于(A)A太平天国运动波及与影响B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D“同治中兴”促进农业发
5、展解析长江三角洲的地主通过极其优惠的政策吸引佃农是因为这一时期长江三角洲的人口严重下降,原因则是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在这一区域,常年的征战使得人口锐减,故选A项;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主要是兴办近代企业,不会造成人口的锐减,排除B、C两项;“同治中兴”期间主要是洋务运动的兴起,排除D项。5(2022威海)据统计,在晚清担任英、法、德、日、俄等11国驻外大使的外交官中,有12人出身同文馆。甚至1889年,已有“使臣所带翻译,大半同文馆学生”之说。这表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A)A推动了近代外交的发展B促进了政治体制的革新C适应了列强侵略的需要D标志着朝贡体系的结束解析晚清担任驻外大使的外交官中,
6、有12人出身同文馆,“使臣所带翻译,大半同文馆学生”。这表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体制的革新,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适应列强侵略的需要,故C项错误;甲午战败,朝贡体系结束,故D项错误。6(2022菏泽)洋务派创办的一些军用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1875年11月,在大沽炮台试放金陵制造局所造的7门大炮,有三门炮身炸裂,当场炸死士兵5人,其余4门均成废铁。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D)A工厂不重视产品质量B产品不面向市场销售C工人不掌握核心技术D封建管理体制的弊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洋务派军用工厂中产品质量低劣的根本原因是,旧式封建管
7、理体制的弊端,D项正确;工厂不重视产品质量是封建管理体制的具体表现,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不面向市场销售不是产品质量低劣的根本原因,B项错误;工人不掌握核心技术只是具体原因,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7(2022泰安)从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每年派出三十名留美幼童。1881年清政府“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决定将所有幼童一律撤回国内,留学计划破产。这从实质上说明了(A)A传统观念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B留学教育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C顽固守旧派势力抵制留学教育D教育制度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解析材料中清政府以“留学生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为借口取消了留学计划,这说明传统
8、观念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体现的政府行为,不光是守旧派势力,C项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8(2022德州)19世纪60年代,为了方便财政资金的筹措,清朝地方督抚普遍直接设置独立于各省布政司外的专门机构掌管本地区财政事务,其官员由督抚委派,听命于督抚。在不少地方,户部对各省的财政管理实际上名存实亡。这些现象的出现(A)A冲击了清朝集权体制B使得地方割据势力形成C加剧了边疆地区危机D直接导致维新变法失败解析材料“清朝地方督抚普遍直接设置独立于各省布政司外的专门机构掌管本地区财政事务,其官员由督抚委派,听命于督抚”体现的是晚清时期地方督抚掌握地方的财政大权,
9、这是对清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的挑战,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袁世凯背叛维新变法是其失败的直接原因,D项排除。9(2021广东适应性测试)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时谈到,如果仅从当前需要来看,自造轮船还不如雇买,但要“求其精、求其备,而尽其所长归之中土,相衍于无穷,非许以重资不可”。左宗棠意在(C)A重资购买外国轮船以归中国B兴办民用企业弥补资金不足C提高本土技术谋求长远发展D发展远洋运输打破外国垄断解析左宗棠认为仅从当前需要来看,自造轮船不如雇买。但要真正获取技术必须采用重金,由此可知,从长远来看,左宗棠还是认为要提高本土技术以谋求长远发展,故选C项;左宗棠认为从长远来看购买
10、外国轮船并不划算,排除A项;左宗棠主张发展军事技术,并不是发展民用企业和发展远洋运输,排除B、D两项。10(2022湖南适应性考试)18751894年,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此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和偶尔派出的负有特殊使命或观光考察性质的临时性使节。这种变化反映(D)A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终结B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C中外关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D清朝对外交往发生制度性变化解析根据“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可以看出清政府已经走向了近代外交,较之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的传统外交来看,已经发生了制度性的变化,故D项正确;终结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摒弃太
11、绝对,排除B项;C项也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1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局翻译绾等机构在翻译西方书籍时,引入了马达、轮胎等新名词。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外交官员通过日记、游记引入了不少新词汇,如驻日参赞黄遵宪引入了国会、会计等新名词。这些新名词的出现(B)A是中国士人被动了解西方的结果B推动了“西学东渐”的深入发展C为改造中国社会提供了思想武器D顺应了政治改革运动的需要解析根据题干,“马达、轮胎”“国会、会计”等新名词的出现,既是“西学东渐”的表现,又反过来推动了“西学东渐”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参与西方书籍的翻译工作,积极搜集西学资料和引入西学新名词,反
12、映了中国士人主动了解西方知识,故A项错误;C项夸大了这些新名词的作用,故排除;根据“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机构”“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可知,当时处于洋务运动时期,尚未进行政治改革,故排除D项。12(2022福建适应性测试)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各地电报发送进行管制,“凡暗码之电,概不传递”,以防范日方间谍利用电报传递情报。由此可知,电报在当时(C)A成为信息传递主要方式B被限制在军用领域使用C因其即时性而倍受重视D改变了近代战争的形态解析根据“以防范日方间谍利用电报传递情报”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电报传递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因为电报传递信息的即时性而备受重视,故选C项;“
13、成为主要方式”过于夸张,排除A项;据题意描述可知,电报并没有被限制在军用领域使用,排除B项;电报并没有改变近代战争的形态,排除D项。131894年5月,李鸿章在奏折中谈道,“洋商贩运机器在中国口岸改造土货,本系条约所无”“如果洋商贩运机器进口,自行制造”,应该饬令“查明禁止”。这反映了当时(A)A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洋务派的强国梦初步达成C清政府拒绝签订马关条约D外资企业未取得合法地位解析根据材料“机器进口,自行制造”可知,材料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列强不再像以往一样单纯地商品输出,转而在中国从事制造,说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华进行资本输出,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面对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李鸿章
14、主张应该饬令“查明禁止”,但没有体现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强国梦的达成,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李鸿章面对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态度和主张,没有涉及清政府对马关条约的态度问题,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李鸿章面对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态度和主张,没有涉及外资企业的地位问题,D项错误。14针对近代某次侵华战争,有西方学者认为,惟一值得中国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承失败,进而向东寻找救国道路,中国人从中真正发现了自己。该学者认为此次战争失败后,中国(C)A面临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B打破了传统朝贡贸易的藩篱C促成了民族救亡道路新方向D以欧美为师转向以苏
15、俄为师解析“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承失败,进而向东寻找救国道路,中国人从中真正发现了自己”可知,这一战争后,中国向东方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战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主张效法日本,实行维新变法,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后,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A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打破了传统朝贡贸易的藩篱,排除B项;甲午战后中国依然学习西方制度,并未以苏俄为师,排除D项。15下图为美国人约翰S皮尤于1899年创作的漫画坚决反对,漫画中围绕中国地图的是欧洲五国:德、意、英、俄、法。远处的奥匈帝国皇帝正在磨刀霍霍。山姆大叔右手拿着“与中国
16、商业条约”,左手握着佩剑站立在中国地图上,眼睛里露出不容怀疑的目光。该漫画的主旨是(D)A警示中国政府提防列强瓜分中国B警告列强美国意欲维护中国领土主权C表明美国已发展为世界第一强国D表达美国欲协调列强维护其在华利益解析漫画坚决反对揭示了姗姗来迟的美国面对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其主旨是美国通过协调列强的矛盾以维护其在华利益,故D项正确;此时列强已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A项错误;警告列强美国意欲维护中国领土主权是对漫画的误读,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才发展为世界第一强国,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恭亲王奕深感在对外交往中“语言不通,文字难辩,一切隔膜
17、”,遂于1862年6月11日奏请设立“京师同文馆”以培养翻译人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同文馆初立时,仅有英文一馆,次年又增设了法文馆和俄文馆。1869年,经赫德推荐,总理衙门任命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京师同文馆总教习,负责一切教务工作。丁韪良就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为同文馆制定教学计划,把课程设置分为八年制和五年制两套。八年制课程主要供年纪较小,既学外文,又学新学的学生使用;五年制课程主要供“年齿稍长,无暇肄及洋文”的学生使用。同文馆八年制课程如下:一年:认字写书、浅解辞句、讲解浅书。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四年:数理
18、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同文馆五年制课程如下:一年: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二年:学四元解、几何课本、平三角、弧三角。三年: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四年: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五年: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摘编自何大进丁韪良与京师同文馆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同文馆课程设置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论题:京师同文馆的设置适应了晚清近代化的
19、发展需求。阐述:京师同文馆是总理衙门的附属机构,而总理衙门又是主管外交和洋务的中央机构,所以京师同文馆的培养目标即为外交和洋务培养所需的人才。同文馆强调外语,向学生介绍西方的史地知识,注重对国际法的介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设置俄文馆和法文馆,甲午战后设置东文馆,这些举措适应了晚清政府的外交需求。对西方科学知识的学习,又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求。总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和分馆设置,适应了中国对外交往和发展洋务的需求,而且随时代发展不断调整。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根据材料中京师同文馆的课程和分馆设置信息可提出论题是京师同文馆的设置适应了晚清近代化的发展需求。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和京师同文馆的影响进行阐述。根据材料“翻译选编”“练习译书”可知,京师同文馆的培养目标即为外交人才和洋务人才;根据“英文馆”“法文馆”“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可知,同文馆强调外语教育,向学生介绍西方的史地知识,注重对国际法的介绍,适应了晚清政府的外交需求;根据“讲求格物”“讲求化学”“天文测算”可知,同文馆对西方科学知识的学习,又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求。最后从适应了中国对外交往和发展洋务的需求总结说明京师同文馆的课程和分馆设置的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