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严教学设计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材分析: 尊严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
2、,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课文开头呈现出这样一个画面:一群难民受到善良的沃尔逊人的款待,狼吞虎咽地吃着食物。接着,故事里的难民群体中出现了一个例外的青年人。他与其他难民不同的是,他要求镇长给他活干,如果不让他干活,就不吃不劳而获的食物。镇长最后只得答应让他为自己捶背。之后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
3、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故事的结尾是富有戏剧性的,镇长的一双慧眼发现哈默美好的人品,并留他在庄园,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
4、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本文对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的描写来体现的。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
5、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学情分析:四年级下的学生能读懂课文的大意,但通过文本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稍有欠缺。本文尊严的内涵深刻,学生在理解上存有困难,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描写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的比较和感悟中体会人物的感情,训练学生从文本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在解读文本时他们没法感受难民的那种饥不可耐,这使他们在理解哈默宁愿忍受饥饿而不愿意不劳而获时的那份尊严时会有困难。因此,借助媒体出示词语造句、插图、师生动作直观展示等体会逃难时的饥肠辘辘,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对比,感知哈默身上的尊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理念: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
6、文,本文讲述的是在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在极度饥饿疲劳的时候还坚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并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后来还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尊严。只要拥有了尊严,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文章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是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时,应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通过抓
7、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体会年轻人是怎样维护尊严的是教学重点,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提问,让学生先融入课文中,融入人物的角色中去,展开想象,自主体会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立足于“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结合课堂实际,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
8、轻人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文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同学们,古有“饿死不食嗟来之食”的名言,有请我们这堂课的故事小达人来为我们讲关于它的古事,听一听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什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位外国年轻人,从他的言行和做法中体会更多的关于尊严的启示。 板书课题尊严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
9、难问题。 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考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三、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边读边思考:其他的逃难者和年轻人哈默不同表现能对比能强调出哈默的什么品质?画出描写年轻人哈默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1)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4)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2、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
10、个怎样的人? “我认为他是一个_的人。” 3、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从以上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年轻人哈默是一无所有的,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分析第三次对话 探究问题一: 通过三次对话你有什么体会?你认识了怎样的哈默和杰克逊大叔? 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2、然后根据自身的理解,在小组内分角色读、演对话。 3、师生互评 (1)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在杰克逊大叔身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找出描写他的
11、句子读一读。(2)我们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五、点拨探寻,揭示中心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年轻人的表现引发我们这么多的思考,给我们生活学习的启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那这个年轻人是谁呢?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呢?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要自尊、有志气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我想对一无所有的哈默说:”_。” 我想对善良的杰克逊说:”_。” 我想对“石油大王”哈默说:”_。”六、总结全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 年轻人哈默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
12、他的胜利还有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追求。 他靠自己的努力维护了自身的尊严,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个有志气、有自尊心的人。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尊严就是自己用劳动去换取幸福,去劳动,去争取,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本文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七、课外延伸 1、哈默简介2、语文主题丛书弯腰拾起的尊严(1)生自读(2)指名讲台读(3)师生齐读 师总结:同学们的争辩很精彩,老师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身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八、板书设计: 7、尊严 逃难者:狼吞虎咽哈默:(不肯不劳而获讲原则有志气自尊)努力胜利杰克逊:尊重他人、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