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设计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教学目标: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
2、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4个生字;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
3、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展示和想象画面,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感情,感悟作者对于战争的控诉、对于和平的期盼和对于战火中的孩子的怜惜。2、通过启发、引导、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初步感知诗歌对比表达方式。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春天到了,我们又可以脱掉笨重的棉衣,穿上轻便的衣服,开心的在草地上玩耍,专心的在教室里学习。你
4、可曾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正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孩子们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无辜的眼睛里流露出对这个世界的恐惧。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么?(学生说)你们愿意让这样的悲惨景象发生么?你们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世界?(学生说)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让所有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二、 展示目标:(屏幕展示)学习目标1、认识并理解本节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含义,明白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色?3、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这首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学生读)(老师讲解)三、 检查生字蔚蓝 巡弋 频频 绿茵茵 祈盼 蜥蜴1 自由读2 指
5、读3 齐读理解词语意思。(学生感悟)四、初读感知指读每一小节。让学生有感情的自我朗读。并体悟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完成“活动卡”。活动卡地点原来的景色现在的状况小组交流答案统一答案,并让学生明白前四小节讲了哪些景色。(大海、沙漠、夜空、草地)五、 细读品悟(一) 思考:请同学们对比前四个小节,你发现这四节语言在运用上有什么共同之处?1、“本来可是”引出表现手法,对比。并理解它的好处。2、“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强调朗读技巧。 默读前四个小节,尝试自己朗读。你发现在朗读时有何感受?(二) 老师范读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1 老师读2 学生说(三) 面对本来宁静的大海,梦幻的沙漠
6、,安宁的夜空,欢快的草地,这一切的美好都被破坏了。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说)(四) 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原因么?(战争)(五) 我们不想要战争,我们只是希望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六) 我们不想要战争,我们只是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七) 让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那份对和平的渴望。我们希望,我们期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六、 总结升华:回顾整首诗,我们现在知道课题中提到的“春天”,文中真的在描写春天么?春天在这里指代得是和平(学生说)。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就是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学生说)。七、 收获感受让我们把收获的所有感受都化为声音,自由朗读出来。这节课的学习完成了,你的目标达成了么?我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八、 当堂检测(学生自由做)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