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两首池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2、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
2、”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教法、学法:1、运用多媒体技术,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通过自探、合探交流学习,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课文。1、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2、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讲的是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 荷花池塘里。3、读课题,提问题。读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1)梳理问题。 (
3、2)预设问题:a、夏日池塘里发生了什么事? b、这首古诗的内容是什么? c、诗人写此诗的目的是什么?(3)出示导学提示。4、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二、探究学习。1、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布置初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2)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A、解字词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解:懂得、明白。藏:隐藏、藏匿。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4、B、明大意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
5、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三、运用拓展。1、背诵池上,并默写。2、发挥想象力,把池上一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3、读读背背。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