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试题命题人 葛咏虹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60分。)1、座右铭是人们用来激励、警戒自己的一种铭文。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自警。譬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终身。这说明(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A. B. C. D.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这表现在(
2、)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C.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D.只要经济、政治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更加重视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在家庭消费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其中,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增长幅度最大。这说明( )A.我国居民以前不重视文化消费B.重视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C.在当前,物质消费不如精神消费重要 D.文化消费必然带来人的素质的提高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家长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的孩子选择最好的
3、学校,让其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在于,他们看到了(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 B. C. D. 5、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6、笛卡尔说:“读一切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
4、尚的人谈话。”我们之所以经常读好书,是因为( ) A.读书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C.优秀文化能促进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 D.读书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7、下列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中国的长城 四川的九寨沟 埃及的金字塔 安徽的黄山A. B. C. D. 8.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 教育 D.口语传播9、孔子的
5、“仁爱”、“天人合一”思想之所以影响两千多年,主要是因为()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儒家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C.孔子的后裔及弟子的传播D.孔子的思想是先进的,一直为人们所推崇10、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1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
6、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A.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B.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12、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A. B. C. D. 13、法国的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六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收入。测试结果的准
7、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14、“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A、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 B、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为基础C、只有世界的文化,没有民族的文化D、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15、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
8、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 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A、 B、 C、 D、16、“站在前人的肩膀从事文化创造”这句话的意思是A、科学技术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C、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D、社会实践推动着文化的进步17、人类文化是经过教育的不断选择,整理和积累的结果。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价值取向、文化本身的价值以及个体认识和掌握文化的能力等因素,对文化进行筛选和整理,并通过教育过程使文化得到保存和发展。当然也有一些珍贵的文化要素由于与教育的价值不相符合而不能进入教育内容,进而得不到传递
9、而导致绝迹。这表明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影响作用C、教育的过程就是获取间接经验的过程 D、教育是传递文化唯一有效的途径18、现代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技对各国影响的深度是一样的A、 B、 C、 D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据此回答19-20题。19、“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
10、点在于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20、“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1、距今约7000年的嘉兴马家浜遗址是太湖流域迄今最早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嘉兴投资2亿元建马家浜遗址公园,推动遗址保护健康发展,确保民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重视马家浜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11、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江南文化的演进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 B C D22、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A B C D23、“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
12、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A B C D24、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25.端午节已经不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现在,随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日益渗透到全世界,端午节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国的视线,赛龙舟在西方很流行
13、也很受欢迎。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的特点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包容性的特点 D深远持久的特点26.“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这观点肯定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27.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28.李白在送温外士
14、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一诗中写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李白诗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B文艺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C文化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黄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29、一世博游客感言:“世博是视博,世博是浓缩的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是建筑艺术的万花筒。世博搭起了文化交流之桥,让我们在家门口感受到了世界的脉动,观察到了多彩的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趋同B博采众长、面向世界,就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C凝固艺术的世博展馆,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D世界博览会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
15、0.2011年1月互联网十大热词出炉,“压力山大”上榜,之后在网络上广为流行。如右图,“压力山大”取自人名“亚历山大”的谐音,是都市人用一种诙谐方法表达压力像山一样大的形容词。“亚历山大”的出现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文化传播海纳百川的胸怀推动文化创新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问答题31、现如今,“微博”和“微信”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网络生活新方式。突发事件的信息往往来自微博,最多的大众评论来自微博,年轻人更喜欢用微信来交流微博从一问世就因其便捷性、自主性、互动性等优势,将互联网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在,微博在中国已经有了一
16、个昵称“围脖”,这个温馨的称呼反映了网友对于微博的喜爱和拥护之情。(1)结合材料分析微博在文化传播中的特点和功能。(4分)(2)结合材料谈谈微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如何体现其对人所产生的影响的。(9分)32、阅读下列材料并探讨问题。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中国特有的习俗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而逐渐演变。近年来,修坟茔、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的祭扫形式逐渐被新的祭奠方式所取代,植树、送花、网上留言、缅怀先烈等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渐成时尚,共青团中央也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绿色、文明、感恩的清明节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17、。(1)清明祭奠方式及其演变体现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4分)(2)根据清明祭奠方式的演变,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6分)33、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为热议的话题。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安徽省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加快要素聚集。2011年,我省文化产业占GDP约4%,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的新亮点。安徽省还着力提高对外文化传播的能力,多次组织开展“中外记者看安徽”大
18、型系列采访和境外“安徽电视周活动。近年来,安徽省来华留学生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省已有13所高校接受来华留学生近千人,有关部门展开形式多样的文化修学活动,帮助留学生开阔视野。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安徽省赴42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艺术表演、文化展览、文化周等活动,仅文艺演出就有4280多场,安徽杂技团还常年在美国驻点演出。(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10分)(2) 运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中安徽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理解。(7分)高二政治答题卷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1)(2)32、(1) (2)3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