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564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第8单元 第6课时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时免疫调节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考点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细胞(1)种类(2)抗原呈递细胞抗原: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3免疫

2、系统的功能(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易错提醒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1)源于选择性必修1P68“相关信息”:抗原都是蛋白质吗?抗原都是外来异物吗?提示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质,如纤维素、多糖等。抗原一般是外来异物,如病原体、移植的组织或细胞等;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如癌变的细胞。(2)源于选择性必修1P70“扩展应用”:某人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提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主要由淋

3、巴组织构成,并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互相联系。该人右足底被刺伤后,病原体进入体内,不断繁殖,并通过循环系统到达机体的其他部位,如腹股沟等处,产生免疫反应,诱发淋巴结发炎等;右侧腹股沟与右足底相对较近,因此,该人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也能引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归纳总结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造血干细胞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物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浆细胞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

4、分泌抗体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发挥免疫效应考向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2022威海高三模拟)斯坦曼因发现树突状细胞(DC)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树突状细胞因其表面具有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广泛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能够吞噬、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属于淋巴细胞B树突状细胞来源于神经干细胞C树突状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树突状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答案D解析树突状细胞属于吞噬细胞,A错误;树突状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错误;树突状细胞可参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第一

5、道防线是由皮肤、黏膜构成的,C错误。2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B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体后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不能引起细胞免疫C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B细胞和T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D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D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结核分枝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进入人体后先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阻止寄生菌的散播感染,当寄生菌进入细胞后,引起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将其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6、,B错误;B细胞和T细胞是在骨髓中生成,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错误;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溶菌酶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考向二抗原和抗体的分析3(2020全国,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巨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也能使人体

7、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4血清中含有多种白蛋白和球蛋白,为确定血清中何种成分是抗体,实验将同一动物的正常血清和免疫后的血清进行蛋白质分离并测定含量,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参与抗体的加工B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D结果说明抗体主要成分是、球蛋白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与正常血清相比,免疫后的血清中球蛋白含量明显增多,而白蛋白、球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说

8、明抗体主要成分是球蛋白,D错误。归纳总结抗原、抗体及细胞因子的比较项目抗原抗体细胞因子来源大分子“非己”成分、自身衰老或病变的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并分泌由辅助性T细胞等产生并分泌本质蛋白质或其他蛋白质蛋白质作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识别抗原,对抗原起作用促进B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举例外毒素、凝集原抗毒素、凝集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考向三免疫系统的功能5CD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是HIV攻击的对象。HIV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目前暂未研发出HIV的有效疫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上述传播途径,HIV突破人体第一道

9、防线B感染HIV后人体能产生彻底清除病毒的抗体CHIV增殖会引起人体CDT细胞数量下降D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答案B解析感染HIV后人体能产生对抗病毒的抗体,抗体与相应的病毒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彻底清除病毒,B错误;HIV增殖后,数量增多,会在人体的CDT细胞中寄生,从而会引起人体CDT细胞数量下降,导致免疫功能下降,C正确;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导致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D正确。6某些T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能合成膜蛋白CTLA4,这种膜蛋白对T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科学家发现,只要使用CTL

10、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T细胞,使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细胞增殖分化前需接受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刺激B提高膜蛋白CTLA4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C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的作用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答案B解析由于膜蛋白CTLA4对细胞免疫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提高膜蛋白CTLA4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降低,B错误。考点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分子标签:一般为蛋白质。(2)识别: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2体液免疫(1)图解(2)B细胞活化的条件源于选择性必修1P73“相关信息”

11、: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3细胞免疫(1)图解(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细胞的参与。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源头B细胞T细胞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病原体被病原体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组织、器官等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联系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具体表现:(1)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2)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暴露,再由体液免

12、疫发挥作用5.二次免疫及其特点(1)含义: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2)反应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3)图中表示抗体浓度的是曲线a,表示患病程度的是曲线b。6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精神焦虑、紧张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也能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体温升高,代谢加快,有利于免疫过程中的能量供应。(2)神经系统、内

13、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类型及不同与共性源于选择性必修1P76“生物科技进展”: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或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考向一特异性免疫过程分析7(2022重庆市高三质量检测)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B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长C当流感病毒

14、再次入侵人体时,物质乙能与其特异性结合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时,会发生过程,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D解析细胞a能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物质甲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B错误;物质乙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新冠病毒结合,不能与流感病毒结合,C错误;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有记忆B细胞,可以发生二次免疫,在这个过程中,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8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15、是()A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B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记忆T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消灭病原体答案D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释放病原体,释放出的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凝聚,随后被巨噬细胞降解和清除,D错误。方法技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定(1)“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考向二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比较9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

16、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B解析注射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的抗性进行选择,而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由“巴斯德用久置的全部鸡存活”可推知,初次注射鸡体内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发生,但由于第二次注射的是新鲜病原菌,没有经过初次免疫的鸡的抵抗力比较弱,会由于病原菌的侵染而死亡,但死亡鸡体内发生了特异性反应,D正确。10严重烧伤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17、继而发生伤后严重感染,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疗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等都是由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B在二次免疫中,抗体可由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合成并分泌C过敏体质的病人,只要使用抗生素,就会发生过敏反应D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答案A解析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B错误;过敏体质的病人,初次使用抗生素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用抗生素筛选耐药细菌,以确定用药的剂量及预期治疗效果,D错误。方法技巧“三看法”判断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考向三有关特异性免疫的探究实验分

18、析11下图为科学家研究不同纯种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发现了小鼠的组织相容性及控制这一特性的H2基因。通常把器官移植中引起急而快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主要存在于白细胞中。目前已经发现了小鼠几十种组织相容性抗原,为免疫系统提供了识别的标志。异体器官移植能否成功,关键是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相似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一中初次移植后的B品系小鼠对移植的A品系小鼠皮肤细胞产生了特异性免疫B实验一和实验二表明初次免疫的B品系小鼠特异性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C术前给B品系小鼠注射特异性T细胞使移植皮肤6天后坏死,说明甲组B品系小鼠产生了记忆细胞D临床上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H2基

19、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答案D解析免疫抑制剂不能抑制H2基因的表达,而是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D错误。12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B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于乙组小鼠C环孢霉素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D使用环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移植的存活率答案B解析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其细胞表面抗原不会完全不同,故受皮鼠与供皮鼠细胞表面的抗

20、原不完全相同,A正确;由曲线可知,甲组小鼠植皮存活时间比乙组小鼠长,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B错误;由曲线可知,环孢霉素A可能抵抗机体的免疫排斥,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C正确;由动物实验证明,环孢霉素A能提高植皮存活率,故使用环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移植的存活率,D正确。重温高考真题演练1(2021山东,18改编)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C再次接触

21、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说明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溶酶体分解病毒,是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而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是细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B错误;吞噬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不会加快,C错误;干扰素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2(2021湖南,6)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22、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B传染性法氏囊病可能导致雏鸡出现免疫功能衰退C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影响该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D雏鸡感染IBDV发病后,注射IBDV灭活疫苗能阻止其法氏囊萎缩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可推知法氏囊相当于人体的骨髓造血组织,是B淋巴细胞产生和分化的部位,所以是鸡的免疫器官,A正确;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进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产生,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所以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衰退,B正确;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孵出当日摘

23、除,会影响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C正确;IBDV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应在感染前注射,用于免疫预防,发病后再使用不会阻止其法氏囊萎缩,D错误。3(2020山东,22)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

24、(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_作用于B细胞。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_。预期实验结果:_。答案(1)突触去甲肾上腺素受体(2)细胞因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3)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Na通道开放,Na内流产生兴奋(4)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

25、,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依赖于相邻神经元间的突触。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实际上是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需要通过信息分子(去甲肾上腺素)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识别来完成。(3)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即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也就是Na内流,形成神经元膜内正外负的电位差的过程。结合题图Na通道蛋白上含有光敏蛋白,可知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是光敏蛋白接受光刺激后,Na通道开放,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4)实验设计类题目的

26、基本解题思路就是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进行分组处理(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根据题干信息预测实验结果。由题干信息“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可知,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破坏脑脾神经通路。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因变量即检测方法:注射N抗原,检测抗N抗体的产生量。根据题干信息“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来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4(2021河北,2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

27、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_。(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_。VZV感染引发机体的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_。(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_反应,是免疫系统的_功能过强的表现。(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_。(5)2014年、2015年出生

28、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_。答案(1)组织液(2)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特异性靶细胞(3)过敏免疫防御(4)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5)如不及时接种第二剂,记忆细胞、抗体可能会消失解析(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水疱中的液体应该为渗透压失衡造成的组织液聚集在皮肤下形成的,主要还是来自组织液。(2)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具有清扫、阻挡异物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VZV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黏膜受损者,会失去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阻挡和黏液的吸附作用,免疫

29、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卫功能减弱,故更易被VZV感染。VZV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抗原,被其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3)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4)易感人群接种VarV疫苗后,该疫苗作为抗原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从而起到预防VZV的作用。(5)初次接种疫苗后,体内能产生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抗体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追加第二剂时,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

30、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过程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一、易错辨析1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2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3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4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5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B细胞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6辅助性T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从而为B细胞的活化提供信号()二、填空默写1(选择性必修1 P67)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2(选择性必修

31、1 P68)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3(选择性必修1 P68)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4(选择性必修1 P68)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称为抗体。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5(选择性必修1 P69)免疫系统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6(选择性必修1 P7273)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的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

32、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7(选择性必修1 P73)当再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并快速产生大量抗体。8(选择性必修1 P74)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9皮肤感染后会发炎化脓,从伤口流出的脓液其主要成分是死亡的白细胞(免疫细胞)。10免疫活性物质不是(填“是”或“不是”)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的,例如唾液腺和泪腺细胞可产生溶菌酶。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等组成人体的

33、特异性免疫B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吞噬细胞不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而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皮肤、黏膜和吞噬细胞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借助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完成,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并不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也不都具有特异性,B错误;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2(2022浙江宁波高三期末)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

34、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细胞无识别功能B图中物质为抗原,物质为抗体C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的周期缩短D图中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答案A解析图中的细胞为浆细胞,无识别功能,A正确;物质为细胞因子,B错误;细胞为浆细胞,不能增殖,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细胞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D错误。3新冠病毒是2019年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作出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B该病毒侵入人体后,T细胞的周期可能会变长C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D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

35、凋亡答案D解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T细胞能增殖和分化,所以T细胞周期会变短,B错误;B细胞能增殖和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C错误。4(2022辽宁抚顺市高三一模)辅助性T细胞(Th)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心调控作用。激活的Th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有的细胞因子可以启动细胞免疫,有的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抗体的生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Th能够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BTh被激活后分泌细胞因子调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Th分泌的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

36、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DTh和吞噬细胞的功能是相同的,具有识别、吞噬病原体的作用答案D解析Th能识别病原体,但不能吞噬病原体,D错误。5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期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效价(浓度)表现。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与丁时期所注射的不是同一种疫苗B参与图中免疫反应的细胞都起源于胸腺,具有识别、呈递抗原的功能C丙时期抗体上升的原因是接触了相同的抗原,引起了二次免疫D识别甲与丁时期所注射疫苗的B细胞的专一性不同答案B解析注射甲和丁产生的抗体不同,甲与丁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A正确;图中免疫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需要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都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错误;二次免疫更快、

37、更强,丙时期抗体上升快、量大,应该是二次免疫,C正确;注射甲与丁分别引起了不同的体液免疫,产生了不同的抗体,故B细胞的专一性不同,D正确。6母亲的亲吻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最温馨、最隆重的欢迎礼。事实上,当母亲亲吻婴儿时,就会对婴儿脸部的病原体进行“取样”,这些病原体正是婴儿即将摄入的。母亲的免疫器官接纳了这些病原体,相应的记忆B细胞就会被刺激,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抗体进入母亲的乳汁,而这些抗体恰好是婴儿所需要的。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于母亲而言,该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B对于婴儿而言,抗体能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C婴儿通过母乳获得的免疫力起效慢但可以维持较长时间D抗体可

38、以分布在内环境,也可以通过外分泌液进入外界环境答案C解析题中显示,母亲的免疫器官接纳了这些病原体,相应的记忆B细胞就会被刺激,显然对于母亲而言,该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A正确;对于婴儿而言,抗体能与相应的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阻止这些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B正确;婴儿通过母乳获得抗体,进而能迅速地提高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力,但不能维持较长时间,C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即抗体可以分布在内环境,也可以通过外分泌液进入外界环境,D正确。7(2022大同市高三调研)据某学术期刊报道,记忆T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下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抗原刺激下,

39、小鼠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C该鼠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之裂解D该实验没有对照实验,不足以证明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答案B解析为了排除自身记忆细胞的影响,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不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B错误;仅图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移植的脂肪组织中有记忆T细胞,还应另设一组不移植脂肪组织直接感染病原体的对照组,D正确。8神经肽Y是交感神经释放的一种神经递质,常常与去甲肾上腺素一起释放,神经肽Y还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释放两种神经递质可能会产生不同的

40、生理效应B神经肽Y的分泌可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C神经肽Y的分泌可降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D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机体的稳态答案C解析按照神经递质的生理功能,可把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所以两种递质可能有不同生理效应,A正确;如图所示,神经肽的分泌可以抑制T细胞的分化,但神经肽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分化,因此不能认为神经肽Y的分泌降低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C错误。9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实线表示细胞免疫,虚线表示体液免疫B图中甲、乙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有关D当抗原再

41、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浆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答案C解析图中物质戊可与抗原结合,应该为抗体,故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虚线代表的免疫结果为丙细胞裂解死亡,故虚线表示细胞免疫,A错误。图中甲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抗原;乙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浆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不具有细胞周期,D错误。10T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两种细胞参与的部分免疫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可将病原体杀死并暴露抗原B抗原能激活Th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C图中的Tc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图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膜的紧密接

42、触答案D解析抗原进入细胞首先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抗原,然后被免疫细胞识别,A正确;受到抗原刺激后,Th细胞中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释放出细胞因子,B正确;Th和Tc细胞通过细胞因子传递信息,不依赖膜的紧密接触传递信息,D错误。11某病毒结构由外部囊膜和内部核心组成,囊膜上有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下列有关该病毒侵入人体后的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侵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毒所特有的抗原B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能使病毒裂解死亡C浆细胞可特异性识别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并产生相应的抗体D记忆B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同种病毒相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繁殖答案A解析细胞毒性T

43、细胞与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被侵染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病毒,B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等抗原,C错误;记忆B细胞受到相同的病毒刺激后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病毒相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繁殖,D错误。12下图曲线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的多种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一种浆细胞产生多种抗体B因免疫过程产生记忆细胞的作用,所以无需每年再进行预防接种C核酸检测阳性且IgG抗体检测阳性表明检测对象近期感染了新冠病毒D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强于抗原抗体检测的特异性,两种检测原理相同答案C解析因新冠病毒结构简单,

44、容易变异,故每年都应再进行预防接种,B错误;核酸检测是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检测是利用了抗原抗体结合的特性,故两种检测原理不同,D错误。二、非选择题13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T细胞外具有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_。具有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_等。(2)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_可作用于已被双重抗原刺激的_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分化。一

45、些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的药物,如类固醇等,使T细胞增殖受阻,免疫系统处于_状态。(3)DC免疫疗法是通过采集患者自体的外周血液,在体外诱导培养出大量DC细胞,使之负载上肿瘤抗原信息后再回输给患者。这些DC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可诱导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_,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具有防止肿瘤复发的功效,该免疫过程属于_免疫。答案(1)识别信息交流巨噬细胞、B细胞(2)细胞因子B无应答或弱应答(3)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14(2022潍坊高三模拟)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这是因为病毒囊膜表面刺突蛋白S能与呼吸道或肺部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ACE2)结合,囊膜与

46、细胞膜融合,病毒核酸和相关的酶进入细胞。新冠肺炎爆发后,我国科学家争分夺秒地进行疫苗和药物的研制。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囊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病毒核酸侵入细胞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_性。(2)预防接种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有些疫苗需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再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原因可能是_。(3)在抗击新冠病毒研发中,发现中药制剂X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中药制剂X的作用,以年龄、体重等均相同的健康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注射药物X,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新冠病毒。实验后,得到如图所示结果。据此判断,你

47、认为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原理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答案(1)脂质和蛋白质流动性(2)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清除(3)不相同接种疫苗预防的原理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注射中药X的原理是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的数量解析(1)据题干信息“囊膜与细胞膜融合”可知,囊膜的成分应与细胞膜相似,则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质;病毒核酸侵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膜之间的融合,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2)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机体后会引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进而产生相应的抗体,有的疫苗需要接种两次,应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接种,则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清除,故可能减弱二次免疫效果。(3)结合题干可知,该实验目的为“验证中药制剂X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为X的有无,因变量为相关指标的相对浓度,据图可知,实验组的吞噬细胞、抗体相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而细胞毒性T细胞的含量相差不大,故据此推测,注射中药X的原理是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的数量,而接种疫苗预防的原理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故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原理不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