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553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版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第九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九单元 二战后期,美国和苏联以实力确立了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两极格局逐渐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第41课时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理知识体系 明课时精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美苏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而导致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各自操控

2、下的势力集团不断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重点,涉及亚洲、美洲的全球性的严重对峙局面,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长期深刻的影响。1背景(1)基本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实力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3)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表现(1)政治上美国苏联杜鲁门主义时间:1947年3月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

3、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实质: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反共反苏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正式开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时间:1947年9月(2)经济上美国苏联马歇尔计划目的:扶持、控制西欧国家,将西欧纳入美对苏“冷战”的战略轨道实质:以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影响:使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发展,也加深了西欧对美国的经济依赖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时间:1949年1月目的: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3)军事上美国苏联“北约”建立原因: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立:1949年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

4、洋公约性质:军事政治集团影响:美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形成“华约”建立时间:1955年影响: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分裂: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半岛南部建立了大韩民国,半岛北部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向中朝边界推进。中国人民志愿军

5、抗美援朝,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3)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引发美苏关系紧张,最终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4)越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势力重返越南。1954年,越南人民赢得抗法斗争的胜利。1961年,美国发动侵越战争。1973年,美军从越南撤军。1.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指出:“苏联不会直接向发达的西方世界扩张,而是要向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战前的广大殖民地地区,即介于西方世界和苏联之间的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行扩张。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他的这段言论()A为“遏制理论”造势B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C促成北约成立 D引发

6、古巴导弹危机解析:选A本题时间定位为1946年2月,考查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从题干“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可知是在呼吁美国政府去遏制苏联,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通过对西欧进行经济方面援助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它针对的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与争夺中间地带无关,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故D项错误。2以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调查结果: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上升到81%。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以上数据

7、说明()A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有其社会必然性B美国百姓对苏敌视是“冷战”的主要原因C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苏好感度下降D“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 解析:选A本题时间定位于1946年至1950年,考查冷战形成的社会因素。材料反映出美国国内对苏联态度的恶化是“杜鲁门主义”出台的民意基础,这反映了“杜鲁门主义”出台有深刻的社会因素,故A项正确;“冷战”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故B项错误;苏联此时还没有扩张,故C项错误;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错误。3“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统一体,并在这个统一体和它们在柏林的占领区发行一种新马克。”西方国家

8、的这种做法()A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B加速了德国的分裂C促进了欧共体的发展 D维护了德国的统一解析:选B本题考查二战后德国的分裂。揭开美苏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A项错误;西方国家在德占区成立经济统一体,并发行新货币,从而事实上形成了新的主权国家,加速了德国分裂,故B项正确;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晚于材料涉及的时间,故C项错误;该做法使得西德建立,后来苏占区成立了东德,德国长期分裂,故D项错误。4以下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A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B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C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D两大集团对峙已经形成解析:选C美苏冷战的中心

9、在欧洲,故A项错误;美国援助亚洲地区是出于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作新的接近是危险的”反映了美苏对抗,不能说明亚洲局势已然处于战争边缘,故B项错误;美国援助或拟出援助亚洲地区,打造亚洲版“马歇尔计划”,目的是在亚洲遏制苏联、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遏制共产主义,说明杜鲁门主义扩展到亚洲,故C项正确;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故D项错误。探究点(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研史料实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研史料(名家怎看待)1948年对外援助法的附加援助条件:7.受援国必须优先购买美国的过剩农产品。9.必须消除关税壁垒,降低关税,以利美欧自由贸易。10.必须取消或放宽

10、外汇管制。11.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学读史(信息知多少) 本材料重在获取有效信息。从附加条件的规定来看,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必须接受一些严苛的条件,通过这些条件,美国可以加强对西欧的商品输出(如第7、9、10条)和经济控制(如第11条)。我们也可以从材料中获取进一步的隐性信息,即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以经济手段达到其政治目的。1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据此判断,美国这样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恢复西欧经济B稳固资本主义C打开西欧

11、市场 D遏制共产主义解析:选C根据“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可知马歇尔计划强调的是美国在西欧的商业利益,所以美国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开西欧市场,故C项正确。2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标不一致解析:选B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可知马歇尔

12、计划具有更为隐蔽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三项皆不符合史实,排除。 3美国在杜鲁门政府的主持下,对全社会中各个领域、各种力量和资源实施全面深入地动员和统筹,开始确立一整套协调国内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以及意识形态和知识资源的体制。材料主要反映出 ()A战后美国总统行政权力加强 B“冷战”使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确立C美国希望全国人民对抗苏联 D二战后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解析:选D战后美国总统行政权力加强是为了遏制苏联的需要,A项不是材料主旨,故错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早在“冷战”之前已经确立,故B项错误;C项只突出了意识形态的对抗,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对立,故错误;杜鲁门政府开始确立一整套协调机制的

13、目的是积极推行“冷战”政策,故D项正确。41947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签订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以及苏联政府向保加利亚政府提供500万美元商品贷款的协定;到1948年年底,苏联还分别同匈牙利、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类似协定。这些协定的签订()A直接导致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全面对抗B抵制了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C导致了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D强化了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经济的影响解析:选B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全面对抗开始于1955年华约的成立,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苏联对东欧的经济援助是应对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的措施,故B项正确;1949年经互会的成

14、立标志着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苏联在东欧推行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不同点提出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全面“冷战”的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相同点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

15、向对抗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和“冷战”的关系(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2)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3)两极格局的瓦解,也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探究点(二)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及影响研史料实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研史料(名家怎看待)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

16、往柏林的三条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1948年6月29日,美国实行空运,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在一年间飞行次数277 728次,空运货物211万吨,同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学读史(信息知多少)本材料重在分层次,把握层意。材料比较长,但其实就两层意思,即柏林危机的原因和表现。第一句话就点明了柏林危机的原因:“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即美苏两极对峙。后面内容都是美苏冷战的表现:封锁与反封锁。1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

17、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解析:选D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无法反映出苏联的攻势地位,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故排除B项;C项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排除;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故答案为D项。2“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这

18、反映出在“冷战”时期()A美苏的插手是地区冲突的根源B和平的力量时常占据着上风C军备竞赛造成各国财政的困难D军事的较量威胁到世界和平解析:选DA、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据材料“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可知,和平力量并非占据上风,故B项错误;“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体现了军事的较量威胁到世界和平,故D项正确。3肯尼迪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周里,充满着焦虑与犹疑:“我根本没有细想过第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第四步和第五步将是升级双方的冲突,而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不会有人存在。”据此推断,古巴导弹危机()A促使美

19、苏在核心利益上避免直接对抗 B迫使美国放弃了对古巴的孤立与封锁C缓和了美苏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 D强化了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解析:选A肯尼迪的焦虑与犹疑表明这场危机必然会形成一个警告标志,警醒着美苏控制各自对抗的领域和力度,故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侧重从中获得的警示,而不是对两极格局的强化,故D项错误。4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B“冷战”时各国无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D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解析:选D材料中“长时期的和平”说法是从和

20、平角度评价“冷战”,就是“冷战”期间世界大战得以避免,故D项正确。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1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体现矛盾体现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2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1、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随着美苏冷战的愈演愈烈,一向被美国

22、政府视为“边远地区”的东亚也逐渐被纳入冷战体制,成为美苏较量的重要战场。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我们必须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必须复兴中国,在那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朝鲜我们也应当这样做。”这实际上确立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政策的基调。 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侵越战争表明美国的全球干涉政策走到了极点,也使美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给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地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在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整个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在越南,虽有装备精良的50万美军,但仍取胜无望。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与苏联和盟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不利于美

23、国的变化1970年2月1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交了关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长篇报告,强调:“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材料三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出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出于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战略出发,美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密切美台关系1955年1月28日,美国策动新西兰出面,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讨论台湾海峡(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停火问题”,目的是使台湾问题国际化。2月14日,蒋介石答中外记者时说:“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

24、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邓小河蒋介石三次抗拒美国图谋分裂中国内幕 问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政策的“基调”和具体表现。(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美国对亚洲政策的变化及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3)依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态度。答案(1)基调:控制东亚和太平洋,同苏联进行冷战。表现:单独占领并扶植日本;在中国奉行扶蒋反共政策;以联合国名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2)变化:由积极进攻转为战略收缩。因素:经济实力的削弱;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深陷越南战争泥潭;苏联实力的增强;西欧、日本与美国竞争。(3)态度:反对台湾问题国际化,

25、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深度思考冷战对中国的影响(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拒不承认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在军事上威胁中国。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2)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把中国纳入与美国争霸的轨道,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苏关系恶化,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苏联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转入战略防御。为了扭转同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美国转而同中国改善关

26、系。中国为了抵抗苏联的压力,也需改善同美国的关系。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二、家国情怀冷战无赢家(1)美国著名外交官、遏制政策的设计者乔治凯南在回顾他一生最为得意的作品时,满怀伤感地写道:“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个人赢得了冷战,提出遏制战略是我一生的错误。”的确,这场长达四十多年的斗争是“人类历史的悲剧”,两个超级大国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2)苏联解体了,大国荣耀成为过去,原苏联和东欧地区的某些部分成为冷战后世界动乱的新热点。美国虽然赢得了冷战胜利,却夺去了国内近10万青年的生命,使美国增加了8万亿美元的国防支出;巨大的财力消耗在

27、20世纪80年代引发了美国严重的经济萧条。在第三世界,美苏的“代理人战争”无处不在,在朝鲜、越南、中东、非洲、中美洲和阿富汗等战场上共有数以百万人因此而丧命。(3)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更多利益,为了争取自己在世界的霸权地位, 不惜劳民伤财, 使自己国家也陷入苦难,也给世界带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冷和平”。我们应该回首历史,珍惜和平。1(2013江苏高考)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解析:选A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意在考查考生

28、对地图信息的解读能力。据地图中的时间信息“19451949年”可知符合题意的是A项;B项错误,当时在欧洲没有出现热战;C项错误,当时华约还没有建立;D项错误,德国统一是在20世纪90年代。警惕有关“冷战”的两点易错(1)“冷战”不等于无战争:“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2)“冷战”信号的发出者:“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军事行动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作为开始的标志,但首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2(2011江苏高

29、考)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解析:选B本题考查美苏两极格局,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苏关系的缓和,B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当时是赫鲁晓夫当政,A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的终结,C错误;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3(2010江苏高考)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

30、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解析:选D由“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世界人民与法西斯主义的矛盾得到解决;“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意为美苏由于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冲突而进行“冷战”,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显然与题意无关。4(2017全国卷)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解析:选D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

31、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发生在一战后初期,A项与漫画所反映时间不一致,排除;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B项错误,排除;C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行为,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这反映了()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32、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D美苏两国逐渐转向对抗解析:选D题干反映了美苏两国由战时同盟逐渐转向对抗,D项正确。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标志着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排除A项。二战后初期,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排除B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排除C项。2.如图漫画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B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依据所学可知,漫画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实行的对欧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A项指的是杜鲁门主义,故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美国

33、的目的是控制欧洲,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使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故D项符合题意。3下表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1952年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国家年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1948年68%66%29%33%1952年29%29%15%11%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经互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解析:选C1949年苏联等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所以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贸易,与西方国家的

34、贸易额大量减少,故C项正确。4(2018扬州质检)“危机期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立场远比赫鲁晓夫强硬,他曾建议苏联对美实施报复性核打击,他的强硬立场与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不相符合。”这场“危机”()A推动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触发了二战后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C使古巴核大国地位得到承认D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解析:选D据材料“菲德尔卡斯特罗”“赫鲁晓夫”“核打击”等信息可推断这场“危机”是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影响,而非形成的条件,故A项错误;中美洲的古巴导弹危机没有对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产生影响,故B项错误;当时的古巴不是核大国,故C项错误;材料“苏联力求控制危

35、机的想法”推动古巴导弹危机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故D项正确。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一些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它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A自身实力的下降 B冷战对抗的需要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解析:选BA项与史实不符,错误;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美国积极拉拢亚洲国家是为了适应冷战对抗的需要,故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没有经济危机,C项错误;20世纪60

36、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6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大学、公司、五角大楼三方协调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科学工业军事联合体。苏联也启动了类似但却独具特色的科研工程,往往是一些秘密建起的与外部世界近乎隔绝的科学城。这些开发研究工作的深层驱动因素是()A冷战格局下的霸权争夺 B军工转为民用经济的需要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选A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二战以后”“美国”“苏联”等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得出,B、C、D三项的表述均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要求“深层驱动因素”,排除。美苏两国加大科研力度,

37、是增强综合国力以适应争霸的需要,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0分)7(2016江苏高考)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

38、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6分)(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

39、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概括。第二小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等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美国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概括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美国正在从

40、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等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进行分析。答案:(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

41、传统和意识形态。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第42课时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理知识体系明课时精要二战结束至当今,世界政治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实质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概念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

42、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世界多极化趋势就是指国际关系格局由一、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向两个以上实力相当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组成力量中心转化的趋势。2发展阶段(1)出现:20世纪60、70年代。(2)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3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为: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发展中国

43、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4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现实原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外部原因美苏争霸的影响直接原因法德的和解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思想原因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2)过程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盟成立。(3)特点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领域扩展。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欧洲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

44、域。合作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4)作用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政治: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世界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5日本的崛起(1)背景:日本经济崛起。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朝鲜战争中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

45、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6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7中国的振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

46、.两极格局结束(1)东欧剧变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表现: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2)苏联解体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直接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过程:1990年10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随之瓦解。2“冷战”后的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族、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

47、地区争端。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2)表现:1999年美国轰炸南联盟;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3“冷战”后的世界格局(1)特点: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超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1993年成立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日本极力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认识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如图反映了美国与西欧拥有资本主义世界黄金所占份额的变化情况,该图说明()A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实力下降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C一体化进程推动了欧洲经济发展D布雷顿森林体系

48、的瓦解解析:选C本题时间定位于1948年到1962年,考查西欧的崛起。从图中所示时间可知该时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份额黄金有所下降,这是日本与西欧发展较快、美国发展相对缓慢的结果,故A项错误;“一超多强”局面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知“1948年”和“1962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黄金所占份额有所下降,西欧则相对稳定,说明西欧一体化进程推动了其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2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中苏两国采取“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政策。此后,又提出“全方位外交”“多边均衡外交”。这说明

49、日本 ()A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意图挑战现存的两极格局D政治大国地位得到国际上承认解析:选A题干材料叙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外交政策调整的表现。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调整其外交政策,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其外交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31991年,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解体B俄罗斯加强与欧盟的关系C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解析:选C本题时间定位于1991年,考查两极格局瓦解的表现。“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解体是

50、在1956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欧盟成立于1993年,故B项错误;苏联在欧洲构筑的经济、政治、军事体系的崩溃,即经互会和华约的解体,故C项正确;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标志着苏联的解体,故D项错误。4从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以来,有些西方学者称二战后的现代国际关系是“美利坚治下的和平”。这一论述主要忽略了()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影响B苏联解体的重要影响C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D美国独霸世界的形成解析:选A本题考查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利坚治下的和平”是站在美国一极的基础上讲的,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相违背,故A项正确;苏联解体和中国的崛起都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原因,包含于A项,故B、C

51、两项排除;美国独霸世界的形成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5不结盟运动成员国1961年有25个,1993年增加到107个,2014年则为120个。这一变化说明 ()A世界两极格局开始受到冲击B国际关系民主化程度日益加强C中国国际政治地位得到提升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得以建立解析:选B本题时间定位于19612014年,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两极格局开始受到冲击,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强劲的生命力,有利于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影响,故B项正确;C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2、尚未建立,故D项错误。探究点(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研史料实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研史料(名家怎看待)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学读史(信息知多少)本材料重在分层次,把握层意。本材料以句号为界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说明形势迫使美国要改变二战后初期扶植控制欧洲的政策,与欧洲建立相互尊重

53、、平等共赢的“伙伴关系”;第二层“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说明欧共体力图摆脱美国控制,谋求政治上的独立自主。1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欧共体得到苏联支持B欧共体在军事方面加强合作C欧共体经济实力得到增强 D欧共体谋求世界霸权解析:选C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欧共体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实力,意图摆脱美国控制,C项正确;A、B、D三项与当时史实不符。2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双方相互仇恨的种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

54、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两国却走向了合作,这说明()A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各国外交的出发点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都会达成和解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解析:选A题干材料主要阐述了德法两国由仇恨到合作这一现象。德法两国在近代历史上彼此战争不断,但双方都不是赢家,因此战后两国走向联合自强的道路,以追求双方国家利益的最大化,A项正确。31960年1月美国与日本签署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即新日美安全条约,以代替1951年的旧约。新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删去了旧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

55、骚乱”的条款;此外规定,如在日本管理下的领土上受到武装进攻,双方将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危险。这一新条约()A使美日经济竞争放缓B使日本取得了更大的自主权C使美日军事同盟松动D使日本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信息“删去了旧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可以推出,新约签署后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权力由日本政府来行使,美国不再干涉,再结合题干材料中“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等信息可知,日本获取了更大的自主权,B项正确。41961年,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

56、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反映出()A第三世界开始结盟 B多极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增强C第三世界开始崛起D南斯拉夫是不结盟运动的核心解析:选C根据材料“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可知,第三世界国家主张摆脱美苏的控制,维护自身的独立,说明第三世界开始崛起,所以本题选C项。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多极化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1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

57、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世界多极化目前只处在初期发展阶段,21世纪前20年将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对多极化的形成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影响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的,有利于遏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2美国与西欧、日本关

58、系的演变(1)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对付苏联、稳定资本主义阵营,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同英、法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关系。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随着欧共体的建立和扩大以及欧盟的诞生,西欧发展成为可以同美国并驾齐驱的重要力量。(2)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改革,完全控制了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为了把日

59、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扶植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完全和美国保持一致。探究点(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研史料实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研史料(名家怎看待)有的认为,21 世纪将建立一种全球性力量对比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扮演主角的将是美国、西欧、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在某些问题上还要加上伊斯兰国家。有的认为,21 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

60、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而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看法是,在未来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将是五大力量中心或五极,即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程广中、汪徐和美苏冷战后及后冷战时代学读史(信息知多少) 本材料重在抓关键词句,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列举了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21世纪将建立六大主角的“全球性力量对比体系”;第二种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五个“大国群体体系”;第三种观点认为将是“五大力量中心”起主导作用。虽然表述不同,但对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是一致的。1有学者指

61、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国群体体系”指政治领域的多极化,而非经济上的全球化,故A项错误;大国并不是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故B项错误;“多元多体”意即多极化,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突出多种力量的增长,而非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拉大,故D项错误。22004年,中英

62、两国从“全面伙伴关系”迈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经过十余年的稳定发展,双边关系发展已进入快车道。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宣布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英可以抛弃任何分歧以加强合作B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中英两国的现实矛盾已经得以消除D这表明中英将共同对抗霸权主义解析:选B中英两国从“全面伙伴关系”迈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中英之间没有分歧,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B项正确;中英两国从“全面伙伴关系”迈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中英两国的矛盾的完全消除,故C项错误;“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

63、关系”是指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对抗霸权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32006年2月两名美国资深议员致信南非常驻联合国代表、七十七国集团主席杜米萨尼库马洛,指责不结盟国家干涉美国“为打扫联合国”作出的努力。信件内容一经公开,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激起怒声一片。收到此信后,七十七国集团“非常不悦”,并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讨论决定,对这两名美国议员的无理指责不予回应。该事件实质上()A反映了国际政治力量多极化的趋势B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C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D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解析:选A该材料体现了不结盟国家反对美国借改革为名操纵联合国,并对美国的指责不予理会,这实质上反映了不结盟国家已经成为独立

64、于美国之外的又一重要国际政治力量,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故A项符合题意。不结盟国家的行为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之所以能够公开反对并对美国的指责不予回应,根本、实质上的因素还是在于实力的变化,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美国与不结盟国家之间存在的分歧和斗争,与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无关,故C项不符合题意;不结盟国家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不符合题意。4亨廷顿认为某一世界格局不具有稳定性,因为“大国对于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愤懑,而美国也因不能随心所欲而感到失望,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了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这一世界格局是 ()A单极格局B两极格局C多极格局 D单极加多极格

65、局解析:选D“大国对于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愤懑”说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而美国也因不能随心所欲而感到失望,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了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说明美国受到牵制,即一种多极格局,故这一世界格局是单极加多极格局,D项正确。通历史解释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点(1)两极格局结束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和以往格局变动相比,不是通过战后谈判确立新的世界格局,而是通过大国间力量的消长与分化组合自然形成,因此新旧格局的交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是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另一方面

66、两极格局压制下的地区性军事强国的侵略欲望会增强,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会暴露和激化。因此世界还充满着动荡和冲突。(3)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材料二当代大国角力下

67、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试举三例说明美国的战略意图在二战后初期基本实现的表现。(2)结合20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在这一时期是否能够实现其材料一中的战略意图及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答案(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表现: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

68、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任举三例) (2)20世纪七十年代其战略意图不能实现。原因:西欧一体化、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第三世界崛起;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自身实力相对削弱。(若只从美国自身实力的相对削弱来论述,如陷入越战泥潭、经济危机的打击等也可)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高综合国力。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等。(其他言之有理等也可)深度思考多极化趋势下的中国机遇与

69、挑战(1)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正在加深,可利用的外部机遇更多,发展空间更大。(2)世界多极化使大国关系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中国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3)发展中国家合作进一步加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力量正在壮大。(4)中国按照“睦邻、友邻、富邻”的方针和“搁置争议”的原则,同周围邻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5)各国携手应对环境污染、跨国犯罪、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合作愿望普遍增强,通过协商对话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成为主要趋势。 (6)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发展对华关系、加强对华经济合作的意愿日益强烈,各国和国际组织期望我国在促进区域经济合

70、作和多边贸易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1(2015江苏高考)“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解析:选C题干材料“新解放的国家”“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与不结盟运动有关。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在美苏两极之外出现了新的政治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不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故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并没有使国际力量失衡,也不可能消除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B

71、、D两项与史实不符。2(2012江苏高考)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解析:选B经济决定政治。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A、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3(2011江苏高考)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

72、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BC D解析:选A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局势,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可知正确;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不安定的因素之一,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障碍是贸易保护主义,错误;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说法错误,错误。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

73、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解析:选B材料中“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的信息说明法国拥有核武器,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实力,想摆脱美国的控制,这必将冲击两极格局,故选B项。2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A

74、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解析:选D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的目标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但至今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的援助,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但并未动摇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故D项正确,A项错误。3如图是某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直观展示,据此理解其反映的主题是()A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B美苏“冷战”完全抑制了多极化的发展C不结盟运动支持欧共体、日本崛起D

75、“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解析:选D图片中美国和苏联相对,体现的是两国之间的“冷战”这一大背景,而中间的欧共体、日本、中国和不结盟运动体现的是冲击两极格局的多种力量,所以图示体现的是冷战时期已经出现多极化趋势,故选D项。4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认为:“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的基础之上。多极主义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它有利于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目标和理想,有利于各国展开对话、交流观点。”这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可以()A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B促进各种文化趋向一致C维护世界和平长期发展 D实现各国地位真正平等解析:选C根据材料“多极主义与多边主义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民

76、主化”,强调国际间政治关系,“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目标和理想”,体现的是国际成员间的互相尊重与合作交流。国际社会的成员间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彼此尊重,有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故C项正确。5当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认为:“当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这表明()A发展中国家全面超越发达国家B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需要重构C大国应结盟应对新势力的挑战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解析:选B发展中国家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故A项错误;根据“当今世界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论坛的工作重心”

77、可知在新的世界形势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需要重构,故B项正确;中国、印度等大国本身就属于新兴势力,材料也无法得出大国结盟应对新势力挑战的结论,故C项错误;多极化只是一种发展趋势,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6俄罗斯的一位学者曾提出“在过去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其他所有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越是尖锐。”这一言论表明美国()A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B错误地将当今世界局势归纳为两极对抗C受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和平解析:选D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

78、发现,“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其他所有人的对抗”是由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所造成的,并且“越是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越是尖锐”,当然这样肯定是不利于世界和平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项。二、非选择题(共20分)7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

79、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

80、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一的信息“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个周期是指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其内容包括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实行不结盟政策等。第二小问联系教材知识从国际、国内背景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三种概念都是相

81、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再根据二战后国际格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评述说明。答案:(1)第三周期: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实行不结盟政策等。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观点:单极、两极或多极之说并非简单对立,而是相对的,有时可以并存。评析:二战后至50年代中期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确立;60年代中后期开

82、始,伴随中苏关系破裂、不结盟运动兴起、美国相对削弱、欧洲复兴和日本崛起,国际格局中以两极格局为主导的同时,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力图构建单极世界,但欧、日、俄、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又渐趋加强。第43课时单元串知与能力测评(习题讲评课)串知线索谁主浮沉点清线通时期发展历程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3)影响: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

83、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国际局势动荡和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 初 期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的崛起(2)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表现美国:成

84、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系统认知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1)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强,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抗局面形成。 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来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飞速发展,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实

85、力急剧上升,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 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出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 从两极格局的瓦解来看: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经济严重衰退,使得它无法继续与美国对抗,步步退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使得中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之一。 (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20世纪50 年代

86、中期: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西欧国家的经济联合、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振兴,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迫使美国调整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大国关系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对抗和社会制度对抗的痕迹。 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

87、制度;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2当今国际局势对中国的借鉴当前世界政治形势的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潮流,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个国家想成为世界大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实行市场开放战略,利用世界市场的各种资源,全面提升综合国力,走和平崛起之路;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强大的海空军事力量;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制度;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应避免与现存的霸权国家和国际体系发生正面对抗和冲突。当前中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

88、要走的发展道路: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完善民主政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周边地区的局势稳定。针对训练1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美国必须在政治舞台上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苏联对理智的逻辑性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因此,美国若拥有足够的实力,并表明准备使用实力时,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这一文件 ()A使二战后美苏关系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 B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政治格局C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 D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解析:选D美苏关系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手是美

89、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立的结果,故A项错误;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可知,凯南不主张使用战争手段对付苏联,故C项错误;根据“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可知,凯南主张对苏联采取对抗政策,而这种对抗又是非武力的,这与“冷战”政策的内涵是一致的,故D项正确。2“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但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以下解

90、释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文化是冷战期间一种特殊武器B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解析:选D材料“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表明,在冷战的大环境下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D项正确。A、B两项只是冷战的具体表现,C项不符合史实。3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约瑟夫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

91、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D从某些角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解析:选D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军事实力都有所下降,故A项说法错误;据“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可知B项错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但要真正实现多极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故C项错误;目前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故D项正确。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92、共60分)1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致国会的咨文:“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促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为此,美国()A实施马歇尔计划B推行杜鲁门主义C组建北约集团 D实行“星球大战计划”解析:选B根据材料“1947年3月”“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可知,该政策实际上针对的是苏联,美国要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可知此时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故选B项。2美国1948年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经济合作

93、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该规定()A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B说明美国对外援助是双赢的C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D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解析:选C材料中的规定确保了对外援助与本国民众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国内关于对外援助的反对声音,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故C项正确。3“苏联在德国的政策最初集中于获得商品和工厂作为补偿。西方盟国很快就阻止了苏联对它们的占领区的插手,并转向一些重建的努力,以便打一张有分寸的德国牌来对抗苏联在东方逐渐增强的力量。”这段话反映出二战结束初期()A苏联坚决抵制马歇尔计划B德

94、国是冷战的焦点所在C盟国采用对抗和缓和的政策D北约与华约的严重对峙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苏联在德国的政策最初集中于获得商品和工厂作为补偿。西方盟国很快就阻止了苏联对它们的占领区的插手,并转向一些重建的努力,以便打一张有分寸的德国牌来对抗苏联”可知,冷战早期的焦点是德国问题,故选B项。4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解析:选C古巴导弹危机表明

95、在冷战格局下虽然存在强势和劣势之分,但是基本构成了一种战略制约,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520世纪60年代中期,众多领域的学者们在发展贫困人民的事业时经常使用“帝国主义剥削”“新殖民主义”“核心与外围”“盈余分配”“两极分化”“主导依赖关系”“屈从的发展”等术语。这些术语的出现反映了()A欧洲对美国干涉的不满B经济全球化激化南北矛盾C福利国家建设势在必行D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紧张解析:选D材料中学者们的用词充满了火药味,是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紧张的反映,D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两极格局下,世界被日益分为两个部分,国际矛盾被掩盖在美苏两极格局之下,材料中的术语不能表明其体现的是南北矛盾,

96、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建设福利国家的信息,C项错误。61973年11月,尼克松说:“欧洲人总不能两样都要,它们不能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合作,又在经济、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而勃兰特(时任联邦德国总统)在欧洲政治合作会议上指出:“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美国在中东事务的做法直接影响欧洲的权益。”这反映了当时()A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尖锐 B欧洲具有共同外交政策C美国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解析:选D题干材料表明欧美在一些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欧洲要摆脱美国的控制,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表明欧洲要摆脱美国的控制,他们力图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霸主地位

97、受到了冲击,但美国霸主地位并没有丧失,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D项正确。 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最接近的是()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已经瓦解B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C国际力量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D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解析:选B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间”可知,题干时间为1970年。两极格局瓦解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故A项错误;所谓“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指的是其他力量中心的恢复发展,即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

98、;“一超多强”是当今的国际格局特点,故C项错误;第三世界崛起于1961年,故D项错误。8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谴责“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希望“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变化,以便满足穷国的紧迫需要,加强它的独立,使世界经济有更为迅速和更为均衡的发展”。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要求打破大国对国际政治的垄断B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由反对霸权主义到谋求经济发展D主持国际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解析:选B从材料“谴责殖民地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体系,希望提供机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发生结构变化使世界经济有更为迅速和更为均衡

99、的发展”,可知不结盟运动国家希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B项正确。9“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声明: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该材料表明日本()A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增长B要求获得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日本民众与国际社会对立情绪增长解析:选C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C项正确。10下表是近年美国等西方国家未经安理会明确授权对一些主权国家发动的战争情况一览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战争发动时间发动国家发动理由科索沃战争1999年美国与北约部分国家“民主”“人权”

100、阿富汗战争2001年美国与北约部分国家“反恐”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英联军伊有杀伤性武器和践踏人权利比亚战争2011年美国与北约部分国家“人道主义”救援A.世界多极化的进程面临严峻挑战 B恐怖主义成为多极化的最大障碍C两极格局瓦解后冷战仍不断加强 D安理会与北约之间关系日趋紧张解析:选A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但局部战争不断,表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面临严峻挑战,故A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故排除。11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

101、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的信息可以得出作者主张推行政治一体化,建立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故A项符合题意。12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基辛格意在说明()A美国并非是当今世界上唯

102、一的超级大国B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C单极世界的出现只是观察家的主观臆断D当前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实际上减弱了解析:选D材料意在说明与“冷战”开始时相比,美国“单方面独断全部问题”的能力下降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B项说法错误;“单极世界”的说法有合理性,也基本符合“冷战”后的史实,因此并非只是观察家的主观臆断,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单极加多极世界对美国政策将产生下述影响: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

103、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第三,与欧洲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与欧洲保持良好合作是消除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所患的孤独症的良药。 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材料二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的夭折和美国多次企图在联合国通过谴责中国人权的决议遭到失败都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

104、政治多极化应该把这些力量都考虑在内。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 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亨廷顿的国际格局观,并概括这一格局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10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与张毅君对国际格局认识的相同之处。(4分)(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特征。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特征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中亨廷顿认为当今是“单极加多极世界”;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在处理国际问题时

105、,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与欧洲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进行概括。第(2)问,材料二中张毅君认为“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联系材料一中亨廷顿的观点可知,两人都承认多极世界和大国的重要性。第(3)问,第一小问材料三反映的是“一超多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多极化趋势抑制了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答案:(1)国际格局观:单极加多极世界。影响:寻求大国合作;以维护美国利益为出发点;保持与欧洲的良好关系。(2)相同:都

106、承认多极世界;都承认大国力量的重要性。(3)特征:“一超多强”。影响:有利于抑制霸权,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4(2017启东联考)美国战略家斯特劳斯海普宣称:“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陈海宏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材料二美国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

107、“地缘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美国要用外交和军事上的努力来使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服从其控制。这些边缘地区主要是:西欧、近东、东南亚和远东各国。耶鲁大学教授斯皮克曼毫不掩饰地说:“谁要能占有边缘地区,谁就能统治欧亚,谁要能统治欧亚,谁就能支配世界的命运。”苏沙夫罗夫局部战争今昔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美国的最高战略就是要维持和扩展美国的这种优势地位,越久远越好。但是,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大国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不满,试图改变它。唐岚、俞晓秋“美国新世纪计划”介绍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目的及影响

108、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因素。(6分)(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地缘政治思想”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欧洲和远东是如何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的最高战略能否实现?并说明原因。(6分)解析:第(1)问,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做答即可;根据材料一“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概括影响因素。第(2)问,内涵根据材料二“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直接概括;其措施要结合所学知识,对欧洲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进行作答,对远东从对中国的孤立、包围、封锁政策,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格局,并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故不能实现。结合前面分析,回答苏联解体之后的世界格局即为原因所在。答案:(1)目的:抓住世界控制权。(争夺世界霸权)因素: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2)内涵: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从属于美国。措施:欧洲: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成立北约,遏制苏联。远东:对新中国外交孤立,军事包围,发动朝鲜战争。(3)不能实现。原因:已经形成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