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413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修水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憎恨(zn) 埋怨(mn) 夙愿(s) 锱铢必较(z)B.讥诮(qio) 缱绻(qun) 模样(m) 管窥蠡测(l)C.舂米(chn) 拱券(qun) 搠倒(shu) 不落窠臼(k)D.央浼(mi) 睇眄(d) 潜力(qin) 涸辙之鲋(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桑梓 毗邻 编纂 皇天厚土B. 拔擢 收迄 恻隐 得鱼忘筌C. 联袂 流憩 拾掇 形影相吊D. 岑寂 猥琐 亲睐 义愤填膺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2、,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公安人员向他了解犯罪分子情况时,他说话显得很 ,但最后在正义的感召下,说出了犯罪分子犯罪的全过程。“择校热”最大的弊端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骨干教师为了提高待遇“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不雄厚的普遍学校而言无异于 。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 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打动。A. 隐讳 釜底抽薪 为而B. 隐晦 釜底抽薪 为而C. 隐讳 雪上加霜 为所D. 隐晦 雪上加霜 为所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B.“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制高点时

3、期中国空军的真实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C.“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D.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如丝瓜、蕃茄)是平伸的,有作物(如水稻、小麦)的叶子是直定的。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江运河组成。B.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转要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C.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D.俄

4、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了孙夫人。 (三国演义)B.堂吉河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他四处冒险,上演了很多闹剧。他大战风车,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折断了长枪。 (堂吉诃德C.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哲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冉有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论语)D.荷蓧丈人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

5、自的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6、。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

7、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

8、,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 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7.下面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

9、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

10、”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了“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古人在“赋

11、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12、:“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

13、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注醮:改嫁。 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虫流: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吴人称之 称:称呼B. 孔明言教何碎碎:琐碎C. 从事白其书司隶 白:报告D. 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援:靠山11.以下中,全部表现李密有才干的一组是( )(3分)奉事以孝谨闻 周门人方之游夏 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有暇则讲学忘疲乃迁汉中太守 数使吴,有

14、才辩A.B.C.D12.文中画线部分,段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B.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C.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D.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第卷(共114分)四、(30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4分) 译文: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4分) 译文:(3)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4分)译文: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踏 莎

15、行 闲 游刘将孙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注】 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 (1)词的起首三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试简要说明。(4分)(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故国之思,试结合下片前三句具体分析。(4分) 15.默写(10分) ,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李密陈情表)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子

16、曰:“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五、(19分)木鱼馄饨林清玄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木鱼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

17、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但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

18、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

19、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时,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

20、者的美梦。木鱼总是木鱼,不管用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而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

21、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节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改动)16文章围绕“木鱼馄饨”展开思路,请简要梳理文章脉络?(6分)17从全文看,文章第3段画线部分有何作用?(4分)18.文章第11段说“木鱼总是木鱼,不管用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文章是怎样表现木鱼的可爱?请简要概括。(5分)19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卖木鱼馄饨的老人这一人物形象。(4分)六、(15分)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描写一位有着“书生气”的老师。要求:使用恰当的外貌和神态描写;使用比喻修辞手法;使用感叹句;不能写成故事;200字左右。七、(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50分)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1084591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