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上)(191919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石家庄二模)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B.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C.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D.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解析】选D。五四运动并没有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故A错误;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应该是从辛
2、亥革命开始,故B错误;材料看不出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故C错误;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推动了当时的个人实现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故D正确。2.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这表明()A.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B.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D.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解析】选B。材料中“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说明国民党已无力承担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需要新的政治力量领导民主主义革命,故选
3、B。国民党并不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排除A;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排除C;国民党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未改变,排除D。3.(2019北京模拟)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A.维护政局稳定B.进行革命动员 C.建立统一战线D.培育国家认同【解析】选D。维护政局稳定是北洋政府统治者的目的,而材料强调的是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故A错误;结合材料可知强调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当时没有进行革命斗争,故B错误;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故C错误;由材料“将
4、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可知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人民民族意识、国家认同思想的发展,故D正确。4.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解析】选A。“一大”到“二大”时间之短,中国共产党思想成熟迅速,主要是国际上华盛顿会
5、议召开对中国实行新的瓜分,国内军阀混战,导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任务,故A正确;B在“一大”时期就已经明确;C是国民大革命时期;D是遵义会议之后。5.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同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遭到反对,但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实行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国共合作方针,就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期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将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解析】选B
6、。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时间上,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这个时间是国民党势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只有与国民党联合才有可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本题选择B。A错误,削弱国民党的势力不是目的,目的是与其合作实现革命;C、D不是主要目的。6.1935年11月,西北“剿总”张学良指挥五个师兵力,对陕甘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兵分两路,在直罗镇击败东北军。直罗镇战役()A.发生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B.是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回击C.激化了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矛盾D.对西安事变的爆发产生了影响【解析】选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在1936年10月,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材料描述的是国民党对红军的“围
7、剿”,国民党“不抵抗”政策针对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的侵略,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激化张学良与蒋介石矛盾的是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直罗镇战役使张学良看到红军的力量,再结合1935年中日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成为主流可知,这推动了西安事变的爆发,D正确。7.(2019黄冈质检)下表是黄埔军校课程安排简表黄埔军校课程安排课目分类课目名称合计军事学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马学、卫生学、经理学9军事训练教练课目制式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技术、马术9演习课目野外演习、战术实行、野营学习政治党务中国国民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
8、史、世界革命、帝国主义、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进化史、社会问题、社会主义、党的组织问题、军队政治工作等约13上表主要反映出() A.黄埔军校课程繁多,学生负担重 B.军事训练与爱国主义教育并重 C.军校着重于培养务实型军事人才 D.特别注重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解析】选B。从课目分类来看分为军事和政治两大类,军事课目反映出学校重视实践训练,而政治课目的内容反映出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故B正确。8.(2019衡水模拟)据国民政府的官方统计,某年全国的“反动刊物”比上一年增加了90%,其中共产党的刊物占54%。“某年”共产党的刊物宣传的主题应该是()A.发动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B.领导根据地军民的
9、土地革命C.宣传敌后游击战和持久抗战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解析】选B。既然国民政府称共产党的刊物为“反动刊物”,说明两党的矛盾处于非常尖锐的时期,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正确。9.(2019海南联考)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放弃了对城市的革命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解析】选A。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城市中心道路的不可行,开始思考革命的新出路,故A正确;大革命失败后党把工作重心逐
10、渐从城市转向农村,但并非放弃了对城市的革命,故B错误;材料提及“割据”等理论不等同于井冈山式革命道路,故C错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开始注重农民阶级的力量,故D错误。10.1931年,28个布尔什维克来到瑞金,谴责毛泽东没有采取坚定的“阶级和群众路线”,搞游击战术,在土地革命中持“富农”思想。他们号召无产阶级领导土地革命,扩大红军,开展正规战争以替代游击主义。这一事件()A.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有利于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说明毛泽东的军事策略出现错误D.不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在1934年,与题目中“1931年”时间不符,故A错误
11、;结合所学知识,题目中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去谈阶级斗争,右倾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已经基本解决,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的军事策略结合了中国国情并未出现错误,故C错误;根据题意,28个布尔什维克的主张不利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不符合中国国情,故D正确。11.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加紧反对富农是不适当的,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B.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解析】选
12、B。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当时的中心任务是吸收不同的社会阶层,建立统一战线,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题干中对富农政策的改变正是为了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故B正确。12.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下表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反映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时间地点会议1934.12贵州猴场猴场会议1935.1贵州遵义遵义会议1935.6四川两河口两河口会议1935.9甘肃俄界俄界会议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B.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C.同党内的错误路线、思想和行
13、为进行斗争D.教育说服少数民族群众和地方群众【解析】选C。由召开会议的地点反映的路线可以看出,长征过程是不断与党内错误路线斗争的过程。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材料二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
14、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材料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6分)(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10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9分)【解析】第(1)题根据
15、材料一关键信息“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可得出工人阶级的斗争决定着全国革命高潮,材料三“农民斗争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得出农民运动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等。 第(2)题第一问,材料强调城市工人阶级的作用,坚持走城市中心道路;第二问,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国情,很明显是不正确的;第三问,根据材料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可知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只能是农村。第(3)题马克思认为革命应该在工人阶级力量较强的城市爆发,材料一坚持城市中心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但是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
16、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答案:(1)不同: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则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6分)(2)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3分)不正确。(1分)说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6分)(3)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7、”的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9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7年4月中共五大的党员成分党员总数57 967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中小商人其他所占比例(%)50.818.719.13.10.57.819281930年工人、农民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的变化党员总数130 194名1928年6月1929年1930年7月1930年9月工人所占比例(%)10.975.51.6农民所占比例(%)76.6-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阅读上面统计表,从中提取中国革命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首先需弄明白统计表中党员成分的变化情况,在理解党员成分变化的情况时注意时间的变化,通过时间思考当时的时代特征,然后联系所学内容加以理解,再根据这些信息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要点即可。答案:示例:信息:工人所占比例下降,农民所占比例上升。(2分)说明:革命道路发生了变化,即由城市中心道路变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一系列工人起义和罢工运动,但这些革命活动基本上以失败而告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活动,但都没有成功;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队伍转向井冈山,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