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6 汉代思想大一统精确预测命题前瞻1.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A.“天人合一”思想B.“无为而治”主张C.“知足常乐”观念 D.“以德治国”理念【解析】选A。据题干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故选A;“无为而治”是一种政治主张,体现的是最高统治者不过分干涉国家事务,排除B;“知足常乐”指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与题干无关,排除C;“以德治国”是一种政治思想,体现的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排除D。2.“循吏”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西汉循
2、吏者,属“奉职循理,何必威严”之官吏。循吏能“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故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循吏”的出现反映出当时()A.儒学影响扩大B.私学发展迅速C.监察制度缺失D.社会秩序混乱【解析】选A。由材料“循吏能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可知循吏受儒家思想影响,以仁义要求自身,故选A;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迅速,排除B;由材料“奉职循理,何必威严”可知循吏是监察官,反映当时监察制度并不缺失,排除C;由材料“教之以礼”可知注重礼乐教化,有利于维持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排除D。3.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
3、董仲舒的这些主张()A.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B.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解析】选C。董仲舒改革的核心,是要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在他看来,文化的“大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大一统”的根基,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与材料中“立太学以教于国”相符,故选C;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传承了先秦教育与史实不符,排除A;“郡国并行”不利于大一统,排除B;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4.汉武帝长期劳师疲民,在其晚年下轮台罪己诏以表示与民休息的悔过之意。汉昭、宣二帝时期,凡遇灾荒、地震,皆免除当年
4、的租赋、徭役。东汉的明帝、安帝也曾因为日食和饥荒而对全国发布罪己诏。这表明()A.汉代统治者能够自我反省B.道家学说深受汉统治者重视C.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了动摇D.主流学说影响统治者的决策【解析】选D。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发布“罪己诏”与天象、灾荒等有关,这说明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制约着皇帝的权力,故D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统治者的自我反省与当时的主流学说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皇帝发布“罪己诏”与天象、灾荒等有关,这说明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制约着皇帝的权力,故B错误;自汉武帝起,儒学开始成为官方思想,故C不符合史实。5.东汉史官班固认为长安的山河天险孕育了秦朝的暴政
5、,西汉建都长安只是权宜之计,而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迎来了太平盛世。班固论证东汉合法性的论据反映出()A.秦朝暴政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B.东汉延续了西汉的主流思想C.都城选址不当导致了西汉灭亡D.东汉恢复了西周的礼乐制度【解析】选B。据材料“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可知体现的是东汉延续了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故选B;秦的暴政属于制度的结果,排除A;西汉灭亡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排除C;东汉恢复了西周的礼乐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
6、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阳主德而阴主刑,阳为主而阴为辅;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
7、“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甚而主张“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摘编自戚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解析】第(1)题据材料“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得出多种思想的融合,以儒学为主导,顺应时代要求,有利于统治
8、者的统治。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家思想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答案:(1)多种思想融合碰撞(或既有儒、法、道等诸子学说的融合,也有与道、佛等宗教思想的融合);顺应时代要求(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儒学为主导,儒、法融合为主体;贯穿了统治者的理政意志。(2)封建统治者为强化和巩固统治;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备选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仲舒由于承借了最具繁衍性的阴阳家思想,而创出一套天人哲学的大系统,使他能在与各家的竞争中得到胜利,也使他成为西汉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的思想家。但是,先秦儒家的真
9、精神,以及思想最具创意的部分,由于无法和专制体制相整合,也断送在他的手中。这个真精神就是人文或人本主义,这个最具创意的部分,就是心性之学,这是儒学的大本大源,也是儒家最具特色的部分。材料二董仲舒思想主张简介(部分)角度主张人性与教化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君民关系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以上材料均出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提炼材料一中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解析】先从材料一中提炼出核心观点,即董仲舒的儒学体系丧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和心性之学,逐渐变为维护专制体制的工具,再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实论述时必须多角度进行论证,史实必须准确。答案:观点:董仲舒的儒学体系丧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和心性之学,逐渐变为维护专制体制的工具。教化论:是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化建立人性的根据,孔孟强调的自觉、自发、自信的教化精神,在与现实专制的整合中,完全被扼杀。君臣关系:为了迎合专制君主,打破了孔孟时代君臣之间的相对关系,君主权威得到强化,认为民众必须绝对服从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