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喀什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分值: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第卷(选择题) 本卷共 25 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以军礼来规范和制约军事行动, 军礼具体
2、表现为征讨不义, 以礼、仁、信为原则等;但以春秋中期为界,战争观念逐渐转变为提倡诡诈权变的“ 兵以诈立”。这反映出 ( ) A.儒家思想受到挑战 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兼并战争频繁发生 D.社会习俗发生异变 2.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国家政权的统一B.农耕文明的扩展C.种族和文化的认同 D.宗法制度的形成 3.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修筑万里长城B.推广郡县制
3、度C.整顿社会风俗 D.实行郡国并行 4.作为国家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部分来说,三公九卿中的九卿有一多半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这最能用来说明( ) 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B.丞相权力被削弱C.家国同构的理念被强化 D.皇帝的绝对权威 5.郡县制是秦代以来中国地方政治的基本制度。虽然元代确立了行省制,但实际上其仍是郡县制度的延续。这主要是因为郡县制( ) A.使国家政治权力中心在中央B.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C.确
4、立了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 D.奠定了国家版图基本格局 6.酎(zhu)金是汉朝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酒所献的黄金。汉律对酎金的数量、大小、成色等有严格的规定,稍有不合即定为“坐酎金”治罪。这种做法意在( ) A.加强货币管理B.以法律促进思想统一C.削弱诸侯实力 D.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7.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一统天下,开创了中国的治世局面。武帝在位 54 年, 先后任用13 位丞相, 其中不乏功臣子孙, 但他们中大多数政绩平平。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分割相权政策的实施 B.察举选拔人才的缺陷 C.武帝对诸侯国的忌惮 D.行政中枢权力的嬗变 8.某学者认为,唐初三省分权有两个层次,第一层
5、是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行使的辅助决策权与尚书省的行政权的分立;第二层是在此基础上,决策权又一分为二,中书草诏,门下审核。这表明唐初 ( )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三省与皇帝形成了制衡关系C.宰相权力有所分散 D.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9.如表为宋太宗时期宰执集团任职年龄和任职时间的概况。它反映了当时( ) A.老臣在政治上无足轻重 B.政权根基非常稳固C.注重对执政集团的掌控 D.科举制度非常发达 10.明成祖时,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这些翰林学士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 他们逐渐左右了外廷的六部。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明朝的内阁( ) A.成为
6、六部的上司机构 B.拥有宰相的职能C.成为正式的决策机构 D.强化了君主权力 11.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这一观点认为( ) A.分权才有利于加强皇权B.皇权不断强化易导致权力中枢的变化C.军机处与内阁相互制约 D.新机构的出现造成了专制皇权的削弱 12.如表为部分朝代皇帝非正常结局(指因统治集团内部斗争退位或死亡)情况。据此可知( ) A.地方割据现象逐步减少B.皇位不稳固,成为“高危职务” C.君主专制呈现强化趋势 D.皇位无定数,唯有力者居之 13.雅典公民认
7、为, 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 也属于国家,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这一现象体现了雅典( ) A.民主政治渐趋成熟B.人文主义勃兴C.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D.城邦利益至上 14.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 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各级官职任期较短且不得连任。这体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人人平等 B.法律至上 C.轮番而治 D.小国寡民 15.伯利克里说:“在这里每一个人不但对他自己的私事感兴趣,也对整个社稷的大事感兴趣。”为了让所有人“对整个社稷的大事感兴趣”,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8、A.十将军由全体公民抽签产生 B.扩大陪审法庭的规模和权限C.向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D.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 16.罗马十二铜表法承认债务奴隶制,但给予无力偿债的债务人以 30 天的宽限,监禁时不能使其挨饿。据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 A.保留了比较野蛮的习俗B.努力调解公民间的关系C.反映了平民的一定要求 D.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7.恩格斯说:“它(罗马法)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材料强调罗马法( ) A.具有超越时空的适用价值 B.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C.确
9、立了近代社会行为规范 D.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体系 18.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 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它用和平手段解决了国家的根本政体问题,从此以后,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暴力冲突。这说明“光荣革命”( )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B.使英国国内一直维持了和平局面 C.使英国逐渐从君主制转向共和制 D.体现出一种温和的社会改造方式 19.影子内阁往往由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1907 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子内阁”的建立( ) A.
10、阻碍了内阁的团结与和睦 B.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与地位C.加强了政党的合作与交流 D.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0.18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财富主要掌握在土地贵族和乡绅手里。19 世纪 20 年代末,中间阶层即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英国社会大部分的财富,英国社会财富的分布就与社会权力结构不对称了。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B.英国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C.英国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初步形成 21.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快速蔓延,多州呼吁联邦政府加强干预、提供抗疫物资援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联邦政府“不是货运员”, 不应该购买大量物品然后负责运送,
11、同时他让州长们自己承担起责任,获得抗疫所需的关键设备。与这一现象有关的制度渊源是(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议会制 D.内阁制 22.“根据 1787 年的宪法,民众只选举众议院议员,而且众议院议员任期短只有两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州立法机关则有权推举任期 6 年的合众国参议员。州立法机关推举出其认为合适的选举团成员,再由选举团成员推选出总统最后,由总统任命终身的联邦法官,从而尽量使那些决策者们远离民众控制。”材料意在说明 1787 年宪法( ) 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限制了普通民众的权利C.避免了专制独裁的出现 D.实现了权力之间的平衡 23.1875 年法国议员提出宪法修正
12、案,以承认“ 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明确的“ 共和国”字样,最终才被议会以 353 对 352 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有人戏称其为“从窗缝潜入的 共和国”。这一现象说明法国( ) A.共和制确立的艰难B.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D.民众缺乏革命精神 24.钱乘旦在谈到法国的政治制度时说:“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中找到的权宜之计,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法国确立共和制的根本原因是( ) A.共和派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B.法国君主派势力迅速衰落 C.欧洲大陆国家的大力支持D.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5.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在联邦
13、议会的 58 个议席中,只要有 14 票就能否决议案,普鲁士拥有 17 席,可以单独执行否决权,而其他中小邦联合起来也可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这表明该宪法( ) A.保留浓厚的专制残余B.潜伏国家分裂的危险C.是帝国各邦妥协产物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 3 个小题,其中 26 题 14 分, 27 题 20 分,28 题 16 分,共 50 分。 2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与管理适应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宋科举制度比较依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整理回答: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科举制度的不同之
14、处。( 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在历史上起到的积极作用。(8 分) 2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朝的行省代表中央政府分驭各地,因此具有地方最高官府与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行省具有替中央收权,同时兼为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性质,在行政、军事、司法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凡钱粮、军事、屯种、 漕运诸要事, 行省无不领之,对防止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被削弱,以及行省向地方割据势力演化有积极的意义。行省制度既非中原王朝的传统制度,也并非蒙古汗国的旧制,而兼有蒙古法与汉地监察传统的因素。行省制度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组合较合理的结构
15、元朝在边疆地区广泛设治,统治较为全面和深入,并积极发展经济和开发资源,均 取得明显的成效。材料二清朝的治边方略大致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大权集中、小权分散,正确处理中央与 边疆政府的关系,使之各得其所。二是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即“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三是对边疆蛮夷的上层人物加强控制, 先是“ 众建而分其势”,使上层人物相互制约和牵制;其次是厚待边疆蛮夷上层人物,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予以体现。清朝上层还与蒙古王公贵族长期联姻,既从蒙古王公家族中选择后妃,也把公主下嫁给蒙古王公,有效地增进了蒙古游牧势力的向心力。四是大胆进行改革,积极完善边疆
16、治理制度 通过上述治边方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卓有成效。-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和意义。( 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简述清朝边疆治理卓有成效的原因。( 8 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前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后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但这两个阶级在“旧制度” 下都没有选举权,无法在现存政治体制内提出自己的要求,旧的政治体制与新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冲突。1
17、832 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 2增加到 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 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 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 1885 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回答: (1)材料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体现了哪些特点?(10 分) (2) 依据材料概括导致选举权变化的因素。( 6 分) 喀什二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中期以来,传统“军礼”
18、遭到破坏,战争观念逐渐转变为提倡诡诈权变的“兵以诈立”,体现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说明当时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正确。儒家思想是春秋晚期孔子创立的,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战争观念的变化,并未强调兼并战争的频发,也和社会习俗范畴不同,故CD错误。2.C3.B4.C【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排除A;B、丞相权力被削弱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作为国家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部分来说,三公九卿中的九卿有一多半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这里体现了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强化了家国同构,故选C;D、皇帝的绝对权威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5.A【解析】郡县制突破了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的局限,使地方官员任免权集
19、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度是中央集权的发展,故A正确。郡县制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无法彻底消除地方割据隐患,故排除B项。郡县制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但君主专制不是由郡县制确立的,故排除C项。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6.C【解析】酎金夺爵是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故选C。加强货币管理、以法律促进思想统一、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排除ABD。7.D【解析】A.结合
20、所学知识可知,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是唐宋时期的突出做法,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汉武帝”不符。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功臣子孙当丞相与察举制无关,且察举制在汉武帝时期发挥了选拔人才的效果。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诸侯国的忌惮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不符。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行政中枢的核心是内朝,以丞相为中心的外朝退出了决策中心,所以丞相缺少建树。8.C【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特点,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强化;B.材料看不出三省与皇帝之间的制约关系;C.从材料中“第一层是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行使的辅助决策权与尚书省的行政权的分
21、立;第二层是在此基础上,决策权又一分为二,中书草诏,门下审核”明显可以看出三省宰相的权力有所分散并制约;故选C。D.材料看不出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9.C【解析】材料中宋朝的宰执集团在任职年龄上比较大,任职时间上不是很长,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专权,是为了削弱相权强化皇权,C符合题干要求;ABD选项内容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10.D【解析】根据材料中“翰林学士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左右了外廷的六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不是法定机构,可见内阁只是制约六部而不是统率六部百司,故排除A项。材料虽然叙述明朝阁臣“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并参与“审议国事”,但明朝初期宰相制度
22、已被废除,且题目设问为“本质”而非现象,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及题干中的“随侍皇帝”可知,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决策机构,故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由材料“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随侍皇帝”信息可知,内阁受命于皇帝,实际是皇帝权力的延伸,内阁在本质上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故D正确。11.B【解析】依据材料“国初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军机处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这体现了皇权不断强化易导致权力中枢的变化,故B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没有说明分权才有利于加强皇权,故A项
23、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军机处与内阁相互制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军机处这一新机构的出现加强了专制皇权,故D项错误。12.C【解析】题干涉及的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故排除A。B与清朝皇位演变情况不符,排除。题干显示明清时期皇帝“正常结局”现象逐渐减少,清朝更是没有出现;结合所学知识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C正确。D说法绝对,排除。13.D【解析】材料“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体现的是城邦利益至上,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材料未涉及,排除。14.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古代雅典伯利克里时代,通过抽签的方式来获得官职,并且有任期,而且不得连任,这典型地体现出轮番而治
24、的特点,C是正确的;ABD选项内容在材料中都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C。15.C【解析】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以此来鼓励人们积极参政,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6.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罗马十二铜表法在维护贵族利益的前提下,对平民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反映了平民的一定要求,故C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D两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均排除。17.A【解析】根据题干中“罗马法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都有规定”等关键句可知,题干体现了适用商品交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内容仍然拥有持久生命力,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18.D【解析】从材料中的“用和平手段解决了国
25、家的根本政体问题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暴力冲突”可以看出,英国的“光荣革命”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社会变革,体现出一种温和的社会改造方式,故D正确。“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而不是开端,故A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制,故C错误。19.D【解析】“影子内阁往往由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说明影子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约内阁,故D正确;A与题意相悖,排除;BC材料未体现,排除。20.C【解析】A.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当时社会阶级矛盾激化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B.材料中并不能反映出
26、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C.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19世纪2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大量的社会财富,他们在社会上的权力却和财富不对称,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议会中缺少席位,所以这必然导致英国的议会改革;故选C。D.英国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应该是在17世纪。21.B【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面对新冠肺炎的疫情,美国的中央,联邦政府以及地方州政府之间的职责分配问题,这一现象渊源于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在联邦制国家结构中,中央和地方各自拥有宪法赋予的权利,B符合题干的要求;ACD选项中的制度材料都没有体现出来,排除。22.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州立法机关有权选举任期较长的参议员和能推选总统的选举团成员,而联
27、邦法官则由总统任命,还能够终身任职,这些制度设计“尽量使那些决策者们远离民众控制”,从而限制了普通民众的权利,故B正确。A、C、D三项说法均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故排除。23.A【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艰难通过的情况,明显可以看出共和制度确立的艰难性;B.材料不能够体现出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材料体现不出来;D.材料看不出民众是否缺乏革命精神。24.D【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一票共和”,表明共和派并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明显错误。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城市居民开
28、始更多的接受共和思想,皇权思想也逐渐消退,是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根本原因。故选:D。25.C【解析】“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只要有14票就能否决议案,普鲁士拥有17席,可以单独执行否决权,而其他中小邦联合起来也可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表明该宪法是帝国各邦妥协的产物,故C正确;A不够全面,排除;BD材料未体现,排除。26.【解析】(1)本小问的不同之处,依据材料“门第势力正盛,应考者许多是门第子弟”、“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书生”对比可以得出门第传统影响减小,应考者多出身寒门;依据“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亦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
29、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扞格”对比可以得出应考者重视应试,缺乏实际从政经验;依据“糊名,寻觅不出该人之卷,而该人终于落第的.考试防制严了,有时反得不到真才”可以得出考试制度更加公平公正;依据“在未考以前、早已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不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考试成绩一日之短长”进行对比,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选拔人才依据科举考试,忽视平时能力。(2)本小问的作用,依据教材所学内容作答。答案:(1)不同之处:门第传统影响减小,应考者多出身寒门;应考者重视应试,缺乏实际从政经验;考试制度更加公平公正;选拔人才依据科举考试,忽视平时能力。(答出3
30、点即可)(6分)(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读书氛围的提高;有利于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为后世沿用,影响深远等。(答出4点即可)(8分)27.【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具有地方最高官府与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行省具有替中央收权,同时兼为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性质”“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兼有蒙古法与汉地监察传统的因素”等逐条分析归纳出行省制的特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组合较合理的结构”“积极发展经济和开发资源”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总结。(2)第一小问:结合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变化来进行分析和总结
31、。第二小问:根据清朝治边方略的特点来归纳原因。答案:(1)特点:地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权力较大但受中央制约;汉族传统制度和蒙古旧制融合。(答出3点即可)(6分)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提高;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答出3点即可)(6分)(2)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2分)原因:合理分配权力,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遵循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原则;对边疆重要人物加强控制和厚待;改革创新,完善边疆治理制度。(答出3点即可)(
32、6分)28.【解析】第(1)问,“阶段”根据材料信息“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等即可回答;“特点”可从斗争的长期性和艰难性等方面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工业革命的发展”“旧的政治体制与新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冲突”“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等概括回答。答案:(1)阶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6分)特点: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4分)(2)要素: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之间出现了矛盾;国民参政愿望的增强;相关阶层经济地位的提高(或相关阶层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英国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进行社会改革。(6分)(答出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