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第2课时 粮食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230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第2课时 粮食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第2课时 粮食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第2课时 粮食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第2课时 粮食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第2课时 粮食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第2课时 粮食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第2课时 粮食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第2课时 粮食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粮食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据此完成12题。1.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A.人地矛盾B.人与科技的矛盾C.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D.人与发展的矛盾2.解决耕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A.大面积开垦荒地B.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控制人口增长D.提高人口素质解析第1题,耕地资源短缺是近代社会出现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非农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占用了大量耕地,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人地矛盾。第2题,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耕

2、地供需矛盾的关键。答案1.A2.C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A.华北平原B.东北区C.西南区D.东南沿海区4.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经营规模D.机械化水平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东北区1996年、2006年、2016年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不断升高,说明东北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正确。华北平原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高后降低,A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三个年份的粮食

3、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均为持续降低,C、D错误。第4题,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B正确。答案3.B4.B下图是我国四大地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统计图(正值增加,负值减少)。读图,完成56题。5.关于我国耕地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变化速率最大的是中部地区B.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西部地区C.东部地区耕地减少加速,西部地区耕地增加减缓D.耕地的重心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6.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和城镇化B.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中部地

4、区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开发宜农荒地D.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因为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蔬菜花卉种植面积增加解析第5题,耕地变化速率最大的和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都是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但速度在减慢,西部地区耕地面积不断增加,速度也在加快;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在减少,而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加,耕地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第6题,东部地区耕地面积减少是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了大量耕地;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加是因为宜农荒地的开发;中部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而开发宜农荒地会增加耕地面积;农业结构调整中,粮食作物、蔬菜花卉种植面积的变化不会造成耕地面积变化。答案5.D6.A在河南省

5、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等豫南地区,传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春夏种植水稻,秋冬种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本植物)。近年来,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2017年5月,原本生机勃勃的田野被片片“白地”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地区“白地”的范围正越过淮河逐渐向北蔓延。据此完成78题。7.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A.种植业收益降低B.当地的产业升级C.城镇建设用地D.全球气候变暖8.为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机制积极发展基塘农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A.B.C.D.解析第7

6、题,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种植业收益降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下降;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与当地产业升级无关;如果此地区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应全年都不耕种,而不是变为一熟田;全球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期变长,更适宜一年多熟。第8题,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机制,可以保证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民的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正确;基塘农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错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找到高收益的种植项目,激发农民种植热情,正确;“白地”的出现主要是人为原因,与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无关,错误。答案7.A8.B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农牧交错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易导致大面积土地退化或沙

7、化;在依靠灌溉的绿洲地区,上游不合理的用水和扩大耕地面积,会造成下游绿洲的消亡。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下图是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构成图。(1)目前,我国耕地形势严峻,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导致我国耕地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抓住材料中“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大面积土地退化或沙化”等关键信息分析出人均耕地少;耕地退化。第(2)题,正确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第(3)题,读图明确生

8、态退耕即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其影响应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的生态意义方面分析。答案(1)人均耕地少;耕地退化。(2)灾害毁坏耕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3)退耕还草,有利于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退耕还林,有利于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退耕还湖会扩大湖泊面积,有利于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使水循环活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素养提升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下图为该区域19752005年耕地重心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该时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A.东进B.南下C.西扩D.北上2.2000200

9、5年的耕地重心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A.土地沙化B.耕地撂荒C.退耕还草D.自然灾害解析第1题,19752000年耕地重心依次向西南、西北、西南方向移动,20002005年耕地重心略向东移动,整体上向西移动。第2题,19752005年耕地重心整体向西移动,20002005年耕地重心略向东移动,说明耕地向东退缩,部分西部耕地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在这期间,我国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在全国许多生态脆弱地区实施了生态退耕政策,因此20002005年的耕地重心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退耕还草。答案1.C2.C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

10、减少、质量有提高。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B.荒漠化华北平原C.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D.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4.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土壤肥力得以恢复耕地面积减小粮食产量持续减少水土流失加剧A.B.C.D.解析第3题,在我国,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东北平原等地,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及部分半湿润地区,易发生红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第4题,轮荒耕作制度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进而使得土地荒漠化

11、,耕地面积也会逐渐减小。答案3.C4.B复种指数为一定耕地上全年耕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下图示意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12年的耕地复种指数。据此完成57题。5.图中M最可能是()A.湖北B.吉林C.山东D.江苏6.浙江耕地复种指数减小的主要原因是()A.非农产业发达B.耕地面积减少C.作物单产减少D.山地面积广阔7.提高河南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有()加大惠农力度扩大垦荒规模实施休耕轮作增加科技投入A.B.C.D.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M的复种指数较小,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M应为吉林。第6题,浙江1998年复种指数较大,2012年复种指数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非农产业发达,农民从

12、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耕地面积减少,使得人们精耕细作,一般复种指数会增大;复种指数减小会使作物单产减少,因果关系颠倒;此时段地形没发生变化,浙江复种指数减小的原因与山地面积广阔没关系。第7题,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中,加大惠农力度,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正确;扩大垦荒规模不利于环境保护且与复种指数关系不大,错误;实施休耕轮作会降低土壤肥力,减小耕地复种指数,错误;增加科技投入有利于减小自然环境的限制,正确。答案5.B6.A7.C8.(拓展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过对2016年

13、重庆东南部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区以及重庆东北部的巫山县3地的12个比较典型的村庄调查发现,当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耕地撂荒严重。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都是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脆弱,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下图分别为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区分布示意图和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巫山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武隆区分布示意图四川盆地东部地貌景观图(1)从耕地资源的角度分析三地耕地撂荒的原因。(2)说明三地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3)为缓解三地的耕地撂荒现象,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当地以丘陵、山

14、地为主,说明耕地坡度大,地形崎岖,不利于耕种;喀斯特地貌发育,说明耕地肥力低;喀斯特地区耕地破碎,地块之间距离远,交通不便;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面积狭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等等。第(2)题,说明三地耕地撂荒产生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耕地撂荒可以恢复植被,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减轻石漠化的现象;但会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使粮食收入大大降低。第(3)题,探索丘陵、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条件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

15、包经营权;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答案(1)耕地破碎,各地块分布较远,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小,难以实现机械化操作;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坡度大,不利于耕作;多喀斯特地貌,耕地肥力低。(2)有利影响:耕地撂荒可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当地的水土保持,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不利影响: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收入降低。(3)探索丘陵、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在给予合理经济补偿条件下,由集体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整理、道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