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课时作业 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130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课时作业 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课时作业 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课时作业 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课时作业 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课时作业 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课时作业 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课时作业 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课时作业 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通史版专练:课时作业 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 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怀化一模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他们需要改变现有的制度,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历

2、史选择他们为代言人,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D项;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是说明当时的一种历史事实,而不是说明历史为什么选择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排除A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是历史事实,而不是说明历史为什么选择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排除B项;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是一种现象,而不是说明历史为什么选择维新派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排除C项。答案:D22018江苏盐城三模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

3、约解析:“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故C项错误;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故D项正确。答案:D32019四川德阳一模近代士人从普遍没有法治观念到呼吁法治改革,再到清末“新政”掀起法治建国高潮。贯穿这一历程的主题是()A西方政体的引进 B晚清社会的近代化C礼治文化的复兴 D近代法制的体系化解析:题干中提及清末法治观念逐渐加强,到清末“新政”提倡法治建国,体现了政治制度的法制化,故选B项;题干提

4、及的是法制化,未提及政体变革,排除A项;法治化是西方民主思想,排除C项;近代法制还处于观念阶段,体系化还很远,排除D项。答案:B42019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 B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C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解析:由材料“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立宪派向革命派

5、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可知立宪派缓冲阶级矛盾,推进国家的稳定和统一,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创造平稳的社会环境,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立宪派的作用而非立宪派的人员组成,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立宪派的政治目标,排除B项;立宪派通过给革命党人施加压力等措施滞缓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促使国家的稳定统一,排除C项。答案:D5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络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 时间设置机构/颁行法规 1897年设立中国通商银行总行 1898年设立农工商总局;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矿务铁路公共章程等 1904年设立商部;颁布商人通例公司律重订铁路简明章

6、程矿务暂行章程等 1906年商部改名为农工商部,设立邮传部;颁布破产律商船公会章程等 以上措施()A确立政府对近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B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C建构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障D建立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在这一时期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开始逐步构建起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故选C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政府在近代经济运行中的主导地位,排除A项;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在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战期间,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清政府构建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排除D项。答案:C62019安徽安庆二模1903年孙中

7、山在檀香山发表驳保皇报书一文,说“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先必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A在君主制和民主制中择其一 B以君主制作为民主制的过渡C将民主制和君主制有机结合 D反对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解析:根据材料“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反对君主制,故选D项;根据材料“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排除A项;根据材料“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

8、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反对过渡,排除B项;根据材料“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反对君主制,排除C项。答案:D7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A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 B标志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解析: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尽管该诏书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但其待

9、遇较之以前必然出现大幅下降,已沦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清帝退位之后,自秦朝以来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彻底终结,这也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之一,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袁世凯被任命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出自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决议而非清帝的退位诏书,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袁世凯与革命派之间的妥协与斗争,故D项错误。答案:B82019湖南衡阳二模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中国,时人“多引以为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见”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 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

10、 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解析:题干中“个人主义”在传入时被诟病到大行其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使“个人主义”受到欢迎,排除A项;启蒙思想在华兴起是在戊戌变法时期,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时正处于北洋军阀时期,名为民国实为专制,排除D项。答案:B92019安徽蚌埠一模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A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B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C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D托

11、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解析:根据材料“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可知,国内维新变法失败后的康有为仍在试图通过宣扬西学中源等方法促成国内的西学普及和政治变革,故选B项;根据所学,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言人的康有为不可能主张维护封建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康有为并没有提及制度变革,排除C项;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近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排除D项。答案:B10孙中山很早就向往社会主义。早在1905年5月,孙中山就曾亲自访问在比利时的社会党国际局

12、,要求第二国际接纳他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党为其成员。1914年,他又致函国际局,呼吁国际局委派组织成员来帮助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孙中山()A开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B是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徒C将社会主义作为革命的目标D深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解析:根据材料“要求第二国际接纳他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党为其成员”“呼吁国际局委派组织成员来帮助中国”可知,孙中山深受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A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坚持的是资产阶级革命,致力于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排除B、C两项。答案:D112019广东惠州一调下图为19121932

13、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表(单位:10万两)。据此可知当时() A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B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 D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解析:通过题干中的表格可知,在民国前期,棉花进口量不断增加,到20年代以后,棉纱的进口量不断减少,表明民国前期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棉纱生产,故A项正确;表格没有反映出自然经济问题,故B项错误;图表中只是对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量的统计,不能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故C项错误;图表中没有涉及棉纺织技术,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9广西百校高三联考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高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而是

14、由党魁直接指派;党员也分成三个级别,即“首义党员、协助党员和普通党员”;所有党员必须立下誓约,并加盖指模(即按手印),声明“牺牲自己,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其背景是()A君主专制势力十分强大 B领导涣散致革命屡次失败C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 D民国时期民主化持续发展解析:中华革命党创立于1914年,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组织涣散导致革命屡次失败,因而1914年成立的中华革命党“高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党魁直接指派,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高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党魁直接指派,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违背民主共和思想,故C项错误;据

15、材料“中华革命党高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党魁直接指派”不经过选举产生,可知党内缺乏民主成分,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四川南充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如林景熙诗曰:“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在历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和“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评军事将帅的一种审美风

16、范。 摘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 材料二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竞相脱掉保守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

17、编自张华民国服饰习俗的变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原因。(9分) (2)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服饰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12分) 并谈谈你对服饰文化变迁的认识。(4分)解析:第(1)问结合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进行回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指出服饰变化与政治、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服饰多元化、自由化;中西融合,传统与前卫、时髦并存等。第二小问“积极影响”,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以从对社会经济、社会风气及思想观念等角度回答。 第三小问可以从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的变迁是社会进

18、步与发展的表现,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等角度回答。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实行文人治国、重文轻武的国策。儒学的复兴,理学的形成。实行科举制,书院的兴盛,教育的普及。(9分) (2)特点:服饰变化与政治、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服饰多元化、自由化。中西融合,传统与前卫、时髦并存。涉及社会各阶层。(6分)影响: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冲击了等级秩序,改变了旧的社会习俗,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利于西方平等、民主、自由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分) 认识:服饰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存在的反映。服饰文化

19、的变迁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表现。服饰文化的变迁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时代的创新。(4分)142019四川德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孙中山大事年表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主张“仿行西法以筹自强”。 1894年11月成立兴中会,首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密谋广州起义。 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被推举为总理,提出政治纲领。 1905年起先后组织惠州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但均遭失败。 1912年初就任临时大总统,提出“五族共和”。 1912年4月正式辞职。同时,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9月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筹划筑路事宜,但铁路计划未实施。 19131915年连续发起了

20、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19171918年联合西南军阀,发动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运动。 1920年开始接受苏俄的帮助。 1924年1月提出新三民主义,并正式与共产党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924年11月为和平统一中国,应冯玉祥邀请,抱病北上。 1925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表中提供的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的探索历程,蕴含了关于民族复兴的诸多启示。从表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12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要素提炼启示、结合史实说明。 启示:据设问中的“孙中山为振兴中华的探索历程,蕴含了关于民族复

21、兴的诸多启示”和表格中探索中的孙中山先生或“均遭失败”、或“未实施”、或“辞职”、最后“病逝于北京”并联系当时中国的社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得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说明:扣住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并牢牢把握住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围绕近代中国由于不是独立地位,深受列强凌辱、压迫,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抗争是壮烈的,但未实现民族复兴,直到中共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才为民族复兴奠定基础。答案:示例: 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2分) 说明: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主权大量丧失,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华民族无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政治民主化。但这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国家依然积贫积弱。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这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前提。综上所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振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