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065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练习(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19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图中c为肌肉,为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图中有4个神经元,肌肉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Ba为传入神经,人体内兴奋在a上双向传导C刺激b引起肌肉收缩也属于反射D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解析图中有3个神经元,肌肉c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A项错误;由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a为传入神经,人体内兴奋的传导,只能从感受器到效应器,因此兴奋在a上单向传导,B项错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刺激b发生的肌肉收缩未经过完整的

2、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项错误;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类似于突触,因此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项正确。故选D。2(2020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A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不能合成神经递质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C神经递质可以使神经元兴奋、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D肾上腺素可作为激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解析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可能与其他神经元构成突触,因此也可能合成神经递质,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反射弧的效应器可以是肌肉或腺体

3、,因此,神经递质能使神经元兴奋,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C正确;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D正确。故选A。3(2020天津高考模拟)神经细胞甲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乙产生兴奋,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中多巴胺的释放属于主动运输B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延长C多巴胺与结合后被转运至细胞乙中,使乙细胞兴奋D多巴胺处在细胞甲与细胞乙之间,所以兴奋是双向传递的解析中多巴胺的释放属于胞吐,A错误;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

4、、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不能将多巴胺运回细胞甲,因此,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延长,B正确;多巴胺与结合后,不会被转运至细胞乙中,C错误;神经递质多巴胺在突触中是单向传递的,兴奋只能从甲传向乙,D错误;故选B。4(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特异性识别的物质B神经递质作用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图中所示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交流的作用解析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A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错误;突触

5、小泡的膜、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正确;突触前膜释放递质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突触后膜识别递质后,膜电位的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D正确。故选B。5(2020天津南开中学高考模拟)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下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图中是突触前膜BMAOID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C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单胺类神经递质

6、与蛋白结合后,将导致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解析由图可知,突触小泡与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是突触前膜,A正确;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能分解而积累,B正确;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是胞吐,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蛋白M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突触后膜神经元细胞Y兴奋,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故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错误。故选D。6(2019河南高三月考)如图表示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1和突触2存在的相关作用机制,其中乙酰胆碱和甘氨酸(Gly)是神经递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a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处神经纤维处

7、于兴奋状态BGly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2对传来的兴奋起抑制作用C乙酰胆碱和Gly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解析a段膜内为负电位,表示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处膜内是正电位,表示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A项正确;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是兴奋性神经递质,Gly引起突触后膜的膜内负电位更大,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了兴奋的传递,B项正确;Gly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阴离子内流产生抑制性电位,不会导致Na内流,C项错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相

8、关离子的跨膜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故选C。7(2019浙江高三期末)人体产生的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侵入人体的狂犬病毒,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导致感染者变得狂躁B狂犬病毒RNA侵入细胞后能沿着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发生迁移C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相应神经元的Na内流速率D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才能以胞吞的形式侵染神经细胞解析根据图示不能确定狂犬病毒入侵神经细胞是否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A错误;如图表示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位于突触间隙的狂犬病毒可以与突触前膜结合,以胞吞的形

9、式运输进神经细胞,其RNA与神经冲动反向运行,B错误;狂犬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相应神经元Na内流速度,C正确;狂犬病毒与突触前膜结合后,以胞吞的形式运输进神经细胞,D错误。故选C。8(2020湖南省郴州市生物一模)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A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S处电极移植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解析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点的兴奋,A错误;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

10、说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Q处有K外流,B错误;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静息电位,而兴奋不能从胞体传递到轴突末梢,所以其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C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不论S处电极在膜外还是膜内,电表的指针都只发生一次偏转,D错误。 故选C。9(2019江苏省宿迁市高三期末)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乙表示A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图甲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膜外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B图甲中的A为神经中枢、B为效应器、C为感受器C兴奋在图乙上单向传导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导的D图乙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电信号

11、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图甲中A是突触结构,B是感受器,C是效应器,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一方向的传递,C正确;图乙中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10(2019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CD)A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B有效刺激强度越大,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越大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抑

12、制下一个神经元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被分解或移除,可能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解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若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增大,A错误;当有效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将不再增大,B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C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被分解或移除,可能会不断的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而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11(2019山东济南一中期中)下列对排尿反射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BC)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排尿反射B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能产生动作电位并向脊髓传导C动作电位在

13、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解析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排尿,但该过程没有反射弧的全部成分参与,故不属于反射,A错误;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但不能向脊髓传导,B错误;排尿反射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D正确。故选ABC。12(2019山东青岛二中期中)用下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D)A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B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C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吸

14、K排NaD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同解析据图分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而图中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A正确; 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发生在bc段,B错误;ab段为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大量外流导致的,C错误;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不变,即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外负内正,D正确。故选AD。三、非选择题13(2019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月考)某生物科研小组做了如下有关神经调节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该科研小组的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装片,图甲和图乙是他在装片中看到的两个图像。甲中看到的主要是神经元的细胞体和树突;乙中看到的主要是轴突的末

15、梢及末端膨大结构,该结构能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2)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该科研小组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给e点一个强刺激,乙电流表指针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不变(填“不变”“增大”或“减小”),若给b点一个强刺激,动作电位将减小(填“不变”“增大”或“减小”)。(3)该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2)题图中e点与d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b处刺激,预计d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持续性

16、的兴奋或抑制。(4)该科研小组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请分析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可能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解析(1)分析可知,图甲显示的是细胞体和树突,图乙显示的是轴突及其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接触,共同形成突触,故突触小体能完成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e点,兴奋只能传至d所在神经元,d所在神经元不能将兴奋传至乙电流表所在的神经元,故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当神经元外界溶液中钠离子浓度降低时,静息电位主要是由膜内K外流造成的,故膜外Na浓度降低,静息电位不变。给b点一个强刺

17、激,进入细胞内的Na数量减少了,内外电位差减小,即动作电位减小。(3)该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2)题图中e点与d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b处刺激,该药物可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因而神经递质持续性作用于突触后膜,造成d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持续性的兴奋或抑制。(4)该科研小组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局部麻醉后,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说明刺激没有传到大脑皮层,所以可能失去作用的部位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注入麻醉药后还能运动,说明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是完好无损的。14(2019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图

18、甲显示了脑、脊髓及手臂上的神经的位置关系,图乙是有关体温调节的部分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所示的、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四个可能位点。若刺激病人手指,病人手能动但却没有感觉,那么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2)图甲若在处给一适宜刺激,处膜内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局部电流,进而进行兴奋的传导。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是否属于反射? 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3)图乙中,a、b 为突触。图乙中显示的效应器有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f。解析(1)若刺激病人手指,病人手能动,但没有感觉,说明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

19、的,即为正常,而神经冲动不能传给大脑皮层,说明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若在图甲中 处给一适宜刺激, 处膜内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此时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了局部电流;进而进行兴奋的传导,反射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故由该刺激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3)图乙中,a、b为突触;感受器是g,图乙中显示的效应器有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和f。15(2020山东高考模拟)用微电极记录细胞膜

20、上的电位变化是研究神经冲动产生、传导和突触传递原理的常用方法。根据以下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1)当图1中的微电极M记录到动作电位时,突触小泡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突触小泡移动到突触前膜,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上将依次产生的反应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_。 (2)研究表明,在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的情况下,微电极N上也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结合突触的结构和突触传递的过程,分析导致该电位变化产生的原因:发挥完作用的神经递质没有被彻底降解,极微量的神经递质引起微小电位变化,但不足以引起动作电位_。(3)在

21、某些突触中,突触小体产生动作电位后,微电极N上记录到电位负值增大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如图3所示。已知K和Cl通道都参与了IPSP的形成,IPSP产生的原理是K外流和Cl内流。 (4)已知从刺激开始到动作电位产生有一短暂的延迟,且与刺激强度有关。为了规避该延迟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请利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设计实验,精确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度:用刻度尺测量两个微电极之间的距离;用刺激器刺激1次,用计时器记录两个微电极记录设备发生变化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出传导速度。(实验仪器:微电极记录设备、刺激器、计时器、刻度尺等。) 解析(1)发生动作电位时,突触小泡会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2)突触小体未产生动作电位,但微电极N上会记录到随机产生的、幅度几乎相等的微小电位变化,原因是单个小泡随机性地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微量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少量Na内流。(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产生的原理是K外流和Cl内流。(4)为了规避延迟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可以有多种方法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率,比如将微电板置于经神轴突的两个不同位点内,测量位点间的距离,在两个位点的一侧刺激神经使其产生动作电位,测量两个位点间动作电位出现的时间差,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