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983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59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件 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 诗歌的表达技巧1(2010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 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_解析:司诗借暮春时节,飞花飘荡,表达了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雍诗表达情感较为复杂,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所写景物为清新的早春,为乐景。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2、。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2(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梦中作 欧阳修【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_解析:本题要求写出该诗的写作特色,我们应从全诗出发,考虑描写、抒情、修辞等表现手法。作者首句写凄凉的静夜景色,次句写扑朔迷离的春夜景色,第三句写世事变迁,感慨人生,末句写酒兴已阑,黯然思家。四句分叙

3、了四个不同的意境,都是梦中光景,都透露出作者客居他乡、仕途失意的无奈之情。从修辞上分析,该诗前后两联字字相对,对仗工巧,天衣无缝。答案: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3(2010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_解析:赏析对比衬托手法的诗句,注意衬托包括反衬。前三句,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织,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4、。“新欢不抵旧愁多”,“旧愁”与“新欢”构成对比。此外,“新欢”反衬“新愁”,凸显两人的感情。答案: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1抑扬结合:“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赏。抑扬运

5、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是欲抑先扬。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

6、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解析:咏物之作,意在借物以寓情,托物以言志,此诗并非泛泛的咏蝶之作,而是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史载刘孝绰自幼聪颖,然恃才傲物,一生仕途坎坷。此诗前六句描摹素蝶形象,末二句以素蝶口吻表白情感,透露出作者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答题步骤:1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诗(词、曲)中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

7、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3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2011山东淄博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关河令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_(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形象、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答案:(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2)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

8、,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得很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答题模式】词语的赏析:整合句中相关意象翻译结合前后句分析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结合全词分析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中心。分析思想感情:陈述全诗内容结合冷词热词突出情感主题。对两个动词的赏析:收、出。两个动词意思相对,并且一般情况下动词的使用都是和拟人手法的运用紧密结合的。经常考查的修辞有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借代、双关、对偶等。(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岁 暮(唐)杜 甫【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9、)。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_解析:“烟尘”并非自然界中的烟尘,而是有特定含义的“战争”,这也与后文相照应。“请缨”可联想到高中课本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可知该词还有其暗含的意思。答案: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照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诗歌鉴赏】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

10、。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

11、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答题步骤:1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3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多令 邓 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

12、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解析:本词作者邓剡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在金陵的吊友之作。本词的上片写景,在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亡国之痛;下片抒情,直截了当地写这种哀痛的感情。最后三句,作者又把笔触落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将凄凉孤苦的图景和作者痛伤亡国的感慨之情完全融汇在一起,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本题考查了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答案:双关,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

13、生、白描等。1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2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3动静结合: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等手法。4虚实相生: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中的景象,写所感。5白描: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2010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

14、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_解析:上下两片的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均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答案: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答题步骤:1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描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描写的。3说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

15、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_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本词艺术技巧的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不能将答题重点偏向“寒”“点”所表达的情感,而要对“寒”“点”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对其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答案:协调。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的朦胧,颜色的深暗,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使黑色的乌鸦在林外历历可见。用“点”字,使画面不但不粗疏

16、空旷,而且具有动态美。这样,与词中作者描摹的初春傍晚农村美景相协调。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喻今等。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寄寓、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常情况下“景”和“情”产生的美感是一致的,美景抒乐情,恶景抒哀情,但诗歌鉴赏中还经常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3情景交融:把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景中有情,情中带景,情景融为一体。4托物言志:借助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象带有人物化的色彩。5用典抒

17、情: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6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注】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_解析:这首诗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凤凰”的意象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阮籍以隐约曲折的诗风著称,此诗犹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借写“凤凰”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哀伤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

18、”),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2怎样运用的这种手法。3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中的妙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闽中秋思(唐)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写一段赏析文字。_答案:本诗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日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乡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技巧归纳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这首诗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