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96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8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1页
2012届人教版化学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8单元第34讲化学与技术素材及应用(1).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以空气和天然气为原料来合成氨和硝酸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二、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三、氯碱工业 生产流程:粗食盐水的提纯:反应方程式:粗盐水的提纯:粗盐水(Ca2、Mg2、Fe2、SO42-)四、纯碱工业索尔维制碱法:缺点:氯元素利用率低,且产生CaCl2副产品。侯氏制碱法:优点:氯元素利用率高;副产品NH4Cl可用做化肥。五、高炉炼铁六、海水资源从海水中提取镁七、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碳化工:化工综合问题解题方法和规律归纳:牢记重要的化工合成反应原理,根据实验目的认真分析每一个装置在合成中的作用,考虑原料和产品在各种条件下的状态,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原料的转化率和产品的产

2、率,同时注意尾气处理问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更要注意实验安全,如倒吸、爆炸、暴沸等。合成氨工业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写 出 氨 的 两 种 重 要 用 途:_、_。制化肥;制硝酸.实验室制取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_。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固态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固态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为了在实验室利用工业原料制备少量氨气,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实验操作 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弹簧夹a、b、c、d、e,在A中加入锌粒,向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稀硫酸。打开弹簧夹c、d、e,则A中有氢气发生,在F装置的出口

3、处收集氢气并检验其纯度。关闭弹簧夹c,取下截去底部的细口瓶C,打开弹簧夹a,将氢气经导管B验纯后点燃,然后立即罩上无底细口瓶C,塞紧瓶塞,氢气继续在瓶内燃烧,几分钟后火焰熄灭。用酒精灯加热反应管E,继续通氢气,待无底细口瓶C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打开弹簧夹b,无底细口瓶C内气体经D进入反应管E,片刻后,F中的溶液变红。回答下列问题:(1)检验氢气纯度的目的是 _。检验装置中的空气是否排尽,以保障实验安全(2)C瓶内水位下降到液面保持不变时,A装置内发生的现象是_,防止了实验装置中压强过大。此时再打开弹簧夹b的原因是 _ ,C瓶内气体的成分是 _。锌粒与酸液脱离接触尽量增大了氢气的浓度,以

4、提高氮气的转化率氮气和氢气(3)在 步 骤 中,先 加 热 铁 触 媒 的 原 因是 。反应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尽快使铁触媒达到催化的适宜温度,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原料的利用率合成氨的原料是氢气和氮气。该题目中氢气是通过Zn和稀硫酸反应而得到,氮气是通过C装置中封存的空气经氢气燃烧后耗尽氧气而得到。所以A、B、C为得到合成氨的原料气装置,D为干燥装置,E为合成氨装置,F为检验并吸收氨气的装置。另本题目中弹簧夹较多,要注意打开和关闭的先后次序。.制 化 肥;制 硝 酸 .(1)检验装置中的空气是否排尽,以保障实验安全;(2)锌粒与酸液脱离接触;尽量增大了氢气的浓度,以提高氮气的转化率;氮气和

5、氢气(3)尽快使铁触媒达到催化的适宜温度,以提高反应速率和原料的利用率;1.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NO与O2反应生成NO2 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A固氮过程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的氮。2.合成氨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进一步对合成氨原理理解,设计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图中广口瓶;20%稀硫酸溶液;饱和的亚硝酸钠和氯化铵溶液;用硫酸铜溶液浸泡过的锌粒;棉线;醋酸(胶头滴管中的液体);石棉绒与还原铁粉均匀混合物(两端用石棉堵好);滴有23滴酚酞试剂的水;23滴的浓盐酸;内用铜丝的灯芯。【

6、实验过程】(1)按照装置图组装好装置,备用。(2)实验开始时先,既说明气密性良好又排尽了装置中的空气。(填写操作和实验现象)将铜制燃烧匙向下移动,使锌粒浸到稀硫酸中,立即产生气泡,并同时看到A试管内有气泡,随之气泡逐渐增多(3)挤压滴管,滴入醋酸(不要稀释,越浓效果越好,因此直接滴入冰醋酸)11.5 mL置广口瓶内的试管里,发现管内气泡逐渐增多,A试管除了气泡增多没有其他现象。(4)猛火加热还原性铁,约12分钟,A试管内 ,证明有氨气的产生。(5)离开A管,通入B管,立即发现有 产生。很快变红白色浓烟(即NH4Cl)小颗粒(6)停止加热,将燃烧匙向上,直到离开液面。用棉线将广口瓶内小试管取出。

7、【思考和评价】(1)制取H2时采用的是硫酸铜溶液浸泡过的锌粒,其目的是 。(2)上述步骤(3)中,滴入醋酸,并发现管内气泡逐渐增多。其醋酸的作用是 。形成原电池效应,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3)上述步骤(4)中有氨气的产生,A试管内不会发生引起倒吸。其原因是 。在 所 得 的 混 合气体中NH3的含量较小,所以不会引起倒吸(4)仔细研究,该实验具有哪些优点: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占有时间短,成功率高达100%;整个装置为全封闭,无污染,安全可靠;用醋酸作催化剂不需要加热,产生N2快,气流平稳,无氮的氧化物产生:NaNO2NH4Cl=N2NaCl2H2O。3.实验室进行某项实验并检验反应产物

8、的装置如图:将足量浓氨水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烧瓶中后,如图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光亮红色 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色 集气瓶中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线框内是否应添加必要的干燥装置?(填“是”或“否”)。若需要,应选择的干燥装置是 (填编号,若不需要,该空可不填)。是(2)在实验中NaOH固体的作用是 NaOH 溶 于 水产生大量的热,并且电离产生大量的OH,使平衡向左移动,最终使NH3H2O分解产生NH3。(3)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CuO粉末处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22NH33CuO3CuN23H2O。硫酸工业(2010上海)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

9、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2SO2(g)O2(g)2SO3(g)190kJ(1)该 反 应 所 用 的 催 化 剂 是 _ (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_500 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五氧化二钒(V2O5)大于(2)该 热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的 意 义 是_ _。在450时,2 mol SO2气体和1 mol O2气体完全反应生成2 mol SO3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190 kJ(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av(O2)正2v(SO3)逆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10、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bd(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SO2和0.10 mol 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 0.18 mol,则v(O2)_molL 1min 1;若继续通入0.20 mol SO2 和 0.10 mol O2,则 平 衡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_moln(SO3)_mol。0.036 向正反应方向0.360.40(1)工业制硫酸时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使用的催化剂是五氧化二钒;该反应正向放热,故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小;(2)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450时,2 mol S

11、O2气体和1 mol O2气体完全反应生成2 mol SO3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190 kJ;(3)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分子总数不随时间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4)当达到平衡时,容器中SO3的物质的量为0.18mol,则v(SO3)0.072 molL1min1,则v(O2)0.036 molL1min1;再继续通入0.20 mol SO2和0.10 mol O2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介于0.36 mol和0.40 mol之间。(1)五氧化二钒(V2O5)大于(2)在450时,2 mol SO2气体和1 m

12、ol O2气体完全反应生成2 mol SO3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190 kJ (3)bd (4)0.036 向正反应方向 0.36 0.40 1.(2010广州二模)(1)大气中SO2含量过高会导致雨水中含有(填化学式)而危害植物和建筑物。工厂排放的SO2尾气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重要化工原料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3,H2SO4SO2H2ONaSO3=2NaHSO3(2)已 知 NaHSO3 的 水 溶 液 显 酸 性,比 较 其 中 SO32-、HSO3-、H2SO3三种粒子的浓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3)SO2是空气质量报告的指标之一,可用SO2还原Kl

13、O3生成I2的反应测定空气中O2含量。每生成0.01 mol I2,参加反应的SO2为 mol。H2SO3 0.05 HSO3-(4)已知25 时,Ksp(BaSO4)1.11010,Ksp(BaCO3)2.6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5 时,向BaSO4悬浊液中加入大量水,Ksp(BaSO4)不变 B25 时,向BaSO4悬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后,BaSO4不可能转化为BaCO3 C向Na2SO3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溶液中c(SO42-)降低为零 C 2.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测定黄铁矿中FeS2含量的两种方法如图所示:已知:王 水 是 由 1 体 积 的 浓

14、 硝 酸(1.42 gcm 3)和 3 体 积 的 浓 盐 酸(1.19 gcm3)混合而成的。黄铁矿和王水反应的方程式为:FeS25HNO3 3HCl=FeCl3 2H2SO4 5NO 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实验室配制王水的操作过程:(2)方 法 一 中 过 滤、灼 烧 都 用 到 的 仪 器是 。(3)方法二中要判断BaCl2溶液是否过量,可向滤液中加入X溶液,X可以是 (填代号)。ABaCl2 BNaOH CNa2SO4 DHCl 用量筒取3体积的浓盐酸倒入烧杯中,再取1体积的浓硝酸慢慢倒入浓盐酸中,边加边搅拌。玻璃棒AC(4)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和试剂制取少量氯化氢气体 试

15、剂:浓硫酸 浓盐酸 食盐固体 若选用试剂,则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代号,下同);A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选用试剂,则宜选择的装置是 。(5)方法一中,灼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已知称取黄铁矿样品的质量为1.50 g,称得灼烧后固体的质量为0.8 g,不考虑操作误差,则该矿石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 。2NaClH2SO4(浓)Na2SO42HCl或NaClH2SO4(浓)NaHSO4HCl。B2Fe(OH)3 Fe2O33H2O 80%或0.80 (1)浓盐酸(37%)含水较多,浓硝酸混合稀释放热,硝酸不稳定,易分解,且易挥发。(2)玻璃棒起到搅拌、引流作用。(3)用BaCl2检验滤液中是否含SO42-,或用Na2SO4检验滤液中是否含Ba2。(4)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制氯化氢气体需加热,用浓硫酸和浓盐酸制氯化氢气体利用浓硫酸溶解放热和吸水性不需加热。(5)根据铁原子守恒关系式:2FeS2Fe2O3,计算:0.821201601.510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