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商鞅变法时期推行家庭分异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汉代提倡家庭和睦,出现一些父子兄弟同产共居的大家庭。自两汉以后,更是形成一些累世同居的义门大族,家庭人数达数百人。这一变化反映出A.儒学教化功能增强B.门阀士族力量壮大 C.田庄经济得到发展D.小自耕农逐渐衰退2.“商君遗礼,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子壮到出赞。”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
2、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3.如图是上海博物馆珍藏的“镇馆之宝”商鞅铜方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之一为升”。图中的底部铭文为“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款疑者,皆明壹之”。对此文物解读正确的是可实证商鞅统一度量衡反映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图中的铭文为小篆字体便利各地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A.B.C.D.4.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
3、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5.秦国商鞅实行军功授爵制度,其中规定:有爵位之人可以具有升官、抵罪和免除徭役的资格,如无爵位“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该制度A.确立了新的等级秩序B.受到贵族政治的影响C.提高了平民参政的热情D.表明宗法制根深蒂固6.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7.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
4、环境恶劣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 C. D.8.北魏统一北方后,统治面临着深重的危机,具体表现是社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争权夺利频发A.B.C.D.9.太和九年(485年)北魏政府颁布诏令,给每户农民授田,按照人数授给田地,分为露田(种谷物之田)和桑田:其中露田:男十五岁以上给四十亩,女二十亩,奴婢也可以有露田,死后把田地还给政府。桑田:给男人一人二十亩,作为自己的财产,不用还给政府,也可以买卖政府推行的这种土地制度是A.占田制B.井田制C.屯田制D.均田制10.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
5、比,不同点是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B.为统一奠定了基础C.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D.倡导严刑峻法11.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B.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触动了显贵的利益D.以失败而告终12.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 B. C. D.13.“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
6、.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14.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A.触动保守旧官僚的利益 B.后期失去皇帝支持C.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 D.用人不当15.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两项措施分别是.青苗法 保甲法 .均输法 保甲法 .市易法 将兵法 .免役法 保马法16.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7、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A B C D17.下列有关1861年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由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D.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彻底扫除障碍18.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8、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19.在明治维新实行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A.宣布实行废藩置县B.废除土地买卖禁令C.大力发展近代教育D.继续推行征兵制度2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动荡变革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井田制瓦解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百家争鸣 争霸战争频繁A.B.C.D.22.北朝强调军功以抗衡贵族,军功吏治取向成为官僚政治复兴的动力和起点。官僚的考选、考课、学校、法律等制度在北朝都有较大发展。南朝寒人掌握政权其实也是通
9、过军功这一道路。这些措施的出台A.加剧了此时中国的社会分裂B.推动了南北方的民族融合C.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的开端D.加速了门阀士族制度衰落2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士人品第有九,官分清浊,士族属于清品,当清官,寒门小人属浊品,只能充任浊官,这说明孝文帝注重A.提高官员素质B.缓和民族矛盾C.少数民族发展D.规范制度建设24.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25.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A.“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精
10、神 B.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C.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 D.史家当具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二、主观题(共3大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材料在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已经发现,农奴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能够获得自由,但仍然要同之前一样付钱给原主人。大部分地方的农民虽然不满意,还是平静地接
11、受了他们的新地位。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俄国的农业生产率有了可观的提高。更多农民发现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获得的自由,说明农奴解放对国家的积极影响(8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
12、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材料二“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请回答:(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什么?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8分)(2)材料二反映了变法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8分)28.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乃至亚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审视18681889年明治维新的全过程,可以看出,18681878年,明治政府全面移植欧美文明,破旧立新,欧
13、化色彩强烈,社会面貌变化剧烈。与此同时,贪大求洋、政府内斗、改革实效不高等问题,致使维新难以为继。1881年11月,太政官大书记官井上毅进呈人心教导意见书,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徳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至此,政策基调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这成为维新成功的关键举措。宋成有明治维新若干问题的再思考材料二在日本,“自上而下的革命”的倡议、指令和骨干力量,都是来自部分封建领主和皇室公卿。日本资产阶级只能在一个方面发挥作用:商人和企业家阶层的存在使得从西方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行之有效。所以“明治维新”不能被视为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甚至
14、不能被称作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过倒可看作是与资产阶级革命相等的、行得通的革命的一部分。【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政策基调”变化后的具体措施。(9分)(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明治维新的定性及其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负面影响。(11分)答案1-5:ACDDB 6-10:ADDDD 11-15: CBDCA 16-20: DBBCA21-25: DDDCB试卷答案1.A【解】从秦到汉再到两汉以后,血缘、亲情在维系家庭、家族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观便是以血缘感情为心理基础,以宗法人伦
15、为主要内容。自汉代儒学独尊以来,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故答案选A;题中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儒学教化功能的增强,没有体现门阀士族力量的壮大,排除B;田庄经济发展和小自耕农的衰退均无法体现,排除CD。故选A。2.C【解】“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意思是,秦国人家中如果家庭富裕,那么儿子成年后要(与父母)分家,如果家庭贫困,那么儿子成年后要入赘到别人家。这是商鞅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的改革措施,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所以这有利于增加户口数,提高政府赋税收入,故选C。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变革,与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没有关系,排除A;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
16、变革,材料与司法制度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变革,并非军事改革,排除D。3.D【解】根据“镇馆之宝”商鞅铜方量”可实证商鞅统一度量衡。根据“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采用的是小篆体。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各地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故正确,选择D项;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是在商周时期,故错误,排除ABC项。4.D【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商鞅变法的认识,设问是否定式设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
17、界限”都是商鞅变法的局限性。而“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5.B【详解】秦国商鞅实行军功授爵制度,按军功授予爵位,可见该制度仍然受到贵族政治的影响,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实行军功授爵制度,与平民参政问题无关,排除C;实行军功授爵,削弱了宗法血缘关系,排除D。6.A【解】根据材料“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可知,这是实质上是经济方面的封建化过程。故答案为A项;农业化过程没有体现“实质上”的题意要求,排除B项;工业化过程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8、C项;汉化过程存在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并且不符合经济角度,排除D项。7.D【解】材料中引述一首诗和一首童谣,意在表明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前一首描绘的是平城的自然条件恶劣;后一首童谣反映出人们对迁都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正确;歌谣中没有涉及到保守势力的阻挠,也没有体现出受到外地骚扰,故排除;所以答案选D。8.D【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社会矛盾激化,人民起义不断,因此正确,故选D;北魏统一后,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现象并不频发,说法错误,故排除ABC。9.D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
19、府。与材料的信息相符,故D项正确。占田制是由西晋颁布一项土地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井田制是本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B项错误。屯田制是指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渊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故C项错误。点睛: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它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开创性措施。其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0.D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制度创新为后世沿用没有倡导严刑
20、峻法。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A、B、C三项都是两者的相同点;D项是不同点,孝文帝改革并没有倡导严刑峻法,商鞅变法中倡导严刑峻法,故此题选D项11.C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属于封建社会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A选项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这没有加重农民的负担,故B选项错误;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触动了当时显贵的利益,遭到其反对,故C选项正确;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故D选项错误。故选C。12.B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属于阶级矛盾,“
21、三冗”是冗官、冗兵和冗费,排除,选择B正确。13.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14.C【详解】失败根本原因的分析,侧重于经济层面和内部原因层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王安石变法是在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导致最终失败,故
22、C项正确;触动保守旧官僚的利益,后期失去皇帝支持和用人不当属于政治和用人等方面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A、B、D项错误。15. A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青苗法主要是官府贷款给农民,类似于“官办之劝业银行”。 保甲法则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符合“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故选A。均输法、市易法与市场相关。保马法、将兵法、免役法与上述材料无关。16.D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析:1855年战争是俄国同英法为争夺土耳其地区的争霸战争,俄国受制于落后的社会制度,最终失败,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进行改革以维护统治,故正确;1855年战争前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赫尔岑等人鼓吹农民的解放,故正
23、确;1812年在反对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战争中,俄国人取得了胜利,粉碎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故正确;1812年战争后一批青年军官希望用西欧先进的经济、社会制度取代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十二月党人不是巩固而是要变革现存制度,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正确理解17.B【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B选项符合题意。1861年的改革是农奴主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选项错误。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沙皇专制统治,C选项排除。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
24、量的封建残余,最终阻碍资本主义发展,D选项排除。18.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很快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D项说法错误;A、C不够全面;最能反映材料的是B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明治维新影响19.C【详解】废藩置县属于行政管理措施,废除土地买卖禁令属于经济发展措施,推行征兵制度属于强化国家军事和国防措施,都属于稳定社会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措施,但不是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的最关键措施,故排除A、B、D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
25、最需要的是人才,因此只有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故选C项。20.A【详解】从诗句中可以看到,井田制被破坏,礼乐制崩溃,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呈现动荡变革的特征,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频繁属于材料中部分信息,故B项错误;思想文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生产力发展是促使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故D项错误。21.D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正好处于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新现象出现,题干中的所有选项都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时代特征22.D【详解】依据所学,南北朝时期盛行门阀制度,贵族
26、政治兴盛。依据材料可知,南朝和北朝都强调以军功抗衡贵族,这就加速了门阀士族制度衰落,故D项正确;此时中国社会的分裂和材料信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和南北方民族融合无关,故B错误;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错误。23.D【详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九品中正制,官分清浊,主观上是加强门阀贵族政治,客观上也加强了制度的规范建设。故答案为D。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孝文帝注重规范制度的建设,无法体现提高官员素质、缓和民族矛盾和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排除ABC项。故选D。24.C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方田均税法就是针对隐匿田亩、逃避赋税的不
27、正常的社会现象而制定的一个措施,所以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只能是选项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方田均税法25.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史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符合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对商鞅立木为信的评价。司马光借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材料中司马光赞赏商鞅立木为信,这是“书善”而不是“书恶”,故A项错误;“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反映的是梁启超“新史学”观,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史家自身素质,故D项错误。26.(1)主要因素:废除农奴制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农奴不断起义抗争
28、。(任选三点,6分)(2)自由:获得人身自由;出钱赎买份地。2分积极影响: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自由劳动力;推动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俄国的政治近代化。(任选三点,6分)27.(1)法令:募役法、方田均税法。4分目的: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或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2分;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少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2分。(2)材料三措施:实行市易法。2分影响: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其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行收购、运输,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6分28.(1)变化:由全盘西化到西化与国情相结合。3分措施:颁布1889年日本宪法;强化忠君教育(和魂洋才);建立效忠天皇的近代军队。6分(2)定性:资产阶级改革。3分依据:主导力量是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发挥了作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任选两点,4分)影响: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踏上对外扩张道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