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884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版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版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版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版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2版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和迟滞——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明清时期的旧传统与近代化的曙光旧传统新因素政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经济重农抑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民营手工业崛起,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文化理学主导束缚人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传统科技大成西学东渐开始;产生早期启蒙思想;文艺大众化、世俗化对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保守,落后于世界潮流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华,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出现1新编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

2、特点与风格”,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在明清时期突出表现是()A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声威B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C“戎狄蛮夷”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D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民族政策B郑和下西洋是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不符,故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符合题意,B项正确;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C项;“改土归流”政策只是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故排除D项。二、明清时期,市民阶层的兴起及其影响1兴起(1)“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

3、层逐渐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2)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晚明社会的整体风貌。2影响社会风气明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再是士人标榜的信条,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进一步导致传统地位等级的松动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礼教束缚,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构筑价值体系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已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世俗文学发展戏曲、小说等“杂书”的消费成为江南地区的一种时尚市民意识觉醒

4、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觉醒。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给传统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2(2020蚌埠质检)明代文人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其中不乏为有钱的商贾之家所定制。这反映出当时()A世俗生活改变绘画的技法B市民阶层对绘画要求提高C文人画淡化神韵意趣追求D绘画艺术市场化倾向凸显D通过题干可知,唐寅、文征明等书画家“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甚至出现了有钱人向他们定制书画作品的现象,充分体现出在明代艺术出现了商业化趋势,即市场化倾向凸显出来,故选D项。三、明清时期影响社会转型的四大因素1经济

5、上明清时期,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其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限制手工业规模,征收重税,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3政策上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力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4思想上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重农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

6、,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明朝正德、嘉靖年间,“苏徽大贾,招贩鱼盐,多置田宅,以长子孙”,安徽的大多数耕地“皆绅衿商贾之产”,扬州大盐商,既“腰缠万贯”,也“坐拥一县之田”“安然衣食租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商帮和会馆在全国兴起D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人致富后巨额的商业财富被用来大规模购买土地,主要是由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正确;B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不是原因,故排除;C、D两项与材料现象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一、封建社会后期中英政治制度的差异中国英国政体形式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

7、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历史影响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君主“以天下为家”的情况下,宫廷皇室的财政开支往往占最优先的地位和较大的份额。清代的内务府是专管皇帝宫廷和皇室财务的特殊部门,不受朝廷监察和司法机构的管辖,其收入、支出和账目都是单独制账和奏销的。如

8、清代内务府所辖的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完全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在政治上还拥有特权,对本地区的吏治民情、地方官治绩和官声,都可以直接向皇帝密奏。内务府主要的财源来自皇庄的地租、皇店的盈利、户部的拨款、工部缴纳的实物以及盐政、织造、各省大臣进献的财货等。清嘉庆九年(1804年),仅皇家控制的榷关输送到内务府的盈余银就有九十余万两。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690年,英国议会通过几个财政法案,把政府岁入分为国王固定岁入和议会特别拨款两部分给予国王威廉三世的固定岁入远少于当时的实际需要。威廉三世正常岁入每年至少缺少60万镑,用当时的廷臣埃特里克的话说,新国王被置于“仅够伙食钱”的困地。从

9、此以后,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将寸步难行,“国王靠自己生活”被“国王靠议会生活”取代。国王虽然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但一遇冲突,只要议会动用财政手段,总能迫使国王屈服。摘编自程汉大主编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皇室财政状况的不同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种不同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本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从中英两国皇室的财政地位、财政管理制度、财政来源等角度进行比较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从中英两国的历史传统、君主地位、政治经济状况等角度进行说明;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的答案,分别从其对中国君主

10、专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进行归纳。答案(1)不同特点:中国:开支庞大,处于优先地位;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拥有政治特权;财政独立,不受监督,只对皇帝负责;财源广,收入丰。英国:财务管理民主化、制度化;国王财政入不敷出,财力单薄;财务公开;议会掌握财政权,并以此牵制国王。(2)主要原因:中国:“家天下”的历史传统;皇权至上(或君主专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确立;限制王权的历史需要。影响: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英国,推动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发展和完善。二、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中国西方经济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迅速

11、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政治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思想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在农业和商贸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步。城市生活得到了拓展,城市中的商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但不是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到17世纪,在中国商业活动已经很普遍了,甚至比任何一个17世纪的其他国家都普遍。清朝初期,大城市之间和许多贸易城镇之间的商贸活动保持了明代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历史学家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中国拥有庞大的

12、、在金融方面成熟的商业阶级,在许多理念和技术方面也有着领先的地位,但却没能突破成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家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在一个世纪后才出现的那种“工业革命”呢?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结合16、17世纪中外相关史实,围绕“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材料中有效信息分为几个层次:“明清时期中国成熟的商业革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中国没有实现由商业革命向工业革命转变的原因”(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或者商业发展的因素);“西方实现了商业革命向

13、工业革命转变的原因”(西方在商业发展的表现等)进行论述。答案示例一:论题:17世纪时中国出现“商业革命”。阐述: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城市商业贸易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快速发展;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晋商兴办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瓷器销往海外。示例二:论题: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的“工业革命”。阐述: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实行专制制度;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影响;传统科技没有突破。示例三:论题:西方的“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阐述:西方的“商业革命”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引起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