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测评(十)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 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时间:75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1(2020汕头模拟)1703 年,彼得大帝首次命名“圣彼得堡”(源自德语);1914年,圣彼得堡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 年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列宁格勒经市民投票又更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的历次更名反映了三百年来俄罗斯()A与西欧的矛盾不断加剧 B政治制度发生多次变革C社会主义革命曲折发展D国内外政局的屡次变动D 由材料“1924 年彼得格勒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 年,列宁格勒又更名为圣彼得堡”可知 1914 年第一
2、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圣彼得堡一词来源德语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 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列宁以及十月革命,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 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经市民投票恢复历史名称圣彼得堡,因此圣彼得堡的更名体现了国内外政局的变动,故选 D 项;材料未体现与西欧的矛盾,排除 A 项;更名并不是由政治制度的变革引起的,排除 B 项;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于 1917 年,排除 C 项。2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议:“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代表苏维埃分配;把大田庄改为示范农场,由国家经营,雇农代表苏维埃监督。”该提议旨在()A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B争取获得农民对革命支持C促成苏维
3、埃政权成立D瓦解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B 由材料“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代表苏维埃分配”可知,该提议旨在满足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以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选 B 项;A、C、D 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3“苏维埃随着战争所引起的危机而再次出现,是很自然的。它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非要等到选举之后才进行和平谈判和土地分配。它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苏维埃运动迅速地波及全国。”该运动迅速波及全国的原因是()A迫使临时政府最终退出了一战B推翻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C满足人民对和平和土地的愿望D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
4、向往C 根据材料“它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非要等到选举之后才进行和平谈判和土地分配。它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可知,该运动满足了人民对和平和土地的愿望,故选 C 项;临时政府并未退出一战,排除 A 项;根据材料“它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可知,当时沙皇政府已被推翻,排除 B 项;“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D 项。41921 年 5 月,列宁在一次报告中说道:“1920 年秋季和冬季,我们大工业的某些重要部门曾经开工,但是后来不得不又停工了。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停工呢?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和燃料储备。”这说明()A苏俄放弃发展重工
5、业的政策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完全失败D实践推动了政策转变D 题干提及“大工业的某些重要部门”的开工到停工,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粮食和燃料储备”,再结合时间“1920 年秋季和冬季”可知,当时正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过渡阶段,故选 D 项。5(2020菏泽一模)在列宁看来,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但社会主义国家并不一定要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取得胜利。俄国完全可以开辟自己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A十月革命引发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B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固定的模式C列宁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D社会主义适合在落后国家
6、建立B 俄国十月革命后率先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俄国结合自身国情,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故 B 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未表明十月革命引发西方文明危机,排除 A 项;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列宁开创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排除 C 项;俄国并非落后国家,D 项排除。6(2020天一大联考)1924 年 5 月,苏联将对农民征收的实物税全部改为征收货币税,国家所需粮食和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这一举措()A促进了商品市场活跃 B减轻了广大农民负担C提高了政府财政收入D保障了工业建设资金A 材料“苏联将对农民征收的实物税全部改为征收货币税,国家所需粮食和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
7、购”说明新经济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市场的活力,故选 A 项;材料未体现减轻了广大农民负担,排除 B 项;材料未体现政府的收入增加与否,排除 C 项;苏联模式下通过农业发展为工业建设提供资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719281929 年,苏联连续发生两次粮食危机,不但城市工人缺粮,而且由于没有粮食出口换取必要的工业设备而拖延了工业化进程。这两次粮食危机都不是由于粮食减产造成的,而是由于农民不愿低价售粮造成的。材料主要表明苏联()A农业集体化受到严重抵制B深受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影响C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受阻D迈出了超越新经济政策的步伐D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对农
8、产品的低价购买、换取外汇的形式引起了农民的抵抗,体现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衡,突破了新经济政策逐步实施农业集体化的构想,故选 D 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对粮食价格的不满,未体现抵制农业集体化政策,排除 A 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于 1929 年,并未对苏联产生太大影响,排除 B 项;粮食价格抬高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并未受阻,排除 C 项。8(2020洛阳高三期中)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苏联曾长期禁止或限制私人携带各类消费品出境,但对进口奢侈品(香烟、酒、化妆品)进行补贴。这种现象表明苏联()A政府曾试图鼓励发展轻工业B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C强调意识形态影响对外贸易D经济
9、发展速度日益缓慢B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实行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比例失衡,所以为了保证国内人民对轻工业产品的需要,苏联采取限制消费品出口、补贴奢侈品进口的措施,故选 B 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于进出口消费品的规定,未体现苏联鼓励发展轻工业,排除 A 项;意识形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的差别,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故不是意识形态对苏联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对进出口消费品的规定,看不出苏联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且苏联模式促进苏联工业迅速发展,排除 D 项。9(2020渭南质检)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期间(19331
10、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 虽然没有实现消费品与农业的目标增长率,但这足以证明苏联在“二五”计划期间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故选 C 项;农业和轻工业虽没有完成目标增长任务,但与“一五”计划相比仍是正增长,排除 A 项;苏联的“二五”计划虽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但并没有实现协调均衡发展,排除 B 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在“一五”计划时就已经确定,排除 D 项。10(2020惠州调研)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漫威和 DC
11、两大漫画公司成立。至20 世纪 40 年代,两大公司创作了许多有着超级能力的英雄,如超人、美国队长等,他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人们带来希望,深受美国及世界民众喜爱。这一现象()A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流行B反映了世界动荡不安的局面C表明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B 根据材料“他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人们带来希望”可知,当时人们追求正义、渴望安宁,在超级英雄身上寻求慰藉,反映了当时世界动荡不安的局面,故选 B 项;现代主义艺术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业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与材料中超级英雄的形象不符,排除A 项;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是在二战后,
12、且超级英雄的形象与“超级大国的心态”不符,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欢迎,但这与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D 项。11(2020平顶山质检)1933 年 3 月到 4 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签署相关法令,先后宣布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等措施,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A维护美元霸权地位B防止通货膨胀C缓和劳资矛盾D提升外贸竞争力D 根据材料“1933 年 3 月到 4 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签署相关法令,先后宣布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等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扩大美国海外市场,
13、提升美国外贸的竞争力,故选 D 项。12(2020临沂质检)“在新政期间,国家不再干预劳资纠纷,而是以总资本家身份,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这反映了()A政府违背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新政使用激进手段调整经济C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D新政改变了政府部门的职能C 根据材料“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可知,新政允许工人阶级成立工会、进行集体谈判、改善劳工处境,这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 C 项;罗
14、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排除 A 项;新政是改革,不是“激进”手段,排除 B 项;新政扩大了政府的权力,没有改变政府部门的职能,排除D 项。13(2020唐山高三期末)下表是 19331935 年美国工会会员人数统计数据。这一变化反映出()时间人数 1933 年297.3 万1934 年360.8 万1935 年386.86 万A美国劳工的权益得到全面维护B国家的政策倾向于工人有利C美国当时就业率有了显著提高D美国的经济危机已得到解决B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331935 年美国工会会员人数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知识可知,这反映出这一时期国家
15、的政策倾向于工人有利,故选 B项;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的权益,但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其根本上维护的依然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劳工利益不可能得到全面维护,排除 A 项;美国工会会员人数增加体现了工会的发展,与“就业率”无直接关系,无法体现就业率的显著提高,排除 C 项;经济危机得到解决主要是通过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恢复与发展体现出来的,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 D 项。14罗斯福认为,建筑业是“一个对从水泥到电器等其他行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的行业”,为此在新政期间大力兴办了以建筑业为主的公共工程。由此可知,当时发展建筑业()A旨在保证公共工程的建设B有利于拉动国内需求增长C抑制了其他工业
16、部门发展D减轻了政府财政经济负担B 根据材料中建筑业对其他行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知,发展建筑业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在美国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罗斯福通过发展建筑业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危机,故选 B 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发展的建筑业主要是以兴建公共工程为主,故兴办公共工程不能体现发展建筑业的目的和作用,排除 A 项;由材料可知,建筑业发展有利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排除 C 项;材料中发展建筑业是以兴建公共工程为主要内容,而公共工程应由国家管理安排,故发展兴建公共工程的建筑业不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 D 项。15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 1935 年的反对新政的
17、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D 反对新政的宣言书中说“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这是对新政中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评价,故选 D 项;新政放弃金本位制,实施美元贬值是为了刺激出口,而非解决货币短缺,且与材料“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无关,排除 A 项;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并没有“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排除 B 项;举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与材料“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无关,排除 C 项。16有学
18、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使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体能有效挑战企业权威,对西部、南部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增加了联邦政府的管理功能,协助稳定了以前问题众多的股票市场、银行系统等领域,还为福利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是对传统经济政策的根本否定B对经济的发展结构与方式产生影响C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D有效杜绝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困扰B 材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从材料“罗斯福新政使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体能有效挑战企业权威”可知,罗斯福新政提高了工人和农民的地位,对美国企业产生了影响,从材料“增加了联邦政府的管理功能”“还为福利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可知,罗斯福新政使政府对经济的
19、干预加强,国家福利化程度增加,美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故选 B 项。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17(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1 年 12 月初,日本在“大东亚共荣圈防卫计划”中提出西进战略构想,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战争外围作战和防御范围。日本希望德意向中近东地区进军,控制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共同加强在中近东的战略态势,使英国屈服,然后努力歼灭美英海空兵力。在日本取得太平洋战争初期胜利后,西进作战计划被提上日程,海军决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陆军却提出将作战重点放在中国。随着太平洋战争进入战略转折时期,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
20、德意在北非、地中海作战的失利,使德意不可能进入西亚与日本会师。日本西进的主力是陆军,但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近 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深陷于中国战场。所以,西进战略只存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夭折了。摘编自胡德坤中国抗战与日本西进战略的破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西进战略的内容。(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西进战略破产的原因。(6 分)解析 第(1)问,根据“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战争外围作战和防御范围”得出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战争的外围作战和防御范围;根据“希望德意向中近东地区进军,控制红海,进入印度洋,与日本共同加强在中近东的战略态势,使英国屈
21、服,然后努力歼灭美英海空兵力”得出与德意实现会师,迫使英国屈服,歼灭美英的海空兵力。第(2)问,根据“海军决定将作战重点从太平洋转向印度洋,陆军却提出将作战重点放在中国”得出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分歧;根据“随着太平洋战争进入战略转折时期,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得出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形势对日本不利;根据“德意在北非、地中海作战的失利,使德意不可能进入西亚与日本会师”得出德意在北非、地中海地区作战失利,无法与日本形成会师;根据“日本陆军近 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深陷于中国战场”得出日本的大部分陆军被中国战场牵制。答案(1)将印度等地列入日本太平洋战争的外围作战和防御范围;与德意实现会师,迫使英
22、国屈服,歼灭美英的海空兵力。(2)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分歧;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形势对日本不利;德意在北非、地中海地区作战失利,无法与日本形成会师;日本的大部分陆军被中国战场牵制。18近代英美两次农业危机以及两部税法的出台,对两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13 年,英国下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 80 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 年,托利党利物浦政府颁布了谷物法。1845 年 1 月,一位工人在一次反谷物法集会上说:“谷物法严重伤害了工人阶级。我注意到,当食品价格高的时候,工资就低当价格下降后,我看到
23、我们村里穿新棉布上衣的人数,比四五年前小麦价格高时多了很多。食品价格高,人们在购买食品上的花费就大,于是就几乎没有余钱来购买衣服;当他们没有钱购买衣服时,衣服就很难卖出去;要将衣服大量卖出去,衣服价格就要便宜;衣服非常便宜了,就没有钱来生产它们。”1845 年后期,由于农业歉收和爱尔兰马铃薯灾荒的影响,英国的粮食严重匮乏,爱尔兰发生大饥荒,成百万人被饿死。当时解救灾荒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开粮价,让外国粮食自由进入英国。1846 年,英国废除谷物法。摘编自刘成英国废除谷物法刍议材料二 一战结束后,由于欧洲对粮食需求的锐减和国内通货紧缩,粮食价格急剧下降,加剧了农民和农村的贫困。1928 年竞选期间,
24、胡佛总统向农民承诺征收关税来提高不断下落的农产品价格。此时,不仅农业部门要求保护关税,许多工业企业也要求增加关税保护。1930 年,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法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诞生美国的贸易伙伴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以限制外国进口来保护本国市场,这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 50%以上,几千万人失业,加剧了大萧条。当时不是没有警报,据报道,亨利福特就告诉胡佛,这项法案是“一项愚蠢的经济政策”。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和英国卫报评论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谷物法造成的社会危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令的立废所体现的经济思想的变化。(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佛与罗斯福稳定农产品价格
25、的不同策略,并简要说明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是“一项愚蠢的经济政策”的理由。(8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危害,根据材料一“谷物法严重伤害了工人阶级要将衣服大量卖出去,衣服价格就要便宜;衣服非常便宜了,就没有钱来生产它们”得出恶化民众生活;激化社会矛盾;阻碍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根据材料一“1845 年后期成百万人被饿死”得出加剧粮食危机。第二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1815 年,托利党利物浦政府颁布了谷物法”“1846 年,英国废除谷物法”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变化,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第(2)问第一小问策略,根据材料二“胡佛总统向农民承诺征收关税来提高不断下落的农产品价格。此时,不仅农业部门要求保护
26、关税,许多工业企业也要求增加关税保护”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胡佛通过提高关税来提升国内农产品价格;罗斯福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减耕减产,解决农业产能过剩问题。第二小问理由,从对美国、对世界两个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二“美国的贸易伙伴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以限制外国进口来保护本国市场,这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 50%以上,几千万人失业,加剧了大萧条”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对美国来讲,阻碍工农业产品出口,增加失业率和加剧经济危机;对世界来讲,引起各国关税战,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遭到破坏。答案(1)危害:恶化民众生活;激化社会矛盾;阻碍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加剧粮食危机。(任答三点即可)变化:由
27、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2)策略:胡佛通过提高关税来提升国内农产品价格;罗斯福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减耕减产,解决农业产能过剩问题。理由:对美国来讲,阻碍工农业产品出口,增加失业率和加剧经济危机;对世界来讲,引起各国关税战,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遭到破坏。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经过半年时间的实践,列宁由否定商业到承认商业,最后号召共产党员学会经商做生意。然而,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1923 年 10 月,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批评政治局的政策时指出:“我们没有一个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原则性决议。”党的领导也不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经济
28、发展的策略路线,而只是同反对派斗争中的一张牌。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在 20世纪 20 年代流行以“激进”为荣,以“左”为荣。摘编自沈志华等苏联历史专题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 世纪 20 年代苏联经济”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4 分)解析 根据“20 世纪 20 年代苏联经济”确立论题,根据材料“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推行面临着阻力;根据材料“经常是党内争论的对象,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可知在 20
29、 世纪 20 年代苏联经济建设存在激进现象。其次,根据论题,在材料中提取相应信息,如根据材料“他的继任者多数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并不理解,把它看作是暂时的退却”可知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根据材料“党内除布哈林等少数人,一个比一个左”可知在经济建设中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最后根据提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表述成文。答案 示例:论题: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论述:20 世纪 20 年代初,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联)经济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基本上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久,苏联领导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倒退,苏联应该向资本主义发动进攻。这种固守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忽视了苏联的国情。1925 年,
30、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强调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提出了较高的经济建设指标。为了解决工业资金建设问题,提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农产品价格,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农业健康发展。此后,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把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也忽视了苏联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之,苏联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取消新经济政策,强调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大规模发展集体农庄等,都鲜明地说明了苏联经济建设日益激进。20(2021重庆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19 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 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
31、21 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下面为 20 世纪美国大事年表(部分),列举了若干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20 世纪美国大事年表(部分)年代事件 1900 年代1903 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910 年代1917 年美国参加一战1920 年代1921 年华盛顿会议召开1930 年代1933 年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1940 年代1950 年代1950 年美国干涉朝鲜内战1960 年代1969 年“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实施1970 年代1980 年代1984 年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1990 年代1992 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互联网)整理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与兴盛根据
32、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 194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美国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12 分)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 年代美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件是参与二战,即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对日宣战,其理由从开辟太平洋战场,加速二战进程等角度回答即可。1970 年代的重大事件是中美建交,其理由从中美建交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回答即可。答案 1940 年代:1941 年美国对日宣战。理由:美国向日本宣战,不仅开辟了太平洋战场,还向欧洲派了援军,此后二战的走向就被改变了,加速了二战的进程。1970 年代:1979 年中美建交。理由: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之间 30 年的不正常状态,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让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