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625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2部分 第7单元 第18讲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8讲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伟大的历史转折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改革:从

2、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开端: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2)推广: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1)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原则: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

3、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相继,1988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浦东:1990年4月,开发

4、开放上海浦东地区。2格局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3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4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素养提升融会贯通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经济体制改革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探究对外开放的进程史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文选史料二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 0

5、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特区“特”的本质含义。(2)根据史料二,指出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1)史料一说明创办经济特区具有多方面的深刻意义,它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而且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2)史料二说明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不仅促进了浦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1)经济特区的“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

6、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今日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新时期对外开放中“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掀起了开放的高潮。(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方位:指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

7、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5)多层次: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6)宽领域:是指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展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以家国情怀感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

8、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摘编自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及各自的改革重点。【提示】材料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城市进行的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新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

9、破口。(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并且以前者促进后者。(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1979年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油脂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涨幅35%,同时还对粮食和油料超过政府征购部分加价50%。这一举措()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打破了旧经济体制的束缚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宣告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高农产品价格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此时已经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进行

1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打破旧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价格是政府定价而非市场定价,故D项错误。21979年,北京东风电视机厂以“散件加工”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为是打乱了国家计划,挤压了民族工业。某领导则批示:“看来,这个厂要给洋人做加工厂。”这说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B引进国外技术造成竞争加剧C对外开放政策尚未真正执行D体制和观念的变革任重道远D材料中某领导认为东风电视厂引进外国技术后就是为洋人加工,这说明当时人们对引进外国技术发展国内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保守的思想观念阻碍企业发展,因而需

11、加强体制和观念的变革,故D项正确。3邓小平曾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直接得益于该讲话精神的举措是()A闽、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B国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C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的政策只有特区才能实现,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企业的改革问题,故B项错误;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引进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形式,但比特区出现时间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4到1

12、990年底,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已由1978年的将近400种逐渐减少为9种;同时,将850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变为市场调控。这表明我国()A经济体制已明显转型B政府干预日趋过时C计划经济时代已终结 D产业结构得以优化A根据题中数据可知,1990年与1978年相比,我国经济领域中由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越来越少、由市场调控的生产资料种类越来越多,这客观上体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代特征,故A项正确。 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历史性跨越1背景(1)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2)国内:中国的改革

13、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标志(1)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判断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正确认识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成为改革开放新阶段的标志(1)邓小平南方谈话确认了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从而

14、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中国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内容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意义勾画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2中共十五大(1997年)(1)内容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5、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3初步建立(1)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2)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食1987年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社

16、会风尚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及社会新风尚逐步形成2.交通工具(1)铁路“九五”期末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多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水运: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3)航空:航线、航班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3通信工具(1)电讯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一位。(2)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4大众传媒(1)报刊: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娱乐性、专业性报刊大量出现。(2)影视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均远超以前。电视逐渐普及

17、,节目越来越丰富。(3)互联网概况: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特点: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力和感染力强,被称为“第四媒介”。影响: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娱乐方式。素养提升融会贯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探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史料一如果说在初创的市场经济阶段,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管理者的“人治”起了相当大作用的话,那么,随着深度市场化和自主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则要求经济管理由过去比较注重政策优惠和“个人魅力”逐步提升为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总之,以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作为改革的战略取向,中国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当代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体制之一。韦森

18、中国改革的下一步史料二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过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何正斌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1)根据史料一,说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改革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史料二,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说明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总体趋势。(1)史料一强调“随着深度市场化和自主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和法制化管理”,可知政府的职能在转化,中国的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完善。(2)史料二阐述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

19、场经济的转变历程,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1)变化: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向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势: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在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4)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20、,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以家国情怀感悟改革开放后,中国民众服饰的变化材料“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子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了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的主要因素。【提示】改革开放;经济和

21、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改革开放前后,民众生活时尚的变化趋势(1)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时尚体现出统一性的特点,受政治生活影响较大。(2)改革开放后,生活时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受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影响较大。(3)改革开放以来,民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方式多样化。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经

22、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C材料信息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说明国家允许在公有制经济外存在私营经济,但“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说明此时的个体经济规模仍是较小的,不可能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故C项正确,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是在中共十四大,城市经济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B、D两项错误。2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目标。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一过程可知,中国经济转型的特点是()A不断深入层层递进B具有渐进

23、性与阶段性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D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B材料中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大飞跃而非深入和递进,故A项错误;材料中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1992年”再到“2003年”表明阶段性,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到“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目标”表明有渐进性,故B项正确;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是经济转型的内容而非特点,故C项错误;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3“丁克”“空巢”“闪婚”“宅男宅女”等新时代形成的这些新词语,总体反映出现代人()A生活节奏加快 B生活负担沉重C生活方式多样 D生活压力巨大C材料中的新词语“宅男宅

24、女”,反映不出生活节奏加快,故A项错误;“丁克”“空巢”“闪婚”“宅男宅女”等新词语体现不出生活负担沉重,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新词语反映的是与传统生活不同的新的生活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新词语反映不出生活压力过大,故D项错误。4(2019晋中调研)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英租界。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以保证道路的顺畅。由此可知,科技进步()A遏制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B彻底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面貌C消除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D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D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红绿灯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并没有涉及城市化带来的弊端,故A项错误;B

25、项表述太过绝对,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红绿灯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并没有涉及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以保证道路的顺畅”可知,科技进步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故D项正确。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点卷别命题角度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国卷20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国卷2019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全国卷2018改革开放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201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从考查内容看: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26、建立。2从考查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开放探究型非选择题有时也会涉及。3从命题特点看:试题呈现出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问题的能力。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还原历史情景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练点1: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2019全国卷)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A材料减少粮食播种面

27、积,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牧,举办社队企业,这使得农村比较单一的农耕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社队企业属于集体企业,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开始实施和推广,C项“完善了”的说法错误,故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练点2:改革开放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2018全国卷)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

28、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A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的领域多元化,农业类企业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类增长很快,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故A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练点1还原情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举办社队企业,还原历史情景,考查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练点2巧妙切入以1982年和1988年两个时期乡镇企业行业分布数量变化为切入点。分析表格中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动,认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练

29、点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17全国卷)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C根据材料时间“1990年”和“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这份报告通过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主张摆脱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充分发挥市场

30、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练点4: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2016全国卷)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A题干中农业种植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

31、选A项;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改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国家也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故排除B、C、D三项。 题号命题特点练点3以史为鉴以罗斯福新政为案例,为经济体制改革助力思想引领解放思想,打破思想认识的束缚,厘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练点4对比发现不同时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所反映的经济体制的不同新题快递自我评估1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这一规定()A进一步突破了农村原有经济体制B反映了国家市场经济的建设目标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D体现了国家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A材料“

32、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A项正确;“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无法体现“市场经济的建设目标”,故B项错误;“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无法确定是否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故C项错误;由材料“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可知,国家尚未建立市场经济,无从提及宏观调控,故D项错误。2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

33、说明()A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C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D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A由材料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宪法及时做出了修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故选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排除B项;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C项;21世纪初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D项。3(2019泸州二模)1985年中央决定进行工资改革,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这说明当时()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企业完全实现了经济的自主管理C按劳分配原则得到全面贯彻

34、D工资改革逐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于199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中的“完全”是错误的,故排除;C项表述中“全面”是错误的,故排除;D项表述与材料中“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相符,故正确。4(2019北京海淀期末)深圳是国内地方法规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法规中,超过57.14%是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的情况下,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的,例如企业欠薪保障条例、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等。以上材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有利于()A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B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C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经验D吸引港澳商人来投资C材料中未涉及

35、周边地区,故A项错误;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与材料中“地方法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由“在国家尚无立法先例的情况下,借鉴香港和国外经验制定”可知,特区的建立有利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健全,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投资,故D项错误。5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时间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 差额(亿美元) 2011年1 160600560 2012年1 117772345 2013年1 176902274 2014年1 1961 029167 2015年1 2631 18083 截至2016年11月1 1381 617479 A.进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B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C

36、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A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直接利用外资额不断减少,而对外直接投资额逐渐增加并超过直接利用外资额,体现出了中国在国外的经济活动增加,故A项正确。61982年10月15日,北京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首届换房大会。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十年后,劳动人民文化宫不再举办换房大会,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此后买房取代了换房。这一历程反映了()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B房屋产权和使用权分离C关注民生成为党和政府的执政之要D政府管理职能逐渐减弱A由材料“1982年”“1998年”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材料中1982年“换房”到1998年“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买房取代了换房”可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故A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