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冲关练(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2013海南高考)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小体。(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
2、变化。【解析】选B。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项,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是由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故正确。B项,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释放神经递质,静息时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故错误。C项,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故正确。D项,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故正确。2.(2013全国卷)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
3、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题指导】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传导”和“传递”的区别:前者指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送,后者指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送。(2)确定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的关系时,画出具体图示即可明确看出。【解析】选C。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传递及方向的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A、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的,C错误;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D正确。3.(2014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调
4、节的结构基础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神经调节”“体液调节”。(2)隐含知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A项正确。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故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个体发育,故C项错。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5、,因此,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故D项正确。4.(2014杭州一模)下图为鸟类繁殖活动的调节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B.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C.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D.丙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解析】选C。由图分析知,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下丘脑细胞有的能传导兴奋,有的能分泌激素;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丙(性激素);丙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
6、泌。【方法技巧】理清下丘脑、垂体、性腺及相关激素间的关系5.下图曲线表示一只成年雄性狗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物质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A、B两种物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B的变化对A有反馈调节作用D.B物质主要是由睾丸分泌的【解析】选B。切除睾丸后雄性激素分泌减少,B应为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D项正确;随着雄性激素相对含量减少,反馈性促进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多,注射雄性激素后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A物质可能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项正确;B雄性激素对A曲线代表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
7、促性腺激素有反馈调节作用,C项正确;曲线B为雄性激素,其化学本质为固醇,B项错误。6.(能力挑战题)(2014温州一模)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B.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C.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D.若S处电极移置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解析】选C。由于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内负外正,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因此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对
8、应于Q点的兴奋;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说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Q处有K+外流;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静息电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其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不论S处电极在膜外还是膜内,电表的指针都只发生一次偏转。【变式训练】下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正离子B.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
9、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C.b、d区域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解析】选C。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表现为正电位,既有正离子,又有负离子,只是正离子比负离子数量多;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上K+通道开放,引起K+外流;b、d区域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也就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即ca、ce。【易错提醒】易错选D项,错因是没有掌握膜内、膜外电荷的传导方向是相反的。(1)膜内电荷: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2)膜外电荷: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4分)7
10、.(16分)(2014大连一模)请回答神经调节的有关问题:(1)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种神经元组成。(2)正常情况下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填“单向”或“双向”)的,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而引起发生反应。(3)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分别放置于盛有生理盐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的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 。(4)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其中记忆是指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能够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解析
11、】(1)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简单的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神经元组成。(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即正常情况下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进而引起效应器(或肌肉或腺体)发生反应。(3)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分别放置于盛有生理盐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的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由于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因此A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4)
12、记忆是指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通过重复可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答案:(1)2(2)单向传出融合肌肉或腺体(只答其一不可,答“效应器”也可)(3)A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4)再现重复(答“反复训练”也可)8.(16分)(2014重庆高考节选)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刺激类型刺激强度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时长相等)产生的感觉类型感觉强度针刺激较小刺痛较弱较大较强热刺激较低热感较弱较高较强(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
13、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解题指导】(1)题表信息:不同刺激产生不同感觉;同种刺激的强度不同,导致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引起感觉强度不同。(2)关键知识:静息电位的产生及兴奋的传导。【解析】(1)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K+外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到刺激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刺激感受器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
14、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不同类型的刺激能引起机体不同类型的感受器产生兴奋,而后产生不同的感觉。由题表中比较可知,同种刺激类型的不同刺激强度引起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的差异,在相同时长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引起感觉强度不同。(3)此患者整个传入神经功能正常,但不能形成感觉,应该是神经中枢(热觉形成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受损。答案:(1)内负外正神经冲动(2)感受器频率(3)大脑皮层(或神经中枢)9.(16分)(2014临沂二模)图1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激素作用示意图。请回答:(1)图1中b调节血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过程促进组织细胞 葡萄糖,以调节血糖浓度
15、。人体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与a、b之间具有作用有关。当血糖浓度时,a的含量增加。(2)从图2可以看出,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根本原因是 。(3)血糖平衡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其中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的变化,血糖调节的中枢位于。(4)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致病原因是胰岛B细胞中的谷氨酸脱羧酶的氨基酸序列与柯萨奇B病毒的某抗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类似,柯萨奇B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导致胰岛B细胞损伤,患者体内可检出抗的抗体。【解析】(1)图1中b调节血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过
16、程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以调节血糖浓度。人体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与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a)和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b)之间具有的拮抗作用有关。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a的含量增加。(2)从图2可以看出,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3)血糖平衡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其中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的变化,血糖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4)由题干分析知,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
17、者体内可检出抗谷氨酸脱羧酶(或柯萨奇B病毒)的抗体。答案:(1)摄取、利用和储存拮抗低于正常值(2)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3)血糖浓度下丘脑(4)谷氨酸脱羧酶(或柯萨奇B病毒)10.(16分)(2014北京海淀二模)研究发现,细胞中分解糖原的糖原磷酸化酶有两种结构形式:活化型酶a和失活型酶b,二者能够相互转化(如图1),酶a能够催化糖原分解,酶b不能催化糖原分解。科学家用肝组织匀浆和肝组织匀浆离心后的上清液、沉淀物(细胞质基质在上清液中,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在沉淀物中)进行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1)选择肝脏作为实验材料主要是由于肝细
18、胞中富含。(2)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够促使血糖水平,其中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 。(3)实验一表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够,实验二表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促进 实现的。(4)据实验三和实验四可推测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最可能存在于 中的某种结构上,这种结构最可能是(填“细胞膜”“细胞器”或“细胞核”)。(5)在实验一、二、四中均检测到一种小分子活性物质c,若要证明物质c能够激活上清液中的酶K,则实验组应选择的材料及处理方法为(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上清液b.沉淀物c.肝匀浆d.加入物质ce.检测酶a含量f.检测酶b含量【解析】(1)由于肝细胞中富
19、含肝糖原,因此选择肝脏作为实验材料。(2)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够促使血糖水平升高,其中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由题干和实验结果分析知,实验一中,实验组比对照组酶a相对含量明显提高,因此表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够增加酶a的含量;实验二加入酶b,酶a相对含量提高更明显,表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很可能是通过促进酶b转化为酶a(或“酶K的活性”)实现的。(4)实验三和实验四进行比较,实验四中多加了沉淀物,因此可推测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最可能存在于沉淀物中的某种结构上,而这种结构最可能是细胞膜。(5)由题干及图分析知,若要证
20、明物质c能够激活上清液中的酶K,则应该用加入上清液的实验作实验组,处理方法为加入物质c,最终来检测酶a含量。答案:(1)肝糖原(2)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增加酶a的含量酶b转化为酶a(或“酶K的活性”)(4)沉淀物细胞膜(5)a、d、e(答不全不可)【讲评建议】在讲解本题时,请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解答第(1)小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分解糖原的糖原磷酸化酶”,获取这一信息很容易作答。解答第(2)小题:是对激素作用的识记问题,只要识记准确答案就行。解答第(3)小题:要明确纵坐标的含义,并注意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及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差异。回答时一定注意第二个空前的“促进”,联系题干给予的信息,才能准确作答。解答第(4)小题:要明确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特异性识别,主要由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来承担。仔细读图找出实验三和实验四添加物的不同及结果的不同。解答第(5)小题:要仔细读题,关注实验目的是“证明物质c能够激活上清液中的酶K”,因此物质c是实验的自变量,酶K的活性是因变量,而酶K的作用是促进酶b转化为酶a。实验设计思路是在实验组中要加入上清液、物质c,实验结果要检测酶a的含量。要注意实验设计思路的完整性,否则会答不全。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