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阶段验收评估(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328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阶段验收评估(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阶段验收评估(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阶段验收评估(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阶段验收评估(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阶段验收评估(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检测:阶段验收评估(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验收评估(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已经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两个“小孩”指 ()A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亚B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C奥地利和波兰D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解析:选B本题实际考查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及其后果。英法两国不惜牺牲小国的利益换取自身的安全并企图将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就在英法等国的纵容下先后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材料中的“狼群”指的是法西

2、斯国家德国,两个“小孩”应为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2有人说1940年的伦敦“已不是一个物质的城市,它已是一个精神之都”。如果要概括当时伦敦的“精神”,以下词组中最恰当的是()A抗战与胜利B和平与友谊C民主与宽容 D革命与进步解析:选A1940年,英国正与法西斯德国作战,并取得了不列颠之战的胜利,故本题选A。3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根本好转”的表现有()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之中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北非德、意军队投降苏德战场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A BC D解析:选D德黑兰会议是在1943年11月举行的。此前,1943年5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

3、投降,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德战场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之中是在1944年6月美英等国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后,故选D。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解析:选D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雅尔塔体制被打上了强权政治的烙印;第一次世界大战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但没有终结帝国主

4、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的建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故D项正确。52015年9月7日上午,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开馆,纪念馆从“享有主权、宣誓主权、捍卫主权”三方面阐述了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下列哪些国际法文件能够从法理上证明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开罗宣言德黑兰宣言波茨坦公告联合国家宣言A BC D解析:选B开罗宣言是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的盟国首脑会议后宣示的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规定日本归还其侵占中国的所有领土,故正确;德黑兰宣言是苏、美、英三国在德黑兰会议后发表的,主要内容是联合消

5、灭德国,开辟第二战场及组建战后国际组织等,没有涉及中国领土的内容,故错误;波茨坦公告声明中、美、英三国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故正确;联合国家宣言是签署国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没有涉及中国领土问题,故错误。B项符合题意。6.右图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判读,得到了这样一些说法,对漫画的理解错误的是()图中的“医生”是指美国,“病人”是指二战后的西欧此医生开的“药方”其实就是杜鲁门主义病人背上贴着美元,其实就是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计划“药方”的实质是通过复兴欧洲经济以加强对欧洲国家的

6、控制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从对漫画的分析,图中“医生”把美元贴在“病人”背上以救治奄奄一息的“病人”,联系二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可以得出结论,“药方”应为马歇尔计划。故表述明显错误。7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解析:选C赫鲁晓夫的这一段话反映出他企图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所以选C。从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

7、机中,我们可以知道,苏联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争霸处于第一阶段,并非由对抗走向对话,所以排除B项;D项是表象,不能反映本质问题。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参与阶层主要是学生具有全球性特征由分散走向统一A BC D解析:选D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由世界各国各界人士参加,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不仅仅只有学生参加,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3月11日,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据此,美国共向英、苏、法、中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

8、500多亿美元的物资,从1941年10月1日到1945年9月20日,共向苏联运输了1 642万吨的战略物资。在这些物资中主要为军火、战略物资、机械设备以及食品。其中各种型号的飞机1.4万架,汽车49.5万辆,装甲战车1.2万辆,摩托车3.2万辆,各种防空火炮7 944门,冲锋枪10.8万支。炸药、钢材、食物以及各种战略物资更是不计其数。美国战时向苏联提供的物资总价高达110亿美元。当然作为回报,苏联政府也向美国提供了不少稀有矿石。 摘编自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对外援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分析美国对外援助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

9、据此,美国共向英、苏、法、中等几十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500多亿美元的物资”可知,美国对外援助的对象是反法西斯国家且数额巨大;根据材料“在这些物资中主要为军火更是不计其数”可知,美国对外援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根据材料“当然作为回报,苏联政府也向美国提供了不少稀有矿石”和“1941年3月11日,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可知,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多以租借方式进行。第(2)问,由于美国对外援助的对象都是反法西斯国家,因而有利于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和维护美国与各国的反法西斯同盟关系,进而有利于间接的减轻美国在战争中的压力;此外,由于苏联是美国对外援助最重要的对象之一,美国的

10、对外援助必然也有利于增强美苏间的交流与合作。答案:(1)特点:面向反法西斯国家;数额巨大;方式多样;多以租借方式进行。 (2)影响: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维护了美国与各国的反法西斯同盟关系;有利于减轻美国在战争中的压力;增进了美苏间的交流与合作。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东京审判,是继纽伦堡审判之后的又一重要审判,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从1946年开庭到1948年宣判终结,历时超过两年,其间共开庭818 次,法庭纪录共计 48 412 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 4 000 多件,判决书长达 1 213 页,28名日本战争首恶分子被列为甲级战犯接受了法

11、庭的审判,包括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在内的七名罪大恶极者被送上了绞刑架。 但是,由于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美国在东京审判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东京审判留下了缺憾,被称为“没有完成的审判”。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二是对犯有严重细菌战罪行的主要战犯日本七三一部队的罪魁、陆军中将石井四郎,没有审判。三是没有清除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 摘编自东京审判的遗憾:最大战犯日本天皇为何逃过审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京审判的合理性并分析“东京审判留下了缺憾”的主要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京审

12、判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合理性在于日本侵略中国、东南亚及发动太平洋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日本是战败国,服从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由于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美国在东京审判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出于冷战和维护其战略利益的需要。第(2)问,分别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答案:(1)合理性:日本侵略中国、东南亚及发动太平洋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日本是战败国,服从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原因:美国出于冷战和维护其战略利益的需要。(2)认识:积极性:清算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罪行;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

13、依据。局限性:没有追究部分重大战犯的战争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京审判的应有效果;没有清除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容易导致军国主义的复活。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1年里根上台后,他在对外政策方面提出新“遏制”政策。他一再强调,面对苏联“实现统治世界”的战略目标,“西方文明”进入了“最危险的十年”,美国是“唯一能够担任领导的国家”,因此,要进一步增加军事开支,大力加强国防。同时发展核常规力量,全面增强军事实力,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具备同苏联打各种形式和各种规模战争的能力。他不愿同苏联达成重大裁军协议,不给苏联喘息时机。面对美国经济自1982年后的连续增长,里根又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

14、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同时造成对苏联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从而拖垮苏联。里根还特别强调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公开要促进“自由和民主的前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 1987年以后,里根第二届任期内,他不再强调拖垮苏联,明确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愿意与苏联做重大裁军交易。从1985年到1988年,美苏两国在扩大双边接触、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进展,签订了43个双边协议,总之,1987年以来,美苏关系以中导协议为契机,进入一个有限缓和的时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里根新遏制政策的背景及其采取的措施。(8分) (2)根据

15、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任期内对苏联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苏攻美守,80年代美国经济的恢复和科技的进步;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增加军事开支,大力加强国防”“发展核常规力量,全面增强军事实力,重新夺取军事优势”可得出加强国防,重夺军事优势,根据材料“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大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同时造成对苏联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得出利用高科技拖垮苏联,“强调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公开要促进自由和民主的前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可得出进行“和平演变”的战略。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1987年以后,

16、里根第二届任期内,他不再强调拖垮苏联,明确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愿意与苏联做重大裁军交易”可知其政策由强硬对抗到相对缓和;第二小问,根据所学,苏联80年代后期,领导人推行“人道的”“民主的”改革,苏联经济发展落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僵化,与此同时,西欧、日本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地位等因素促使美国也有意进行缓和。答案:(1)背景:美国经济的复苏、发展和科技的进步;70年代后期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给美国带来不少压力。 措施:增加军事开支,大力加强国防,重新夺取军事优势;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拖垮苏联;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 (2)变化:由强硬对抗(军事竞赛和对抗为主)到相对缓和(综合国

17、力较量和对话为主)。原因:苏联经济增长陷于停滞,与美国差距拉大;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美国军费开支过大;西欧、日本同美国竞争的加剧。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赫鲁晓夫鉴于“冷战”方酣的国际形势,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把和平共处的原则定为苏联对外政策的总路线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严重的国际对抗的国际冷战僵局开始缓和,促成了国际上一连串具有重大意义问题的解决。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首先,赫鲁晓夫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是建立在“核威慑”基础上的。在他看来,和平共处的原则只适用于不同体制的国家之间,而不适用于同一体制的国家之间,当然也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

18、间。赫鲁晓夫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冲突,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可能发生战争,所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需要和平共处的原则。他既反对美国的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同时又追求大国主宰世界,其目的是谋求苏联与美国的平等地位。 摘编自裴云涌等和平共处原则在国际政治中的实践与发展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赫鲁晓夫实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和平共处思想。(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鉴于冷战方酣的国际形势,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结合所学得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据材料“建立在核威慑基础上的”得出核战争的威胁;结合所学得出美苏实力的相对均衡。第(2)问,主要从赫鲁晓夫和平共处思想出现的背景、目的、作用(积极、局限性)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依据: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核战争的威胁;美苏实力的相对均衡。(任答三点即可) (2)评价:这种思想适应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国际形势的缓和;为苏联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间存在的矛盾冲突,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自身也实行大国沙文主义;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国际关系对抗与妥协交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